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輕金屬功能材料的設計和制造領域涉及的 是一種高電位鎂犧牲陽極材料及其制造方法。通過用Mg-Ca 和Mg-RE中間合金對Mg-Mn合金微合金化處理,并采用 專用精煉劑精煉后,獲得一種MgMnRECa合金,其成分特征(按 質量百分數wt%)為:Mn0.500~2.000%,Ce0.100~1.000%, Ca0.010~1.000%,Si≤0.050%,Cu≤0.020%,Ni≤0.001%, Fe≤0.030%,其余為Mg。其組織特征為在α-Mg的晶粒內 部彌散分布著細小的Mn相質點,而在晶粒邊界上還存在 Mg2Ca和 Mg2Ce相的質點,晶粒組織全部 為等軸晶,這種高電位鎂犧牲陽極材料具有高的開路電位 1.7~1.80(-V),大的電流效率55~60%,主要應用于地下的 油氣管道、儲罐和各種輸水管道,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本發明屬于功能材料制備技術領域,為解決現有制備超疏水智能材料存在的工藝復雜、成本較高、效率低等缺點,提供了一種耐用PDMS仿生超疏水膜的制備方法。將不銹鋼網置于鹽酸溶液和去離子水中超聲波清洗干凈后晾干;將晾干的不銹鋼網浸入SiO2納米顆粒懸濁液,制備SiO2納米顆粒涂覆的不銹鋼網;PDMS溶液澆筑到基底材料上并加熱制備成PDMS基底膜;將SiO2納米顆粒涂覆的不銹鋼網壓印到PDMS基底膜表面,固化后揭下不銹鋼網,即得耐用PDMS仿生超疏水膜。本發明的制備方法簡單易行,周期較短,適合大規模生產,對水的靜態接觸角為150°?160°,滾動接觸角為5°?10°。
本發明涉及吸波材料制備領域,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高性能球形活性炭吸波體及其制備方法。該吸波體是將負載磁性納米粒子的超細活性炭粉結合樹脂、固化劑、溶劑制成混合溶液,然后制成0.5~3mm直徑的小球,再通過高溫烘干固化,制備出具有獨特吸波性能的球形微波吸收功能材料。本發明將吸波材料制成球形,解決了活性炭吸波料復合材料分散難題,同時降低了復合材料的電磁波入射阻抗,提升了吸波性能。在保證其強度的同時增加了吸波活性炭粉間的空隙,有利于發揮功能材料的表面效應,提高對電磁波的吸收效果。由于利用了成熟的成球工藝,使得該發明在技術可靠性、成本、效率方面具備極大優勢。
本發明涉及一種雙金屬克酮酸配合物及其制備方法,配合物為:[TbK(C5O5)2(H2O)6]·2H2O,其中C5O52-為克酮酸陰離子。該配合物的制備是將克酮酸、TbCl3和KOH分別溶解于水,將三者混合,攪拌,室溫靜置,3天后有橘黃色塊狀晶體析出,過濾收集產品。該配合物結構中包含一維鏈狀金屬單元,金屬離子之間表現為反鐵磁相互作用;該配合物結晶于極性空間群,室溫下具有鐵電性,另外用波長為372nm的光激發該固態配合物,樣品可發射較強熒光。因此,該配合物同時具有反鐵磁性、鐵電性和熒光性質,是一種潛在的光電磁多功能材料。
本發明涉及一種釹配合物及其制備方法,配合物結構簡式為:[Nd2(TCPB)2(DMF)(H2O)]n,其中H3TCPB為1,3,5?三(4?羧基苯氧基)苯;DMF為N,N?二甲基甲酰胺。該配合物通過溶劑熱法制得:將NdCl3·6H2O與H3TCPB配體以1:1的物質的量之比溶于H2O/DMF/乙醇混合溶液中,在水熱反應釜中以120℃反應72小時,冷卻至室溫后收集紫色塊狀晶體,用蒸餾水洗滌后,真空干燥即可。該配合物結構中包含一維鏈狀雙核金屬單元,金屬Nd3+離子之間表現為反鐵磁相互作用;用波長為290nm的光激發該固態配合物,樣品可發射較強熒光。因此,該配合物同時具有反鐵磁性和熒光性質,是一種潛在的光磁雙功能材料。
一種提高連續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抗水分侵蝕的制備方法是將1-5質量份的聚醚砜溶解到40-60質量份的N,N二甲基乙酰胺與丙酮的混合溶劑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其中N,N二甲基乙酰胺與丙酮的質量比為1-3∶1;將0.25-1.5質量份的聚苯硫醚粉末添加到溶液中進行低速機械攪拌1-2h后,得到性能穩定的懸浮液;將懸浮液在18-22℃下浸漬連續碳纖維制得半成品;將半成品通過熱壓成型,制得具有較佳抗水分侵蝕能力的功能材料。本發明具有適合大規模生產的提高連續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抗水分侵蝕的優點。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單寧酸界面改性的超疏水鋁粉及其制備方法,所述制備方法包括:稱取一定量的單寧酸以溶解于水中,加入一定量的Tris?Bis緩沖液調節PH值,將鋁粉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反應完成后,用去離子水洗滌并烘干,得到表面負載多羥基涂層的鋁粉,然后將該鋁粉加入到含氟有機功能材料的有機溶液中去,反應24小時,烘干即可以得到具有超疏水性能鋁粉。本發明用簡單的兩步浸潤法制備得到了一種超疏水鋁粉,將具有超疏水性能的含氟功能材料修飾到鋁粉表面增加了鋁粉的疏水性能以及在空氣中的抗腐蝕能。同時,鋁粉表面的含氟功能材料可以降低鋁的點火溫度,提升鋁的反應性能。
一種無機聚胺材料及制備方法屬于功能材料中雜化材料制備領域,運用分子設計進行無機功能材料的復合、組裝,應用于稀土分離過程。具體來講是一種使用乙烯基三氯硅烷,與硅藻土、膨潤土表面硅羥基反應,使硅土表面乙烯基化。以稀土金屬離子為模板,用乙烯基化硅土、丙烯酰胺、丙烯酸、丙烯醛和殼聚糖為原料,應用分子印跡技術,聚合交聯成為對模板稀土金屬離子具有識別功能的聚胺材料,使用乙二醛、戊二醛進行化學修飾,使聚胺分子部分交聯成為立體網狀結構,制備無機聚胺材料,用于稀土分離和制備高純度稀土。該無機聚胺材料生產成本低,對環境友好,交換容量大,對模板稀土金屬離子具有識別功能,交聯成立體網狀結構的無機聚胺材料在填充床內,背壓小,適用于高速流動相,縮短稀土分離周期。
一種直接3D打印的復合功能材料及打印方法,屬于3D打印技術領域,可解決現有打印材料單一、功能性復合難3D打印困難、打印速度慢且保真度低的問題。本發明不僅填補了天然膠乳3D打印的空白,同時可實現金屬、金屬氧化物、塑料、樹脂及橡膠等的3D打印,而且可復合各種功能粒子。高的機械剪切力可提高剪切稀化效果,可達到600mm/min的打印速度,高的固含量保證了打印樣品在熱處理或煅燒后的形狀穩定。因此,可實現多材料復合的功能性3D打印將賦予增材制造(AM)更加多元的應用,良好的材料普適性,將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義與工程應用價值。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9, 9′?聯蒽類藍光多功能材料及其應用。本發明通過不同的給電子基團和吸電子基團取代聯蒽上的氫原子,通過改變取代基的性質、位置和數目,利用取代基的空間效應和電子效應不僅能夠調節材料的最高占據軌道和最低空軌道能級,而且改善材料的發光性能、電荷傳輸性能以及穩定性。該類材料不僅可以作為深藍光主體材料,還可以作為發光材料,均具有優異的器件性能。且材料易于合成、提純方便,可廣泛應用于有機場效應晶體管,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和有機光伏太陽能電池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環境養生功能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按照將黃土放在烘箱內進行干燥滅菌、干燥后碾磨、過篩,制備黃土粉體;將電氣石粉體進行微波加熱預處理后倒入攪拌機中攪拌的同時加入觸媒粉體,均勻攪拌后,再加入永磁材料粉體,繼續攪拌,再加入石墨烯粉體,繼續攪拌,最后加入活性炭粉體和制備好的黃土粉體,勻速攪拌1小時,制成環境養生功能復合粉體。采用低溫燒結后,取出、冷卻至室溫,用充磁機充磁后制成環境養生功能材料。本發明有效改進和完善了多材料的微粒體系理論,更加高效的實現生態環境因子的協同聚集作用,極大的提高了對目前人們生存環境的綜合治理效果,滿足人們環境養生的需求。
本發明屬于道路材料工程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用于鋪筑應力吸收帶的高強度路面功能材料,該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瀝青100份,熱塑性丁苯橡膠(SBS)6~12份,聚苯醚0.5~1.5份,環氧化天然橡膠20-30份,纖維3~5份。該高強度路面功能材料具有抗拉強度高,與路面結構層結合好,耐溫變,施工簡單等優點,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復合式路面工程及瀝青路面加鋪工程中,對于處治舊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縫、瀝青路面裂縫,防止裂縫反射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對于提高復合式路面使用壽命和行車舒適性都具有重要意義。
活性炭/八面沸石雙功能材料及制備方法屬于材料領域,涉及一種以煤矸石為原料制備的活性炭/沸石雙功能材料及其制備方法的技術方案。其特征在于是將原料煤矸石、堿和水三者混和均勻,壓制為片狀或柱狀或球形的型體,型體在氮氣保護下高溫堿熔活化,再經老化,水熱晶化,洗滌,干燥等步驟制備出活性炭/八面沸石雙功能材料。該發明方法制備的活性炭/八面沸石雙功能材料是片狀或柱狀或球形的型體,其中的沸石材料是X型沸石。該發明制備的活性炭/八面沸石雙功能材料同時具備活性炭的親油特性和沸石的親水特性,產品可廣泛用于催化劑、吸附劑、凈水劑和廢氣處理等。
本發明屬于冶金礦山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回轉窯耐火材料砌筑方法。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山西太原有色金屬功能材料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