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氨氮廢水治理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超重力強化氨氮廢水處理的方法及其裝置。
背景技術:
煉焦、煤氣、石油加工、金屬冶煉和合成橡膠等行業產生的工業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氨氮,如果不經處理直接排放會引起氨氮污染,氨氮污染帶來的水體富營養化會嚴重影響人類和水生動植物的正常生活。
氨氮廢水的處理研究由來已久,也產生了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等多種處理方法。相較于其他氨氮廢水處理方法,折點氯化法是處理低濃度氨氮廢水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利用次氯酸鈉與氨氮廢水中的銨離子在中性條件下反應生成氮氣的原理,達到處理氨氮廢水的目的。其處理過程反應如下:
從上述方程式可以看出,次氯酸鈉加到氨氮廢水后先跟水反應生成具有氧化性的次氯酸。利用次氯酸根的氧化性將銨根離子氧化成一氯胺,然后次氯酸根將一氯胺氧化成氮氣逸出廢水,起到降低氨氮濃度的作用。但是從總反應方程式可以看出,隨著反應的進行氨氮廢水的ph將持續減小。而在ph較小的環境中將發生如下反應:
當ph<7時二氯胺的生成量開始增加,ph在4.5-5.0時次氯酸根和銨根離子主要發生反應(5)生成二氯胺;而當ph<4時,主要發生反應(6)產生大量三氯胺。因此在反應過程中采用吹脫法去除水中的一氯胺不僅促進反應(2)向正反應方向進行,而且避免了因ph發生變化產生二氯胺三氯胺引起二次污染。
空氣吹脫一般是在水處理的底部放有曝氣裝置,風機送來的空氣被分散成微小的氣泡,在廢水主體中形成氣液兩相,廢水中的揮發性污染物從液相轉移到氣相中,隨氣泡離開液相主體。根據氣液平衡理論,當液相中揮發性污染物濃度較高時,傳質推動力大,有利于污染物從液相進入氣相。但當濃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傳質推動力變小,處理效率降低。同時傳統曝氣反應中的液體湍動程度低,造成液相深處污染物無法快速到達氣液相界面,傳質效果差。傳統的單一曝氣吹脫裝置或者填料塔中氣液湍動程度低,氣液接觸面積較小,處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加大氣液接觸面積、增強氣液湍動程度,從而提高廢水中污染物的吹脫去除率成為近年傳統吹脫法的研究熱點。吹脫法處理氨氮廢水都需要在ph值較高的水體環境下進行,工業上調節氨氮廢水ph值的方法是往廢水中投入石灰,而投入石灰帶來的大量石灰淤泥需要進一步處理,增加了氨氮廢水處理的成本而且還會造成輸送管道堵塞等問題。超重力旋轉填料床利用填料彎曲的孔道促使了液體表面的迅速更新,大大增加了液體的
聲明:
“超重力強化氨氮廢水處理的方法及其裝置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