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滲透反應墻技術(PRB)是一種高效、節能、綠色、可持續的原位修復技術,能有效治理垃圾滲濾液及污染地下水。由于固廢填埋場滲濾液性質類似,PRB技術也可用于固廢填埋場滲濾液的原位處理。以重金屬污染土壤經固化/穩定化修復后安全填埋產生的滲濾液為研究對象,經前期調研篩選PRB反應介質,采用靜態批實驗、動態柱實驗評估反應介質的修復效果,同時通過PRB設計、施工、運行監測等工程實踐驗證PRB技術處理滲濾液的可實施性。結果表明,選擇赤鐵礦和石灰石作為PRB反應介質,當赤鐵礦∶石灰石=2∶1、反應時間為12h時,對鎳、砷、銻吸附容量分別達到499.31、494.32、18.63mg·kg?1。以赤鐵礦∶石灰石=2∶1作為柱實驗填充材料時,反應0~28d溶液中砷、銻的濃度均遠低于修復目標值,鎳的濃度在反應0~14d內達標、21d后濃度急劇上升穿透PRB柱。采用上述填充材料建設與滲濾液收集池一體化的連續反應墻時,設計墻體厚度1.5m。在工程運行初期,PRB建成使用1~3月后,場內監測井污染物數據均達到地下水Ⅳ類標準,且下游監測井污染物數據施工前后無變化未造成二次污染。PRB處理固廢填埋場滲濾液具備一定應用前景。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對人群健康、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威脅,污染修復工作亟需大力推進。目前,針對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主要包括固定化/穩定化技術、土壤淋洗技術、電動修復技術、植物修復技術、微生物修復技術以及聯合修復技術等。其中,固定化/穩定化技術作為一種熱門修復技術,常與安全填埋技術聯合使用,固定化/穩定化技術修復后的重金屬污染土壤,經鑒定為固體廢物后可進行填埋處理。由于固廢填埋滲濾液中污染物濃度高、毒性大、水量水質波動大、暴露風險大等特點,對周邊地表水和地下水具有潛在威脅,滲濾液處理是固體廢物安全填埋的核心問題和重要保障,常見的固廢填埋滲濾液處理技術主要有生物處理技術、物理化學處理技術和土地處理技術。
可滲透性反應墻(permeablereactivebarrier,PRB)技術是一種經濟、簡易、高效、可持續、二次污染少的原位被動修復技術。1998年美國環保署(EPA)發行《污染修復的PRB技術》手冊定義該技術為:在地下安裝填充有活性反應材料的墻體攔截污染羽,污染物與活性材料發生降解、吸附、沉淀、氧化還原等反應而被去除,使污染物濃度達到環境標
聲明:
“固廢填埋場滲濾液處理可滲透反應墻技術”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