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鏈正經歷新一輪材料革命,導電漿料作為光伏電池金屬化環節的核心材料迎來重要變革期。傳統銀漿因其優異的導電性能長期主導市場,但近年白銀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加之N型電池技術對銀漿單耗的提升,促使行業加速探索低成本替代方案。
當前最具產業化前景的新型漿料技術主要包括銀包
銅漿料、電鍍銅工藝和高銅含量純銅漿料三大方向。其中銀包銅漿料通過將銅核表面包裹銀層,在保持良好導電性的同時大幅降低銀用量。部分領先企業已實現銀含量30%以下的銀包銅漿料量產,性能接近純銀漿料水平。
電鍍銅工藝采用完全無銀技術路線,通過圖形化和電鍍工藝在電池表面形成銅導電柵線。該技術雖面臨工藝復雜、設備投資高等挑戰,但長期降本潛力顯著。德國某設備制造商開發的水平電鍍解決方案已在國內多家企業進行中試驗證,預計2026年可實現規?;瘧?。
高銅含量純銅漿料則是另一重要技術方向。銅的導電性僅次于銀,價格僅為銀的百分之一左右。通過特殊抗氧化處理和燒結工藝優化,銅漿料的可靠性和導電性能持續提升。日本某材料企業開發的純銅漿料已在組件端通過2000小時濕熱測試,為其商業化應用打下基礎。
從技術演進路徑看,新型漿料將經歷從高銀含量到低銀含量,再到完全無銀的漸進式替代過程。短期內銀包銅漿料因與現有工藝兼容性高,將成為過渡期主流選擇。中期電鍍銅技術有望在TOPCon和HJT等N型電池中獲得應用。長期來看,純銅漿料或將成為最具成本優勢的終極解決方案。
市場驅動力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N型電池技術對降本的迫切需求。相比PERC電池,TOPCon電池銀漿單耗增加約30%,HJT電池更是高出60%以上。二是白銀價格長期高位震蕩。倫敦現貨白銀價格近三年均維持在每盎司22美元以上,顯著高于歷史平均水平。
產業格局方面,傳統銀漿市場由德國賀利氏、日本田中
貴金屬等國際巨頭主導。而在新型漿料領域,國內企業正迎頭趕上。包括蘇州晶銀、無
錫帝科在內的多家漿料企業已布局銅基漿料研發,部分產品進入客戶驗證階段。設備端則呈現中外廠商同臺競技的局面,為技術路線選擇提供了多樣性。
對于光伏制造企業而言,漿料技術變革將帶來生產成本結構的重塑。以典型60片組件計算,若采用銀包銅漿料,每瓦成本可降低約0.03元;若采用電鍍銅工藝,降本空間可達0.05元/瓦以上。這一差異在行業平價上網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
從產業鏈協同角度看,新型漿料的推廣需要上下游密切配合。漿料配方需適配電池工藝,而電池設計也需針對新型漿料特性進行優化。部分頭部組件企業已組建專門團隊,與漿料供應商開展聯合研發,加速技術迭代。
環境效益也是推動技術革新的重要因素。白銀開采過程能耗高、污染大,減少銀用量有助于降低光伏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環境足跡。銅作為儲量更豐富的金屬,其可持續供應能力明顯優于銀。
展望未來,隨著新型漿料技術成熟度提升和規模效應顯現,其市場份額將快速擴大。預計到2028年,新型漿料在整體光伏漿料市場中的占比有望超過30%,為行業帶來新一輪降本紅利。這一進程將重塑光伏輔材市場格局,并為具備技術創新能力的企業創造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