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廢水資源化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含次氯酸鈉、pvp的高cod膜生產廢水的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pvdf膜即聚偏二氟乙烯是一種常見的污水處理膜,主要用于污水的前處理,清除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機物及一些細菌、泥沙等。在制備pvdf高分子材料時,添加pvp來改善膜的孔徑大小與分布,而保留在膜壁及膜孔中的pvp會導致膜材料的疏水性降低,所以需要通過次氯酸鈉水洗來去除殘余的pvp。由此產生的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次氯酸鈉、pvp及其余的有機物,pvp分散在次氯酸鈉水溶液中,由于其穩定的性質,目前的有機物去除方法,如芬頓法,離子交換法,活性炭吸附法等無法將pvp從溶液中去除,所以需要一種更為有效的方法來處理此種廢水。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申請人提供了一種含次氯酸鈉、pvp的高cod膜生產廢水的處理方法。本發明具有工藝簡單,可將廢水中的cod去除使廢水資源化,而能夠規?;a的特點。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含次氯酸鈉、pvp的高cod膜生產廢水的處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膜生產廢水加熱,并在攪拌的條件下加入片堿至強堿性,反應過程中有膠狀物質及有機胺產生,有機胺與堿反應產生氨氣;
(2)向廢水中接入曝氣裝置,以硫酸吸收氨氣制取硫酸銨;
(3)冷卻過濾,濾液進入步驟(4),濾渣為黃色膠狀物質,收集濾渣進行灼燒處理;
(4)將步驟(3)產生的濾液用鹽酸調節ph至弱酸性,緩慢向溶液中加入雙氧水,與溶液中的次氯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以鐵板作陽極,高效石墨氣體擴散電極作陰極,以電芬頓的方法氧化剩余的有機物,電解后調節ph至中性加熱去除剩余雙氧水,得到微黃色的氯化鈉溶液;
(5)對步驟(4)制得的氯化鈉溶液進行減壓濃縮,離心得到白色的氯化鈉晶體,餾分可直接排放,回水回用。
步驟(1)中所述廢水加熱的溫度為120-130℃,加入片堿量為廢液中有機物質量的1-1.1倍,投加時間2-3h。
步驟(2)中所述曝氣過程的溫度為70-80℃,產生的氣體以80%硫酸吸收。
步驟(3)中所述冷卻溫度為30-40℃時過濾。
步驟(3)中所述灼燒的條件為:在溫度500-600℃于高溫煅燒爐中灼燒,灼燒時間2-3h,灼燒后殘渣質量為進入煅燒爐膠狀物質質量的0.1-0.3%。
步驟(4)中所述鹽酸濃度為33wt%,調節ph至3-
聲明:
“含次氯酸鈉、PVP的高COD膜生產廢水的處理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