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廢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工業廢水作為冷卻循環及生化補水的工藝系統。
背景技術:
煤化工、造紙、皮革、印染、制藥等行業的污水處理是公認的最難處理的問題,處理成本大、不達標排放、行業偷排現象嚴重、重金屬超標、有機物含量高、氣味難聞,給人民的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在授權公告號為CN 102674393 B中公開了一種廢氨水回收處理的方法。即將液氨純化蒸餾過程中產生的廢氨水,通過向其中不斷加入脫鹽水或純水使其濃度得到適當控制,并過濾其中的懸浮物,得到處理后的廢氨水,然后將其作為酸再生機組的工藝添加介質使用,從而減少了廢氨水的外委處理,同時還降低了生產運營成本和環境負擔;但是其不能針對其他污水進行處理,而其僅僅是減少了廢氨水的排放,并未實現零排放。
在申請公布號為CN 102179134 A中公開了一種氨水回收裝置,包括氣體緩沖罐、與氣體緩沖罐相接的真空機組、與真空機組相接的第一吸收塔、與第一吸收塔相接的吸附罐以及蓄水池;該實用新型由于經過了多級氨氣吸收及氨水回收處理,因此吸收及回收效果極好,經吸收后排放的廢氣濃度≤1mg/m3,凈化效率≥99%,低于中國(GB14554-93) 惡臭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一級1.0mg/m3;二級1.5mg/m 3,排放量15米高度時小于等于4.9千克/小時的標準;但該實用新型并未對氨水進行完全的回收利用,且并未實現零排放。
如果能夠對上述工業廢水進行更為合理的資源化利用,且不向外界排放,不僅能夠避免對環境的污染,而且也不會對人民的健康產生威脅。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利用工業廢水作為冷卻循環及生化補水的工藝系統,能夠將工業廢水進行資源化利用,不向外界排放,避免對環境和人民健康的威脅。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利用工業廢水作為冷卻循環及生化補水的工藝系統,包括熱交換裝置、冷卻塔、生化池、廢水補水管道、循環水泵及循環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塔設置在所述生化池上方,從熱交換裝置出來的冷卻水進入所述冷卻塔,從所述冷卻塔下來的冷卻水進入所述生化池;
所述廢水補水管道連接生化池,作為冷卻循環水的補充水源,所述生化池外設置循環水泵,所述循環水泵通過管道與所述生化池連通;
所述生化池的旁邊或上方設置加藥攪拌設備,向所述加藥攪拌設備加
聲明:
“利用工業廢水作為冷卻循環及生化補水的工藝系統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