本發明涉及一種從酸性含砷溶液中還原脫除砷及制備金屬砷的方法,屬于有色金屬冶金領域。本發明以金屬鐵粉為還原劑,以過渡金屬離子為活化劑,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將酸性含砷溶液中砷還原為單質砷,通過液固分離獲得高純度的單質砷和亞鐵溶液,從而實現砷的脫除和金屬砷的濕法制備。本發明具有工藝簡單、成本低、反應效率高、砷脫除率高的優點,具有較好的產業化應用前景。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MAX相增強銅基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所述復合材料由MAX相和銅合金組成,所述MAX相所占體積比例50~70VOL%,其余體積為Cu?Cr?Mg?P基體銅合金材料。其制備方法包括先進行MAX相骨架燒結、再進行MAX相骨架鍍鎳,然后將鍍鎳MAX相骨架浸滲銅合金,最后進行高溫保溫淬火和時效處理得到所述復合材料。該種制備方法通過控制MAX相與鎳之間的界面反應形成TiCx和Ni?A固溶體界面層,控制Ni和Cu之間的高溫擴散形成Ni?Cu冶金界面,并促進銅合金時效析出調整合金基體、界面層和MAX相骨架之間的性能匹配制得具有高強度、高耐磨、耐高溫和導電導熱、并可承受塑性加工的MAX相增強銅基復合材料。
本發明涉及有色金屬濕法冶金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從紅土鎳礦中提取鎳、鈷、錳的方法。本發明包括步驟:將礦樣破碎研磨過篩,礦樣的粒度控制在0.074~0.15mm;將氯鹽溶解到鹽酸中,配制成鹽酸氯鹽溶液;采用鹽酸氯鹽溶液直接浸出紅土鎳礦,控制浸出溫度和浸出時間,同時從底部通入氧化性氣體來強化有價金屬的浸出和抑制雜質金屬的浸出。本發明可以浸出有價金屬鎳、鈷的同時抑制鐵的浸出,防止后續工序中浸出液中的鐵生成沉淀而造成鎳鈷的損失,鎳浸出率達到83%以上,鈷的浸出率達到72%以上,錳的浸出率達到89%以上,而鐵的浸出率只有11—19%,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鐵的浸出。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從離子型稀土礦中制備碳酸稀土的方法,屬于稀土冶金技術領域。本發明使用萃淋樹脂吸附?解吸,可以實現雜質Mg、Fe和大部分Si、Ca的去除,萃淋樹脂可以循環利用,通過解吸后液余酸中和、除鋁劑除Al工序可以實現Al的高效去除、稀土損失少,且除鋁劑可以循環利用。最終經過沉淀,可以得到稀土含量燒后稀土總量大于93wt%的碳酸稀土產品。本發明生產環境良好,雜質去除率高,化學試劑消耗量少,稀土沉淀產品純度高,雜質含量少,后期稀土冶煉分離成本低。
本發明屬于粉末冶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球形硅鎢復合粉的制備方法。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方法制備得到的硅鎢復合粉并不是均勻的球形且存在流動性差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球形硅鎢復合粉的制備方法。本發明制備方法以鎢粉、硅粉為原料,經濕磨、噴霧干燥、等離子球化及過篩后制備了球形硅鎢復合粉。采用本發明的方法能夠制備得到硅、鎢均勻分布、成球率高且流動性較好的球形硅鎢復合粉,從而更好的滿足硅鎢靶材市場對于球形硅鎢復合粉的更高質量要求和更大產量需求。本發明的制備方法制得的硅鎢復合粉可應用于制備出硅、鎢均勻分布的硅鎢靶材,進一步擴大了其應用范圍。
本發明涉及金屬冶金中化渣、脫磷硫的助熔劑技術,特別是一種螢石球及其生產方法。本發明的螢石球,CaF2質量百分比含量≥80%,水分質量百分比≤1%,其中SiO2質量百分比含量低于5%,硫元素質量百分比低于0.1%,磷元素質量百分比低于0.6%。本發明螢石球的生產方法包括步驟:原料準備、原料烘干、粘合攪拌、擠壓成型、螢石球烘干。經試驗采用預制成型、具有一定強度的螢石球團壓入鋼液的方法,帶來了非常好的效果,不僅節約了資源、改善了對環境的影響,而且取得很好的使用、經濟效果。
本發明涉及冶金化工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鎢酸鈉溶液轉型的萃取體系,包括萃取劑、稀釋劑和極性改進劑。本發明可處理高雜鎢酸鈉溶液,改善和優化生產工藝過程,萃取完全,減少了鎢原料的損失,生產出低雜質含量、高質量的仲鎢酸銨產品,能耗低、勞動強度低、生產成本低,作業環境良好;解決了現有技術生產過程中鎢礦物原料損失,造成資源極大浪費和經濟性差等問題。
本發明屬于選礦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溫控實驗單槽浮選機,包括機座、傳動裝置、托板、槽體、攪拌部、刮板部分,其特征在于:溫控裝置由加熱管、溫度傳感器、溫控儀、溫度開關組成,加熱管、溫度傳感器安裝在浮選槽內,溫控儀、溫度開關安裝在機體上;槽體為氟塑料制作;在機體上部一側安裝有氣體流量計。由于加裝了加熱管,溫度控制儀,槽內礦液溫度可隨時控制;使用了變頻電機技術,變頻器與電機連接,運轉可精確調節;加裝了氣體流量計,可精確控制充氣、自動加水和自動加藥劑。能供礦山、地質、冶金、煤電、電力、化工、建材等工業實驗浮選少量礦樣用。
本發明涉及一種稀土精礦的浸出?凈化方法,屬于有色金屬冶金領域。該方法通過調整浸出工序,采用兩段反向加料逆流工序,即一段浸出以稀土精礦料漿為底液,將浸出劑加入其中,從而獲得低雜質的稀土浸出液;二段以一段浸出渣為原料,加入一定的晶種后,將浸出劑鹽酸加入其中,從而獲得低稀土含量的浸出渣和雜質含量較高的酸性浸出液,將酸性浸出液返回一段浸出使用;通過這一浸出工藝,可實現雜質的分離,還可充分利用稀土資源。本發明具有工藝簡單、成本低、雜質脫除率高、稀土回收率高等優點,具有較好的產業化應用前景。
本發明屬粉末冶金領域,涉及一種不下垂鎢絲用 鎢粉的工藝,其工藝特征是將藍色氧化鎢摻雜后用純 氫氣直接還原成鎢粉,不再經過藍鎢到二氧化鎢這一 工序。本工藝簡單易行,鎢絲質量好,并節約了大量 能源及氫氣,大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本工藝對設備要求不高,同樣適用于我國現有鎢 絲生產廠家。
本實用新型屬于粉末冶金產品燒灼過程中盛裝生產粉末冶金物料器皿的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舟皿校正裝置,由液壓千斤頂、液壓千斤頂與舟皿卡接平板和校正固定支架組成;液壓千斤頂底座焊接在兩個支撐架上的一端,兩個支撐架的另一端焊接有與舟皿對應的長方形舟皿校正卡接支架,液壓千斤頂位于液壓千斤頂底座中部,液壓千斤頂上部卡接在液壓千斤頂與舟皿卡接平板底面相對應的定位卡接圈上。由于采用了舟皿卡接平板與千斤頂和舟皿內部凹槽連接,能均勻地著力校正舟皿,并且通過高溫噴槍對舟皿進行高溫加熱,并相應通過液壓千斤頂陸續校正,能簡單、快捷、科學、實用的校正舟皿。
本實用新型屬于粉末冶金法制備燒結釹鐵硼毛坯,也可應用于相關粉末冶金領域,一種高性能釹鐵硼磁環成型模具,包括外模、內膜、柱體、壓餅,外模內設有內模,內模底部設有柱體,內模和柱體之間形成的空間內放置粉料,內膜的上開口處設有壓餅,壓餅的大小與內模和柱體之間形成的空間相匹配。提供一種依照客戶所需制造各種異型磁體,節約原料和加工工時,提高生產效率及產品合格率,尺寸控制靈活,可以循環使用的一種高性能釹鐵硼磁環成型模具。
本發明涉及從稀土溶液中除鋁(Al3+)提純稀土的生產方法,屬于稀土濕法冶金、化學領域。本發明包括以下步驟:(1)原料準備:稀土溶液:pH≤3,REO20g/L~300g/L,Al2O3?0.8g/L~3g/L;絡合沉淀劑:羥基喹啉或羥基喹啉衍生物中的一種;(2)沉淀除鋁:向步驟(1)的稀土溶液中加入絡合沉淀劑,在恒溫下攪拌反應后調節溶液pH值并沉淀,真空抽濾分離得除鋁后稀土料液。本發明采用羥基喹啉或羥基喹啉衍生物對含大量鋁離子的稀土溶液進行處理,實現了從稀土溶液中去除鋁離子,保證了鋁離子去除率達到90%以上,稀土損失率不超過5%,極大地降低了稀土溶液中鋁離子的濃度。
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實現鋼渣淬化及余熱回收的方法與裝置,方法為:二氧化碳和水蒸氣混合;混合氣體通過噴吹系統向流化床換熱器內噴吹,經余熱鍋爐進入氣體循環管道;部分氣體返回氣體噴吹系統,其余通入布風板;將熔融冶金鋼渣導入流化床換熱器進行氣淬,生成鋼渣顆粒在氣流作用下懸??;高溫氣體進入余熱鍋爐換熱,形成低溫氣體進入氣體循環管道;鋼渣顆粒800℃以下時,發生放熱反應;高溫氣體的溫度450±5℃時,補充CO2;當物料溫度150℃以下時,關閉氣體噴吹系統;裝置包括鋼渣溜槽、流化床換熱器和氣體噴吹系統。本發明的方法鋼渣余熱回收利用效率高,鋼渣安定性好,占地面積小,處理周期短并且氣體消耗量低。
本發明屬于鉭鈮礦物質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從燒綠石中提取鈮的方法,所述從燒綠石中提取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燒綠石磨碎;將燒綠石加入鹽酸與氟鹽的混合溶劑中;將混合料加壓浸出1.5~3h,浸出后的礦漿經過過濾后,得到含有鉭和鈮的濾液。本發明解決了現行的氫氟酸工藝環境污染嚴重,嚴重制約了我國鉭鈮冶金工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提供了一種開發鉭鈮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冶金新技術,減輕了環境污染;鈮的浸出率達到95%以上。
直接電解法生產稀土鋁鈦硼中間合金,屬冶金行業中鋁細化劑的生產方法。目前,生產這種鋁細化劑的方法多用鋁熱還原法,存在著工藝復雜、成本高、鋁收率低等缺點。本發明的方法是將組成這種合金的各種元素的氧化物直接加入常規的鋁工業電解槽中,按常規工作條件同步、一次電解完成,具有工藝簡單、無需增加設備、成本低廉、鋁收率高、合金的細化效果好等優點。
本發明屬于冶金化工領域,涉及一種從含鐵萃取劑中除鐵的方法。該方法用用萃取劑萃取鐵得到的富鐵有機相,經過無機酸反萃后得到的含鐵萃取劑,再通過配置反鐵劑溶液,按照含鐵萃取劑與反鐵劑體積比0.1∶1~10∶1進行接觸反萃,經錯流萃取工序除鐵,分相后得空白萃取劑及含鐵水相,空白萃取劑經水洗后可返回萃取工序實現萃取劑的循環使用,所得含鐵水相,調節其pH為8,加熱濃縮后經醇洗可制備補鐵藥劑。本發明除鐵工藝簡單,除鐵率高,有效解決了萃取劑因鐵雜質含量高而出現的萃取劑“中毒”問題,同時降低了成本,回收的鐵還可開發新用途,增加產出,具有極大的經濟價值。
一種沉淀稀土的混合沉淀劑,屬濕法冶金領域。稀土料液經添加硫化鈉和堿除鐵、鋁等雜質后,在除雜質后的上清液中加入稀土含量二至四倍量的碳酸氫銨與氨化銨組成的混合沉淀劑以代替草酸,不僅提高了稀土沉淀率且可大幅度降低稀土生產成本。
本發明涉及一種含有高價值元素氫氧化鐵基原料及其用途。屬于資源回收再利用以及濕法冶金技術領域。所述含有高價值元素氫氧化鐵基原料主要由鐵的氫氧化物、高價值元素化合物、可燃性有機物組成。其中鐵以元素計3.5-45wt%,高價值元素以氧化物計之和為2-32wt%,Y(Fe3+)/TFe≥54.47wt%,所述可燃性有機物以C計≤6.5wt%,所述氫氧化鐵基原料在≤200℃時不自燃。本發明產品呈粉狀或易粉碎團塊,具有質地均勻、不易自燃、使用方便、安全等優點。消除了鐵基廢料在運輸、裝卸、貯存及生產過程中的火災隱患,實現安全生產。使用時各高價值元素溶出率高,各種元素可制備成不同產品,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有利于循環經濟的發展。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分解白鎢礦的方法,屬于鎢濕法冶金技術領域。本發明提供的分解白鎢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采用硫酸和氫氟酸的混合酸作為浸出劑對白鎢礦進行分解處理。本發明采用硫酸和氫氟酸的混合酸作為浸出劑對白鎢礦進行分解處理,WO3的浸出率高,可達96.5%以上,與硫酸或氫氟酸單一組分的酸相比,能綜合發揮各自單一酸的優勢,提高了鎢的分解率,避免了單一硫酸體系產生硫酸鈣和鎢酸、浸出渣難分離從而導致鎢酸不純的問題,減少了單一氫氟酸分解白鎢礦酸的消耗量,節約了成本。本發明提供的方法中整個分解過程在常壓環境下進行即可,避免了現行主流的蘇打壓煮法和氫氧化鈉壓煮法需要高溫高壓分解條件的問題,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
本發明屬于濕法冶金領域,涉及一種磁性花狀磷酸鈦吸附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本發明基于磷酸鈦PO43?和HPO42?對稀土離子的強配位能力、離子交換能力、高比表面積和耐酸性等優點,將磷酸鈦在磁性Fe3O4@SiO2微球上原位沉淀制備出核殼結構的磁性花狀磷酸鈦吸附劑Fe3O4@SiO2@TiP,用于提取離子型稀土尾水中的稀土資源,吸附率大于90%。本發明的磁性花狀磷酸鈦吸附劑在外加磁場下容易實現固液分離,無需額外的離心或過濾等處理,提取效率高,且吸附容量大、可循環再生利用,在離子型稀土尾水處理領域具有較高的應用前景。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薄壁套筒類磁性材料的成型裝置及方法,涉及粉末冶金成型領域。該裝置包括,粉末成型機和壓制模具,模具下沖與沖壓孔內壁之間的配合間隙為5-8μm,模具上沖與沖壓孔之間的配合間隙為5-8μm;棒芯、上沖模、下沖模的有效工作部位及陰模的所采用材料的強度均大于需要壓制的軟磁材料粉末的飽和極化強度;上沖模、下沖模中內壁的有效工作部位及棒芯均采用的是抗壓強度為HRA89°以上的鎢鋼,陰模和壓制模具的基座采用的是高速鋼,即上沖模具與下沖模具為鎢鋼和高速鋼的焊接結構。本發明的成型裝置加強了對軟磁粉末的壓制效果,使成型薄壁套筒類的各部份位的密度均勻并使其擁有較高的尺寸精確度。
本發明涉及銅、鈷資源濕法冶金技術,特別是復雜高硅銅鈷合金堿預處理-常壓酸浸工藝。本發明工藝條件為:NaOH用量為銅鈷合金重量的70%,堿焙燒溫度600℃,焙燒時間2h,焙燒渣細磨至100%-200目,經90℃水洗4h后送第一段浸出;第一段浸出溫度90℃,硫酸用量為堿預處理渣中鈷、鐵反應理論用量0.9倍,液固比ml/g為15/1,浸出時間4h,攪拌轉速600r/min,在浸出過程中不斷鼓入空氣;第二段采用三級逆流連續浸出方式,浸出溫度90℃,液固比ml/g為5/1,浸出劑含游離銅離子24g/L,初始硫酸濃度137g/L,各級浸出時間3h、攪拌轉速600r/min,其鈷、銅浸出率均高達99%以上。
本發明涉及冶金領域中濕法冶金技術,特別是一種銅陽極泥的全濕法預處理方法。本發明先將銅陽極泥進行熱酸浸出,將銅、硒、銀、鋇等金屬浸出入液,金、碲、錫、鉑及鉑族金屬留在浸出渣;熱酸浸出渣通過堿性浸出,將碲、鉛和砷等金屬浸出富集于液,得到的分碲渣再進行氯化分金,將金、鉑及鉑族金屬富集于液,錫、銻富集于渣;熱酸浸出液用水稀釋,銅、硒富集于稀釋液,得到的沉淀再經硝酸溶解,過濾得硫酸鋇溶渣和硝酸銀溶液。本發明取消了傳統銅陽極泥處理方法中能耗高、污染大的硫酸化焙燒工序,通過熱酸浸出將鋇在提取金、銀前脫除并開路回收,減少銅陽極泥處理量,提高金、銀回收率。
本發明屬于濕法冶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仲鎢酸銨的顆粒粗化方法和純化。本發明發現,在粒度較小的仲鎢酸銨中加入純水、一定濃度的氨水溶液或者銨鹽溶液,可以使得原本粒度較小的仲鎢酸銨轉變成粒度較大的仲鎢酸銨產品,而且能降低產品的雜質含量。利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對鎢的濕法冶金廠的同一生產線的來說,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非常便捷地選擇制備粒度較大的仲鎢酸銨產品。而且本發明工藝流程短、無設備要求、操作方法簡單、不需要昂貴的化學試劑,成本非常低。
本發明涉及一種常壓堿煮流程高鈣鎢礦物分解 法, 屬于鎢化工冶金領域, 該方法沿用現行常壓堿煮流程, 在鎢礦 物細磨過程加入添加劑二氧化硅, 在NaOH分解后加入添加劑 磷酸鹽, 并改變傳統堿煮法工藝條件, 使鎢分解率達98%以上。 本發明的方法改變了傳統堿煮法原料要求Ca3 : 20%~76%、Ca : 0.2~20%的黑鎢礦、白鎢礦及黑白鎢混合礦都適用, 無需新增設備投資, 大大擴寬了原料使用范圍, 提高了鎢資源利用率。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加強鎂鉍合金中粗大的鎂三鉍二相形貌的變質方法,屬于金屬材料類及冶金領域,其步驟如下:將鎂鉍合金按相應的成分配比熔化后升溫到710~720℃,將Mn以Mg?3%Mn中間合金的形式加入,Mn的添加量為0.5~1.5%;加入方法是將Mg?3%Mn中間合金預熱后加入到合金熔體中,并升溫攪拌,然后采用六氯乙烷精煉處理,精煉完畢后攪拌熔體并除去除熔體表面浮渣,然后靜置10~20分鐘,降溫到720℃進行鑄造。本方法可使合金組織中粗大的網狀Mg3Bi2相得到很好的變質。此外,采用本方法得到的合金的力學性能還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江西贛州有色金屬電冶金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