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太陽能熱水器,所述太陽能熱水器包括集熱器和與集熱器連接的水箱,水箱包括內膽,內膽中設置電加熱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電加熱器陸續的啟動,第四電加熱器的功率大于第三電加熱器的功率,第三電加熱器的功率大于第二電加熱器的功率,第二電加熱器的功率大于第一電加熱器的功率。本發明設置不同功率的電加熱器在不同的溫度下啟動,保證加熱溫度的均勻。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水位控制功能的太陽能熱水器,所述熱水器包括集熱器和與集熱器連接的水箱,水箱設置有電加熱器、冷水入口管、熱水出口管、溫度傳感器、水位控制器、流量控制器、流量傳感器和中央控制器,所述流量傳感器用于測量流入熱水器內膽的水的流量;所述的流量控制器用來控制熱水器入口管上的水的流速,所述水位控制器用于測量熱水器內膽的水位,中央控制器根據測量的水位和流量來控制流量控制器的流速,從而保證內膽的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本發明可以根據測量的水位和流量控制水位,保證加熱的安全。
本發明涉及一種無色鉆石合成用原料芯柱的制備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1)用水霧化法制備合金粉Ⅰ和合金粉Ⅱ;2)將金剛石晶種顆粒和氧化鋯顆?;靹颢@得非金屬粉Ⅲ;3)將合金粉Ⅰ和非金屬粉Ⅲ混合并造粒獲得合金粉Ⅳ;4)將合金粉Ⅱ和石墨粉混合并造粒獲得合金粉Ⅴ;5)將合金粉Ⅳ和合金粉Ⅴ混合并壓制成型獲得原料芯柱;6)對原料芯柱進行純化處理,即得無色鉆石合成用原料芯柱。該方法加入或不加入鉆石晶種,利用與氮等顯色元素強結合元素吸收顯色元素,創造消除鉆石成品中顯色元素的工藝條件,是一種人工合成無色鉆石的高效工藝方法。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有高耐磨性、高抗沖擊性以及良好熱穩定性特點的高性能多晶金剛石燒結體及其制備方法,同時提供一種該燒結體所使用的納米金屬結合劑。其納米金屬結合劑,由Co粉、Ni粉、Si粉、Ti粉、Ta粉、Hf粉和B粉按特定配比組成,在高溫高壓下具有良好的燒結促進作用,有助于燒結而提高金剛石之間(D-D鍵)的成鍵密度,有利于形成強韌的燒結體,增強了燒結體的耐磨性能、高耐熱和高抗沖擊韌性,延長了燒結體的使用壽命。制備的多晶金剛石燒結體與現有金剛石燒結體相比:磨耗比由20~25萬提高到35~40萬;抗沖擊韌性由40~50焦耳提高到60~70焦耳,熱穩定性:在800℃焙燒5分鐘以后,產品磨耗比32~38萬,抗沖擊韌性?57~67焦耳,熱穩定性好。
本發明屬于超硬材料制造工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提高人造金剛石單晶合成產量的合成工藝。本發明的方法包括制備合成芯柱、組裝、高溫高壓合成、破碎等步驟。本發明的方法通過對對合成觸媒、合成芯柱組裝方式以及合成壓力等進行調整,能有效控制金剛石連晶數量,合成的產品質量穩定,工藝重復性強。本發明的合成工藝方法采用“三次階梯升壓法”,每一次階梯升壓均能形成大量自發晶核,同時加快已生成晶核的生長速度,從而提高合成產量;經統計,金剛石單晶單次合成產量可提升15%以上。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帶硬質合金環的聚晶金剛石拉絲模坯料,包括聚晶金剛石芯和硬質合金環,所述聚晶金剛石芯由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組成:金剛石微粉94~98%和納米金屬結合劑2~6%,所述納米金屬結合劑由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組成:Co粉?99~99.5%、Ti粉0.2~0.30%、W粉0.15~0.25%、Zr粉0.1~0.25%、Li粉0.05~0.15%。其磨耗比有效達到35~40萬;抗沖擊韌性達到65~75焦耳,熱穩定性:在750℃焙燒15分鐘以后,產品磨耗比35~38萬,抗沖擊韌性65~70焦耳,熱穩定性極佳,有效實現其承受高強度及高速拉拔的目的。
一種納米結合劑、由該結合劑制成的金剛石復合截齒以及復合截齒的制備方法,屬于金剛石與硬質合金復合材料領域,其中,納米結合劑由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組成:Co粉95~99%、TiC粉0.5~3%、Si粉0.5~2%。由所述納米結合劑制成的金剛石復合截齒包括硬質合金球齒基體以及依次設置在基體上的第2過渡層、第1過渡層和金剛石聚晶層,金剛石聚晶層的原料組成為:金剛石粉93~97wt%和納米結合劑3~7wt%。所述復合截齒經組裝、預壓、真空處理、高溫高壓燒結等幾個步驟制備而成。本發明提供的納米結合劑在高溫高壓下具有很好的燒結促進作用,有助于提高聚晶層內金剛石的體積比,增強金剛石復合截齒的耐磨性和抗沖擊性能,延長其使用壽命。
本發明涉及一種細粒度立方氮化硼刀片,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含量的原料組成:立方氮化硼微粉60~80%和納米結合劑20~40%,其中,納米結合劑由下述重量百分比含量的原料組成:TiN?粉25~45%、NbC粉17~20%、Al2O3粉12~15%、HfC粉12~15%、Be粉6~10%、WC粉6~10%和Mo粉2~5%。本發明中納米材料結合劑的加入,有利于形成強韌的燒結體,增加立方氮化硼刀片的韌性,延長使用壽命。按其制備方法制出的細粒度立方氮化硼刀片,其技術指標可達到晶粒尺寸≤1μm,磨耗比7000~7500,顯微硬度HV6000~6500,抗彎強度850~900MPa,能夠滿足精密加工的要求。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良好導電性金剛石聚晶復合片及其制備方法,該復合片的金剛石聚晶層中金剛石微粉75~85%、硬質合金粉12~20%和納米金屬結合劑3~5%,金剛石微粉中不含硼金剛石微粉60~70%、含硼金剛石微粉30~40%;硬質合金粉中WC粉85~90%、Co粉8~12%、Ti粉1.5~2%和TaC粉0.5~1%;通過金剛石聚晶層配方采用硼、碳化鎢等導電、耐熱材料,克服了現有技術得到的金剛石聚晶復合片導電性和耐熱性不能同時兼顧的缺陷,所制備的金剛石聚晶復合片與現有技術得到的金剛石復合片相比同時具有良好導電性和優異的耐熱性,滿足了復合片放電、焊接加工及使用要求。本發明的制備方法,工藝簡單、制備方便,可操作性強。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激光焊接的金剛石復合片,由依次連接的不銹鋼基體層、銅基焊片層、硬質合金基體層和金剛石聚晶層構成,四者經高溫高壓燒結而相互復合形成一種四層材料的超硬復合材料,使金剛石復合片焊接部位與鉆頭體或刀具體材料物理性能相同或相近,實現金剛石復合片與鉆頭或刀體有效通過激光進行焊接的目的。其原料配方和工藝方法可有效使其磨耗比達到32~36萬;熱穩定性:在700℃焙燒2分鐘以后,磨耗比穩定保持在30~34萬。本發明的金剛石復合片結構簡單,制作簡便,結構穩定,性能優良,可靠性高,焊接前后金剛石復合片各方面性能保持良好,從而有效延長其使用壽命,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本發明涉及一種納米金屬結合劑,其由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組成:Co粉97~99%、NbC粉0.5~1%、Ni粉0.4~1.5%和Be粉0.1~0.5%。本發明還公開了使用該結合劑制成的石油鉆探用金剛石復合片,其包括由金剛石聚晶層和過渡層組成的金剛石層和硬質合金基體;所述金剛石聚晶層由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組成:金剛石粉92~98%和納米金屬結合劑2~8%。本發明石油鉆探用金剛石復合片通過在金剛石聚晶層配方中采用納米金屬結合劑,突破了金剛石復合片高抗沖擊韌性和高抗彎強度的技術瓶頸,延長了金剛石復合片的使用壽命。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IIa型鉆石合成的碳源的制備方法,屬一種金剛石合成原料的加工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A、將石墨含量為99.9%以上的高純石墨與金剛石微粉按照1999?1999.9:0.1?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并通過壓機壓制成型;步驟B、將上一步驟所得到的混合物連續燒結三次,其中第一次的燒結溫度為1050℃?1150℃,第二次的燒結溫度為850℃?950℃,第三次的燒結溫度為750℃?850℃;采用石墨含量為99.9%以上的高純石墨與金剛石微粉末混合,經過三次燒結工藝及凈化處理,使得碳源成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得到明顯提高,并使碳源本身的含氮量得到有效降低,產品顏色等級有效提高,在進行lla鉆石合成時滲碳均勻,金剛石生長表面平整。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夾芯式金剛石聚晶復合片及其制備方法和所使用的結合劑,結合劑采用Co粉、Ni粉、TaC粉和B粉按一定比例配比而成,該復合片包括兩層硬質合金基體和其中間的金剛石聚晶層,金剛石聚晶層采用上述結合劑與金剛石粉進行一定配比,再與基體經過高溫高壓燒結相互復合形成一種三層材料的超硬復合材料。硬質合金層起保護層作用,大大改善了復合片金剛石聚晶層鉆進時的受力狀況,避免崩刃。納米金屬結合劑在高溫高壓下有助于燒結而提高金剛石之間(D-D鍵)的成鍵密度,具有較好的燒結促進作用,有利于形成強韌的燒結體,增加了夾心式金剛石聚晶復合片的抗沖擊韌性、耐磨性能和耐熱性,突破了金剛石復合片高耐磨性和高抗沖擊韌性的技術瓶頸。
本發明提供一種聚晶金剛石復合片及其合成塊,該合成塊包括用于擠壓燒結聚晶金剛石坯料的合成腔,所述合成腔外依次封裝有隔離層、發熱層、保溫層和擠壓外殼,所述發熱層包括沿軸向套裝于隔離層外部且呈筒狀的發熱元件,所述發熱元件的中部與合成腔的中部相對應,且發熱元件中部的發熱量小于發熱元件兩端的發熱量;發熱元件中部的材質優選為鉬、鈮、鋯、鈦或鉭,發熱元件兩端的材質優選為石墨。該合成塊在軸向上剛性傳壓,壓力損失明顯降低,而且對發熱元件進行了結構改進,基本避免了溫度梯度的產生,合成塊內部的溫度均勻,壓力穩定一致,所制備的復合片性能優異。
本發明屬于金剛石合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表面溝槽狀金剛石,該合成表面溝槽狀金剛石所用的觸媒合金粉由以下質量百分比的原料組成:鐵79?82.5%、銅10?12.5%、錳2.5?4.5%、鉻1.0?1.6%,鈮1.0?1.6%,鈷3.0?4.8%。上述表面溝槽狀金剛石的制備方法,主要包括:觸媒合金粉制備、混料制石墨柱、石墨柱燒結、石墨柱表面處理和高溫高壓合成。本發明的表面溝槽狀金剛石表面粗糙,自銳性更高,具強耐磨性,所制的金剛石工具適用于高負荷工作;具有“刀紋”狀粗糙表面,為化學鍍或電鍍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本發明屬于超硬復合材料制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面聚晶立方氮化硼復合片及其制備方法,所述雙面聚晶立方氮化硼復合片包括硬質合金層和設置于硬質合金層兩面的聚晶立方氮化硼層,所述的硬質合金層由第一粒度硬質合金層和設置于第一粒度硬質合金層兩面的第二粒度硬質合金層組成。所制得的雙面聚晶立方氮化硼復合片的性能達到晶粒尺寸小于等于0.8μm,磨耗比5000~5500,顯微硬度HV5400~5800,抗彎強度920~950MPa,滿足了切削和銑削加工工藝中所使用的超硬復合材料刀具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要求。
本發明屬于超硬材料制造工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恒溫法合成無色金剛石的工藝。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中溫差法合成金剛石存在工藝條件不易實現,產品產量低的問題,通過對合成原料進行調整,并將粉體除氮劑直接均勻混入石墨觸媒粉中,并均勻混入種晶壓制成芯柱,制備得到無色金剛石,以使合成出來的無色金剛石質量穩定,產出量高。本發明為了彌補合成腔體徑向溫度場不均衡的問題,通過增加復合加熱結構來改善溫度場溫差過大的問題,最終,本發明所采用的無色金剛石在生長過程中能夠保證雙面受熱,溫差減小,腔體內適宜生長區域更大。
本發明屬于鉆探工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潛孔鉆用聚晶金剛石復合球齒及其制備方法,所述潛孔鉆用聚晶金剛石復合球齒包括硬質合金球齒及設置于硬質合金球齒上的復合層,所述復合層包括由內至外順次設置的第一過渡層、第二過渡層、第三過渡層和聚晶金剛石層。主要解決現有硬質合金球齒燒結后硬質合金層與聚晶金剛石層之間殘余應力較大的問題,同時具有高強度、高硬度、高耐磨性、高使用壽命以及良好的抗沖擊性,制得的潛孔鉆用聚晶金剛石復合球齒性能參數為:磨耗比32~36萬,抗沖擊韌性950~1000焦耳;熱穩定性:在750℃焙燒15分鐘以后,產品磨耗比30~34萬,抗沖擊韌性900~950焦耳,使用壽命是硬質合金球齒的10~15倍。
本申請屬于金剛石與硬質合金復合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良好導熱性能的聚晶金剛石復合片及其制備方法。所述聚晶金剛石復合片,包括硬質合金基體和設于硬質合金基體上的聚晶金剛石層,所述聚晶金剛石層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石墨烯包覆金剛石微粉75~85%、金剛石微粉10~15.5%、碳納米管0.2~0.3%、石墨烯0.1~0.2%和結合劑4.7~9%。本發明采用具有金剛石和石墨烯雙重特性的石墨烯包覆金剛石微粉,改善了金剛石顆粒與結合劑的潤濕性,有效增加了金剛石與結合劑的接觸面積,極大的改善了金剛石與結合劑界面處的導熱性能,制備的聚晶金剛石復合片兼具優異的力學和熱學性能。
一種聚晶金剛石復合片合成塊及其合成聚晶金剛石復合片的方法,屬于超硬材料制造技術領域,所述合成塊,包括圓柱狀的合成腔層、合成罩殼和隔離層,所述合成腔層位于中空的柱狀合成罩殼內,合成腔層的頂部和底部對稱設有導電保溫層和導電傳壓層,合成腔層內的中部設有合成芯柱,圍繞合成芯柱設有合成腔,所述合成腔位于隔離層包圍的體積內,所述合成腔用于放置聚晶金剛石復合片坯料,所述合成腔的頂部和底部均設有絕緣片,所述隔離層的頂部和底部設有傳壓片,隔離層和合成芯柱之間、隔離層和合成腔層之間均間隔設有多個發熱管,所述發熱管、合成腔層和合成芯柱三者的高度相同,所述合成罩殼材質為葉臘石塊。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雙面耐熱聚晶金剛石復合片及其制備工藝,其制備工藝包括:1)硬質合金基底表面脫鈷;2)金剛石微粉表面鍍鈦;3)鍍鈦金剛石微粉凈化;4)聚晶金剛石層粉末混料制備;5)制備復合組件;6)制備復合片。本發明制備得到的雙面耐熱聚晶金剛石復合片滿足了切削和銑削加工工藝中所使用的超硬復合材料刀具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要求,解決了普通聚晶金剛石復合片耐熱性不高的問題,從而提高了工具使用壽命及性能。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鍍鈦立方氮化硼復合片及其制備工藝,其制備工藝包括:1)硬質合金基底表面脫鈷;2)立方氮化硼微粉表面鍍鈦;3)鍍鈦立方氮化硼微粉凈化;4)立方氮化硼粉末層混料制備;5)制備復合組件;6)制備復合片,得到鍍鈦立方氮化硼復合片。本發明制備得到的鍍鈦立方氮化硼復合片滿足了切削和銑削加工工藝中所使用的超硬復合材料刀具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要求。
本發明屬于復合刀具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聚晶立方氮化硼復合片及其制備方法。所述聚晶立方氮化硼復合片,包括硬質合金基體以及依次設于硬質合金基體上的過渡層和聚晶立方氮化硼層;過渡層包括氮化鉻層和碳化鈮層;聚晶立方氮化硼層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鍍覆立方氮化硼微粉60~95%、結合劑5~40%;所述鍍覆立方氮化硼微粉的鍍層為鎢、鉬、鉻、鈦鉻合金或鈦鎳合金。本發明采用鍍覆立方氮化硼微粉,其內部的缺陷“微裂紋”微小空洞得到彌補,進而提高磨料顆粒強度,還可以起到隔氧保護,減輕熱損傷程度等作用;在硬質合金表面依次沉積過渡層,提高了聚晶立方氮化硼層與硬質合金基體的結合強度。
本發明涉及一種頁巖油/頁巖氣深井鉆探用聚晶金剛石復合片,包括硬質合金基體以及依次設于硬質合金基體上的第一過渡層、第二過渡層、第三過渡層和聚晶金剛石層,所述聚晶金剛石層由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組成:石墨烯包覆金剛石微粉94.8~97%、碳納米管0.1~0.2%和結合劑2.9~5%。本發明通過采用具有金剛石和石墨烯雙重特性的含石墨烯層金剛石微粉,以及在硬質合金基體與聚晶金剛石層之間采用梯度過渡連接技術,增加了聚晶金剛石復合片的致密性和耐沖性。本發明聚晶金剛石復合片兼具優異的力學和熱學性能,將其用于PDC鉆頭的制造,有利于提高鉆頭在頁巖油、頁巖氣深孔鉆進和強研磨性地層鉆進的效率和壽命。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聚晶金剛石復合截齒合成塊及其合成聚晶金剛石復合截齒的方法,本發明中的聚晶金剛石復合截齒合成塊,包括用于高溫高壓燒結聚晶金剛石復合截齒坯料的合成腔,所述合成腔的側壁從內至外依次套設有隔離層、發熱層、保溫層和筒狀外殼,所述合成腔的頂部從內之外依次設有導電層和導電傳壓層I,所述合成腔的底部設有導電傳壓層II;所述合成腔內設有聚晶金剛石復合片坯料和隔離帽,所述發熱層由發熱管I、連接墊圈和發熱管II組成,所述發熱管II的外徑大于發熱管I,所述發熱管II的外徑與連接墊圈的相同,所述筒狀外殼為葉臘石塊。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低氮高韌性的Ti(C,N)金屬陶瓷基體及其制備工藝,旨在解決金屬陶瓷刀具中抗崩韌性低、產品加工穩定性不高的問題;所述低氮高韌性的Ti(C,N)金屬陶瓷基體由以下質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備而成:TiC:73%~87%、VC:3.2%~6.0%、Co:1.2%~2.6%、Ni:4.8%~11.2%、Mo:1.6%~3.4%、WC:2.0%~3.8%、N:0.15%~1.5%。本發明配方制備的金屬陶瓷基體斷裂韌性更高、更穩定。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韌性耐磨型聚晶金剛石復合片及其制備方法,包括硬質合金基體以及依次設于硬質合金基體上的Si3N 4涂層、粉末過渡層和聚晶金剛石層;所述聚晶金剛石層由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組成:碳納米管包覆金剛石微粉95~98%、石墨烯0.1~0.3%、碳纖維0.1~0.2%和結合劑1.8~4.5%。本發明采用具有金剛石和碳納米管雙重特性的碳納米管包覆金剛石微粉,在硬質合金基體表面沉積Si3N 4涂層以及在該涂層和聚晶金剛石層之間設置粉末過渡層,在保證聚晶金剛石層性能優異的同時,大大地增強了兩者之間的結合強度,使其具有耐磨性和優異的抗沖擊韌性。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超硬復合材料用硬質合金基體的潔凈方法,其潔凈過程包括:1)堿化處理;2)酸化處理;3)活化處理;4)高真空凈化處理;5)離子轟擊凈化處理。該方法可使硬質合金體基表面吸附雜質得到有效的清除,使之具有高潔凈度,增加硬質合金基體表面活性及其向外結合的反應能力,提高了超硬材料與硬質合金基體間的結合強度,避免了超硬復合材料脫落和破損現象的發生。
本發明屬于超硬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良好耐熱性能的聚晶金剛石復合片及其制備方法。所述聚晶金剛石復合片,包括硬質合金基體以及依次設于硬質合金基體上的過渡涂層和聚晶金剛石層;所述過渡涂層依次為Si3N4涂層和Si涂層;所述聚晶金剛石層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鍍覆金剛石微粉69.5~79.7%、鍍覆立方氮化硼微粉15~20%、碳納米管0.2~0.3%、石墨烯0.1~0.2%和結合劑5~10%。本發明采用鍍覆的金剛石微粉和立方氮化硼微粉,在聚晶金剛石層內添加碳納米管和石墨烯材料,突破了聚晶金剛石復合片高韌性、高耐熱和高耐磨的技術瓶頸,所制備的聚晶金剛石復合片與現有技術得到的金剛石復合片相比同時具有優異的耐熱性和耐磨性。
本發明涉及高韌性導熱型聚晶立方氮化硼復合片,包括硬質合金基體以及依次設于硬質合金基體上的Si3N4涂層、粉末過渡層和聚晶立方氮化硼層,所述聚晶立方氮化硼層由下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組成:立方氮化硼微粉90~95%、碳納米管0.2~0.3%、石墨烯0.2~0.5%、碳纖維0.1~0.2%和結合劑4.5~9.0%。本發明通過在配方內添加碳納米管、石墨烯和碳纖維材料,在硬質合金基體表面沉積Si3N4涂層以及設置粉末過渡層,在保證聚晶立方氮化硼層性能優異的同時,大大地增強了兩者之間的結合強度。所制備的聚晶立方氮化硼復合片具有優異的導熱性、抗沖擊韌性和耐磨性。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河南南陽有色金屬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