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鋰硫電池的CoSe分散的分級多孔碳材料制備方法,屬于多孔功能材料合成領域和鋰硫電池正極材料制備技術領域。本發明利用鹽酸多巴胺在堿的催化作用下,通過簡單的微乳液自組裝方法,在ZIF67表面包覆形成聚多巴胺,然后在高溫焙燒、鹽酸刻蝕和硒化條件下,制備出CoSe分散的分級多孔碳材料,再將硫粉熔融擴散到其中,得到CoSe分散的分級多孔碳材料的鋰硫電池正極材料。分級多孔碳材料可緩解電池充放電循環過程中硫的體積膨脹,提高正極材料的導電性,而且分散的CoSe納米顆粒對多硫化物有著良好的化學吸附和催化轉化作用,能有效抑制其在電解液中的“穿梭效應”,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方法簡單高效,安全環保,普適性可大規模推廣的優點,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本發明涉及核殼型磁性金屬微粉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屬于功能材料技術領域。本發明提供一種核殼型磁性金屬微粉,所述磁性金屬微粉表面覆蓋絕緣層,絕緣層的成份為氧化物和氫氧化物;其中,所述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由磁性金屬微粉中的金屬元素氧化得到。本發明技術形成的絕緣層可以有效的降低磁性金屬微粉的介電常數,提高磁性金屬微粉的微波吸收性能;本發明工藝簡單,成本較低,產率高,有很大的利用價值和開發前景。
本發明提供一種在常溫水相體系中利用一步還原法制備鈷?石墨烯復合吸波材料的方法,屬于金屬功能材料中納米金屬粉末的制備技術領域。采用一定濃度的氧化石墨烯堿性溶液,常溫下加入含有鈷離子的水溶液,隨后加入還原劑將氧化石墨烯和金屬鈷同步從溶液中還原,得到鈷?石墨烯復合材料。本發明首次采用一步法將鈷離子和氧化石墨烯還原,操作非常簡單,能耗低,成本低,得到鈷?石墨烯復合吸波材料,可用于一定頻率范圍內的電磁波吸收,其有效吸波頻率寬,效率高。
本發明公開了一類新型的四唑化合物及其金屬配合物,以及這些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屬于新型化學材料及其制備技術領域。本發明將鹵化氰與疊氮化鈉在溶劑中反應,所得的混合液/濾液與苯甲酰肼在溶劑中反應制得5-氨基-1-苯甲酰氨基四唑。將5-氨基-1-苯甲酰氨基四唑與金屬鹽在溶劑中反應,即得產物5-氨基-1-苯甲酰氨基四唑的金屬配合物。5-氨基-1-苯甲酰氨基四唑具有多點配位的特征和良好的穩定性,5-氨基-1-苯甲酰氨基四唑及其金屬配合物制備過程簡單,操作容易,且產品純度高,它們可以在作為配體及功能材料應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填充量的釹鐵硼?聚芳醚腈復合片材的制備方法,屬于高分子材料技術領域。該體系通過流延成膜和熱壓成型工藝相結合的方法制備高填充量的釹鐵硼?聚芳醚腈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表現出高的熱分解溫度(≥450℃)及較優的力學強度(24.70?78.09MPa),該復合功能材料有望滿足電子設備、電機等行業的應用要求,可進一步拓寬釹鐵硼?聚芳醚腈復合材料的應用領域。
本發明屬于金屬功能材料中納米金屬粉末的制備技術領域,涉及制備納米鈷粉的方法,尤其是一種在反相微乳液體系中利用液液兩相法制備納米鈷粉的方法。該方法利用有機相與水相的離子平衡,通過反相微乳液控制水溶液中的鈷離子還原反應。首先將鈷鹽與配位劑及分散劑制備成水溶液,將W/O型乳化劑,助表面活性劑和有機溶劑配制成有機溶液;然后將上述配備的兩種溶液混合制備成反相微乳液;分別向反相微乳液和去離子水中加入還原劑和引發劑,水浴加熱條件下混合組成液液兩相進行還原反應,反應結束后用強磁鐵分離獲得產品,反復用乙醇和去離子水進行超聲清洗,真空冷凍干燥,最終制得表面光滑,最小平均粒徑為20nm左右的球形鈷粉。
一種磁性納米線陣列薄膜及其制備方法,屬于電子功能材料技術領域。包括MgAl2O4單晶基片、Pb(Zr0.52Ti0.48)O3基體和NiFe2O4納米線;NiFe2O4納米線均勻分布在Pb(Zr0.52Ti0.48)O3基體中,形成沉積于MgAl2O4單晶基片(001)取向表面的磁性納米線陣列薄膜。該薄膜采用PZT-NFO靶材和(001)取向MgAl2O4單晶基片,采用90度離軸磁控濺射工藝制得,具有鐵磁共振線寬小、鐵磁共振頻率高、晶格失配小,可自組裝外延生長的特點,是一種用于微波非互易性器件的重要材料。其制備方法容易實現,參數控制方便,操作簡單,成本低。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化學插層法制備聚苯胺雜化石墨烯材料的方法,屬于電化學、納米功能材料制備領域;包括以下步驟:采用三電極體系,以石墨紙為工作電極及對電極,在酸性含有苯胺陽離子的插層電解液中,選擇電化學插層方法,在插層聚合電壓低于2V(vs.Ag/AgCl)條件下誘導苯胺陽離子在石墨紙的石墨層間進行聚合,PANI聚合的同時促進石墨剝離成為薄層石墨烯,從而制備聚苯胺@石墨烯雜化材料。本發明克服了石墨烯生產過程種必須使用濃酸、強氧化劑等難題,有效降低生產過程中的廢水產生率,較低的制備電壓有效解決了制備過程中的氧化作用,實現了聚苯胺@石墨烯雜化材料的高載流子遷移率和低電阻特性。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彎扭雙重彈性耦合的陣列式集能器,包括用于安裝集能器和彈性支撐梁的第一支撐架和第二支撐架、用于回收能量的第一集能器和第二集能器、用于產生彈性耦合和扭轉耦合效果的第一彈性支撐梁和第二彈性支撐梁。通過彈性支撐梁將彈性耦合和扭轉耦合機制集成在一個單一的系統中,使集能器能夠更靈活地進行協調同步。其中,扭轉耦合機制可使集能器兩端的固定平臺產生一定的旋轉,兩個集能器的勢能壁壘便可通過平臺的旋轉自動調整,則彼此間的匹配狀態可以實現自動調節,實現了一種穩定的相干阱間運動的同步機制。本發明結構緊湊、簡單準確、能量密度高、帶寬擴展明顯、壓電功能材料利用率高等特點。
本發明公開了在涂有雷達吸波涂層的物體表面加涂紅外隱身涂層的方法,屬于功能材料技術領域。其具體過程為:1、配制相應的紅外隱身涂料各層涂料載體、紅外隱身涂料的甲組分、紅外隱身涂料的乙組分待用;2、清潔涂有雷達吸波涂層的物體表面;3、將待用的內層涂層載體與甲組分、乙組分混合并攪拌均勻,采用壓縮氣體的方式噴涂在雷達吸波層表面,干燥;4、同噴涂內層方式一樣,依次取待用的涂層載體與甲組分、乙組分混合并攪拌均勻,采用壓縮氣體的方式進行噴涂,干燥,直至最外層。其優點為:紅外發射率可低至0.25以下,同時可在1~18GHz全頻段范圍內顯著改善涂層的雷達吸波性能,實現優異的紅外/雷達兼容隱身性能。
一種低明度和低紅外發射率復合結構顏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功能材料技術領域。所述復合結構顏料為一種表面包覆納米氧化鉻顆粒的鋁粉,利用納米氧化鉻顆粒遮蓋鋁粉表面的金屬光澤,適當降低鋁粉的高紅外反射能力,從而得到低明度和低紅外發射率的復合結構顏料。本發明采用化學沉淀法加煅燒工藝在鋁粉表面沉積納米氧化鉻顆粒,所制備的復合結構顏料在大氣探測窗口(8-14μm)范圍內具有較低的明度(72.1~53.6)和紅外發射率(0.71~0.43),可作為多波段(可見光與紅外波段)紅外偽裝涂料的主體填料用。
科技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和諸多的經濟效益,推動了人類社會文明和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也給人們和自然環境帶來諸多污染問題。其中重金屬污染因其生物毒性和不可逆性被認為是危害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的重要因素。重金屬及其化合物化學性質非常穩定,在自然環境中極難降解,并且具有富集性,很容易形成大面積重金屬污染。本申請公開以生物質殼聚糖和三乙烯四胺合成一種能夠吸附廢水中重金屬離子的高分子功能材料。吸附材料的制備過程是這樣的:首先以1%乙酸溶液作溶劑,將殼聚糖與戊二醛1:1反應得到中間產物,再與三乙烯四胺反應得到亞胺中間體,用硼氫化鈉還原C=N雙鍵,然后用二硫化碳與胺基反應,得到一種固體重金屬離子吸附材料。這種材料能有效吸附水體中的重金屬離子以清潔重金屬離子污染的廢水。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去除生物有機肥中重金屬的方法。通過制備以納米粘土、沸石、氧化鐵及堿石灰為吸附功能材料,以大豆餅粕、骨粉為蛋白質材料的吸附顆粒,利用發酵使有機肥源中的重金屬離子充分暴露并被吸附顆粒吸附及固定,最后過濾除去吸附顆粒,即可實現從生物有機肥中去除重金屬離子。該方法通過發酵使有機肥源中的重金屬離子充分暴露,可保證有效快速吸附,同時通過蛋白質材料與重金屬離子絡合固定,吸附穩定性較高,并且適應性廣,去除率高,有效防止其再次釋放污染有機肥。
本發明涉及新型納米功能材料領域,具體為一種高飽和磁化強度Mn0.8Zn0.2Fe2O4納米顆粒及其磁性液體的制備方法,具體為先將Mn2+、Zn2+、Fe3+的鹽分散到超純水中,機械攪拌下迅速加入NaOH溶液;然后將反應液置于烘箱中高溫加熱,促進晶粒的長大,完成第二步沉淀;再將反應液取出,加入氟醚酸,并在機械攪拌作用下包覆顆粒避免其團聚,然后將顆粒清洗干燥;最后,將干燥顆粒研磨,于機械攪拌分散到氟醚油基載液中制備磁性液體。本發明制備的Mn0.8Zn0.2Fe2O4納米顆粒,具有高飽和磁化強度、超順磁性、高抗氧化穩定性等優點,制備的氟醚油基磁性液體可被長期應用于高溫、腐蝕、氧化環境下的轉動軸密封領域。
一種二氧化鋯/二氧化鈦復合氣凝膠的制備方法,屬于功能材料技術領域。本發明提供的二氧化鋯/二氧化鈦復合氣凝膠的制備方法中,采用鈦醇鹽作為鈦源、硝酸氧鋯無機鹽作為鋯源。一方面,選用的原料成本低、穩定、環保、不會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另一方面,硝酸氧鋯無機鹽具有穩定鈦醇鹽的作用,使水解過程可控進而得到透明性很好的凝膠,最終制備得到比表面積大于660m2/g的二氧化鋯/二氧化鈦復合氣凝膠。同時,通過控制環氧丙烷的添加量,有效控制了沉淀的形成,得到了性能優良的凝膠。
一種三明治結構多層薄膜及其制備方法,屬于功能材料技術領域。所述三明治結構多層薄膜包括薄膜A、薄膜B交替形成的(2n+1)層薄膜;當所述薄膜A為KMgBST或BST薄膜時,所述薄膜B為ST薄膜;當所述薄膜A為ST薄膜時,所述薄膜B為KMgBST或BST薄膜;所述BST薄膜、KMgBST薄膜和ST薄膜的厚度為80~160nm。本發明多層薄膜在低偏壓下具有高調諧率和低介電損耗的優異綜合介電性能,在高偏壓下具有高的絕緣強度和長的使用壽命;且本發明中ST層薄膜能為BST薄膜提供形核位置,促進薄膜形核生長,為下一層薄膜的生長提供模板,從而形成致密的非晶結構及良好的表面形貌。
一種封裝繞絲環境友好型微晶玉遠紅外發熱板生產方法,屬于環境友好型微晶玉功能材料制造領域。該板通過在微晶玉板材背面切割開槽,將遠紅外碳纖維發熱絲或線纜按需置于線槽中,其上涂敷硅膠或其他類型環保膠,將封板覆蓋進行封裝成為具有發熱功能微晶玉單體板,通過串聯、并聯及組合方式組成需要的發熱系統或單體直接應用。該板發熱體直接植入微晶玉板體內,安全性能好,發熱效率高達99%,有效解決了板材幅面尺寸和功率靈活性問題,產品尺寸不受限制,具備高效加熱和遠紅外線保健功能??蓮V泛應用于賓館、家庭、各類需要取暖的公共建筑,對大跨度高空間的建筑節能效果尤為顯著,也可以單體使用做成暖腳器、餐臺等。
本發明提供了柔性電致變色層與器件的制備方法,屬于功能材料與器件領域。所述柔性電致變色層是將電致變色材料漿料涂覆于泡沫金屬上,然后壓片得到的致密的電致變色層。該柔性電致變色層中電致變色材料鑲嵌于泡沫金屬三維空間內,電致變色材料與泡沫金屬襯底的附著力好,制備工藝簡單,成本低;該方法克服了電致變色粉末顆粒不容易成膜的難題,適用于所有電致變色粉末顆粒;得到的電致變色層的大小取決于泡沫金屬襯底的大小,非常有利于大面積柔性電致變色層與器件的制備。
一種PDP用碳納米管摻雜熒光粉的制備方法,屬于功能材料技術領域。包括碳納米管的提純和分散、熒光粉和碳納米管的均勻混合兩部分內容。其中第一部分利用高溫灼燒和回流法去除碳納米管中的雜質,并使其表面改性,隨后通過添加活性劑和機械處理使碳納米管實現在溶液中的單分散;第二部分將分散好的碳納米管摻入熒光粉,攪拌均勻并高溫灼燒處理,最后經過球磨實現碳納米管和熒光粉的均勻混合。本發明使碳納米管避免了在熒光粉中的局部團聚,實現完全的均勻混合,能夠有效地縮短PDP的尋址時間和提高尋址速度,并且降低了碳納米管摻雜量的控制難度,有助于提高屏幕的發光亮度和發光效率。
基于介質調制的中紅外多頻段及寬頻帶周期性吸波結構,屬于功能材料與器件技術領域,本發明包括連續的底層金屬薄膜和設置于底層金屬薄膜上的圓形吸波單元陣列,各吸波單元尺寸相同,所述吸波單元包括至少兩層介質層,且各層介質的介電常數相異,相鄰介質層之間為金屬層,最上一層介質層的上面設置有金屬層。本發明通過多層結構疊加的形式可以靈活實現雙波段、三波段及更多波段的多波段吸收結構,或者寬頻帶吸收結構,且吸波性能優異。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插置型單管施源器,包括單管施源器,單管施源器包括開放端和病灶治療端,開放端連接后裝機施源管,病灶治療端由具有屏蔽功能材料制成的橢圓形內管構成,在內管中心上設置有圓孔;病灶治療端穿過插置模板,插置模板上設有大治療孔和多個插置針孔,插置針孔在插置模板上按照巴黎系統的布源規則分布,插置針孔上插置多個插置針。本實用新型根據人體的構造,巧妙地將放射源放入腫瘤內部,將放射劑量分布均勻地照射在腫瘤內部,有效保護周圍正常組織,避免劑量熱區和劑量冷區,而且插植針在組織中的位置被模板固定,不隨體位移動,有利于提高治療的精度和準確性。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噴涂干粉制備的凝膠敷料,由親水聚合物制備成凝膠經過冷凍粉碎干燥成粉末,以噴涂的方式到達組織表面,吸水后通過離子絡合、氫鍵或靜電力原位實現粉間交聯以及組織粘合。本發明敷料應用前為干燥的粉末,易于儲存,不含引發劑、單體,生物相容性高,干粉可以吸收濕組織表面的水分,消除粘附屏障,實現快速的濕組織粘附,對組織的粘附強度高,可以達到10?50kpa;干粉的本質是模塊化,可根據需要添加功能材料,可利用噴涂裝置將干粉施加到傷口表面;水凝膠敷料借助于水引發成致密的水凝膠層并實現組織強粘附,在水的引發下,溶脹的顆粒在傷口表面原位自組裝成凝膠塊體,并實現對大面積,不規整傷口生物組織的緊密粘合。
本發明公開了一類具有壓致變色性質的季膦鹽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屬于功能材料領域。所述季膦鹽類化合物結構式如式I所示。式I中,Ar為蒽、菲、芘、熒蒽等,R為烷基或芳基,陰離子X為溴離子、六氟磷酸根離子、四氟硼酸根離子、三氟甲磺酸根離子、雙三氟甲磺酰亞胺離子等。本發明中所述的季膦鹽類化合物表現出非常優異的壓致熒光變色能力和高度可重復性。此外,本發明中所述的有機小分子壓致熒光變色材料還具有優異的光穩定性和對外界壓力刺激敏感等優點,在信息記錄及存儲方面表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本發明屬于功能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微觀粗糙結構可見光響應的氟、氮摻雜且其含量可調的超親水自清潔二氧化鈦薄膜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中二氧化鈦薄膜可見光響應范圍過窄,親水性效果維持時間短且容易喪失親水性的問題。本發明薄膜超親水性不僅限于紫外光,靠可見光作用即可誘發,且超親水性質在無可見光照射下具有長期保持的能力,失去超親水性后通過可見光照射具備再度恢復超親水性的能力,具備廣闊地發展應用空間。
一種磁性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其分子式為SmCo1-xNixAsO,0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MXene與微型注塑的高性能PVDF基柔性壓電器件及其制備方法,屬于功能材料技術領域,其步驟包括:(1)將原料MXene和PVDF經溶液法充分混合并干燥,其中,所述MXene的濃度為0.5wt%?5wt%;(2)將步驟(1)所得的顆粒進行粉碎,得到粒料;(3)采用微型注塑成型方法,將步驟(2)所得的粒料以50?400mm/s的注射速度制得產品;本發明所使用的技術中不需要采用高壓極化方式,MXene填料也無需表面進行任何接枝改性或修飾官能團,就能達到壓電性能巨幅提升的效果,既減少了加工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性,又降低了成本并有利于能源節約。
本發明屬于高分子功能材料領域,具體為具備募集II型膠原的兩性離子水凝膠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兩性離子水凝膠通過引入共聚活性酯單體實現II型膠原結合多肽WYRGRL的化學修飾,通過紫外光交聯制備而成。這種水凝膠能夠特異性結合軟骨成分中的II型膠原,當與軟骨細胞或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共培養時,能夠優先原位捕獲大量II型膠原,進而促進軟骨分化進程,提高水凝膠軟骨修復能力。同時,由兩性離子單體提供的潤滑性能,可以避免水凝膠在高剪切運動中的磨損。這種具有II膠原募集功能的兩性離子水凝膠在骨組織工程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一種鈰摻雜鈦酸鍶鋇薄膜的制備方法,屬于功能材料技術領域。以不強于乙酸的鋇鹽、鍶鹽、鈰鹽以及鈦酸丁酯為原料,先配制鋇鍶前驅液,然后加入鈰鹽形成鋇鍶鈰前驅液,再加入PVP形成PVP鋇鍶鈰前驅液,再加入乙二醇甲醚和鈦酸丁酯形成鈰摻雜BST前驅液,再加入乙酰丙酮并用冰乙酸定容形成BST溶膠;然后采用BST溶膠經多次勻膠、干燥、熱解、預晶化及冷卻得到多層非晶BST薄膜,最后經晶化處理得到鈰摻雜鈦酸鍶鋇薄膜。本發明解決了高濃度鈰摻雜(鈰摻雜濃度不低于鈦離子濃度的5%)制備鈦酸鍶鋇薄膜時所存在的水解問題,所制備的鈰摻雜BST薄膜具有更低的漏電流密度和介電損耗,從而滿足鈰摻雜BST薄膜的微波應用。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耐久性好的智能混凝土,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硅酸鹽水泥27?38份、硅灰8.5?9.5份、石英砂0?8份、細砂39?41份、金屬纖維5.5?8份、高效減水劑0.5?1份、水5.5?8份。本發明在現時的混凝土原有的組分基礎上復合智能型組分,使混凝土材料具有自感知和記憶、自適應、自修復和超度抗強特性的多功能材料,能夠實現工程材料性能的大跨越,具有超高的耐久性和超高的力學性能,能夠有效的抵御地震和防御鉆地炸彈、導彈精確打擊等;本發明耐久性好,適當配筋后其力學性能接近剛結構,同時具有優良的耐磨、抗爆性能,適合用于大跨徑橋梁、抗爆結構和薄壁結構,以及用在高磨蝕、高腐蝕環境。
本發明涉及一種多態電致變色器件的制備方法,屬于功能材料及器件技術領域。其具體步驟為:1)配置電解質溶液;2)切割2塊透明導電襯底和與其寬度一致,長度比其短3~7mm,厚度0.3~0.7mm的聚四氟乙烯板,并在聚四氟乙烯板中間挖一個方形通孔,通孔邊緣到對應聚四氟乙烯板邊緣的距離為3~7mm,經沖洗、烘干后備用;3)將賤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分散液,旋涂于一襯底導電層上,然后燒結;4)將聚四氟乙烯板黏合在未旋涂的襯底導電層上,向其通孔中倒入電解質溶液,再將旋涂的襯底導電層面向通孔黏合,其中兩塊襯底長邊方向錯開3~7mm并完全覆蓋聚四氟乙烯板,最后用環氧樹脂封裝。本方法制備的電致變色器件可實現透明、鏡面、黑色三色態可逆轉換。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四川有色金屬功能材料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