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液體的液位調節器,目的在于解決傳統的萃取槽中缺乏相應的液位調節器,不能控制萃取槽中液位的液位高度的問題;其技術方案是,包括調節器底座,所述的調節器底座下端面設有定位部,所述的調節器底座可拆卸連接有一連接桿,所述該連接桿下端可拆卸連接有一調節管,形成調節管、調節器底座沿連接桿軸向移動并固定的結構;本發明有效的解決了原無法調節液位的缺陷,且可液下調節液位。提高所有液體液位的精確度。
本發明公開了涉及一種從粉煤灰中浮選鉬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粉煤灰和水按1:3的比列混合均勻,加入水玻璃、腐植酸鈉攪拌,浸漬,加入捕收劑,進行粗選,轉入浮選柱,加入起泡劑,通入壓縮空氣進行浮選,再掃選,將兩次粗選、四次浮選、兩次掃選后富含鉬的粉煤灰合并后再進行十次精選,然后烘干,得到富含鉬的粉煤灰精品。具有工藝簡單,能耗低,浮選藥劑少,浮選費用低,回收率高,排放的粉塵、污水等對環境污染較小,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可再生利用的優點。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從銅火法冶煉煙塵酸浸渣中回收鉛的方法,屬于有色金屬濕法冶金技術領域,包括如下步驟:(1)煙塵酸浸渣分鉍:按照液固比3~5:1加入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液,70~85℃下反應1~3h,過濾,濾渣為浸鉍渣,濾液為浸鉍液,浸鉍液中和回收氯氧鉍;(2)轉化還原鉛:浸鉍渣按照液固比1~4:1,加入到20~80℃、濃度20~200g/L的氯化鈣溶液中,再加入還原鉛所需理論量1.1~2.5摩爾倍的鐵粉,攪拌反應2~4h;(3)輕重物料分離:將步驟(2)得到物料通過篩網或旋流器進行分離,得到重粗物料海綿鉛和輕細物料;(4)真空蒸餾:將海綿鉛進行真空蒸餾,收集蒸餾揮發物并進行冷卻處理,得到精鉛。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濕法冶金電解工藝中使用的一種帶凸凹扣槽結構的電解陽極板。陽極板本體的一邊設有至少一個下凸起塊,下凸起塊的對邊設有形狀與下凸起塊吻合的凹槽。在電解生產過程中,當陽極板因損耗變為陽極頭時,將新的陽極板插到陽極頭上部,使其下凸起塊與陽極頭凹槽相互連接成為一個整體且不松動。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快捷,無需取出、積攢和重新熔鑄陽極頭,降低了生產成本。
本實用新型屬于濕法冶金含氰貧液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二氧化硫噴射法深度處理含氰污水的裝置,該裝置包括順次連接的一次曝氣槽、破氰槽和二次曝氣槽,所述破氰槽連接水噴射真空泵。所述二次曝氣槽經壓濾泵依次連接板框壓濾機、濃密機和緩沖槽。該裝置用水噴射真空泵替代羅茨風機與破氰槽連接,處理后的廢水中氰含量可達0.15毫克/升,符合國家規定外排水三類標準。
一種鐵帽型金礦石中金的回收方法,屬于濕法冶金技術領域,包括如下步驟:(1)原礦石破碎至2mm以下,磨礦和分級,分級溢流礦漿中粒度≤0.074mm占80%~95%,分級溢流礦漿質量為15wt%~30wt%;(2)將步驟(1)分級溢流礦漿在充氧氣條件下充氣攪拌1~12h,然后進行濃縮脫水,控制濃縮底流礦漿質量濃度35%~45%;(3)調整步驟(2)底流礦漿pH值=10~12,充氣攪拌1h~12h;(4)向步驟(3)的礦漿中加入浸金劑,添加量為1kg/t~5kg/t,在充氣攪拌下浸出32?72小時;(5)將步驟(4)的礦漿進行活性炭吸附,得到載金炭產品和浸出尾礦,載金炭經解吸、電解、冶煉得到黃金。
本發明屬于濕法冶金領域,涉及一種含銻金精礦堿法浸銻時抑制金浸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帶氫氧根的堿性溶液中加入抑制劑,攪拌溶解后,加入硫化鈉,得到浸出液;溶解的溫度控制在40℃~95℃;抑制劑為錳粉、鐵粉和還原碳粉中的一種或多種;向浸出液中加入粉末狀含銻金精礦,在恒溫下攪拌反應5min~120min;抑制劑的用量為粉末狀含銻金精礦用量的0.5%~5.0%;將反應后的礦漿進行固液分離,得到含銻濾液和富含金的脫銻渣,脫銻渣經洗滌、吹風干燥后作為金冶煉原料,含銻濾液凈化后用于銻電積原料。以含銻金精礦為原料,將金有效富集于渣中,強化銻的浸出率,實現含銻金礦中銻的資源化利用,減少脫銻金礦中含銻固廢的量。
本發明屬于濕法冶金領域,涉及一種金精礦中伴生金屬鉛的鹽浸置換回收工藝,首先以工業鹽為氯化試劑配制溶液,以工業硫酸調節氯鹽溶液為弱酸性,以酸浸焙砂作為原料按照一定固液比與氯鹽溶液配制成礦漿,于常壓一定溫度下保持浸出攪拌狀態;然后多級均勻添加鐵粉對浸出鉛貴液中的鉛進行置換回收。該方法,流程簡單,可操作性強,與沸騰焙燒-氰化工藝流程有機結合,可達到金精礦中多元素的綜合回收。原料廉價易得,工業應用能力強,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本發明屬于濕法冶金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金精礦冶煉煙氣制酸系統廢酸的回收利用方法。常溫條件下,邊攪拌邊向廢酸中加入沉淀劑,反應結束后,固液分離,濾液循環利用,濾渣堆存,其中每升酸度為10~15%的廢酸中添加0.5~2g的沉淀劑,所述沉淀劑為摩爾比為(1.0~1.5)∶(0.08~0.12)∶(0.02~0.06)的硫化物、助濾劑與表面活性劑的混合物,所述硫化物為硫化鈉、硫化銨、硫化鐵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物,所述助濾劑為氧化鈣、碳酸鈣中的一種或兩者的組合物,所述表面活性劑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本發明方法可以低成本、低污染、高效率地回收廢酸,減少環境污染。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金精礦中伴生金屬鋅的回收工藝,屬于濕法冶金領域。該方法以氯酸鈉作氧化劑,采用氧化中和法使溶液中鐵離子進入沉渣;凈化濾液采用適當級數逆流萃取、洗滌、反萃工藝,產出硫酸鋅溶液;當反萃硫酸鋅溶液富集到一定品位后,該鋅溶液經進一步分步除雜,制成精制硫酸鋅溶液,以碳酸氫銨作為沉淀劑,產出堿式碳酸鋅成品,沉淀貧液蒸發回收硫酸銨。該工藝將萃取與沉淀流程相結合,是一種有效的多金屬綜合回收工藝,工業應用前景廣闊。
本發明屬于濕法冶金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金精礦焙燒氰化后尾渣回收金銀的方法。先將尾渣干燥至其中的水分重量含量不高于10%,然后加入脫硫劑以及還原劑,于900~1200℃的條件下還原10-30h,隔絕空氣冷卻后出料,分離除雜后破碎;將破碎得到的金屬鐵粉酸溶得到亞鐵溶液,提取酸溶渣中的金銀貴金屬。本發明方法工藝簡單、對原料要求低,低生產成本的回收了尾渣中的有價元素,既回收了金屬鐵,又有效回收了金銀等貴金屬,減少了尾渣污染,避免資源浪費。
本申請公開一種制備單質砷的濕法處理工藝,屬于冶金技術和環保技術領域,以含砷(As5+)溶液或冶煉廢酸為原料,能將有色行業中含砷廢水中的砷直接還原為單質砷,可減少含砷固廢的量,將砷資源化,為有色冶煉行業含砷廢水的工業化處理開辟了一條新途徑。減少了硫化劑用量,大大緩解了冶煉企業鈉鹽富集的問題。采用常見的還原劑鋁粉、鎘粉等還原劑快速處理制約冶煉企業發展規模的有害元素砷,該方案具有廣泛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值得在有色冶煉行業推廣。
本實用新型屬于冶金類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硫金精粉濕法焙燒工藝中鼓入空氣的預熱系統。該系統包括空氣傳輸管道(1)、鼓風機(2)、空氣傳輸管道(5)、熱管換熱器(6)、空氣傳輸管道(7)、煙氣傳輸管道(8);熱管換熱器(6)蒸發段設于煙氣傳輸管道(8)內;熱管換熱器(6)設有空氣傳輸管道(5)和空氣傳輸管道(7);空氣傳輸管道(5)與空氣傳輸管道(1)相連;空氣傳輸管道(1)與鼓風機(2)相連。采用本實用新型后,可實現低品位硫(18~21%)金精粉的冶煉回收,同時能夠將焙燒爐所排放的高溫煙氣余熱加以循環利用,因而具有較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一種濕法回收低品位氧化鉬精礦的工藝,屬于冶金技術領域,其步驟包括:1)鉬粗精礦經磨礦后加碳酸鈉、氫氧化鈉藥劑浸出,對浸出后的礦漿進行固液分離得到鉬酸鈉溶液和浸出渣;2)對浸出渣進行浮選制鉬精礦;3)利用鉬酸鈉溶液制取鉬酸銨:向鉬酸鈉溶液中加酸調節pH值為5~7,加熱至65~70℃過濾除硅,濾液用N235、仲辛醇與煤油的混合溶劑萃取,取有機相加氨水進行反萃取后得到鉬酸銨溶液,鉬酸銨溶液經過酸沉獲得鉬酸銨產品。該方案實現了一種工藝、兩種產品的目的,用于處理鉬氧化率50~90%、鉬品位為5~35%的氧化鉬粗精礦,可得純度大于56%的鉬酸銨產品和品位大于40%的鉬精礦,全流程鉬回收率為80~96%。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冶金化驗室尾氣處理裝置,包括脈沖布袋收塵器,脈沖布袋收塵器的入口處設置連接有火法煙氣入口管道,脈沖布袋收塵器的出口通過管道分兩路分別連接有濕法廢氣入口管道和堿液噴淋吸收塔,堿液噴淋吸收塔的出口通過管道連接有外排煙囪。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冶金化驗室尾氣處理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冶金化驗室煙氣直接排放會對環境空氣造成污染的問題,同時收集回收了火法煙氣中的礦粉,減少了資源浪費,節約了成本,創造了顯著效益。
貴金屬熔煉渣濕法冶金工藝,這是一種貴金屬化工冶金方法。在本發明的工藝中,以不同的試劑按一定的順序,有選擇地從金銀熔煉渣及煙塵中提取金、銀、銅、鉛及硼砂。其技術特征為:原料經破碎磨細后用水浸出,回收硼砂;再用稀硫酸浸出回收銅;接著用硝酸-硝酸鐵浸出回收銀、鉛;浸銀渣用現有的任何一種方法回收金,殘渣棄去。浸出過程在常溫下進行,各有價組份分別得到回收利用。
本發明屬于氰化置換金泥的冶金工藝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氰化置換金泥的預焙燒及濕法冶金工藝。將氰化置換金泥按以下設定溫度程序焙燒,整個焙燒過程不斷攪動金泥防止金泥結塊:初次設定溫度300~400℃焙燒1~1.5h,二次設定溫度400~600℃焙燒1~1.5h,三次設定溫度650~750℃焙燒至金泥顏色變為灰白色,自然冷卻,焙燒即完成。在經預焙燒的金泥中加水至淹沒金泥,送去酸浸繼續濕法冶金。本發明焙燒通過設定溫度,在不同溫度段除去金泥中的雜質,焙燒出的金泥雜質明顯減少,冶煉時間減少,成本降低,95%能達到國標2#金,提純費用減少,節能降耗。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河南三門峽有色金屬濕法冶金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