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聚吡咯/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將氧化石墨通過水合肼還原后的產物用去離子水洗滌得到均勻分散的石墨烯膠體,用該石墨烯膠體與吡咯單體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超聲分散,然后置于冰浴條件攪拌,再將FeCl3的鹽酸溶液緩慢滴加入反應物中,滴加完畢之后讓反應物在冰浴條件下反應,反應完畢后洗滌干燥即得聚吡咯/石墨烯復合材料粉體。本發明工藝條件簡單,成本低廉,制備的復合材料中聚吡咯被石墨烯均勻包裹,作為超級電容器電導率高、電化學性能好。
一種利用碳納米管增強聚酰亞胺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中將長度在10-10000微米的碳納米管在有機溶劑中進行液相剪切分散;在分散的碳納米管漿液中添加4,4二氨基二苯醚和均苯四甲酸酐,進行原位聚合反應;經真空脫氣后,制成薄膜或者纖維,揮發溶劑,經過熱處理后,即獲得碳納米管/聚酰亞胺納米復合材料。由于高長徑比的碳納米管提供了聚酰亞胺分子充分滑移的界面和良好的界面結合,該復合材料具有極好的機械性能,有望在航空航天、汽車、柔性基板等領域取得應用。
本發明屬于結構復合材料的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導電可設計的增韌用無紡布及復合材料。本發明根據疊層碳纖維樹脂基復合材料的結構特征,發展一種針對增韌的無紡布材料的新穎的導電化處理方法,并由此制備和設計具有導電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利用這種方法可以解決發展結構-導電一體化復合材料所需的增韌用導電性無紡布制備過程中存在的低導電、高成本、高污染、金屬層分布不可控和對最終復合材料韌性不利的問題,并且制備的復合材料具有較高的沖擊損傷阻抗和損傷容限。本發明可以對無紡布上的導電結構進行設計,得到各種各樣的導電圖案,也可以得到整體導電性的復合材料,如此可設計復合材料的層間導電結構,還可以保持較高的增韌性能。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梯度聚合物復合材料3D打印方法及設備,該方法能夠實現所打印材料混合比例的定量控制,和噴頭處復合材料填料濃度的快速切換,從而靈活、快速地實現濃度梯度可控的復合材料3D打印。其配套設備包括構建在微流控芯片上的進料流道、分料流道、混合流道和出料流道。各個進料流道并列布置,聚合物基體和復合材料在混合流道內充分混合,從單一出料流道流出,經由噴頭擠出所述濃度梯度可控的聚合物復合材料,最后經由打印平臺完成三維結構的定型,最終獲得聚合物復合材料制品。利用該方法及設備加工得到的復合材料制品可以在柔性電極、傳感器、熱管理材料、承載材料、介電彈性體驅動器、納米摩擦發電機等諸多領域進行應用。
本發明涉及復合材料制造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膠接?裝配一體化復合材料組件工裝及裝配方法,該工裝包括:組合式膠接成型工裝、專用制孔工裝;所述膠接成型工裝包括工裝平臺、裝配定位座、分段工裝及其附屬定位工裝;所述專用制孔工裝根據復合材料制件的裝配關系進行設計,基于工裝平臺進行定位安裝,保證與復合材料組件的裝配精度;所述專用制孔工裝設計了制孔工裝定位座、專用鉆套、專用刀具。本發明在零件膠接后基于膠接成型工裝平臺,通過專用制孔工裝完成復合材料零件、零件間的制孔,減少了裝配過程中零件修配工序,提高了復合材料組件的裝配精度,保證了復合材料零件膠接成型全過程均滿足裝配精度要求。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導熱石墨膜?碳纖維樹脂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它包括以下具體步驟:(1)將高導熱石墨膜超聲清洗干凈后,用酸或堿溶液進行化學粗化處理。(2)將粗化處理后的石墨膜進行等離子體處理。(3)制備聚酰亞胺膠粘劑。(4)將獲得的膠粘劑均勻涂敷在碳纖維樹脂基復合材料表面上。(5)將處理后的石墨膜與碳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重疊,使其膠粘在一起,得到高導熱石墨膜?碳纖維樹脂基復合材料。本發明所述的高導熱石墨膜的表面處理方式,可以有效的造成石墨膜表面缺陷,進而實現良好的界面結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采用聚酰亞胺粘結劑進行結合,更好的提高了碳膜與復合材料之間的結合穩定性,且制備的復合材料具有較高的熱導率,集碳纖維樹脂基材料和石墨材料的優點于一身,是一種很有競爭力的新型耐高溫復合材料。
本發明公開一種復合材料的拉壓平衡復合結構及其制造方法,屬于復合材料應用與制造技術領域,本結構包括若干碳纖維復合材料層和若干高熵合金膜層,碳纖維復合材料層和高熵合金層交替鋪層,二者之間通過韌性膠層進行粘接;高熵合金層上均勻分布多個開孔,韌性膠透過開孔將高熵合金層上下方的兩個碳纖維復合材料層進行粘接。本方法是通過碳纖維復合材料層采用碳纖維預浸料進行鋪層成型;高熵合金層通過真空熔煉和磁控濺射制得;高熵合金層與碳纖維復合材料層之間通過韌性膠進行粘接,再通過模壓共固化或者熱壓罐共固化工藝熱壓成型。本發明能夠提高復合結構的抗壓模量和強度,使得復合結構具有拉壓平衡的性能特點。
本發明屬于復合材料制備領域,涉及一種先驅體浸漬裂解法制備SiC/SiC復合材料銷釘的方法。本發明首先以1k?SiC纖維束為原材料,采用2D編織的方式制備銷釘的纖維預制體,將銷釘纖維預制體放置于石墨模具中定型后通過化學氣相滲透法(CVI)制備界面層,通過先驅體浸漬裂解法(PIP)制備基體,得到SiC/SiC復合材料銷釘,所制得的SiC/SiC復合材料銷釘強度高,韌性好,與原有的二維鋪層結構的復合材料銷釘相比,不存在分層問題,且二鋪層結構的SiC/SiC復合材料制備銷釘需先切割、加工成長條裝,然后再進行銷釘成型加工,容易引起復合材料的分層和性能下降,且加工費用高、效率低。本發明提高了銷釘的制備效率和力學性能的穩定性,具有廣闊的市場推廣應用前景。
本發明屬于連續纖維增強陶瓷基復合材料制備技術,涉及一種連續氧化鋁纖維增強氧化鋁陶瓷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本發明首先采用氧化物有機聚合物前驅體為原料,通過PIP工藝制備多孔氧化物陶瓷涂層作為復合材料中纖維與基體的界面,然后利用氧化鋁陶瓷料漿的冷凍干燥工藝獲得具有三維網絡通孔的多孔氧化鋁基體坯體骨架,再利用氧化鋁無機前驅體反復浸漬多孔氧化鋁坯體骨架獲得致密基體坯體,最后對復合材料坯體進行燒結獲得高性能復合材料。本發明基體的致密過程采用冷凍干燥工藝不僅可以獲得高致密度基體,還可以保證界面層在高溫熱處理之前不裂解,確保了多孔氧化物涂層的獲得,使復合材料纖維與基體間形成弱界面,實現復合材料的增強增韌的效果。
本發明是一種有序微結構樹脂基復合材料膜制備裝置。由張力控制系統(1)、復合材料涂膜系統(2)、磁場處理系統(3)、加熱處理系統(4)、調速直流伺服電動機(5)和底座(6)等部分組成,各系統依次順序固定在底座(6)上本裝置通過調速直流伺服電機(5)帶動底膜(7)運動,首先經過復合材料涂膜系統(2),將預先配制好的樹脂基復合材料液體或熔體涂于底膜上,然后經過磁場處理系統(3),使復合材料中的微結構有序化,并在磁場處理過程中加熱使復合材料預固化,最后經過加熱處理系統,使復合材料完全固化,最終形成有序化微結構樹脂基復合材料。本裝置用于連續制備磁響應微結構有序化的樹脂基復合材料膜。其中,有序化包括垂直于膜平面的陣列有序化和平行于膜平面的取向(膜的縱向和膜的橫向)排列的有序化;微結構包括樹脂大分子中的官能團或鏈段、結晶結構、添加微粒子等。與現有的有序化微結構樹脂基復合材料膜制備方法相比,本裝置的特點是既可制備微結構垂直于膜平面的陣列有序化復合材料膜,也可制備微結構平行于膜平面的取向有序化復合材料膜;既可間歇制備,又可連續制備,并且操作簡單,膜成型方便。
本發明涉及一種納米粉體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納米粉體復合材料是先將納米粒子用高分子化合物表面包覆改性,使納米粒子表面吸附一薄層高分子層,減小粒子間的團聚力,增加在樹脂中的分散度。改性后的納米粉體可以直接與基體樹脂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納米粉體復合材料制品,也可以先與載體樹脂共混制成納米粉體填充母粒。母粒再與基體樹脂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納米粉體復合材料制品。納米粉體復合材料制品中,改性納米粉體材料含量為1-10wt%,其拉伸強度、彎曲強度、沖擊強度和斷裂伸長率等力學性能提高30%以上。本發明制備的納米粉體復合材料,工藝簡單,成本低,強度高,使用性能好。
本發明提供一種碳纖維復合材料圓管膠接的柔性連接結構及制備方法,柔性連接結構包括:相互插接的第一碳纖維復合材料圓管和第二碳纖維復合材料圓管,第一碳纖維復合材料圓管與第二碳纖維復合材料圓管插接后相疊合的界面之間依次設有第一粘接膠層、柔性連接層、第二粘接膠層;柔性連接層為復合材料層,柔性連接層的增強材料為纖維三維編織物,柔性連接層的基體材料為樹脂材料。該碳纖維復合材料圓管膠接的柔性連接結構及其制備方法,通過在粘接界面直接設置柔性連接層,柔性連接層的模量介于碳纖維復合材料圓筒與粘接劑的模量之間,起到變形協調的作用,吸收外界載荷帶來的能量沖擊,避免界面產生損壞,提高碳纖維復合材料圓管的界面連接效果。
本發明提供一種復合材料螺旋結構,由復合材料和芯模構成。復合材料螺旋結構整體外觀呈螺旋狀,橫截面分為兩部分,內層是芯模,外層是復合材料。復合材料螺旋結構在沿中心線方向上具有大變形能力,在復合材料螺旋結構兩端沿著中心線施加軸向壓縮載荷,螺距減小,實現折疊功能,撤去壓縮載荷,利用復合材料螺旋結構儲存的應變能迅速恢復至初始構型,實現展開功能。一種復合材料螺旋結構的制備方法,主要有五大步驟。本發明的復合材料螺旋結構具有性能優越、結構簡單、成本低廉、質量輕、剛度大、耐腐蝕、可靠性高的優點。此外,本發明的制備方法操作也比較簡單,因此,本發明有非常好的工程應用價值。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復合材料加工中用光固化樹脂的加工系統,設置復合材料加工中用光固化樹脂的加工系統;將有切割面的復合材料放置在所述復合材料加工機器(1)的刀具(11)的下方;啟動空氣壓力源(7)將樹脂罐(6)內的樹脂輸入光固化樹脂噴嘴(3)中并噴向所述刀具(11)下方復合材料的切割面;啟動紫外燈(2)使所述復合材料切割面上的光固化樹脂連同纖維毛刺一起固化;采用復合材料加工機器(1)的刀具對復合材料進行去加工面纖維毛刺加工?;蛞部稍诩庸ぜ瓿珊蠓庋a加工面切削口。本實用新型的系統可以實現去復材加工面纖維毛刺二次固化后再加工,達到切削復材制件質量的保障性需求。
本發明公開一種水處理復合材料及使用方法,所述復合材料由鋁和堿土金屬、過渡金屬(鎂、鈣、鐵、鋅、錳、鎳)中至少一種以及少量助劑組成,所述鋁的質量為所述復合材料質量的18?70%,所述復合材料粒徑為0.01?3mm。復合材料與污染水接觸,污染物與復合材料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被去除,復合材料自身溶解釋放二價金屬離子、三價鋁離子和氫氧根離子,與污染水體剩余的二價和三價重金屬陽離子、重金屬含氧陰離子原位自組裝生成二維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沉淀,吸附并催化降解有機污染物,從而達到污染水體的修復與凈化。所述復合材料在酸性、中性和堿性條件下,對水中各種重金屬、氯代有機溶劑、有機染料、農藥、內分泌干擾物、硝態氮、五價砷均具有較好的去除效果。
一種基于ILs@ZIF多層結構的類“納米精餾塔”復合材料IL(a)?ZIF?IL(b)的制備方法,屬于新材料技術領域。該材料由兩種不同的離子液體和ZIF?8通過特定的合成方法,形成了一種類“納米精餾塔”多層結構復合材料,氣體分子在傳質的過程中經歷了類似于精餾原理的多次吸附分離,實現了CO2和N2的多級逐步分離,結果表明CO2/N2在常溫常壓下具有最高的選擇性。在保證可觀的CO2吸附量(40?cc/g)的前提下,分離選擇性超過了其他常規的多孔材料在CO2分離方面的性能。該材料的特定合成方法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在成功合成后,經過實驗測試具有最好的分離性能。因此類“納米精餾塔”復合材料在氣體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工業應用價值,同時類“納米精餾塔”復合材料在新材料設計及合成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本發明涉及納米復合材料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PS納米復合材料,PS納米復合材料是由混料經熔融共混制得;混料包括PS,PS顆粒上結合有納米材料和液體介質。還涉及一種PS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1)將納米材料、液體介質混合,制得膏狀物;(2)將膏狀物和PS混合,使膏狀物粘覆在PS顆粒表面,制得混料;(3)將混料熔融共混,制得納米復合材料。本發明的混料加入到擠出機等設備中后不會打滑,可直接制備納米復合材料,無需在制備過程中加入其它物質,便于生產加工,且避免了現有技術中液體介質過早氣化導致的納米復合材料性能較差的問題,經實驗發現,相比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混料制得的納米復合材料性能更加優越。
本發明涉及平面點陣復合材料板,屬于飛行器及其他復合材料結構設計技術領域。該板由多條復合材料層壓板相互鑲嵌形成平面點陣柵格板。該柵板之間形成的每個柵格為六角星空間。該板制備方法包括:首先按照傳統的層壓板工藝制備復合材料層壓板,并將該復合材料層壓板按設計方案制成帶缺口的柵板,該柵板的缺口的深度為柵板高度的二分之一,柵板之間在缺口處采用膠接鑲嵌,多個柵板膠接鑲嵌后形成點陣復合材料板。本發明的結構可提高復合材料結構的承載效率,從而減輕復合材料結構的重量,而且工藝簡便、成本低;進一步可以該結構為基礎進行功能化設計,實現隱身、智能化以及其他功能性要求。
本申請公開了環氧樹脂組合物、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申請提供的環氧樹脂組合物,包括:環氧樹脂,帶有一個或多個環氧基團的小分子化合物,和胺類固化劑。本申請的優點是:通過對普通環氧樹脂共混改性及添加助劑的方法制備高性能環氧樹脂,并通過液體模塑成型工藝使環氧樹脂與增強材料復合,制備出一種高性能環氧樹脂基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具有制備工藝簡單,價格低廉的優點,有利于大量推廣及工業化。此外還可用于汽車、船舶、風電葉片等民用復合材料領域,并將大大降低其制造成本,促進其技術及產業的升級。
一種多孔鑄型碳/氧化錳納米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電化學和新能源材料領域。復合材料中多孔鑄型碳的含量占2~98%,氧化錳的含量占98~2%;多孔鑄型碳的孔徑在5納米至10微米,該多孔鑄型碳/氧化錳納米復合材料的粒徑在5納米至10毫米之間;密度在1~4g/cm3,總比表面積在50~1500g/cm2。本發明以廉價含錳材料和多孔鑄型碳為原料,通過超聲還原和熱處理的方法制備的多孔鑄型碳/氧化錳納米復合材料具有較高的電導率和比表面積,用作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時,其在水系電解液中的比電容可高達300F/g,在有機體系中的比容量可達200F/g,同時制備方法簡單,適宜于工業化生產,是作為超級電容器的理想電極材料。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采用海水海砂混凝土的耐海水腐蝕復合材料組合柱,包括:復合材料管;復合材料拉擠型材,所述復合材料拉擠型材沿所述復合材料管的軸向延伸地嵌設在所述復合材料管內并通過海水海砂混凝土固定,所述復合材料拉擠型材具有至少一個抵抗彎矩的分支板。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采用海水海砂混凝土的耐海水腐蝕復合材料組合柱,可以避免采用海水海砂混凝土的耐海水腐蝕復合材料組合柱在施工階段發生失穩,大大提高了組合柱的抗壓彎性能,復合材料拉擠型材的分支板便于與其它型材連接、傳力均勻,而且本發明實施例的采用海水海砂混凝土的耐海水腐蝕復合材料組合柱可直接使用海水海砂混凝土,對環境友好,有利于可持續發展。
本發明涉及靜電紡絲法制備的聚合物-陶瓷復合材料納米纖維膜和應用。所述的復合材料納米纖維膜是由聚合物材料與陶瓷材料復合構成;其中:聚合物材料在復合材料納米纖維膜中的質量百分比含量為60~90%,陶瓷材料在復合材料納米纖維膜中的質量百分比含量為10~40%;所述的復合材料納米纖維膜中的聚合物-陶瓷復合材料納米纖維與聚合物-陶瓷復合材料納米纖維之間的孔隙率為40~75%;所述的復合材料納米纖維與復合材料納米纖維之間構成的孔的孔徑為0.2~10μm。所述的復合材料納米纖維膜可以作為鋰離子電池的隔膜、微濾過濾材料的支撐體、超濾過濾材料的支撐體、納濾過濾材料的支撐體等。
本發明屬于無損檢測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基于脈沖超聲全息的復合材料缺陷判別方法。本發明方法基于單周超聲脈沖波信號與被檢測復合材料相互作用,形成的反射單周超聲脈沖波信號的幅值、相位及聲程等全信息進行缺陷及其性質的判別,進行檢出缺陷的定深,采用超聲RF方式記錄與顯示檢測信號,超聲換能器與被檢測復合材料之間采用軟膜接觸濕耦合,超聲換能器的頻率2?10MHz之間,檢測厚度范圍為0.2~20mm。實際檢測效果表明,顯著減少了復合材料超聲檢測中的缺陷誤判和漏判,大大提高復合材料超聲檢測的可靠性和缺陷判別的準確性。
本發明涉及碳/酚醛防熱復合材料及其制造工藝。本發明的碳/酚醛防熱復合材料,它以粘膠基碳纖維為增強體,以酚醛樹脂為基體,其中酚醛樹脂的重量百分比在30~45%;所采用的粘膠基碳纖維的含碳量的重量比份在95~97%、拉伸強度≥0.80GPA、堿金屬或堿土金屬含量≤100ΜG/G。該復合材料燒蝕性能優良、具有較好隔熱性及較輕質化優點、滿足高狀態環境條件的使用要求。本發明的碳/酚醛防熱復合材料的制造工藝以粘膠基碳纖維的短切纖維紗或機織布為增強體形態,通過模壓或纏繞工藝成型。通過本發明工藝所得的復合材料具有較好的綜合性能,其在防熱效果相同的情況下,較薄和較輕,對于在重量和尺寸受限的高端應用方面有重要意義。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復合材料路面的熱循環疲勞壽命評估方法和設計方法,評估方法包括:構建待評估的復合材料路面對應的復合材料路面有限元模型;熱循環時間段內對所述復合材料路面有限元模型循環加載多種預設溫度,求解并記錄每次溫度加載后的熱應力分布結果;根據記錄的熱應力分布結果,確定熱循環時間段內所述復合材料路面有限元模型的應力幅值;根據與所述復合材料路面的材料對應的應力壽命曲線和熱循環時間段內所述復合材料路面有限元模型的應力幅值,確定所述復合材料路面的熱循環疲勞壽命。通過本申請提供的方案,可實現復合材料路面的熱循環疲勞壽命的評估,為復合材料路面的前期設計提供數據支撐,降低道路安全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本發明公開的基于板理論的二維復合材料水翼流固耦合特性預測方法,屬于復合材料水翼性能預測技術領域。本發明實現方法為:基于板理論建立復合材料水翼的運動學模型,結合流體動力計算的渦格法,形成簡化二維流固耦合方法,分析有限展長水翼在無限流域中的流固耦合特性,獲得復合材料水翼的水動力性能,實現對復合材料的有效力學行為、物理行為深入分析及預測,能夠應用于復合材料水翼的水彈性性能預測,解決復合材料水翼強度及穩定性等相關工程問題。復合材料水翼流固耦合特性預測方法的應用領域包括流固耦合特性預測、水翼水動力性能預測、復合材料水翼的優化設計領域。本發明能夠有效預測復合材料水翼產生的水動力變形,具有預測效率高的優點。
本發明涉及一種碳化鈦MXene官能化石墨烯納米復合材料薄膜制備方法及應用。然而制備高強度和高電導率的石墨烯納米復合材料薄膜一直以來是一個挑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采用親水性和高導電性MXene納米片,利用Ti?O?C共價鍵去官能化氧化石墨烯,再通過有機分子進行化學交聯,制備出超韌性MXene官能化石墨烯納米復合材料薄膜。引入的MXene納米片和有機分子不僅減少石墨烯薄膜的孔隙率,也提升了石墨烯納米片的取向度。因此,由于界面協同作用,制備出石墨烯納米復合材料薄膜呈現超高韌性42.7MJ m?3以及高電導率1329.0S cm?1。并且基于此種超韌性和高導電MXene官能化石墨烯納米復合材料薄膜,組裝成柔性超級電容器表現出高體積能量密度和極好的柔性。
本發明屬于高分子/無機納米復合材料的領域,特別涉及能夠形成兩相結構的兩種聚合物的共混物作為基體,添加無機納米導熱填料制備的導熱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將占導熱復合材料總量的質量百分數為40%~88%的聚乙烯和聚乙烯-醋酸乙烯酯,質量百分數為1.5%的潤濕劑以及質量百分數為0.5%的抗氧劑在混合機中攪拌混合均勻;然后向上述的混合物中加入占導熱復合材料總量的質量百分數為10%~58%的納米氧化鋁,在混合機中攪拌混合均勻;將混合均勻的原料經過螺桿擠出機熔融擠出、冷卻、牽引和切粒,得到所述的導熱復合材料;其中:聚乙烯和聚乙烯-醋酸乙烯酯的質量比為1∶1。本發明的材料具有低填充、高熱導率和良好的力學性能。
一種炭基復合材料用低溫粘接劑的制備方法,該方法有三大步驟:一、炭基復合材料的表面處理,用剛玉粗砂紙在粘接面上打磨出規則的細槽,再將試樣浸入無水乙醇內用超聲波清洗機清洗30分鐘,最后在80℃的環境下干燥4小時;二、粘接劑的制備;粘接劑由20~30WT.%(質量百分比)的有機硅樹脂,40~50WT.%的低熔點填料,30~35WT.%的鋁粉和0~0.5WT.%的炭纖維混合而成;三、粘接固化及高溫熱處理工藝,將粘接好的炭基復合材料放入高真空加熱爐內使其在真空環境下260℃固化2小時,在固化期間給材料施加2.5MPA的壓力。實踐證明:經本發明粘接后的炭基復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剪切強度、抗老化性能和耐熱疲勞性能,它在炭基復合材料領域內具有廣泛的實用價值和應用前景。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提高RTM成型聚酰亞胺復合材料熱氧化穩定性的方法,屬于樹脂基復合材料領域。該復合材料采用RTM工藝制備,且復合材料樹脂基體成分隨厚度梯度變化,即復合材料表層基體成分為設計分子量在1500~10000g/mol之間的熱固性聚酰亞胺樹脂A,芯層基體為最低流變粘度在1Pa·s以下的熱固性聚酰亞胺樹脂B。本發明所提供的方法在使得復合材料可通過RTM工藝制備的同時,有效提高了復合材料的熱氧化穩定性能,從而延長復合材料壽命。本發明可以應用于航空發動機、航空、航天等高技術領域。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北京有色金屬復合材料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