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以濕法脫硫廢水為原料的碳酸鈣制備方法及濕法脫硫廢水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煙氣脫硫(fluegasdesulfurization,簡稱fgd),在fgd技術中,按脫硫劑的種類劃分,可分為以下五類方法:以caco3(石灰石)為基礎的鈣法,以mgo為基礎的鎂法,以na2so3為基礎的鈉法,以nh3為基礎的氨法,以有機堿為基礎的有機堿法。目前煙氣脫硫技術種類達幾十種,按脫硫過程是否加水和脫硫產物的干濕形態,煙氣脫硫分為:濕法、半干法、干法三大類脫硫工藝。其中以石灰石為基礎的濕法脫硫技術較為成熟,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優點,而被廣泛應用于熱電廠的煙氣脫硫。
在濕法脫硫過程中:煙氣進入脫硫裝置的濕式吸收塔,與自上而下噴淋的堿性石灰石漿液霧滴逆流接觸,其中的酸性氧化物so2以及其他污染物hcl、hf等被吸收,煙氣得以充分凈化;吸收so2后的漿液反應生成caso3,通過向吸收塔的漿液中鼓入空氣,強制使caso3都氧化為脫硫副產品caso4(石膏)。此過程中還伴隨著脫硫廢水排出,脫硫廢水中含有高濃度的鈣、鎂元素,此外脫硫廢水中還含有一定量的污染性重金屬元素,需要處理后方可排放。
一方面常規的脫硫廢水處理包括化學沉淀、濃縮分鹽、蒸發干燥和污泥處理幾部分。脫硫廢水處理產生的污泥的主要成分有氫氧化鎂、硫酸鈣、碳酸鈣以及重金屬的氫氧化物和硫化物沉淀,具有排放量大、難處理的特點?,F行的主要處理方式是回流至石膏系統或脫水后摻燒。然而成分組成復雜、粘度大的污泥脫水時易引起脫水裝置故障,摻燒時又會導致加倉堵塞等問題,而且污泥中含由可利用的碳酸鈣成分也隨之流失,造成浪費和排放量增大。因而,需要一種可回收利用脫硫廢水中有效組分、減少了排污量的脫硫廢水處理方法。
另一方面,濕法脫硫所用的脫硫劑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常規的碳酸鈣制備工藝采用的是碳酸鈣礦物,如石灰石、白堊、大理石等為原料,經過破碎、研磨、篩分等步驟處理而得,其加工過程中會產生的粉塵污染和噪音問題同樣有待解決。
為此,申請號為kr1020170130822的韓國專利公開了一種用于回收鎂的脫硫廢水處理方法,其包括:1)軟化,加碳酸鈉沉淀鈣離子;2)一次蒸發濃縮;3)堿化,加堿至ph≥11;4)二次蒸發濃縮,等步驟。該方法軟化步驟析出的碳酸鈣沉淀中含有大量重金屬氫化物及部分氫氧化鎂,含雜量高,不適于回用,且兩次蒸發濃縮步驟能耗
聲明:
“以濕法脫硫廢水為原料的碳酸鈣制備方法及濕法脫硫廢水處理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