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工業廢水處理管式膜過濾層用復合材料,其包括酸化活性炭46?50重量份、聚四氟乙烯32?38重量份、石墨烯8?10重量份、三氯化鐵2?6重量份、聚合氯化鋁鐵1?3重量份、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5重量份等組分。本發明組分配制合理科學,形成結構穩定的復合材料,比表面積大,具有高吸附能力,較好的觸變性、熱穩定性、可塑性、粘結性和干壓強度高等特點,提高了水質凈化效果,無二次污染。
本發明涉及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制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碳包覆納米級磷酸鐵鋰的方法和用途,包括以下步驟:(a)、水熱法合成納米磷酸鐵鋰材料;(b)、將步驟(a)得到的納米磷酸鐵鋰材料與碳源混合后,干法研磨,再進行熱處理,得到碳包覆磷酸鐵鋰復合材料;其中,所述碳源包括有機碳源和無機碳源,所述納米磷酸鐵鋰材料、所述有機碳源和所述無機碳源的質量比為100:0.1?10:0.001?2。本發明所提供的碳包覆磷酸鐵鋰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通過無機碳源和有機碳源相結合的方式,以減少納米級磷酸鐵鋰包覆碳材料時碳的使用量。并且,采用干法研磨的方法,不需要使用有機溶劑,減少了工藝流程,降低了生產成本。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計算機鼠標用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聚碳酸酯70?90重量份、丙烯酸酯10?20重量份、乙二胺四乙酸鈉5?10重量份、SiC2?8重量份、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銨1?5重量份、N?羥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4?9重量份、改性納米二氧化硅3?7重量份、炭黑1?8重量份、檸檬酸三丁酯2?6重量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以聚碳酸酯、丙烯酸酯、乙二胺四乙酸鈉、SiC、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銨、N?羥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改性納米二氧化硅、炭黑、檸檬酸三丁酯為原料,各個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提高了制備的計算機鼠標用復合材料的強度和耐磨性。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耐油性能的橡膠復合材料,各組分按重量份計,硅橡膠100份、氟橡膠50-70份、二硫化鉬10-15份、云母2-5份、腰果殼油改性樹脂0.5-1.5份。本發明所提供的高耐油性能的橡膠復合材料,在高溫下置于含添加劑的油中長時間浸泡后,拉伸強度能保持性能穩定且具有極好的耐熱和耐油性能。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復合材料支墊,包括中空的耐磨材料外層和填充在耐磨材料外層內的高發泡材料填充層,靠近兩端頭的耐磨材料外層上還分別設置有便于支墊折彎的凹槽,耐磨材料外層的外表面還設置有花紋,所述耐磨材料外層或是橢圓柱體耐磨材料外層或是圓弧長方體耐磨材料外層。該復合材料支墊外層是中空的結構,且采用高發泡材料填充,重量輕,便于存放和運輸;能夠重復使用,降低支墊成本;由于在靠近兩端面的耐磨材料外層上設置有凹槽,支墊邊緣容易折彎,在滿足棒材裝車時支墊端頭露出貨物邊緣不小于100mm要求的同時,又能使支墊邊緣容易折彎到車廂側面。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動汽車復合材料發罩內板,發罩內板與發動機罩蓋的外板通過粘膠劑膠粘連接,發罩內板具有翻邊,膠粘連接的連接結構包括料斗、阻擋塊和防溢塊;多個料斗分別設置在發罩內板的翻邊上;阻擋塊設置在料斗內靠近外板的一側;阻擋塊的外形與料斗相匹配,阻擋塊高于內板平面;通過阻擋塊能夠分離兩種不同性能的粘膠劑,實現混元膠接;防溢塊位于外板上靠近內板的一側,防溢塊的外形根據內板的邊緣形狀而定,防溢塊高于內板平面,能夠防止粘膠劑溢出。本發明采用復合材料一體化注塑而成,開模成本低,生產效率高,通過混元連接,合理利用不同粘接膠層的力學特性,降低端頭的應力集中,達到更好的粘接性能,保證粘接的美觀性,節約成本。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制作機器人手部用的環氧樹脂復合材料,其包括改性環氧樹酯122?132重量份、丁腈橡膠88?98重量份、氟橡膠32?36重量份、鎂粉9?13重量份、鋁粉22?26重量份、鋅粉7?13重量份、聚酰胺2?6重量份、間苯二胺4?6重量份、玻璃纖維4?6重量份、納米氧化鋅粉末0.4?0.8重量份、納米三氧化二銻粉末0.2?0.4重量份、納米氧化鈰粉末0.2?0.6重量份等組分。本發明組分配制合理科學,各個組分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制備的復合材料具有優異的粘附力、耐堿性、耐酸性、耐溶劑性以及耐熱性、耐寒性、柔韌性、硬度高、耐磨損、抗拉伸、耐候性和電性能等性能,滿足機器人手部靈活工作的使用需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硅碳復合材料制備方法,其以金屬有機骨架ZIF?8膜包裹納米硅核殼結構構成前軀體,加入碳源炭化后獲得碳層包裹納米硅核殼結構,通過控制碳源的量和炭化環境得到不同碳層包裹納米硅核殼結構,同時ZIF?8膜反向復制的碳層具有連續孔道。本發明提供的制備方案,能夠實現碳層對納米硅的單個連續包裹,避免納米硅再團聚,有效緩解硅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的體膨脹、有效控制硅粉粉化失活,同時碳層具有連續的孔道有利于電解液/鋰離子的傳輸,從而提高硅碳復合材料的循環壽命。
本發明涉及聚丙烯制備方法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聚丙烯增強增韌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頂部設有支撐板,且底座的一側設有調節機構,所述調節機構的一側設有接料斗,所述支撐板頂部的一側設有限位套,且限位套的內腔設有傳動電機,所述支撐板的頂部設有中空筒,且傳動電機輸出軸的一端設有轉動桿,所述中空筒頂部的另一側設有進料斗,且中空筒頂部的另一側設有固定塊。該聚丙烯增強增韌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通過調節機構的設置,便于更好的調節接料斗與底座之間距離保證接料斗始終處于篩板的正下方,從而解決了通過篩板出來的聚丙烯不能有效的落入接料斗的內部,提高了聚丙烯造粒后進入接料斗內部的穩定性。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低散發聚丙烯車用復合材料由10%~20%的滑石粉、5%~15%增韌劑、0.2%~0.5%抗氧劑、0.2%~0.5%光老化劑、1%~5%汽提劑及余下比例的聚丙烯制備而成;其中聚丙烯為氫調法制備;其制備方法包括用氫調法制備好聚丙烯;按配比將原料混合,真空除voc處理、雙真空擠出、負壓除味再經冷卻、干燥、切粒后得到成品。本發明可以解決現有聚丙烯車用復合材料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殘留量大,環境污染較大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拖掛式防爆警務室的防彈復合材料,包括依次設置的外層玻璃纖維膠衣板層、瑞典SSAB鋼板、EPS高分子保暖材料層以及內層玻璃纖維膠衣板層;在外層玻璃纖維膠衣板層與瑞典SSAB鋼板之間、瑞典SSAB鋼板與EPS高分子保暖材料層之間及EPS高分子保暖材料層與內層玻璃纖維膠衣板層之間都設置有聚酯樹脂膠層,通過對各層的厚度進行限定,相比于傳統的防彈材料結構,本發明一種用于拖掛式防爆警務室的防彈復合材料具有重量輕(是相同尺寸規格重量的1/6),防彈效果顯著(A級或B級、公京檢第1630961號)。且最重要的是射擊彈頭可以全部鑲嵌在遇射擊部位,無絲毫飛濺物,使用效果好,安全性能高。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抗菌計算機鍵盤用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采用如下原料制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30?50重量份、聚碳酸酯30?50重量份、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20?40重量份、麥飯石1?8重量份、鎂橄欖石粉1?6重量份、聚四氟乙烯5?15重量份、石蠟油2?15重量份、炭黑1?8重量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麥飯石、鎂橄欖石粉、聚四氟乙烯、石蠟油、炭黑為原料,各個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提高了制備的抗菌計算機鍵盤用復合材料的抗菌性能。 1
本發明公開一種新能源汽車散熱風扇用PPE/PBT復合材料及制備方法,它的原料組成及質量份數為:PPE 30~60%;PBT 20~40%;相容劑3~6%;阻燃劑6~15%;阻燃協效劑3?6%;抗氧化劑0.3~0.7%;潤滑劑2~5%;成核劑0.6~1.2%。本發明采用了三螺桿擠出成型技術,結合改性的相容劑,得到性能穩定的復合材料,該材料綜合了PPE、PBT各自的優點,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和耐熱性能,阻燃性能好。符合新能源汽車散熱材料的性能要求。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導熱銅基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采用如下原料制備:粒度小≤100μm的磷粉1?5%,粒度小≤100μm的金剛石粉末0.01?0.05%,石墨2?8%,碳納米管3?7%,氧化釔1?4%,釔鋇銅氧化物2?6%,二硫化鎢1?5%、鉍粉1?5%、銀纖維0.4?1.2%、余量為粒度小于100μm的銅粉。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以磷粉、金剛石粉末、石墨、碳納米管、氧化釔、釔鋇銅氧化物、二硫化鎢、鉍粉、銀纖維和銅粉為原料,各個成分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提高了制備的銅基復合材料的導熱性能。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石墨烯鋰電池復合材料及制備方法,所述鋰電池復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磷酸鐵鋰100份、改性石墨烯80?120份、二氧化錳10?20份、Bi2Te3?3?5份、硫銦銅礦5?10份、壬基酚聚氧化乙烯醚2?4份、八氨基苯基籠形倍半硅氧烷1?3份、聚氧烯醚接枝聚硅氧烷3?5份和溶劑100?150份。所述改性石墨烯是將氧化石墨烯經過由聚氨丙基甲基倍半硅氧烷、琥珀酸酯磺酸化氫化蓖麻油和稀土偶聯劑組成的改性劑進行改性處理。本發明可有效防止反應體系的團聚及提高各組分的相容性,可以大幅提升鋰電池材料的導電性,提高電極材料表面積使用率。本發明制備的鋰電池材料具有電容量大,優異的循環穩定性,500次循環后電池容量能保持率能達到85%以上,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改性石墨烯及其在超級電容器復合材料的應用,所述超級電容器復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改性石墨烯40?70份、活性炭50?100份、鉻酸鑭3?6份、硫銦銅礦5?10份、八苯基籠形倍半硅氧烷2?4份、聚乙二醇脫氫樅酸酯0.5?2份、N?苯基馬來酰亞胺?苯乙烯共聚物1?3份、粘結劑3?5份和溶劑100?150份。所用的石墨烯經過季戊四醇棕櫚酸酯、琥珀酸酯磺酸化氫化蓖麻油和硅烷偶聯劑改性而得到,可有效防止反應體系尤其是石墨烯的團聚及提高各組分的相容性,可以大幅提升電容器的導電性,提高電容器的比表面積。制得的超級電容器電極具有高比表面積、高比電容、高導電性、循環穩定性好、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市場前景廣闊。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機器人殼體用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采用如下原料制備:環氧樹脂30?50重量份、水楊酸苯酯4?8重量份、碳化硅微粉1?5重量份、苯乙烯5?10重量份、三氧化二銻2?6重量份、過氧化二叔丁基1?4重量份、鄰苯二甲基二辛酯6?10重量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以環氧樹脂、水楊酸苯酯、碳化硅微粉、苯乙烯、三氧化二銻、過氧化二叔丁基、鄰苯二甲基二辛酯為原料,各個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提高了制備的復合材料的強度和韌性,適合作為機器人外殼使用。
本發明涉及相變隔熱復合材料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氧化鋁多孔陶瓷基相變隔熱復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數配比的原料:40~60份的微米級氧化鋁陶瓷顆粒、10~30份的微米級碳化硅陶瓷顆粒、30~50份的微米級硅藻土、6~15份的微米級硅溶膠、10~20份的聚乙二醇封孔劑、100份的正己烷溶劑、200份的硬脂酸;以硬脂酸為高潛熱相變材料、以制備的高孔隙率的氧化鋁多孔陶瓷為基礎制成材料,采用熔融浸滲法制備得到氧化鋁多孔陶瓷基相變隔熱復合材料。本發明解決了目前現有的熱防護系統中,在整體結構的體積和重量改變不大的情況下,無法有效改善系統隔熱能力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一種粉末冶金法制備銅基復合材料的方法,包括第一固定板、加熱裝置、第一絲桿、第一支撐板、第二絲桿、第二固定板、隔熱裝置、第三固定板、長方體攪拌板、攪拌專用電機、第四固定板、坩堝、三角錐體攪拌齒、攪拌桿、第五固定板、第六固定板、第一活塞桿、第一氣缸、第二支撐板、第三支撐板、第二氣缸、第二活塞桿、滑塊,所述第一支撐板的背面頂部一側固定安裝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支撐板的內部一側固定安裝有第二絲桿,所述第一支撐板的內部另一側固定安裝有第一絲桿,所述第一絲桿和第二絲桿與滑塊螺紋連接。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粉末冶金法制備銅基復合材料的方法,實現對銅基復合材料進行加熱攪拌。
本發明公開一種二氧化硅與氧化鋅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先向硝酸鋅溶液,醋酸鋅溶液或者硫酸鋅溶液中加入尿素或者氨水溶液,混合均勻,并在70℃~95℃恒溫反應8小時~12小時,然后過濾,干燥,煅燒得到納米氧化鋅;將得到的納米氧化鋅加水配制成溶液并與硅酸鈉溶液反應,過濾,干燥,煅燒得到本二氧化硅與氧化鋅復合材料。將該復合材料用于制備干粉乳膠漆涂料,其制得的干粉乳膠漆涂料不僅能夠高效分解空氣中的甲醛和甲苯等有害氣體,改善室內空氣質量,還能夠代替傳統的殺菌劑起到長效殺菌的作用。
本發明涉及樹脂型增強增韌復合材料的加工工藝,其包括將聚酯樹脂、玻璃纖維、有機蒙脫土和納米碳酸鈣干燥;然后加入增韌劑進行攪拌混合;再將混合物在雙螺桿擠出機上熔融擠出造粒;接著將造粒后的材料烘干;最后將烘干后的材料注塑成型,得到增強增韌復合材料。本發明通過聚酯樹脂、玻璃纖維、有機蒙脫土和納米碳酸鈣對聚酯樹脂進行改性,其中玻璃纖維和增韌劑可對制備的材料進行增強增韌,而納米碳酸鈣和有機蒙脫土可進一步提高材料的強度,因此本發明制備的復合材料強度大大提高,應用范圍較廣。
本發明涉及一種聚丙烯增強增韌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包括將聚丙烯、玻璃纖維和納米碳酸鈣干燥;然后加入增韌劑進行攪拌混合;再將混合物在雙螺桿擠出機上熔融擠出造粒;接著將造粒后的材料烘干;最后將烘干后的材料注塑成型,得到增強增韌復合材料。本發明通過聚丙烯、玻璃纖維和納米碳酸鈣對聚丙烯進行改性,其中玻璃纖維和增韌劑可對制備的材料進行增強增韌,而納米碳酸鈣可進一步提高材料的強度,因此本發明制備的復合材料強度大大提高,應用范圍較廣。
本發明涉及一種層狀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對塊狀的基體進行表面處理,使其表面形成密集的具有特定形貌的微細孔洞;步驟2、使金屬層與所述基體層狀復合。本發明的工藝簡單、成本低廉、結合可靠,應用廣泛,可以制備多種使用傳統的層狀復合工藝難以制備的金屬與金屬或金屬與陶瓷層狀復合材料,而且可以直接制備出符合設計要求規格、形狀和結構的金屬層狀復合材料零件。
本發明涉及一種增強增韌尼龍復合材料的加工工藝,其包括將尼龍612、玻璃纖維、納米碳酸鈣和有機蒙脫土干燥;然后加入增韌劑進行攪拌混合;再將混合物在雙螺桿擠出機上熔融擠出造粒;接著將造粒后的材料烘干;最后將烘干后的材料注塑成型,得到尼龍增強增韌復合材料。本發明通過尼龍612、玻璃纖維和有機蒙脫土對尼龍612進行改性,其中玻璃纖維和增韌劑可對制備的材料進行增強增韌,而有機蒙脫土可進一步提高材料的強度,因此本發明制備的復合材料強度大大提高,應用范圍較廣。
本發明涉及一種增強增韌復合材料的制備工藝,其包括制備聚酯樹脂并將聚酯樹脂、玻璃纖維和納米碳酸鈣干燥;然后加入增韌劑進行攪拌混合;再將混合物在雙螺桿擠出機上熔融擠出造粒;接著將造粒后的材料烘干;最后將烘干后的材料注塑成型,得到增強增韌復合材料。本發明通過聚酯樹脂、玻璃纖維和納米碳酸鈣對聚酯樹脂進行改性,其中玻璃纖維和增韌劑可對制備的材料進行增強增韌,而納米碳酸鈣可進一步提高材料的強度,因此本發明制備的復合材料強度大大提高,應用范圍較廣。
一種金屬基復合材料燒滲可焊層及預置方法,其特點是金屬可焊層重量百分比組成是有機粘合劑2%至5%、有機溶劑20%至25%、釬劑5%至8%,余量為可焊性金屬粉末,將上述原料攪拌充分混合后研磨40~60h,形成膠狀混合物,然后將其混合物涂在復合材料元件的焊接表面,在100℃至500℃溫度段分段進行燒滲,經保溫——冷卻后出爐。其優點是可焊金屬層可直接進行錫釬焊或電阻焊。該技術操作簡單方便,質量易控制,成品率高,在復合材料表面經燒滲形成的致密、牢固的可焊金屬層,配分中采用的是有機溶劑、有機粘合劑釬劑,在燒滲過程中已充分分解揮發,不存在任何殘留物,可直接進行錫釬焊或者電阻焊,焊接牢固、可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強度銅基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采用如下原料制備:粒度小≤100μm的鉻粉1?3%,粒度小≤100μm的鈮粉3?7%,粒度小≤100μm的鈦粉3?6%,粒度小≤100μm的TiB2粉末1?4%,石墨纖維1?4%,納米Al2O3粉1?5%,納米B4C粉1?5%、余量為粒度小于100μm的銅粉。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以鉻粉、鈮粉、鈦粉、TiB2粉末、石墨纖維、納米Al2O3粉、納米B4C粉、銅粉為原料,各個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提高了制備的銅基復合材料的強度。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制備的銅基復合材料的拉伸強度為295MPa,屈服強度為181MPa。
本發明涉及Mg?Al?Li系合金基復合材料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短切碳纖維增強Mg?Al?Li系合金基復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數配比的原料:20~30份的短切碳纖維、2~5份的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聯劑、8~15份的納米二氧化硅顆粒、10~20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60~70份的Mg17Al12Li10合金粉末。本發明解決了目前短切碳纖維增強Mg?Al?Li系合金基復合材料,由于短切碳纖維與Mg?Al?Li系合金中的Al、Li發生反應,所生成的反應物導致短切碳纖維增強相與Mg?Al?Li系合金基體之間結合強度發生降低的技術問題。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廣西柳州有色金屬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