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薄膜太陽能電池及其制備方法,依次包括基板、前電極、半導體層、背電極、膠黏層、背板,所述膠黏層的成分為環氧樹脂;背板的成分為玻璃鋼或有機玻璃。本發明能有效降低膠黏層和背板的成本,并且還能附加多功能材料層,從而補充了封裝過程中的性能(如耐水性,絕緣性等),完善了封裝性能。
高分子薄膜駐極體的制造方法,它屬于一種高分 子功能材料的制造方法。它是采用射頻低溫等離子體 注入工藝,這種方法的注入工藝設備簡單,價格便宜, 操作維護方便,所得到的高分子薄膜駐極體的兩 面基本上為負電位,與人體皮膚接觸后的表面靜 電電位衰減較慢,可用來治療骨折及加速骨生長。
本發明涉及納米科學與納米技術先進材料、納米藥物量子點和單分子膜與量子信息處理器研究領域。具體涉及納米藥物自導向自組裝量子化電導結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以BEC-BCS量子物理、量子化學、量子生物學、協同相互作用量子場和非彈性電子隧穿相互作用,用七種協同模式實現自導向自組裝具有光電活性、價電子躍遷或質子轉移π軌道或單光子傳遞捐贈體和受體的生物化學藥物分子聚合物構成納米結構量子點和單分子膜及其量子化電導結。使其具備納米結構矩陣構型、分子導線和邏輯開關功能,其核心組份為抗氧化酶類氧自由基拮抗劑,β-受體激動劑,P2受體激動劑,苯烷胺類鈣拮抗劑單體及其二元,三元,四元復合物。本發明有益于等級有序納米結構自導向自組裝功能偶合先進材料、分子電子學或量子器件、量子生物學標準測量技術、光電信息功能材料和靶標識別功能量子點新型診斷工具與生物化學傳感,和靶向疾病機制的藥物傳輸體系與納米結構創新藥物的研究。
一種TiC/Al高阻尼復合材料及其制備工藝,屬于材料領域。本發明復合材料的成分重量百分比組成為:Cu 4~5.3%,Ti 0.15~0.35%,Mn 0.3~1%,Cd 0~0.25%,V 0~0.3%,Zr 0~0.2%,B 0~0.06%,其中TiC 0.1~20%,其余為Al。本發明工藝包括以下步驟:利用高溫真空反應燒結法合成含TiC顆粒的高阻尼復合材料預制塊;加入鋁錠全部熔化后用覆蓋劑覆蓋熔體,并加入經烘干的高阻尼復合材料預制塊;預制塊全部熔化后進行攪拌;加入Cu、Ti 、Mn或Cu、Ti、Mn、Cd或Cu、Ti、Mn、Cd、V、Zr、B調整化學成分,靜置后澆入錠模,即獲得原位自生TiC/Al高阻尼復合材料。本發明室溫阻尼已達到高阻尼材料范疇,且其常溫拉伸強度有了明顯的提高,為進一步開發結構—功能材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本發明涉及一種微波輔助加熱合成La-Mg儲氫合金的方法,屬金屬功能材料儲氫合金制備工藝技術領域。本發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按一定的化學計量比稱取鑭粉和鎂粉,兩者的化學計量比在1∶8.5~1∶12之間,采用預球磨工藝將上述原料混合均勻;混合好的原料在粉末壓片機上經300~900MPa壓力壓成Φ15mm×(2~3)mm的圓餅;然后將壓片樣品放置于微波管式爐中,抽真空后通入高純氬氣進行保護,開啟微波電源,將樣品升溫至680~700℃,保溫10~60min,然后再降至室溫;將合成得到的La-Mg合金進行活化,在350℃下和5MPa氫氣壓力下吸氫,最終得到儲氫合金。本發明方法制備的La-Mg儲氫合金具有較高的吸放氫性能。
本發明屬建筑材料、功能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以脫硫石膏為主要膠凝材料的復合相變保溫砂漿。由脫硫石膏、無機輕質骨料、鋼渣粉、高嶺土、水泥熟料、石蠟微晶顆粒、乳膠粉、聚乙烯醇纖維、纖維素醚、憎水劑、引氣劑、減水劑和水組成。使用本發明可解決脫硫石膏這種工業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高效利用問題;本發明采用石蠟微晶顆粒進行改性使得產品具備良好的蓄熱調溫能力和防水能力;本發明適用于各類建筑物的墻體保溫工程施工,亦可滿足一定的強度要求,具備廣闊的市場前景。
本發明涉及一種耐高低溫性能好、粘合力度大、透氣性好和表面抗拉強度高、能滿足“復合防水系統”中長期不滲漏水使用要求的高性能合成橡膠瀝青防水卷材,由聚乙烯丙綸、聚乙烯膜或金屬鋁箔充任的上覆面層、由針刺聚酯無紡布充任的下覆面層和由改性瀝青膠料構成的改性瀝青膠料層充任的中間防水層組成。由于有機地綜合利用了特殊功能材料、多種高分子和無機物材料來改善產品性能,使產品的防水性能得到了極大提高,產品成本獲得有效降低,產品的工作壽命得到可靠保障,與非固化涂膠配合使用,能為組建完善的復合防水系統作出實質性貢獻,因而具有明顯的技術先進性和很強的實用性。
本發明屬于功能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鐵基納米晶軟磁合金及其制備方法。一種鐵基納米晶軟磁合金,所述鐵基納米晶軟磁合金的化學式為FeaSibBcAldMeCufPg,化學式中M選自Nb、Mo和Ta中的至少兩種以上;其中,70≤a≤76,10≤b≤17,7≤c≤9,0.5≤d≤2.5,1.5≤e≤4.5,0.6≤f≤1.2,0.8≤g≤1.4,a+b+c+d+e+f+g=100。本發明通過元素成分的選用以及各元素含量的優化,實現了高磁導率鐵基納米晶軟磁合金同時具有非晶形成能力強、綜合軟磁性能優異的優點,從而大大推進了工業化生產,對鐵基納米晶軟磁合金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發明屬于功能材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具有多級核殼結構的二氧化鈰微球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本發明采用溶劑熱法,使用3?巰基丙酸為酸,無水甲醇作溶劑,合成了“俄羅斯套娃”狀的二氧化鈰多級核殼結構的微球。本發明制備的多級核殼結構的二氧化鈰微球具有低密度,強吸收和寬頻帶的特點,作為微波吸收材料,表現出優異的吸波性能,在2?18GHz的測試范圍內,二氧化鈰在頻率為14.47GHz時,具有最強吸收為?71.39dB和最大有效吸收帶寬(10?dB)約5.4?GHz。另外,該材料的制備成本低、效率高,適合實際應用。
本發明屬于納米材料和光電功能材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氧化亞銅納米線多孔薄膜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本發明以硫氰酸亞銅薄膜為前體,通過與堿溶液反應獲得氧化亞銅納米線多孔薄膜。本發明提出的氧化亞銅納米線多孔薄膜可作為光電轉換材料,在功能材料和器件領域還有廣泛的用途。
本發明屬于功能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爆米花的碳基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爆米花的碳基復合材料,所述材料為碳基表面覆蓋有NiS2/SnS2納米片;所述碳基呈多孔狀,所平均述孔徑為50~200μm;所述材料由碳、硫化鎳和硫化錫組成,所述碳、鎳、錫和硫的摩爾比為(10~30):(0.5~2.2):1:(1~6)。本發明在爆米花衍生的多孔碳基上構建了相干的NiS2/SnS2異質結構納米片,首次將NiS2/SnS2異質結構納米片用于電磁波領域作為吸收材料,為進一步的研究和在電磁波吸收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思路。
本發明提供了超支化聚酰胺及其制備方法。制備方法如下:在氮氣保護下,將偏酸酐(含酸酐和羧基的化合物)或四酸酐與雙氨基單體以1/100~100/1摩爾比反應,所用溶劑為非質子溶劑,反應溫度為-50℃~250℃,反應時間為1分鐘至10天;將所得混合物升溫至20℃~350℃,在真空度為5000-0.01Pa減壓下繼續反應5分鐘至120小時,制得超支化聚酰胺。所得聚合物可溶于有機溶劑,適宜做添加劑、醫藥載體、功能材料前體等,應用前景廣泛。
本發明公開了端基可調節的超支化聚酰胺及其制備方法。制備方法如下:在氮氣保護下,將含有酸酐的單體與多氨基單體以1/100~100/1摩爾比反應,所用溶劑為非質子溶劑,反應溫度為-50℃~250℃,反應時間為1分鐘至15天;然后將所得混合物升溫至20℃~300℃,真空度為8000~0.01Pa下減壓繼續反應5分鐘至120小時,制得端氨基或端羧基超支化聚酰胺。所得聚合物含有大量端氨基或端羧基,可溶于水及有機溶劑,適宜做高效涂料、表面活性劑、生物醫藥載體、交聯劑、固定化酶及蛋白質的基體、流變加工添加劑、功能材料前體等,應用前景十分廣泛。
本發明屬于化學功能材料領域,公開了一種二氧化釩薄膜的鍍膜液和二氧化釩薄膜的制備方法及應用。該二氧化釩薄膜的鍍膜液,包括如下含量的溶質:四價釩的化合物:摩爾濃度為0.001-10mol/L;添加劑:質量百分含量為0.01%-40%;所述的添加劑選自油酸、鹽酸、氫氟酸、氨水、雙氧水、乙二醇、甘油、油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四丙基溴化銨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種或者幾種。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二氧化釩薄膜的制備方法,可以獲得高的可見光透過率和紅外智能調控能力的金紅石型二氧化釩薄膜,從而使得該方法制備的薄膜能夠滿足不同應用要求的節能窗。本發明制備工藝簡單、安全性好,適合于大規模的工業化制備與推廣。
本發明提出一種新型鈷鐵基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通過本方法所得的新型的超薄六邊形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具有良好的電化學能量儲存能力、高比電容、好的循環穩定性以及無毒環保的性能;作為高效、輕質的電極材料在新型納米功能材料與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技術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所制備的復合電極材料具有超輕(活性物質量<2mg),超薄(厚度<100nm),及超高比電容(>1000F/g)的特性,本發明提供的制備方法具有工藝簡單,操作方便,重復性好,無毒綠色環保,且易于批量生產等特點。
本發明涉及一種溫度誘導螺旋構象可逆調控的聚苯乙炔衍生物及其制備方法。首先制得接有一代烷氧醚樹枝化基元的L-丙氨酸,再與對乙炔基苯甲酸活性酯反應得到聚合物單體,銠金屬絡合物催化單體聚合制得聚苯乙炔。該類聚苯乙炔在水溶液中呈現出優異的溫敏特性和單手螺旋構象;通過改變溫度,不僅使得其螺旋構象反轉,且能夠完全回復,整個過程快速可逆;另外,烷氧醚端基不同,除了能調節該類聚合物的最低臨界溫度,亦可改變其優勢螺旋構象,而且同樣能實現溫度誘導螺旋構象的可逆調控,在制備仿生與功能材料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和潛在的應用價值,拓展了智能化螺旋聚合物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前景。
本發明屬于復合材料和功能材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功能化有機/無機雜化不對稱結構粒子及其制備方法。這種不對稱結構粒子是利用聚合物微球為模板,利用堿作為催化劑,使各種硅烷偶聯劑在聚合物微球表面某些特定區域縮合水解形成二氧化硅粒子,最終形成雜化不對稱結構粒子。由本發明制得功能性聚合物微球/二氧化硅雜化不對稱結構粒子結構規整、制備簡便、帶有特殊官能團,可以用于吸附劑、聚合物基體改性劑、光子晶體、高性能涂層、功能性表面活性劑和功能材料載體等領域。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氰基丙烯酸酯類紫外藍光吸收劑的合成及其應用,屬于有機功能材料技術領域。它的制備方法包括第一步:將N?取代的甲酰胺和催化劑混合反應配制成Vilsmeier?Haack試劑,緩慢加料,控制體系內部溫度在25~60℃;第二步:吲哚衍生物(M1)和Vilsmeier?Haack試劑反應,并用堿處理反應液,制備化合物M2;第三步:化合物M2和氰基乙酸酯在催化劑作用下發生均相反應,制備化合物M3。本發明制備的氰基丙烯酸酯類吲哚衍生物化合物是一種新型的紫外藍光吸收劑,該吸收劑具有吸收效率高防護波段寬,選擇透過性強,幾乎不吸收可見光的優良特性,其在高分子材料防護領域,尤其是光學功能材料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同時合成原料廉價易得,合成工藝可操作性強。
本發明屬于功能材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酞菁聚合物的納米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在二氧化碳催化轉換中的應用。本發明的聚合物材料以低成本、商業化的酞菁或金屬酞菁為原材料,采用脫氫碳碳偶聯反應,在非溶劑的固相條件下離子熱合成酞菁聚合物。當利用陽極氧化鋁膜作為模板時,可直接固相反應獲得聚酞菁納米管,而無模板情況下,獲得的產物為二維片層結構。該功能材料具有全酞菁骨架、可金屬功能化、微孔結構、高比表面積、化學及熱穩定性等特點,同時其在催化二氧化碳和環氧丙烷類物質反應制備環狀碳酸酯上表現出優異的催化性能和回收性能,具備優良的工業應用價值。本發明在催化其他反應、能量儲存等領域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聚乙二醇嵌段聚肽分子刷,結構如以下式(1)所示;其包括主鏈和側鏈,所述主鏈為聚乙二醇與聚肽組成的兩嵌段聚合物,所述側鏈為烷氧醚樹枝狀分子。其制備方法為,以氯乙醇和L-谷氨酸制備γ-氯乙基-L-谷氨酸酯,以氨基聚乙二醇單甲醚引發α-氨基酸-N-羧基內酸酐開環聚合,得到聚乙二醇-b-聚(γ-氯乙基-L-谷氨酸酯);通過疊氮化和點擊反應,將烷氧醚樹枝狀分子接枝到聚肽鏈上從而制備得到聚肽嵌段共聚物分子刷。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水凝膠,其包括α-環糊精和所述的聚乙二醇嵌段聚肽分子刷。其通過將分子刷與α-環糊精在水中混合攪拌、超聲、靜置制備得到。本發明的水凝膠具有獨特的結構形貌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功能材料、細胞培養基、載藥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本發明屬于天然沸石材料改性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硅高水熱穩定性中孔USSTI沸石及其制備方法。該沸石以天然STI沸石為原料,經銨溶液熱交換后得到NH4-STI沸石,再經不同溫度、不通流量飽和水蒸汽處理后得到高硅高水熱穩定性USSTI沸石。本發明所用天然礦物資源品位高、儲量豐富、開采成本低,同時制備高硅高水熱穩定性USSTI沸石的方法簡便,成本較低,作為催化劑,吸附劑及功能材料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氧化鈰納米神經導管組合物、神經導管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所述組合物由生物可降解代謝的材料、氧化鈰納米、生物相容粘附材料組成;利用3D打印或靜電紡絲生物降解的材料和氧化鈰納米共融或有機溶劑,成型各種生物醫學應用的導管,成型后,根據需要在內壁打印或噴涂生物粘附物質層,誘導細胞在導管分化和生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生物學需要的導管支架,具有理想的生物醫學功能材料,制備簡單、成本低、質量易控制、應用廣等優點。大鼠坐骨神經缺損修復實驗顯示,本發明的氧化鈰納米神經導管促進神經再生,提高再生神經成熟度和發揮作用的神經纖維數,促進坐骨神經功能恢復正常,且效果優于自體神經移植修復,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本發明屬于納米功能材料領域,具體為一種二硒化鈷微/納米三維多級結構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本發明通過雙表面活性劑的可控合成,得到具有三維狀納米多級結構的二硒化鈷材料,該三維多級結構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積,表現出優異的微波吸收性能。該二硒化鈷三維多級結構的最大反射損失是在7.28?GHz達到-26.93?dB。另外,該吸波材料的制備成本低、效率高,更易于工業放大以解決實際應用問題,作為一類廣泛用于電磁屏蔽和微波吸收的新型吸波材料,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本發明屬磁性材料和功能材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以碳納米管作為抗沉降劑的高性能磁流變液及其制備方法。該磁流變液由原料組份磁性顆粒、基載液、聚合物添加劑、潤滑劑和抗沉降劑按一定的重量配比組成。該磁流變液制備工藝簡單、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沉降穩定性,零場粘度低、剪切應變高,使用溫度范圍廣。
本發明屬于水處理技術和環境功能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復合三維電場催化濕式氧化工藝的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該催化劑以γ-Al2O3為載體,Mn金屬氧化物、Sn金屬氧化物為主要活性組分、Sb氧化物為助劑,Mn金屬氧化物占65wt%~67wt%,Sn金屬氧化物占32wt%~34wt%,Sb氧化物占0.5wt%~1wt%。具體步驟是:將γ-Al2O3載體浸泡于蒸餾水中,烘干備用;將預處理后的γ-Al2O3載體浸漬于Mn(NO3)2、SnCl4、SbCl3、HCl和C2H5OH組成的溶膠中,動態浸漬、焙燒、洗滌、烘干,得到Mn-Sn-Sb/γ-Al2O3催化劑。本發明復合粒子金屬分散性較好,粒子電極表面晶粒均勻有序,晶體結構緊密、牢固,粗糙度及有效比表面積均較大,其比表面積高達199.6m2/g;催化劑具有較高的催化活性。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制藥技術領域的水包油—油包油—油包水制備微球的方法。本發明先制備藥物溶液,將藥物溶液分散在具有緩釋或控釋功能材料的有機溶液中,并攪拌或漩渦等使之分散均勻形成混懸液;然后將混懸液加到外油相,再攪拌或漩渦形成微球,最后把它轉移到大水相中固化;然后離心收集微球,凍干保存,所得微球中:藥物為整個微球的重量的0.01-50%、緩釋或控釋材料為20-99.99%、輔料為0-30%。本發明制備的微球表面光滑圓整,均勻度好,微球規整無粘連,粒徑的大小可調,所用的有機溶劑對環境友好,很容易的用水除去,不影響藥物的治療的作用,包封率高,突釋和不完全釋放小。
本發明涉及一種操作簡單,溫和可控、節能環保的用作鋰離子電池負極的Mn3O4/RGO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屬于復合功能材料領域。本發明的主要內容是:應用改進的Hummers方法制備氧化石墨烯,然后將氧化石墨烯與四水合醋酸錳利用水熱法反應,從而直接制備出性能優良的Mn3O4/RGO納米復合材料。本發明制備過程簡單。經過測試發現Mn3O4/RGO復合物中Mn3O4的結晶度得到提高,兩者的協同效應使得Mn3O4/RGO復合物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具有良好的電化學性能。本發明產品在復合功能材料領域尤其是鋰離子電池儲能、電容器等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機改性并負載金屬離子抗菌α-ZrP粉體及其制備方法,以α-ZrP為基材,利用小分子胺預撐,降低α-ZrP層板間作用力和增大層間距,進而將硅烷偶聯劑插入層間,熱處理去除預撐的小分子胺,利用硅烷偶聯劑的末端巰基與金屬離子作用,制備有機改性并負載金屬離子抗菌α-ZrP粉體。其中有機改性并負載金屬離子抗菌α-ZrP粉體的起始分解溫度為340~450℃,層間距為1.60~1.90nm,硅烷偶聯劑的接枝率為6~18%,金屬含量為1~15%。本發明的有機改性并負載金屬離子抗菌α-ZrP粉體具有較高的熱穩定性、接枝率、層間距和金屬含量,親非極性有機物質的能力較強,能夠均勻分散在疏水性的有機高分子材料中,可添加在大多數通過熔融加工的高分子材料(PET、PBT、PP等)中制備阻燃、抗菌等功能材料。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GaN基光伏探測器器件結構的電子學檢測方法,該方法是通過測量導電探針與器件結構剖面以及上表面的電位差并進行定標,得出器件結構的表面能帶分布;再對得到的表面能帶分布進行數值擬合,給出所測臺面器件結構的表面電荷密度分布、表面及體內的電場分布等信息。本方法可以對GaN基光伏型探測器件功能材料各個區域的電子學分布特性給予直觀的評估;對于改善GaN基光伏探測器件性能和優化器件設計都有重要價值。
本發明揭示一種防蟻防鼠食害電纜用聚乙烯塑料,它以聚乙烯樹脂為主體,配合防蟻防鼠食害忌避劑,以及抗熱、抗氧、光老化穩定劑,按特定的生產工藝制成聚乙烯防蟻防鼠食害功能材料,再經電纜制造廠二次加工成性能優異的防蟻防鼠食害電纜。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上海上海有色金屬材料制備及加工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