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太陽能熱水器系統,包括太陽能熱水器和熱利用裝置,所述太陽能熱水器包括集熱器,所述集熱器用于吸收太陽能的熱量以加熱太陽能熱水器中的水,所述集熱器為金屬集熱管,金屬集熱管包括金屬基管,基管的材料為鋁合金,所述鋁合金的組分的質量百分比如下:3.0%Cu,1.9%Mg,1.6%Ag,0.6%Mn,0.25%Zr,0.3%Ce,0.23%Ti,0.38%Si,其余為Al。本發明提供一種高導熱率的基管,提高太陽能的吸熱能力。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柱形散熱器,所述散熱器包括位于中心位置的長方體以及位于長方體外圍的翅片組,所述長方體的橫截面是正方形,所述翅片組包括從四個正方形的對角向外延伸的主翅片和從主翅片向外延伸的第一副翅片,在第一副翅片上設置凸起,從主翅片的翅根到翅頂,第一副翅片上的凸起的密度不斷的減小。本發明將散熱器的結構進行優化,使其達到換熱效率最大化,以節約能源,達到環保節能的目的。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太陽能蓄熱系統,包括集熱器、蓄熱器,所述集熱器與蓄熱器連通形成循環回路,集熱器包括集熱管、反射鏡和集熱板,相鄰的兩個集熱管之間通過集熱板連接,從而使多個集熱管和相鄰的集熱板之間形成管板結構,所述集熱板為直板,所述管板結構為直線結構;所述兩塊管板結構之間形成一定的夾角,所述夾角方向與反射鏡的圓弧線結構相對,反射鏡的焦點位于管板結構形成的夾角之間;與反射鏡相對的管板結構的下壁面上設置用于強化傳熱的凸起,沿著管板結構的中部向兩邊最低位置延伸方向上,集熱管的下壁面的凸起高度越來越高。本發明對集熱器的結構進行合理的設計,避免集熱器局部溫度過熱。
本發明涉及一種工業化生產甘油葡萄糖苷的工藝及系統,屬于葡萄糖苷的制備領域。所述工業化生產甘油葡萄糖苷的系統包括依次相連的培養系統、采收系統、萃取系統、純化系統;本發明不僅培養出了含有高含量GG的微藻細胞,同時利用微藻細胞代謝響應機理的生態特征,在保證微藻細胞活性和生物相對穩定的同時,從微藻細胞中萃取代謝產物的混合液,并設計了配套的裝置,大幅度提高了微藻細胞的采收和萃取效率,顯著降低了微藻細胞中代謝產物的生產成本;最后,本發明還開發了一種萃取液中GG的分離與純化工藝,從而提出了一整套甘油葡萄糖苷的工業化生產工藝及系統,對于GG的規?;瘧镁哂兄匾默F實意義。
本發明涉及一種合金腦顱骨修復體的制備方法。該方法主要包括步驟:獲取患者顱骨圖像數據、三維重建生成顱骨模型、獲得二維修復體并進行塑形制作,獲得合金腦顱骨修復體等。本發明所述制備方法彌補了傳統制備技術的不足,高效制備出滿足醫用材料生物相容性和力學相容性要求的復雜形狀的合金腦顱骨修復體。同時,該制備方法成本較低,制造精度高、成型效率高。
本發明公開一種內生多相多尺度陶鋁復合材料,所述內生多相多尺度陶鋁復合材料的化學組成及其質量百分比為:Al:40~80wt.%;Cu:0~5wt.%;Mg:0~5wt.%;TiCN、AlN和TiB2:20~50wt.%。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內生多相多尺度陶鋁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將Al粉、Ti粉、Cu粉、Mg粉以及B4C和BN混合粉末燒結原位內生制備含有多相多尺度TiCN?AlN?TiB2顆粒的陶鋁復合材料,并優化TiCN?AlN?TiB2顆粒的百分含量,實現陶鋁復合材料中TiCN?AlN?TiB2顆粒的多相多尺度分布。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輕質抗彎硬質合金及其制備方法,以質量份計,原料中包括:氮化鈦26?38份、氮化鎂20?25份、氮化鋁12?19份、氮化釩9?15份、碳化鉿8?16份、粘結劑為鈷4?8份。本發明制備的硬質合金抗彎性能好,且輕質,無分層,裂紋,抗沖擊韌性、耐磨性、疲勞強度、斷裂強度等均達到行業要求。
本發明涉及一種能降低污染的InSb單晶生長熱場裝置,包括單晶生長坩堝體和保溫模塊,單晶生長坩堝體包括石墨坩堝,石墨坩堝的內側和外側均固定安裝石英坩堝層,石英坩堝層將石墨坩堝密封包裹在其內部;保溫模塊包括石英密封罩體,石英密封罩體內部密封設置保溫碳氈;還包括惰性氣體輸送管,惰性氣體輸送管其出口位于單晶生長坩堝體的表面開口處,使得惰性氣體輸送管內的惰性氣體經加熱后吹散在液面和晶體表面,降低單晶生長坩堝體內的溫度梯度;本發明消除了污染源,提高了單晶生長環境的清潔度;特殊的氣體輸送管路能減少液面和晶體表面的溫度梯度,能生長出高質量低位錯密度的單晶。
本發明公開一種基于電場驅動噴射沉積微納3D打印高精度陶瓷基電路制造方法,首先,在預處理后的陶瓷基材上涂鋪一層犧牲層材料,并對犧牲層進行固化;隨后,根據設計線路,以導電油墨為打印材料,采用電場驅動噴射沉積微納3D打印,在涂鋪犧牲層的陶瓷基材上打印出導電結構;然后,使用高溫燒結工藝,去除犧牲層和導電油墨中的各種有機溶劑,通過導電油墨將導電電路與陶瓷基材結合成一體;最后,對燒結后的陶瓷電路板進行后處理,將成品干燥。本發明利用涂鋪犧牲層、電場驅動噴射沉積微納3D打印、打印電路高溫燒結三種策略,有機結合實現高精度陶瓷基電路高效低成本制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復合微納增材制造高精度陶瓷基電路批量化制造方法,利用涂鋪犧牲層、電場驅動噴射沉積微納3D打印電路種子層、高溫燒結打印電路種子層、精密微電鍍致密導電層四種策略有機結合,實現了大尺寸高精度陶瓷基電路批量化生產;提出的基于電場驅動噴射沉積微納3D打印制造高精度陶瓷基電路批量化制造方法,無需通過光刻和刻蝕等工藝就能實現大尺寸高精度陶瓷基電路板的低成本高效規?;圃?,解決了現有技術只能通過沉積銅和光刻方法成本高、周期長、工藝復雜、環境污染嚴重的問題,尤其它還具有工藝簡單、成本低、效率高、綠色環保、適合不同批量的生產等優勢,能夠在非平整陶瓷表面、復雜曲面等實現高精度共形陶瓷基電路制造。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耐磨、低靜電SiC爐灶陶瓷面板及其制備方法,利用邊框將SiC陶瓷塊拼裝制成,每塊SiC陶瓷塊之間依次用導線連接,SiC陶瓷塊經配料、成型和燒結后,再經冷加工制成。產品密度高、氣孔率低、耐磨性好,并且具有導電性,能夠靜電吸附顆粒,延長使用壽命。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蛋殼膜制備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對電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垃圾——蛋殼膜作為原料,通過酸處理,液相浸漬和碳化的方法制備了負載銅硫銦納米晶的三維多孔的亞微米碳纖維網絡材料,應用于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對電極。具體的制備方法為:從新鮮的蛋殼中剝下蛋殼內膜,利用稀鹽酸處理,經洗滌干燥后,置于含有銅硫銦前軀體的溶液中,得到了負載銅硫銦納米晶的碳化的蛋殼膜。本發明利用蛋殼膜制備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對電極材料,具有三維多孔的網絡結構,亞微米的纖維尺度,負載的銅硫銦納米粒子具有極大的比表面積,有利于電解液的滲透和電子的傳輸,為電解對的氧化還原反應提供了更多的催化活性位點。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復合微納增材制造大尺寸電磁屏蔽玻璃批量生產方法,對打印基材進行預處理,采用單平板電極電場驅動多噴頭噴射沉積微納3D打印方法在預處理好的基材上高效打印金屬網柵結構;將打印的金屬網柵進行高溫或者低溫燒結;將燒結后的樣件進行清洗,去除在燒結過程中產生的附著在基材上以及網格表面的污物,風干去除多余水分;將風干處理后的金屬網柵放到電鑄池中,使用微電鑄電源進行電鑄,在導電網柵結構表面沉積一層導磁材料并將其包裹住,形成導電/導磁復合材料;將電鑄好的結構從電鑄池中取出,用去離子水超聲震洗,去除鍍件上殘留的材料,并用氮氣吹干;本發明通過增材制造技術實現了超大尺寸寬頻高性能透明電磁屏蔽玻璃規?;圃?。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使用壽命長的硬質合金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質量份計,原料中包括:碳化鈦36?48份、氮化鉭10?16份、碳化鎢15?22份、二硼化鉻7?15份、粘結劑為鎳5?12份。本發明制備的硬質合金使用壽命提高較平均水平高3倍以上,無分層,裂紋,耐磨性、抗沖擊韌性好、疲勞強度、斷裂強度等均達到行業要求。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溫硬度強的硬質合金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以質量份計):氮化鈦36?52份、氮化鋰25?34份、二硼化鉻13?18份、氮化鉭8?15份、碳化鈮10?14份、粘結劑為鈷6?10份。本發明的硬質合金高溫硬度高,兼具達到行業標準的耐磨性和抗沖擊韌性,疲勞強度,斷裂強度等,且無分層、裂紋。
本發明屬于電化學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含鉭中間層金屬氧化物電極的制備方法,該電極適用于電化學工業領域的鋼板高速電鍍、電解海水防海生物污損裝置、次氯酸鈉電解生產裝置、污水處理和陰極保護等場合,其主體工藝包括基體預處理、鉭中間層制備和氧化物涂層制備三個步驟,先在鈦基體上采用熱分解法制備含鉭中間層,然后再在含鉭中間層上制備混合金屬氧化物電催化涂層;金屬鈦基體的質量百分比純度大于99%;其工藝簡單,方便易行,可制備較大尺寸或結構較復雜的金屬氧化物電極,含鉭中間層對鈦基體有更好的保護,延緩鈦基體鈍化,提高氧化物電極的穩定性,延長使用壽命。
本發明涉及DC電源控制系統、輸出電壓控制方法,其包括DC電源;DC電源包括輸入濾波單元、PWM供電單元、軟開關諧振單元、電源功率變換單元、電壓整流濾波單元、可調電壓輸出單元、PWM供電單元、電源PWM控制器、電源隔離反饋單元、分壓電阻單元、以及外部調整單元;輸入濾波單元,包括輸入共模電感L2、L3,輸入電容C16?C18,TVS管D3,輸入差模電感L5,輸入電容C31?33;其中,輸入共模電感L2、輸入電容C16?C17組成輸入一級濾波組件;輸入共模電感L3,輸入電容C18組成輸入二級濾波組件;本發明設計合理、結構緊湊且使用方便。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兼具高耐磨性和高韌性的硬質合金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質量份計,包括以下粉末狀原料:二硼化鈦42?56份、二硼化鉻15?23份、碳化鉻10?15份、碳化鎢9?12份、碳化鈮8?13份、粘結劑為鉬4?8份。本發明的硬質合金硬度高,且具有優異的耐磨性和抗沖擊韌性,無分層,裂紋,疲勞強度,斷裂強度等均符合行業標準。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三元硼化物金屬陶瓷的制備工藝。其技術方案是:三元硼化物金屬陶瓷是由三元硼化物(Mo2FeB2、Mo2NiB2、WCoB等)和含有Cr、Ni、Mo、Fe等金屬粘結相組成,其中三元硼化物是由硼化物合金粉和金屬基體通過原位反應液相燒結而成的。三元硼化物金屬陶瓷組成成分:B7~8%+Mo40~50%+Cr10%+Ni10%+C0.8%,Fe為余量。本發明的特點是:三元硼化物的粘結相可通過控制Cr、Ni、Mo的添加量來改變其形態,從而獲得所需要的材料的力學性能。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鋼體PDC鉆頭表面硬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工件表面處理;b、增塑涂層制備;c、烘干、整形處理;d、熔結處理;e、后處理。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可獲得高硬度、高耐磨、高耐蝕合金涂層,具有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簡單、勞動強度小,材料浪費小,零稀釋率等優點;真空爐燒結過程在真空環境下進行,涂層合金和基體不會被氧化,在涂層合金粉熔化時容易排除熔融體中的氣體夾雜,從而得到比較致密、沒有微裂紋和微氣孔的合金涂層;工件受熱均勻,適合各種規格和任何形狀的工件,尤其適合鋼體PDC鉆頭復雜的表面形狀。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納米增強金屬陶瓷的組織及熱沖擊性能的工藝。其技術方案是:通過細化晶粒、納米增強、成分優化以及新制造技術的運用以獲得細晶粒、高性能的Ti(C,N)基金屬陶瓷材料,形成一種納米增強金屬陶瓷的組織及熱沖擊性能的工藝。納米增強金屬陶瓷的成分為:39%TiC+10%TiN(nm)+15%Mo+15%WC+20%Ni+1%C(TiC為超細粉)。本發明的特點是:用超微TiC粉末與用微米TiC粉末制備的金屬陶瓷組織中陶瓷相呈現典型的芯-殼結構特征,通過細晶強化、彌散強化和固溶強化等機制納米增強金屬陶瓷,顯著增強金屬陶瓷的組織和抗熱沖擊性。
本發明涉及金屬材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鋼基表面合金化?離子滲氮耐磨耐蝕復合改性層及其制備方法,將合金化技術與稀土催化離子滲氮技術結合起來,在鋼基表面制備了Cr?Ni?Ti?La合金化?離子滲氮耐磨耐蝕復合改性層,解決了碳鋼在常規滲氮處理中滲氮速度慢,生產周期長,效率低,滲氮層淺,硬度梯度大,脆性偏高,容易在疲勞磨損中出現滲氮層的脆性剝落,耐磨性和耐蝕性較基體提高程度偏低的問題。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低成本通用型鋸片及其制備方法,該鋸片由金屬粉末和金剛石混合后燒結而成,鋸片分為工作層和過渡層,所述工作層由下述重量份數的粉末原料組成:鐵15?25份,銅25?35份,錫1?5份,鎳1?5份,鐵銅合金45?50份,磷鐵1?5份,液體石蠟1份;所述工作層中還添加粉末原料體積10?15%的金剛石;過渡層由下述重量份數的粉末原料組成:鐵60?80份,鎳10?30份。本發明制得的鋸片成本低、切割鋒利、壽命長、通用性廣,用于切割混凝土、花崗巖、建筑材料等材料的切割,具有很好的市場應用前景。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藻細胞中代謝產物的萃取系統,屬于微藻萃取技術領域。所述系統依次連接的至少兩級萃取分離單元,所述萃取分離單元包括依次連接的低滲液萃取室、真空分離室,微藻細胞依次經過第一級萃取分離單元中的低滲液萃取室、真空分離室后,再進入第二級萃取分離單元中的低滲液萃取室、真空分離室。本實用新型利用微藻細胞代謝響應機理的生態特征,在保證微藻細胞活性和生物相對穩定的同時,從微藻細胞中萃取代謝產物的混合液,并設計了配套的裝置,大幅度提高了微藻細胞的采收和萃取效率,顯著降低了微藻細胞中代謝產物的生產成本。
本發明涉及一種微藻細胞的萃取系統及方法,屬于微藻萃取技術領域。所述系統依次連接的至少兩級萃取分離單元,所述萃取分離單元包括依次連接的低滲液萃取室、真空分離室,微藻細胞依次經過第一級萃取分離單元中的低滲液萃取室、真空分離室后,再進入第二級萃取分離單元中的低滲液萃取室、真空分離室。本發明利用微藻細胞代謝響應機理的生態特征,在保證微藻細胞活性和生物相對穩定的同時,從微藻細胞中萃取代謝產物的混合液,并設計了配套的裝置,大幅度提高了微藻細胞的采收和萃取效率,顯著降低了微藻細胞中代謝產物的生產成本。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功率驅動器,屬于電子器件技術領域。它包括殼底為鉬銅底板的金屬管殼,金屬管殼內設置有:控制組件和功率組件;功率組件包括:鉬銅底板上焊膏合片氮化鋁DBC基板,氮化鋁DBC基板上真空燒結功率芯片;控制組件包括:鉬銅底板上膠膜合片成膜基片,電阻電容再流焊在成膜基片上;集成電路控制芯片粘接在成膜基片上;其優點是:質量輕、電流大、高電壓、抗沖擊、振動;耐更高的溫度沖擊,可靠性高,質量等級高,可廣泛用于各種單相電機功率場合,實現功率放大及對電動伺服機構進行控制;應用于航空、航海、交通、石油、建筑等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提升國際競爭力;打破了進口壟斷,實現了元器件國產化。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山東青島有色金屬冶金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