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環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丙烯腈污水處理方法。背景技術:丙烯腈污水是指丙烯氨催化氧化制丙烯腈所產生的污水,包括工藝過程中所產生的精制水經過“四效”蒸發處理后的冷凝水,循環水系統所排放的濃水,廠區所排放的生活污水,以及廢水焚燒爐所排放的污水。烯腈污水屬于難降解污水,且含有對硝化細菌有抑制性的物質,所以采用生化處理后的污水經常氨氮、總氮超標,難以滿足最新的污水排放標準?,F有技術一般采用調節池+一沉+反硝化+硝化+二沉的工藝(即a/o工藝)對丙烯腈生產各股污水的混合水進行處理,處理后污水cod150~260mg/l,氨氮約30~100mg/l,總氮150-250mg/l,toc90~100mg/l,總磷0.5~0.9mg/l,懸浮物40~60mg/l。由于丙烯腈生產過程中產生許多副產物,即使經過“四效蒸發”,仍然有難降解或對微生物有抑制性作用的物質沒有被去除,進入后續生化處理單元,致使最終出水水質出現大幅度波動現象,而硝化單元更易受到沖擊,生化出水氨氮濃度波動很大。經研究發現,丙烯腈污水中難降解有機物多數是含氮有機物,其中有一種物質為吡啶類物質,而吡啶類物質具有生物麻醉作用。研究發現,隨著生產工藝的波動,吡啶類物質的濃度也會出現波動,當濃度較低時,對微生物脫除cod和氨氮不會產生明顯影響,但是當這類物質濃度較高時,會對硝化細菌產生明顯的抑制性作用,導致硝化效率下降,出水中氨氮濃度升高。新的環保排放標準gb31571-2015將丙烯腈列為特殊污水,如果丙烯腈生產裝置位于化工園區,則必須滿足cod≤100mg/l,氨氮≤8mg/l,總氮≤40mg/l,toc≤30mg/l,總磷≤1mg/l,懸浮物≤70mg/l,外排污水送化工園區再與其它污水混合處理排放?,F有生化處理工藝排水除總磷、懸浮物外,主要指標cod、氨氮、總氮、toc均不能滿足新的排放標準。前述分析可知,經過生化處理后的污水中仍含有有機氮化合物,不但難生物降解,而且對硝化反應有抑制作用,導致生化出水氨氮濃度升高,而且由于其本身是有機氮化合物,導致最終出水總氮濃度偏高,難以達到最新的污水總氮排放標準。因此,必須采用新的工藝方法及裝置對生化出水進行深度處理。資料檢索發現有2篇密切相關專利,專利一“一種臭氧催化耦合生物硝化處理丙烯腈廢水的方法”,申請號:201310232534.2。該發明專利提出一種臭氧催化耦合
聲明:
“丙烯腈污水處理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