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露天礦山采掘計劃執行率的核算方法,屬于露天采礦技術領域。本發明包括產量要素、空間要素、質量要素,采用以三要素構成的采掘計劃執行率核算方法,實現了采掘計劃執行率的準確核算,同時客觀地反應了礦山采掘計劃編制水平和執行效果,原有核算方法不合理致使執行率指標完成值虛高,帶來了不便查找采空區與計劃位置不相符的區域、質量波動范圍較大、采礦工藝控制環節不完善導致生產不能按計劃完成的一系列問題。本發明能有效規范礦山采掘行為,提高采掘計劃執行的嚴肅性和實效性,對保持礦山長期均衡穩定的生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為采取針對性解決措施提供了依據。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礦山開采用隔斷裝置,包括斗形箱體,和依次碼放于斗形箱體,上部的若干方箱,所述方箱之間以及方箱與斗形箱體之間均通過連接機構固定連接,所述方箱兩側均設置有牽拉固定環,所述牽拉固定環通過繩索與回采礦柱外壁連接,所述方箱及斗形箱體的薄壁均為軟質材料,所述方箱及斗形箱體內部均分布有若干拉繩,本裝置革新了傳統切割拉槽形成礦柱回采爆破自由空間的方式,減少掘進工程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安全風險,降低礦山企業成本投入,利用本裝置形成的回采礦柱的爆破自由空間的方法可以避免因掘鑿切割巷道和中深孔爆破拉槽帶來對礦柱回采的貧化。
本發明屬于礦山開采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中深孔爆破處理懸頂的方法。本發明的方法為:在回采巷道的頂部巖層由懸頂區域向回采巷道內依次設置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中深孔,每排中深孔呈扇形排布構成扇形中深孔,第一排中深孔排面角為60°,第二排中深孔排面角為70°,第三排中深孔排面角為90°,第一排、第二排中深孔延伸至懸頂區域;向中深孔內充填炸藥和毫秒延期導爆管,引爆炸藥將懸頂崩落。本發明與傳統方法相比,礦損失率由60~70%下降到6~9%,采礦回收率由達30~40%提高到91~94%,大幅度提高了采礦回收率,并且保證了作業安全。
本發明涉及一種緩傾斜薄至中厚礦體開采方法。本發明的房柱采礦法包括盤區設置、采準切割、礦房回采和礦柱回采步驟,本發明將巖巷快速掘進機械化配套作業線引入礦房、礦柱的回采工作,實現機械化作業,變革了傳統的房柱法鉆鑿扇形中深孔,電耙出礦的落后工藝;并且利用拋擲充填技術,克服了傳統管道充填的局限,方便靈活,妥善的解決了傳統房柱采礦法礦柱資源回收與維護采空區穩定之間的矛盾。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凹凸棒/離子液體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本發明利用分子結構可設計的離子液體分子來修飾凹凸棒,為增加凹凸棒與多種有機溶劑的相容性提供了新途徑。本發明將含有羧基官能團的功能化離子液體通過共價鍵鍵合到凹凸棒表面,利用陰離子交換來改變凹凸棒的親疏水性能。制備過程和方法簡單。溶解性可控的離子液體修飾得凹凸棒復合材料有望在催化領域、傳感器、新型納米材料、化學合成、水處理、食品加工、采礦、藥物合成等領域得到應用。
本發明屬于采礦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近水平極薄礦脈的盤區化開采方法,該方法包括劃分盤區、布置盤區主運輸巷道、布置采場、預留礦柱、鑿巖鉆孔、開采和對礦柱的回收,本發明采用淺孔落礦,電耙和小型鏟運機聯合出礦,極大地提升了采礦作業效率。同時,利用柔性箱體支護替代礦柱,全部將礦柱回收,大幅度提高了資源回收利用率。該方法適合回采厚度小于0.8m,傾角在0°?5°的之間的近水平極薄礦脈。
一種固體中性環保型化學清洗除垢劑,按重量份數計它包括下述各組分:烏洛托品5~20份、水楊酸鈉2~10份、琥珀酸鈉5~20份、羥基乙酸鈉5~15份。在此基礎上,還可添加脂肪酸胺5~20份、甘草素鈉5~15份。制備工藝為:按上述配方分別稱重后混合,充分攪拌均勻即得。該中性除垢劑的創新點在于中性、固體、環保、快速除垢/除銹??蓮V泛應用于石油、化工、冶金、電力、采礦、造紙、制藥、食品、船舶、機車、賓館等用水設備和各種生產系統裝置中的水垢、銹垢的化學清洗,也適用于各種熱交換器、冷卻器、蒸發器、冷卻塔、熱泵、壓縮機、鍋爐和供暖管道系統等的水垢、銹垢化學清洗,尤其擅長于新建生產裝置開車前的化學清洗。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井下脈外沿脈巷施工方法,該方法從主斜坡道施工聯絡道進入礦體,并沿聯絡道中線掘進回采巷道至礦巖界限停掘;然后由回采巷道端部沿礦巖界限掘進形成切割巷;然后從切割巷向礦體掘進多條回采巷道,且回采巷道的端部統一穿過礦體一定距離后停掘;最后由最后掘進形成的回采巷道向聯絡道側掘進連通,將所有回采巷道端部與聯絡道連通,形成規整的脈外沿脈巷;本發明從技術上解決了原有施工工藝無法保證脈外沿脈巷不規整的難題;形成規整的脈外沿脈巷后,有利于采場運輸、采場通風和采場生產組織,同時增大了采礦安全系數;還可減少不必要的巷道掘進量和支護量,能夠減少巷道工程浪費,節約采礦成本。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鐵白云石配入弱磁性鐵原礦中的配礦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計劃開采的鐵礦資源數據獲??;制定鐵礦石輸出的鐵品位和氧化鈣含量目標;建立鐵礦石和鐵白云石的配礦模型;輸出鐵白云石配礦數量。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根據選礦研究和實踐結果,將鐵白云石合理配入弱磁性鐵原礦中,計算合理配礦數量和輸出礦質量,回收自有礦山中的鐵白云石,提高了資源利用水平、同步降低采礦、選礦和燒結的生產成本;能夠計算鐵白云石的合理配入數量和輸出礦石質量,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降低了采礦成本;延長礦山服務年限,減少廢石排出量;選礦、燒結過程穩定,選礦降低了選比,燒結減少了石灰用量,降低了選礦和燒結系統成本。
本發明公開一種利用礦巖界限與爆破相結合的放頂方法,涉及礦山開采技術領域,解決解決現有礦石開采中緩傾斜礦體采礦圍巖混入大、礦石回采率低以及采礦成本高的問題,本發明方法中,首先繪制上下水平礦巖界線,設定緩傾斜礦體邊界面;然后在緩傾斜礦體邊界面內圈定三角緩傾斜礦體放頂回采區域并在其范圍內沿礦體走向布置退采進路巷道;并在退采進路巷道沿垂直于礦體走向的方向設置放頂中深孔,通過礦體傾角和上下水平礦巖界線確定放頂中深孔深度,控制礦巖爆破邊界,爆破使礦巖剝離;本發明沿礦體走向布置回采進路,減少巖石巷道的掘進量、外排量和巖石爆破量,節省了備采時間和成本,且有效減少圍巖混入,提高了資源回收率。
本發明屬于金屬礦床地下采礦方法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緩傾斜?傾斜中厚礦體開采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傾斜、緩傾斜礦體開采中存在的問題,該方法包括劃分礦塊、礦塊劃分分段,每個分段再劃分分段礦房和分段頂柱,由階段運輸巷掘進脈內對角斜坡道至上一階段運輸巷并在脈內對角斜坡道在各分段開口處布置溜井;鑿巖臺車由脈內對角斜坡道進入分段礦房內鉆鑿礦房回采炮孔,鑿巖臺車由脈內對角斜坡道進入分段礦房采空區內,向分段頂柱鉆鑿頂柱回采炮孔,崩落頂柱礦石由鏟運機運至溜井,每隔5?8m留下永久間柱。本發明借助先進的鑿巖臺車技術,兼具分段空場法、房柱采礦法和大斷面巷道掘進技術優點,具有工藝簡單、采切工程量少等優點。
本發明涉及一種礦物的開采方法,具體涉及一種緩傾斜薄礦體開采方法。本發明的開采方法包括劃分礦塊、采準切割工程、回采出礦工程和地壓管理;本發明的開采方法綜合了全面法、削壁充填采礦法、爆力運搬法、崩落法的優點,能夠最大量的回收礦石,且處理了地壓危害,解決了單一采礦方法的不足。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適合緩傾斜圍巖不穩定中厚礦體的下向嗣后充填法,該方法根據礦體的垂直埋深劃分開采中段,在每個開采中段沿礦體走向劃分開采盤區,每個開采盤區劃分兩個分段,先開采盤區上分段的礦體,再回采盤區下分段的礦體,礦體回采劃分礦房礦柱,一步驟回采礦房,二步驟回采礦柱,一步驟礦房回采結束后,采用全尾砂膠結充填,二步驟礦柱回采結束后,采用全尾砂非膠結充填。在礦房礦柱回采過程中采用中深孔爆破和拋擲爆破技術,鏟運機出礦,極大地提高了作業效率和回采安全性,特別適合回采圍巖不穩定條件下的厚度為10?15m、傾角為15°?30°的緩傾斜中厚礦體,礦房生產能力高,損失率和貧化率低,能有效保障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
本發明屬于采礦領域,是一種傾斜厚大礦體分段空場法地壓控制方法,將礦房沿垂直方向劃分為三個分段,之上留頂柱;每個分段處布置沿脈巷道、鑿巖巷道、切割平巷、切割井;采用中深孔爆破,形成切割槽;礦房的回采:礦房回采采用分段集中爆破,整個礦房共分四次集中爆破。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采用下盤脈外沿脈與穿脈相結合的采準布置方式,減少采準工程量;采用分段集中爆破技術,縮短采場回采周期,減少空場的暴露時間;采用分次集中出礦,減少下盤巖石承受經崩落礦石傳遞的上盤壓力;在礦房上盤預留三角形礦堆,避免回采過程中上盤廢石的混入,降低了貧化率。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同一采區崩落法與充填法協同開采方法,該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采場布置及結構參數選擇,分段高度為15m,共設置4個分段;3)回采作業,回采順序在空間上從上分段向下分段順序開采,在每個分段內從上盤向下盤退采,并由礦體的東端逐漸向西端順序回采;4)采場通風,采場所需新鮮風流由中段經進風天井、采準斜坡道、措施斜坡道進入各分段巷道;5)采場支護;6)充填法與崩落法協同開采。本發明能夠解決目前的采礦方法會在采區上部中段1610m水平5~7行范圍膠結充填體發生大面積垮塌并貫通至地表,形成較大的地表塌陷區,使得上部采場1554m中段膠結充填采礦完全停產的問題。
本發明涉及一種極破碎薄礦淺孔留礦采場防塌支護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⑴根據采場寬度加工工字鋼預埋件,使工字鋼長度=采場實際空間寬度+2個預埋件掏槽孔深度;⑵根據采場巖體實際情況,利用小型沖擊鉆進行施工;⑶在已回采礦體上布設所述工字鋼預埋件,使上下左右所述工字鋼預埋件的間距均為2.8~3.5m×2.8~3.5m;⑷在采場工作面對未回采礦體進行崩落,使落礦將所述工字鋼預埋件完全淹埋;⑸重復所述步驟⑶~⑷直至回采至頂柱,進行集中放礦,最終采場形成上下左右間距為3m×3m工字鋼支護群。本發明成本低廉、施工簡便靈活、支護方式簡單,非常適合礦體受斷裂構造控礦,礦體呈現急傾斜破碎薄脈狀,而且上下盤圍巖穩固性差的小型礦山。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利用可回收氣囊來預留充填小井裝置,屬于礦山充填開采技術領域。該裝置包括氣囊、固定機構和輔助裝備,氣囊通過固定機構固定在待充填進路預留充填小井的位置,并通過輔助裝備進行充氣。使用該裝置預留充填小井時,在待充填進路的指定位置架設固定機構的預留充填小井結構,從上側通風巷中將氣囊垂直吊掛在該結構內,然后利用輔助裝備為氣囊充氣,氣囊脹大完全緊貼該結構內壁后停止充氣,待該進路完成充填后,從上側通風巷中將氣囊的氣放掉并對氣囊回收,氣囊預留下的空間就是充填小井。該裝置及方法利用可回收氣囊預留的空間作為充填小井,可大幅度提高采礦效率,降低炸藥消耗及采礦成本,縮短作業時間,使采礦作業更加安全。
本發明是一種利用可回收氣囊來預留充填小井的方法,屬于礦山充填開采技術領域。該裝置包括支撐系統、加壓系統和回收系統;支撐系統包括氣囊和預留充填小井結構,通過回收系統將氣囊吊掛在預留充填小井結構內,通過加壓系統為氣囊充氣。該裝置預留充填小井時,在待充填進路的指定位置架設預留充填小井結構,通過在上方通風巷安裝的回收系統將氣囊吊掛在預留充填小井結構內,然后利用加壓系統為氣囊充氣,氣囊脹大完全緊貼該結構內壁后停止充氣,待該進路充填完成且充填料漿凝固后,回收氣囊,氣囊預留下的空間就是充填小井。該裝置利用氣囊預留空間作為充填小井,可大幅度提高采礦效率,降低炸藥消耗及采礦成本,縮短作業時間,采礦作業更安全。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地下金屬礦開采用挖掘裝置,它涉及采礦挖掘技術領域,它包含傳動履帶、支撐工作平臺、連接支撐桿和電源管理箱,傳動履帶上方安裝有履帶傳動輪,履帶傳動輪上方安裝有履帶固定架,履帶固定架上方安裝有支撐工作平臺,支撐工作平臺上方設置有電氣控制箱,電氣控制箱一側安裝有采礦鏟頭,采礦鏟頭上方安裝有外部防護板,外部防護板下方連接有連接支撐桿,連接支撐桿端部安裝有傳動連桿,傳動連桿一側安裝有推動液壓缸,電氣控制箱上方安裝有信號發射天線,電氣控制箱另一側安裝有電源管理箱。有益效果在于:采用無人控制,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時大幅降低了地下工作的危險性,使用效果好。
本發明一種大結構空場嗣后充填開采方法,礦體開采采用二步驟連續回采,一步驟回采間柱,回采結束后,立即進行高強度全尾砂膠結充填,二步驟回采礦房;但礦房回采可與間柱回采同時進行,只在作業時沿礦體走向方向礦房回采滯后間柱回采10?20m。本發明既具有充填法環保、安全的特點,同時也提高了采礦強度和作業效率,降低了采礦成本。
本發明提出了狹長窄礦體采準工程控礦方法,預布置采準巷道,結合探礦工程巷道設計采準巷道,垂直礦體走向布置一條探礦進路穿透礦體,確定礦體傾向礦巖邊界及礦體厚度,礦體厚度確定后,將回采進路布置在沿走向方向正中間,沿礦體走向的回采進路推進一定距離必須在垂直走向上做探礦巷,以確保方向的準確性。有益效果:既能兼顧生產探礦工程的需求,又能兼顧工程地質條件、設備裝備水平、采礦工藝需求的條件下極大地降低了采準巷道的工程量。降低了采掘比,降低了采礦綜合成本。避免了不必要的下盤端部損失降低采礦成本、貧化率、損失率的目的。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下向分層進路充填體強度測試方法,本方法在二步回采礦柱揭露出的充填體側幫進行取樣設計和水鉆試樣;據現場取樣獲得的圓柱體試塊強度,借助室內試驗建立的圓柱體和立方體兩種試塊強度的關系,獲得進路充填體立方體強度;將其強度與充填體設計強度對比,給出現場充填體強度安全指標。最后根據進路充填體兩幫獲得的多個取樣位置的充填體強度安全指標,繪制出整體充填體進路的安全指標等值線,評價進路充填體的穩定性以及預測充填體災變失穩風險。本發明的下向分層進路充填體強度現場測試方法,能夠為在充填體頂板下安全采礦提供一種強度測試和安全評價技術,從而提高下向進路充填體法采礦安全生產和風險預測能力。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低成本早強膠凝材料配比決策方法,本方法建立了復合激發劑的配比的決策模型,求解復合激發劑的配比的決策模型,獲得復合激發劑的配比;隨后建立早強助磨劑配比與添加量的決策模型,獲得早強助磨劑的配方和添加量;根據激發劑的配比,和早強助磨劑的配比和添加量,開展不同比表面積及其對應的不同細度的早強膠凝材料的膠結充填體強度試驗,建立膠結充填體強度與膠凝材料比表面積的關系曲線,根據膠結充填體設計強度,確定早強膠凝材料的比表面積和對應的細度。本發明的配比決策方法利用冶煉廢渣開發膠凝材料,充填體的早期強度能夠得到保證,提高了固體廢棄物在充填采礦中資源化應用,降低了采礦成本,提高了采礦經濟效益。
本發明是一種適合傾角多變礦體的全面留礦聯合法,階段高度為40~60m,在階段內,沿走向劃分礦塊,礦塊長度為40~60m,間柱、底柱寬度為5.0~6.0m,頂柱高度為8.0~10.0m;采準工作有掘進階段運輸平巷、脈內階段通風平巷、中央天井、側翼天井、聯絡道;切割工作有以拉底巷道為自由面,形成拉底空間和辟漏,為回采工作開辟自由面;回采工作:先在礦塊下部或其一側開掘切割平巷或切割上山,并由此沿傾向或走向進行回采,先用全面法回采礦塊下部,繼而采用留礦法回采礦塊上部。本發明的優點:從礦脈傾角變化的特點出發,靈活地選取相應的采礦法,可以避免“吃易丟難”、“吃富丟貧”、“吃厚丟薄”現象,提高礦石回采率。
本實用新型涉及尾礦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是一種淺層采空區尾礦回填裝置包括尾礦混料機、回填料輸送總管和回填料布料管,尾礦混料機的進料端分別與砂倉倉體和粘合料倉連通,尾礦混料機將尾礦與粘合料混合均勻,尾礦混料機的出料端與回填料輸送總管一端連通,回填料輸送總管插入淺層采礦主通道中,回填料布料管與回填料輸送總管另一端連通,回填料布料管鋪設于淺層采礦支通道中,且淺層采礦支通道與淺層采礦主通道連通,通過將收集破碎后的尾礦與粘合料進行混合,然后通過輸送總管和布料管輸送至淺層采空區中,能夠有效填滿采空區域。解決了礦石完成采集后,采空區出現的巖層裂隙或者地表深陷等問題,同時使得采出的尾礦得到綜合利用。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崩落頂部圍巖形成覆蓋層回收間柱的方法,該方法將中段劃分為3-4個分層,首先將最上分層的間柱和頂部圍巖采用微差爆破一次性崩落,使其在緊鄰其下的分層上形成覆蓋層,在覆蓋層下采用崩落法對其他分層的間柱進行回收,同時將崩落在間柱兩側覆蓋層下的礦石及底部結構的礦石進行回收。本發明將礦柱回收和采空區處理結合起來并置于一個完整的系統中,適用于傾斜中厚以上礦體、頂部賦存有較厚大巖體、采用空場采礦法采礦時,回收首采中段間柱,且礦塊無頂柱、底部結構完整的礦山。本發明不僅可降低礦柱回收的貧化率,而且能對采空區進行有效的處理,消除因空區暴露面積過大而產生的安全隱患,實現崩落頂部圍巖與回收礦柱的上下協同。
本發明屬于地下采礦方法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急傾斜薄礦脈的開采方法,該方法將礦體劃分為礦塊,礦塊內只有底柱和間柱,礦塊上下部礦段采用相同采幅落礦,下部較厚礦段落礦后,放出部分礦石,將余下的礦石鋪平作為回采作業平臺繼續作業;在礦體寬度的過渡地段設置人工礦柱,并在礦房一側人工礦柱端頭設置人工擋墻;上部較薄礦段在人工礦柱的支撐下作業,先采礦石,礦石采下后耙運至人工擋墻與間柱之間,從下部放出礦石后加高人工擋墻,崩落兩側圍巖,崩落的廢石鋪平并覆蓋膠墊后,繼續采礦石,如此反復直至采下上中段底柱。本發明能夠最大量的回收礦石,且避免廢石混入,解決了單一采礦方法的不足,回采工藝靈活。
本發明屬于地下采礦方法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改進型急傾斜薄礦脈的開采方法。將礦體劃分為礦塊,礦塊內只有底柱和間柱,不留頂柱;礦塊內上下部礦段采用相同采幅落礦,下部較薄礦段先采圍巖,崩落廢石從脈內人工溜井放出,再采礦石,崩落礦石鋪平作為回采作業平臺繼續作業,若崩落礦石量不夠,則通過脈內充填井補充一部分礦石,如此反復直到采至礦體寬度過渡地段;上部較厚礦段落礦時,通過漏斗放出一部分礦石,將余下的礦石鋪平作為回采作業平臺繼續作業,如此反復直至采下上中段底柱,之后下部采場放出全部礦石。本發明能夠最大量的回收礦石,避免廢石混入,解決了單一采礦方法的不足;隨著礦脈條件變化情況可相應調整采礦方案,回采工藝靈活。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甘肅有色金屬采礦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