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評估磷酸鐵鋰電池系統多項健康參數的方法,涉及新能源汽車電池系統技術領域,包括如下步驟:S1、搜索電池系統使用當天的最小荷電狀態值SOCmin,當前時刻記為t1,從t1時刻開始往前搜索電池系統最近的滿電時刻,并記為t2;S2、收集t2至t1時間段內的電流I和電壓V,運用參數辨識算法計算每個時刻各電壓V對應的開路電壓uoc(k),并運用安時積分傳遞函數求得每個時刻對應的電池容量值Q(k);S3、設置Mov_Q、Comp和Mov_V三個待辨識參數,并設定其各自的初始值,結合相關計算公式,并采用一定的優化求解方法,對三個待辨識參數進行迭代優化,從而求得可使目標函數J達到最小值時對應的Mov_Q、Comp和Mov_V的參數值;S4、提取步驟S3求得的Mov_Q值,并計算電池可用容量保持率SOH。
一種漂浮式海上雷達測風移動平臺風光儲直流微網系統蓄電池組運行管理方法,屬于船舶與海洋工程及新能源應用技術領域,所述蓄電池組運行管理方法為平臺蓄電池組中央管理系統根據全平臺儲能子單元總儲能狀態SE給各風光儲裝置中的儲能子單元分配運行工況,而儲能子單元分組判斷依據平臺內各儲能子單元荷電狀態SOC,平臺在非故障運行時,根據全平臺儲能子單元總儲能狀態SE,平臺的運行狀態可分為四種:儲能不足運行狀態,儲能正常運行狀態,儲能充足運行狀態,儲能飽和運行狀態,四種模態的切換由平臺蓄電池組中央管理系統進行調控。本發明避免了單一蓄電池組的頻繁切換問題,提高了平臺電力系統運行的穩定性與儲能蓄電池組使用壽命,提升了平臺蓄電池組的使用壽命。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力裝置,更具體的說是一種新式的海洋能發電裝置。包括浮板、浮板浮球、動力箱、抽水箱、加速箱、發電箱,可以解決電力是城市生活生產比不可少的資源,現有的發電裝置大多為火力發電,火力發電會浪費資源并且會產生大量的廢棄污染環境,而且發電量也比較低的問題,并且還能解決新型能源是城市大力發展的新能源項目,現有的新能源發電裝置較少并且結構簡單維修困難容易損壞的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增程器工況點的尋優方法、裝置、設備和存儲裝置,涉及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其中,這種一種增程器工況點的尋優方法包括:獲取增程器的需求功率;根據需求功率,獲得發動機的第一工作點和轉速區間;獲取第一功耗;以第一轉速為起點,以預設的轉速步長在轉速區間內更新轉速,獲得在不同轉速下的工作點和功耗;當存在功耗小于第一功耗的工作點時,在第一轉速的兩側分別獲取功耗低于第一功耗且轉速最接近第一轉速的工作點,并將其中功耗較低的工作點設為需求功率的目標工作點;否則,將第一工作點作為需求功率的目標工作點。本實施例能夠準確的獲取增程器的最優工況點,能夠保證達到需求功率的同時油耗達到最低,大大節約了能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智慧充電及停車收費管理系統,包括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智慧充電系統,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停車場收費管理系統;所述智慧充電及停車收費管理系統包含智能車位鎖控制模塊、充電停車計時模塊;所述智能車位鎖控制模塊包含智能車位鎖和新能源車牌識別攝像機;所述智能車位鎖支持藍牙控制開鎖和關鎖、手機程序控制開鎖和關鎖;所述停車場收費管理子系統包括入口管理模塊、出口管理模塊、收費管理系統模塊。本發明實現現場無人值守的智慧充電車位控制,通過智能設備控制停車場的充電車位不被傳統車輛占用,確保新能源車有電可充,同時與停車收費管理系統形成一體,實現停車自動計費、充電自動扣減停車費。
本發明公開一種智能控制的多能源模塊化移動電源供電方法,其包括以下過程:步驟1:設置新能源充電單元,該新能源充電單元至少包括太陽能發電單元、風力發電單元和余熱發電單元;通過該新能源充電單元獲取該天氣狀態數據包括平均陽光光照幅度R、平均風力速度V、平均大氣溫度T0和熱源溫度T;存儲上述天氣狀態數據并將其傳送至智能充電計算單元;步驟2:在未充電的條件下,智能充電計算單元估算太陽能發電單元的太陽能發電功率P1、風力發電單元的風力發電功率P2和余熱發電單元的溫差發電功率P3:步驟3:智能充電計算單元檢測當前剩余電量,判斷當前剩余電量的續航使用時間低于預設使用時間時,啟動新能源充電單元中的一個或多個進行發電。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供電控制方法及供電控制裝置,涉及供電控制領域。上述供電控制方法包括:檢測上述電力網是否為正常狀態;當上述電力網為正常狀態時,分別控制新能源接口和電力網接口與上述負載連通,并禁用第二接口的輸出功能,以便新能源供電設備和上述電力網為上述負載互補供電;當上述電力網為異常狀態時,控制上述新能源接口和上述電力網接口與上述負載斷開,啟用第一接口的輸入功能,并啟用上述第二接口的輸出功能,以便上述新能源供電設備經上述不間斷電源為上述負載供電。本申請方案提供的供電控制方法可以增加供電系統的可靠性。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坡度識別和車重估算的主動防溜坡控制方法,能夠在車輛起步前就施加足夠的電機扭矩用于克服坡度阻力,同時為了預防坡道起步輔助扭矩過大造成前沖的問題,通過坡度檢測值和整車質量估算計算的坡道起步輔助扭矩,與最大驅動扭矩取小,并設計自適應調節扭矩控制算法確保車輛在起步前平穩駐坡。故本發明采用的主動防溜坡控制方法,能夠將車輛在不同坡度下的溜坡距離控制在0?10cm以內,滿足車輛在不同坡度路況下平穩起步的需求。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車用雙源應急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和能源汽車,應急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具體包括高壓儲能系統、雙源電機控制器、助力轉向電機、轉向機構和低壓蓄電池。高壓儲能系統、低壓蓄電池分別與雙源電機控制器連接。助力轉向電機與轉向機構連接連接;雙源電機控制器與助力轉向電機連接。雙源電機控制器包括內部集成升壓電路、電流檢測電路和電機控制電路。電流檢測電路與電機控制電路通過高壓線進行連接。升壓電路和電機控制電路之間通過高壓線實現高壓連接、經CAN總線實現通訊連接。本實用新型解決在高速行車過程中,一旦整車動力電池發生故障,出現掉高壓電的情況,助力轉向將無法正常工作的問題,以提升電動汽車行車過程的安全性。
本發明公開了包括檢測臺架本體和加工平臺,所述加工平臺的下端對稱設置有兩個支撐板,兩個支撐板之間設置有驅動機構,每個所述支撐板的下端均固定安裝在檢測臺架本體內的底端面上,所述從動齒輪內對稱開設有兩個安裝腔,每個所述安裝腔內均橫向轉動連接有絲桿,所述絲桿的一端轉動連接在安裝腔的內壁上,所述絲桿的另一端固定安裝有轉軸,所述轉軸背離絲桿的一端貫穿加工平臺的側壁并轉動連接在檢測臺架本體的內壁上。通過壓力傳感器會檢測出套筒螺母的軸向力大小,且通過顯示器獲得套筒螺母軸向力的檢測結果,根據檢測結果,對套筒螺母的生產工藝做出調整,提高了產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能源汽車用的后門,包括安裝螺紋、第一裝飾外層、第二裝飾外層、抗壓內層、玻璃板和窗框,所述后門框的內圍設若干個螺紋安裝座,安裝螺紋依次穿過第一裝飾外層、抗壓內層和第二裝飾外層后與螺紋安裝座連接。第一裝飾外層、第二裝飾外層和抗壓內層分別具有第一窗口、第二窗口和第三窗口,第二窗口的形狀和尺寸與第三窗口完全一致,第一窗口的尺寸大于第二窗口和第三窗口,第三窗口的外圍和第一窗口的外圍之間形成窗框槽,玻璃板嵌設在窗框內,抗壓內層和窗框的硬度大于第一裝飾外層和第二裝飾外層的硬度。本新型兼具豐富多樣的外形和穩定的結構,結構合理簡單,并未額外增加安裝成本,實用性強,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本發明涉及光伏電纜的制備領域,公開了一種新能源光伏智慧型電纜,包括電纜本體和連接頭,連接頭設置在電纜本體的連接端部,連接頭用于連接兩個電纜本體,電纜本體由內到外包括纜芯、絕緣填充層、內絕緣護套層、屏蔽層、阻燃耐高溫層、外絕緣護套層,連接頭包括連接套筒和散熱減振結構,連接套筒容納兩個電纜接頭,散熱減振結構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套設在連接套筒外,第一套筒內設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內填充有非牛頓流體冷卻液,本發明中非牛頓流體冷卻液既可以起到吸熱冷卻的作用,又可以起到減振緩沖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新能源汽車用電子三通閥的動閥驅動結構,包括同軸設置的第一驅動件和第二驅動件,第一驅動件一端形成能與減速箱傳動連接的第一連接端,另一端形成第一插接端,第二驅動件一端形成能與動閥相連接并帶動動閥轉動的第二連接端,另一端形成能與第一驅動件的第一插接端形成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端,通過第一插接端與第二插接端的配合使第二驅動件能隨第一驅動件同步轉動,且第一驅動件與第二驅動件之間設有彈性件。本實用新型的動閥驅動結構的第一驅動件和第二驅動件之間設有彈性件,彈性件的彈力能使動閥緊密地定向閥體內的定閥上,提高了動閥與定閥的配合緊密性,進一步降低了漏水的可能性。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驅動電機和新能源物流運輸汽車,包括前端蓋、殼體和后端蓋,所述前端蓋和后端蓋安裝于所述殼體的兩端,所述主軸設置于殼體內部,且從所述前端蓋伸出,還包括:低壓旋變接口,其設置于所述后端蓋的上方,所述前端蓋配置為與車身地板的最小距離大于所述電機上跳的最大高度。通過本方案使得驅動電機的使用壽命更長,同時也提高了車身的舒適性。
一種新能源汽車控制系統用的霍爾電流傳感器安裝結構,包括一個負極銅排和至少兩個霍爾電流傳感器,負極銅排水平設置,霍爾電流傳感器間隔平放在負極銅排的下方,每個霍爾電流傳感器的通孔中心線沿豎直方向延伸,且每個霍爾電流傳感器的通孔豎直穿設有一根導電柱,每個導電柱的頂部與負極銅排導電連接,每個導電柱的底部還分別固定連接一個銅板,相鄰兩個銅板之間相互分離。該實用新型在充分滿足產品功能和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相較于現有霍爾電流傳感器的直立布置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霍爾電流傳感器安裝結構能夠更高效地利用控制器內部的有限空間,減少控制器內部空間的浪費,產品更加集成化,使得控制器的布置更加靈活簡便。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能源汽車繼電器基座組裝機,包括:支架、轉盤機構、基座上料機構、插片上料機構、劈鉚機構、高度檢測機構、線圈上料機構、壓入機構、下料機構和吹灰機構,轉盤機構設置在支架的上方,所述基座上料機構、插片上料機構、劈鉚機構、高度檢測機構、線圈上料機構、壓入機構、下料機構和吹灰機構依次沿著所述轉盤機構外圓周設置形成環狀?;狭蠙C構、插片上料機構、劈鉚機構、高度檢測機構、線圈上料機構、壓入機構、下料機構先后持續動作,能夠實現設備代替人工工作,并且可穩定連續的工作,可實現大批量的生產加工。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動力安全監測預警系統,其組成包括:外殼,外殼置于鋰電池箱內,外殼內設置有訊號處理單元,訊號處理單元的輸入端分別于寬量程溫度傳感器和氣味嗅覺轉換器的輸出端電性連接,訊號處理單元的輸出端連接通訊接口,通訊接口通過連接線與系統控制器電性連接,系統控制器與溫度氣味狀態顯示器電性連接,寬量程溫度傳感器和氣味嗅覺轉換器的輸入端與恒溫控制器的輸出端電性連接。該系統使用溫度與氣味高靈敏度、高穩定性的傳感器,對工作區劃分安全、異常和危險三個區域,當某電池箱處于危險狀態時,立即對該電池箱進行處理,可以實現在煙霧產生之前獲得探測,免除電池箱完全損壞、燃燒爆炸的嚴重事故。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是一種用于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的智能多孔防爆膜,包括智能多孔防爆膜層和支撐層,該支撐層的頂面和智能多孔防爆膜層的底面固定連接,所述智能多孔防爆膜層的厚度為0.15~0.35mm,該智能多孔防爆膜層的透氣量為300~1000ml/cm2/min@7kPa,所述支撐層的厚度為0.3~0.4mm,該支撐層為熱軋聚酯無紡布、紡粘聚酯無紡布、聚酯網紗中的一種。所述智能多孔防爆膜層在鋰電池正常工作時,起到防水性和透氣功能,其厚度為0.15~0.35mm,其透氣量為300~1000ml/cm2/min@7kPa,在內壓差為10kPa~50kPa條件下,可保證防爆閥上的安全栓被氣壓順利頂開。所述支撐層提高智能多孔防爆膜層的頂破強度,防止防爆閥在還沒有達到泄壓安全值時,導致頂破,從而失去正常條件鋰電池的防水透氣防塵功能。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無人車新能源空調水冷集成裝置,其包括電動壓縮機、冷凝器、干燥瓶、乘客區制冷裝置、電池組制冷裝置以及氣液分離器;乘客區制冷裝置和電池組制冷裝置并連;電動壓縮機排氣口與冷凝器進口連接,冷凝器出口與干燥瓶連接,干燥瓶分別與乘客區制冷裝置和電池組制冷裝置連接,乘客區制冷裝置和電池組制冷裝置與氣液分離器連接,氣液分離器與電動壓縮機連接;在冷凝器上方設置冷凝風機;本實用新型乘客區制冷裝置和電池組制冷裝置一體式布置安裝,具有安裝工藝簡便,系統管道短,能量損失小,靈活機動,安裝可靠性高。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能源汽車充電口防護組件,包括充電外殼、充電插口,充電外殼內壁的左側與充電插口的左側固定連接,充電插口表面的左側套設有電磁鐵,電磁鐵的左側與充電外殼內壁的左側固定連接,充電外殼內壁的兩側開設有滑槽,充電外殼內壁的右側設置有鐵塊,鐵塊的兩側與滑槽的內壁滑動連接,鐵塊的右側固定連接有防護殼。本實用新型通過電流傳感器檢測到充電時,電磁鐵關閉失去磁力,鐵塊通過拉簧的拉力帶動防護殼向右移動對充電插口進行防水與防護,解決了防護單一,在下雨天時只能防護充電口頂部,而防護不了被風從左右兩側吹入的雨,從而導致充電插口出現進水損壞的問題,達到了全方面防水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能源低地板客車的底盤骨架,涉及車輛技術領域,包括依次連接的骨架前段、骨架中段和骨架后段;骨架中段包括縱梁、橫梁和邊梁;若干縱梁和橫梁相互拼接,使得骨架中段的中部形成若干用于安裝電池包的電池倉;若干邊梁設置于相鄰兩橫梁的端部,使得骨架中段的兩側形成用于布設管線的走線槽。本實用新型對骨架中段的結構進行優化改進,使得各電池包能夠高度集中地布設在骨架中段的中部,各管線能夠集中地布設于骨架中段的兩側,從根本上改變了電池包和管線的原有布局,使得骨架中段的結構更加合理緊湊,為整車能夠實現全低地板設計提供了核心的技術支持。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能源汽車繼電器綜合檢測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進料裝置、檢測裝置和卸料裝置,支架的左側設有進料裝置,支架的上方設有檢測裝置,支架的右側設有卸料裝置;進料裝置、檢測裝置和卸料裝置三者分工協作,實現設備代替人工工作;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動化水平更高且工作效率得到提升的繼電器檢測機。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能源充電樁防觸電裝置,包括支撐底座一,所述支撐底座一的底端固定安裝有多個支撐底腳,所述支撐底座一的兩端通過對稱固定設置有兩個緊固鎖緊結構固定在地面上。本發明設置在圓環管側壁上的凹槽一,結合設置的轉動管,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充電車輛的數量,轉動轉動管,讓對應數量的充電插口露出,剩余的充電插口繼續遮擋在凹槽一種,避免多余的充電插口暴露在外界,并且利用設置的通風裝置和可拆卸干燥裝置,對充電樁殼體內部的濕氣進行及時疏散,為其內部電源設備營造一個干燥、安全的運行環境,進一步提升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結構設計更加合理,值得推廣使用。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全時段監控系統及方法,系統包括:內置有RTC電路的電池管理系統、第一繼電器、車載DC/DC轉換器、動力電池以及內置有無線通信模塊的車載記錄儀;電池管理系統的第一控制接口連接第一繼電器的線圈,第一繼電器的第一端連接動力電池,第一繼電器的第二端連接車載DC/DC轉換器的電源輸入端;車載DC/DC轉換器的電源輸出端連接電池管理系統;電池管理系統的數據采集端連接動力電池,電池管理系統的數據輸出端通過CAN連接車載記錄儀以及車載DC/DC轉換器,并將采集的動力電池的狀態信息發送給所述車載記錄儀,從而所述車載記錄儀通過內置的無線通信模塊發出所述狀態信息。實施本發明,能夠實現對動力電池進行全時段的狀態監控。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線束零件壓接電線裝置和新能源汽車線束制造設備,該裝置包括:第一夾爪、第二夾爪、第三夾爪、壓接部和第一移動驅動件;第一夾爪適于夾持在電線接近其端部的位置;第二夾爪適于夾持線束零件;第一移動驅動件連接第二夾爪以驅動第二夾爪夾取線束零件并將線束零件穿套在第一夾爪上的電線端部;第三夾爪設置在壓接部與第一夾爪之間以抱持穿套在電線端部上的線束零件和電線;壓接部適于將第三夾爪抱持的線束零件和電線壓接在一起;由此無需更換模具即可實現端子或屏蔽環與電線之間的壓接。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能源電池整體下壓裝配裝置,包括用于固定電池盒以實現電池本體整體下壓裝配入電池盒的裝配裝置本體,裝配裝置本體包括滑動座和設置在滑動座上方的攝像頭視覺判斷系統,攝像頭視覺判斷系統可以判斷電池盒是否固定于預設位置以及姿態是否擺正;滑動座上設置有定位組件,定位組件包括固定在滑動座靠近一端位置的固定板、設置在滑動座靠近另一端,與固定板相對間距設置的滑動板以及對稱設置在滑動座靠近兩側位置的夾板;滑動板可相對固定板做抵靠或遠離的平移;兩夾板可做同步的相互抵靠或遠離的平移;固定板、滑動板以及兩夾板共同夾持固定電池盒;可以有效提高固定電池盒的速度和精確度延,定位牢固,電池盒固定姿態正確。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車用空調控制系統、方法、裝置和新能源車,系統包括:整車控制器、空調壓縮機、電磁離合器、繼電器和空調控制器。整車控制器通過怠速提升線與空調控制器連接,所述整車控制器和所述空調控制器均通過勵磁信號線與所述繼電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繼電器的輸出端電連接于所述電磁離合器,所述電磁離合器連接于所述空調壓縮機。本發明通過主驅動電機通過法蘭組件以及電磁離合器與空調壓縮機連接,當空調壓縮機不需要工作時,斷開電磁離合器,減小主驅動電機負載,減小電能消耗,當空調壓縮機需要工作時,電磁離合器閉合,主驅動電機帶動空調壓縮機工作。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動力安全監測預警系統,其組成包括:外殼,外殼置于鋰電池箱內,外殼內設置有訊號處理單元,訊號處理單元的輸入端分別于寬量程溫度傳感器和氣味嗅覺轉換器的輸出端電性連接,訊號處理單元的輸出端連接通訊接口,通訊接口通過連接線與系統控制器電性連接,系統控制器與溫度氣味狀態顯示器電性連接,寬量程溫度傳感器和氣味嗅覺轉換器的輸入端與恒溫控制器的輸出端電性連接。該系統使用溫度與氣味高靈敏度、高穩定性的傳感器,對工作區劃分安全、異常和危險三個區域,當某電池箱處于危險狀態時,立即對該電池箱進行處理,可以實現在煙霧產生之前獲得探測,免除電池箱完全損壞、燃燒爆炸的嚴重事故。
本發明公開了新能源共享充電亭,其結構包括箱體,所述箱體內設置有內腔,所述內腔內設置有電話座機,所述電話座機與外部空間的電源電連接,所述箱體頂部固設有內腔,所述箱體一側設置有開口的,所述內裝載有若干光伏板,所述光伏板和頂部軌道之間設置有能夠使所述光伏板由所述內運出并且在所述頂部軌道下側進行均勻分布實現光伏板正常工作的光伏板折疊懸掛裝置,此設備采用了所述光伏板折疊懸掛裝置的設計,使所述光伏板能夠藏匿折疊于設備內部,或者展開在所述頂部軌道的下側便于所述光伏板進行多方位的光伏發電。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池保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能源電動客車動力電池的保護裝置,包括防護箱,所述防護箱的頂部設置有箱蓋,并且防護箱外側的頂部設置有與箱蓋相配合的法蘭部,所述防護箱的內部設置有套箱,并且套箱的內部設置有呈矩陣排列的電池倉,所述相鄰電池倉之間以及電池倉與套箱內壁之間均設置有通風過道,所述套箱的正面設置有等間隔分布的進風口。本實用新型通過將電池組設置于封閉的防護箱內,對防護箱內進行抽真空處理,使防護箱內氧氣含量降低,從而杜絕起火的可能,配備套箱結構進行電池的包覆式導熱,相比傳統散熱方式大幅提升導熱面積,以保證對電池組的良好散熱,保障電池組的穩定運行。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福建廈門有色金屬新能源材料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