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我國多晶硅進口呈現大幅下滑態勢。1-6月累計進口量僅為11210噸,較去年同期下降近五成。其中6月單月進口1113噸,同比降幅高達70.4%。這一變化折射出國內光伏原材料供應鏈正在發生的結構性調整。
多晶硅作為光伏產業鏈的關鍵原材料,其進口量變化直接反映行業發展趨勢。進口量持續走低的首要原因是國內多晶硅產能的快速擴張。近年來,隨著多家龍頭企業新建產能陸續投產,國內多晶硅供應能力顯著增強。目前國內主要生產基地分布在新疆、內蒙古、四川等地,這些地區的能源和資源條件為多晶硅生產提供了成本優勢。
在相關金屬材料應用方面,多晶硅生產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金屬硅。而隨著國產多晶硅占比提升,對金屬硅的采購也更多轉向國內供應商。與此同時,光伏組件制造環節的金屬材料需求保持穩定增長,包括用于邊框的硅
鋁合金、導電銀漿以及接線盒中的鍍
錫銅帶等。
光伏銀漿作為
電池片制造的
關鍵材料,其市場需求并未隨多晶硅進口減少而下降。相反,隨著n型電池技術路線占比提升,對高性能銀漿的需求持續增加。國內多家銀漿生產企業已實現技術突破,產品性能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進口銀漿的依賴。
組件邊框常用的硅
鋁合金材料也呈現類似趨勢。國內
鋁加工企業通過改進合金配方和熱處理工藝,已能生產出滿足
光伏行業要求的專用鋁合金型材。這些材料在強度、耐腐蝕性等方面表現優異,且具有成本優勢,逐步取代進口產品。
接線盒用鍍錫銅帶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金屬材料領域。隨著組件功率提升,對導電材料的性能要求更加嚴格。國內
銅加工企業開發出多種專用鍍錫銅帶產品,在導電性、焊接性能和耐候性等方面不斷優化,滿足不同類型組件的需求。
從全球市場角度看,多晶硅貿易格局正在重塑。傳統出口大國如德國、韓國的市場份額有所下滑,而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這種變化也影響到相關金屬材料的國際貿易流向,更多硅料和金屬材料的交易在國內市場完成。
下游光伏制造企業對原材料本土化的需求日益明顯??s短供應鏈不僅能降低運輸成本,還能提高供貨穩定性。特別是在國際貿易環境多變的背景下,建立安全可靠的本地供應體系顯得尤為重要。這為國內金屬材料供應商創造了發展機遇。
技術創新是推動這一轉變的重要因素。在多晶硅生產環節,國內企業通過改良西門子法工藝,顯著降低了能耗和生產成本。在金屬材料領域,通過改進合金成分和加工工藝,產品性能不斷提升。這些技術進步增強了國產材料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