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脫氣池,包括脫氣池的活性污泥污水處理系統以及污水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含碳、氮、磷的有機和無機污染物,這些污染物排放到環境中會引起水體的富營養化,對水體的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破壞。在當前的污水處理領域中,生物處理技術是去除廢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機物和氮的常用技術,在城市生活污水處理中已被廣泛采用。作為一種生物處理技術,活性污泥污水處理工藝是污水處理領域中應用最廣泛的技術之一?;钚晕勰辔鬯幚砉に囀且曰钚晕勰酁橹黧w的污水生物處理技術。向污水注入空氣進行曝氣,水中的細菌等微生物利用曝氣鼓入的氧氣來分解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這樣,在持續一段時間后,在污水中形成一種呈黃褐色的絮凝體。這種絮凝體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體所構成,它易于沉淀與水分離,并使污水得到凈化、澄清。這種絮凝體就是被稱為“活性污泥”的生物污泥。
在現有技術中,應用活性污泥污水處理工藝的污水處理系統通常包括活性污泥池和沉淀池。為了使水變得澄清,也為了存留活性污泥絮凝體,活性污泥池下游設置有沉淀池?;钚晕勰嘈跄w在沉淀池沉淀下來,并通過泵回流到活性污泥池,澄清后的水則流出污水處理系統。在設計上述系統時,為了減少占地面積,以及提高活性污泥池曝氣氧傳遞率,從而降低耗電量,通常會將活性污泥池的水深設計為7~8m。充氧用的空氣自池底鼓出,在這種高水深下(同時意味著高壓力),空氣更易溶于水中,因而達到較高的空氣溶解率。然而,高水深也會帶來很多問題,如下面所述。溶解的氣體中,只有氧氣是污水處理所必需的,會在污水處理系統運行中被消耗掉,絕大多數其他的溶解氣體(比如氮氣)并不會被消耗。當后續工序水深變淺(即壓力降低),大量溶解的氮氣在后續的管道、構筑物中從溶解態變回氣態,以氣泡的形式存在。這些氣泡可能堵塞管道,還可能讓原本應下沉的活性污泥難以沉降,因而影響了后續的沉淀工藝。同時,由于曝氣,活性污泥絮凝體上會粘附小氣泡,因而很難沉淀。
因此,在實踐中,通常會在活性污泥池與沉淀池之間設置脫氣池,如圖1所示。通過脫氣池中的攪拌,可以令溶解于水中的氣體和粘附在絮凝體上的氣泡釋放出來,而不會等到后續管道或構筑物中再釋放出來。這樣可以保證后續工藝的正常運行。
現有的污水處理系統僅采用一個脫氣池,并且這些系統中的大多數采用機械攪拌,少數采用與活性污泥池一樣的曝氣頭進行空氣攪拌。然而,這些系統存在一些問題。
聲明:
“脫氣池,包括脫氣池的活性污泥污水處理系統及處理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