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浙江萬龍碳纖維項目在桐鄉市屠甸鎮奠基。該項目由萬浙江利碳纖維智能裝備公司與桐鄉銘龍集團聯合投資成立,總投資10.8億元,計劃購地180畝,一期已拿地72畝,新建廠房24萬平方米。項目投產后,將年產1000萬平方米碳纖維編織布、2000萬平方米預浸料、6000噸拉擠型材及15萬件輕量化模壓部件,形成集研發、制造、銷售高端碳纖維復合材料的低空經濟產業園區,預計新增產值15億元。
《零碳產業園區建設導則》正式進入研究制定階段,預計年內出臺。作為我國首個零碳產業園區國家標準,其意義重大,將為我國零碳園區建設提供范本和指導,向世界輸出“中國樣本”。當前零碳園區建設面臨諸多挑戰,如技術路徑多元、碳核算邊界模糊、標準缺失等,而產業園區作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抓手,其綠色轉型至關重要。近年來,多地已開展零碳園區建設并取得成果,但行業標準尚未確立?!秾t》涵蓋園區分類、總則、系統建設等內容,旨在解決定義模糊、核算混亂等問題,有望提升我國在零碳園區標準領域的全球話語權。
江西玖輝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8000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近日獲得環評受理。該項目位于江西省萬年縣,將利用現有廠房設施進行改擴建,采用鋰云母和鋰輝石精礦為原料,產品主要用于鋰電池正極材料生產。
2025年7月7日,中國碳中和與北京中宏藍海牧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華能集團旗下混改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在碳達峰碳中和及新能源產業領域開展深度合作,總投資額預計達100億元人民幣。合作內容涵蓋雙碳數字化管控平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及光儲充一體化項目、綠色新能源交通體系建設以及新能源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項目。此次合作旨在推動新能源基礎設施規?;涞?,完善碳中和產業閉環,助力實現國家“雙碳”目標。
2025年7月7日,山西長治市人民政府印發智慧能碳源網荷儲一體化實施方案,計劃在7月底前實現區域內主要用能企業以及風、光、儲、充等對象的數據采集設備安裝并接入市級平臺。該方案旨在打造全國首個面向“雙碳”和電力交易市場的城市級智慧能碳源網荷儲一體化創新標桿,構建全市統一能源大數據底座,服務全市用能企業快速完成能源數字化轉型升級。
UV光觸媒活性炭凈化器是一種物化干式廢氣處理設備。由UV光觸媒和裝填在箱體內的吸附單元組成。依據所產出的廢氣性質和濃度,依風量選配處理方式區分各種規格,同時活性炭吸附箱選擇不同填料可以處理多種不同廢氣,主要包括三大類: ?1,酸性廢氣和酸霧(例如:NO2 、H2SO4 、HCL、HF等) ?2,堿性廢氣(例如:NH3等) ?3,有機廢氣和臭味(例如:苯類、酚類、醇類、醚類、酊類) ?活性炭吸附箱對于濃度低于1000mg/m3的廢氣凈化后排放滿足GB16297-199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7月3日,江蘇恒安儲能科技公司自主研發的國際首套鋅溴液流離網儲能系統通過中國石油驗收,這標志著我國在新型儲能技術與石油開采融合應用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該系統容量180kWh,投運后穩定運行,為采油井提供24小時不間斷電力,實現零碳綠色用電,改變了傳統采油對常規能源的依賴,降低了碳排放。專家認為,這套系統的成功應用為全球石油開采提供了范例,也為其他能源領域探索綠色儲能解決方案提供了新思路。
吉利的千噸級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中試項目核心設備已運抵山東并開始安裝。該項目將驗證其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催化劑性能和工藝包的工程可行性。這一技術的成功開發打破了國外壟斷,實現國產化和自主可控,為國家能源安全和“雙碳”目標提供支撐。未來,吉利將聯合行業伙伴構建綠色甲醇產業生態,推動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和產業成熟,助力綠色能源轉型。
東臺市綠色發展的戰略定力與晶澳科技"用太陽能照亮人類未來"的使命高度契合。企業將整合光伏組件制造、儲能系統集成、智能微電網建設等領域的核心技術優勢,通過"光伏+儲能+數字化"的融合創新模式,為園區量身定制涵蓋能源生產、傳輸、消費全鏈條的零碳解決方案。
近日,全球最高鋼混塔批量風電項目之一,金風撫寧區100兆瓦風力發電項目(保障性)成功并網,將第一度“綠電”注入華北電網。作為河北省“十四五”開放風電建設指標下發的首批項目,該工程總投資6.49億元,建設18臺風電機組。項目建成并網后,每年可發電超2億千瓦時,相當于滿足10萬戶家庭一整年的用電需求,同時年節約標準煤約5.3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4萬噸,為“雙碳”目標的實現注入強勁動力。
陜西華電宜川25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近日實現全容量并網,目前已進入試運行階段。該項目年發電量可達3.8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1.2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1萬噸,是西北地區清潔能源建設的重要進展。
云鋁海鑫構建了"技術革新+能源轉型+智慧管控"的三維減碳體系。在能源結構優化方面,企業建成西南地區最大規模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年發電量超1.2億千瓦時,使清潔能源占比躍升至93.6%,較行業平均水平高出28個百分點。
6月30日,中建六局水利水電公司承建的城紅寨光伏發電項目取得首個節點性勝利,完成土地清表與樁基施工。該項目位于云南紅河州開遠市,裝機容量89兆瓦,建成后將提供大量清潔電力,助力當地綠色低碳發展。項目面臨地形復雜、地質條件差、天氣多變等諸多困難,但團隊迎難而上,踐行綠色施工,采取針對性措施完成清表任務;深入研究地質特性,攻克樁基成孔技術難關,確保樁基質量。
寧??h發改局發布關于縣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第75號提案的復函,提到推動光儲充一體化,統籌推進光伏、儲能、充電綠色能源系統建設,推進綠色能源高效利用。截至目前,寧??h已有多處光儲充放項目投入正常使用,通過光伏發電、儲能電池、充電樁三者的結合,形成閉環,將陽光轉化為電能儲存并供給電動車使用,使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廣州期貨交易所(廣期所)近日表示,將加快研發鉑、鈀、氫氧化鋰等品種,以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在低碳轉型發展過程中的風險管理需求。這一舉措將有助于提升市場服務水平,推動相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EX技術實現產能與環保雙突破:應用后集團產能將提升22%,低能耗版本噸鋁溫室氣體排放減少12%,高產能版本減排5%,達成增產與降碳的協同優化。集團首席執行官阿卜杜勒納賽爾·本·卡爾班強調,首爐鋁水的產出是技術領先性與戰略發展的關鍵里程碑,目標是通過智能化技術重塑冶煉產業。
中鵬未來有限公司的綠色新能源項目在江西彭澤縣簽約,總投資50億元,分三期建設,預計年產綠色甲醇65萬噸,年產值30億元。首期投資8億元,年產約8萬噸,產值約2億元。該項目于2024年11月14日簽約,2025年6月24日,其九江子公司相關項目獲備案。公司成立于2021年,位于北京,注冊資本1億元,業務涵蓋技術服務、新興能源研發、環保設備制造與銷售等。
6月22日,低碳院在新一代煤電耦合物理儲能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他們構建了一種新型高效能量梯級利用的燃煤電廠耦合物理儲能系統,通過綜合分析顯著提高了燃煤機組的運行靈活性和系統經濟性。該系統創新性地將物理儲能余熱用于提升脫硝系統工作溫度,優化雙級壓縮和膨脹工藝,解決了熱利用平衡和脫硝低溫失效問題,儲能循環往返效率高達85.1%,度電成本降低23%。這項成果為“十五五”新一代煤電技術提供基礎,有助于提升現役煤電機組運行效率與負荷調節能力,為集團公司推進相關改造和推廣儲能技術奠定理論基礎。
碳酸鋰價格近期跌破6萬元/噸,且未來仍有下行壓力。從歷史周期看,鋰價常漲兩年跌三年,2022年末曾漲至60萬元/噸高點,如今已連跌兩年半。2024年鋰礦和鋰鹽企業利潤下滑,約七成礦商在6萬元價格下虧本,市場預計5萬元出頭或成周期底價。在供需兩旺背景下,未來走勢取決于需求和供應的博弈。短期內,鋰礦供應加速釋放和鹽湖低成本產能擴張可能推動價格下行,但中長期價格中樞還需看需求、高成本產能出清速度等多因素。目前,部分鋰礦已虧本,企業面臨成本壓力,盈利關鍵在于成本控制,下游客戶也期望買到更便宜的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