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術涉及垃圾焚燒飛灰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飛灰水洗系統含氨廢氣處理裝置以及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2.近些年來,焚燒作為垃圾減量化的有效措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截至2019年全國已建成投運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達610座,日處理能力達到64.2萬噸,占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總量的比例已經超過54%,預計2020年底全國垃圾焚燒電廠項目建成投運總數將超過650座。
3.在垃圾焚燒的煙氣凈化工藝中通常采用氨水或尿素對煙氣進行脫硝反應,這使得大量的氨被吸附在飛灰孔結構內,過量的氨在飛灰半干法脫硫工藝中會產生重金屬銨鹽化合物,而目前國內使用的飛灰重金屬穩定化藥劑大部分是二硫代氨基甲酸鹽類物質,這些物質都將存在于飛灰中。
4.而飛灰的處置分為填埋和資源化兩種方式。資源化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新的處理方式,如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是將飛灰進行水洗處理(氯鹽去除)后作為水泥原料,通過水泥窯高溫燒成徹底分解二噁英,將重金屬固化穩定化在水泥熟料中,而水洗廢水通過處理后全部回用。在飛灰資源化利用處置前,需對飛灰進行適當的預處理,飛灰的預處理技術主要包括水洗、固化/穩定化、高溫燒結、高溫熔融、低溫熱解等,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焚燒飛灰的能力,目前通常采用飛灰水洗脫氯工藝對飛灰進行預處理。
5.在飛灰水洗工藝中,飛灰中的銨鹽和固定劑二硫代氨基甲酸鹽類等物質溶于水后,經過水洗、調ph,使氨游離溢出到空氣中。為了解決飛灰水洗過程的氨氣問題,保證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減少車間的設備管道的腐蝕,并考慮氨氣的回收利用,需要研發一種飛灰水洗系統的氨氣回收技術。
6.對含氨廢氣的處理,國內外現有的技術主要有物理吸收、化學吸收、催化分解、催化有氧分解、生物降解幾種方法。
7.氨的化學吸收利用氨的堿性,使氨與酸性物質發生反應進而產生低附加值的氮肥,由于回收的溶劑通常揮發性大、腐蝕性強,化學吸收凈化工業尾氣中氨的方法在工業應用中逐漸被淘汰。
8.物理吸收是回收氨最常見的技術,即以軟水或稀氨水為吸收劑吸收工業尾氣中的氨,得到的低濃度氨水進一步蒸餾得到濃氨水,進而精餾為濃氨氣,再經加壓、冷凝制成液氨利用。這種工藝不足之處主要有:
①
消耗大量的水;
②
吸收過程產生的大量稀氨水必須通過加熱濃縮成20%的氨水才能應用,消耗大量能量;
③
氨回收利用率不高,造成合成氨及尿素生產原料
聲明:
“飛灰水洗系統含氨廢氣處理裝置以及處理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