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骨科植入物,其具有鈦或鈦合金本體,具有多個表面。骨科植入物根據包括以下步驟的方法生產:(a)增材構建骨科植入物;然后(b)機械地、化學地、以及機械地和化學地侵蝕骨科植入物的一個或多個表面,以(i)從中除去α殼,并(ii)將包括微米級結構和納米級結構的骨誘導粗糙度賦予一個或多個表面。
本發明提供一種多層布線基板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具有至少2層的布線層(布線圖形)(17、31)、在該布線層間設置的聚酰亞胺(層間絕緣膜)(22)及使布線圖形(17)與布線圖形(31)之間構成導通的層間導通柱(導體柱)(18)的多層布線基板。在層間導通柱(18)的周圍以液滴噴出方式設置聚酰亞胺(22)。從而能夠通過比較精簡的制造工序,制造出能夠形成精密的多層布線的多層布線基板、電子器件以及電子機器。
本發明提供具有高效率的發光特性并且可以實現長壽命化的有機電致發光裝置、有機電致發光裝置的制造方法及電子機器。是具有形成于陽極(4)和陰極(8)之間的發光功能層(7R、7G、7B)的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發光功能層(7R、7G、7B)中混合有空穴輸送材料和發光材料,空穴輸送材料具有以發光材料為客體的主體功能。
本發明涉及有機晶體管、其制造方法及電子設備。提供遷移率、導通截止比、閾值電壓良好且特性的不一致少的有機晶體管。本發明的有機晶體管(1)具備:設置于柵電極(15)與源電極(11)的對向區域(S1)的第1半導體區域(131),設置于柵電極(15)與漏電極(12)的對向區域(S2)的第2半導體區域(132),和設置于第1半導體區域(131)與第2半導體區域(132)之間的區域(S3)的第3半導體區域(133);當設第1半導體區域(131)的厚度的平均值為W1、第2半導體區域(132)的厚度的平均值為W2、第3半導體區域(133)的厚度的平均值為W3時,W1、W2及W3滿足W1、W2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覆蓋于滑動構件和對滑動構件進行導向的鄰接構件的至少任一方的絕熱膜的耐剝離性高、具有耐久性的注射成形用金屬模。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在相互鄰接的鄰接構件和滑動構件中,相對形成型腔面的一部分的鄰接構件的型腔面使滑動構件的部分型腔面從同一面的狀態朝型腔內凸出相對滑動距離地由鄰接構件的滑動面可自由滑動地對滑動構件的滑動面進行導向。在滑動構件從部分型腔面到滑動面連續地覆蓋絕熱膜,絕熱膜的滑動面的覆蓋范圍超過相對滑動距離地設定。為此,鄰接構件的角部不會接觸于絕熱膜的輪廓部施加過大的負荷。
本發明提供壓電體元件制造方法,工藝簡單,能夠提供成本低的壓電體元件,該方法包括將含有金屬微粒子的液體2由噴墨頭101直接在壓電體層40上進行圖形涂布,然后熱處理將液體2轉變為金屬膜。
本發明涉及一種銀包覆球(10),其具有:球狀的核(1);和以包圍核(1)的方式設置的含有銀超微粒子的包覆層(2),其中,包覆層(2)中含有的銀超微粒子的平均粒徑為1NM以上50NM以下。
一種快速熔煉的工藝,它是根據可獲得的產生熔融的熱分布,來分布未熔融爐料的引入位置,從而沿著一旋轉爐內的長型氣-固-液反應區分布熔煉熱來完成的。在精細金屬爐料、助熔劑和添加劑的情況下,該爐料的分布是通過噴嘴的橫向移動來實現的,引導爐料從依次向后和向前移動的固體噴射槍的噴嘴,向下噴入金屬與爐渣池中;在粗糙爐料的情況下,借助于從一振動運輸器排料的橫向移動來實現。
器件安裝結構,包括:基體其具有凹部、形成在所述凹部中的導電連接部;具有連接端子的器件;連接器,該連接器具有:具有配置所述器件的第一面的板部、從所述板部的所述第一面突出并具有與所述第一面不同的第二面的突部、形成在所述第二面上的端子電極、電連接所述器件的所述連接端子和所述端子電極的連接布線;所述連接器的所述突部插入于所述基體的所述凹部中,使所述端子電極連接在所述導電連接部,并電連接所述導電連接部和所述器件的所述連接端子。
本發明涉及一種方法、一種涂覆裝置和一種處理設備。根據實施方案的不同形式,方法(100)可包括以下步驟:在涂覆區域(803)和收集區域(805)中產生真空;以第一主傳播方向(102e)發射固體顆粒穿過涂覆區域(803)進入收集區域(805);以第二主傳播方向(104e)蒸發涂覆材料進入涂覆區域(803),其中第一主傳播方向(102e)和第二主傳播方向(104e)相互成一角度延伸,使得涂覆材料蒸發繞過收集區域(805)。
本發明涉及介電體形成用組合物,其特征為它包含:在介電率在30以上的無機顆粒的部分或全部表面覆蓋了導電性金屬或其化合物或者導電性有機化合物或導電性無機物所得的介電體用復合顆粒、和(B)由可聚合化合物與聚合物中的至少1種所得的樹脂組分。本發明還涉及另一介電體形成用組合物,其特征為它包含復合樹脂和平均粒徑為0.1~2微米且介電率在30以上的無機顆?;蛟谠摕o機顆粒的部分或全部表面附著了導電性金屬或其化合物或者導電性有機化合物或導電性無機物的無機復合顆粒,所述的復合樹脂由(J)平均粒徑為0.1微米以下的無機超微顆粒與(B)由可聚合化合物與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種形成的樹脂組分形成,且前述的無機超微顆粒(J)的部分或全部表面覆蓋了前述樹脂組分(B),且前述的無機超微顆粒(J)含有20重量%以上的超微顆粒。
本發明涉及液態鑄造金屬的真空處理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驟:將液態鑄造金屬加入冶金盛鋼包內,填充所述盛鋼包直至安全高度達到0.4-0.6m;當在所述盛鋼包上方形成真空并且同時通過從所述盛鋼包底部通入氦氣對鑄造金屬進行攪拌時,對所述金屬進行處理,所述通氮攪拌在所述處理過程的一部分或者整個過程中進行。
本發明提供一種帶有基板、柵電極、柵絕緣層、源電極、漏電極和有機半導體層的電路基板,減小了其反向電流。本發明的電路基板(1)的特征在于其具備:基板(7)、安裝在基板(7)的一面側的源電極(5)、漏電極(6)和柵電極(2)、使該源電極(5)和漏電極(6)與該柵電極(2)絕緣的柵絕緣層(3)和與該柵絕緣層(3)相接設置的有機半導體層(4),在形成有所述有機半導體層(4)的所述源電極(5)和漏電極(6)之間的區域中具有底面位于所述基板(7)的內部或基板(7)側的凹部(8),所述有機半導體層(4)的所述源電極(5)和漏電極(6)之間的區域中與所述柵絕緣層(3)的界面設定在比該區域以外的區域中與所述柵絕緣層(3)的界面更靠向所述基板(7)的一側。
一種加熱裝置,其具備:應在真空中被加熱的被加熱體;構成為能夠從被加熱體分離、并且在自身與被加熱體之間形成有間隙的加熱體;和用于向間隙導入傳熱氣體的氣體導入路徑。被加熱體通過傳熱氣體由加熱體加熱。加熱裝置的例子是蒸著裝置(30)。被加熱體的例子是保持蒸鍍材料,并且具有供蒸發了的蒸鍍材料通過的開口部的貯藏容器(9)。加熱體的例子是可拆裝地收納貯藏容器(9)、并且為了對貯藏容器(9)內的蒸鍍材料進行加熱而具有加熱器(20)的加熱容器(10)。氣體導入路徑的例子是氣體導入管(11)。
本發明涉及一種以陰極射線法制造鍍層的裝置,包括裝有坩堝和陰極射線槍的工藝室和具有裝/卸待鍍產品裝樣器的工藝前室,其特征為裝載有待鍍產品的裝樣器的下部固定錐形小齒輪安裝在工藝室下蓋的直立支柱上,一轉軸在工藝室中旋轉且同裝樣器的上部活動的錐形小齒輪相嚙合。
本發明提供一種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和備有上述有機電致發光裝置的電子設備,上述的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實現發光效率的高效化和長壽命化,并容易進行灰度控制。所述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具有形成于電極(4)、(8)之間的發光功能部(7R、7G、7B)的,所述發光功能部(7R、7G、7B)備有多個功能層,且只通過相分離就能形成該多個功能層。
提供一種容易、低成本且具有高可靠性、高效制造電子部件安裝體的方法,包括:通過將凸塊電極(11、12)埋設進熱可塑性樹脂層(13)內部的方式,將具備凸塊電極(11、12)的多個電子部件(10)安裝在熱可塑性樹脂層(13)上的工序;在熱可塑性樹脂層(13)的與安裝了電子部件(10)的面相反一側的表面上,形成與凸塊電極(11、12)導電接觸的導電體(15、16)的工序;將熱可塑性樹脂層(13)按每一個電子部件(10)分割的工序。
一種膜圖案的形成方法,將由含有導電性微粒的液體所構成的液滴噴到襯底上的規定膜形成區域中,形成膜圖案,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噴出液滴之前在襯底上進行表面處理的表面處理工序,通過表面處理工序,設定對襯底上液體的接觸角。接觸角特別設定為15度以上45度以下。通過該結構,可提供一種在通過噴墨法形成的膜圖案中可以抑制斷線或短路等缺陷發生的膜圖案的形成方法及形成裝置和導電膜布線等。
用于燃料電池的負載型催化劑的制造方法,包括將鉑沉積在碳負載材料上,在沉積了該鉑之后將第一合金金屬沉積在該碳負載材料上,以及在沉積了該第一合金金屬之后將第二合金金屬沉積在該碳負載材料上。該第一合金金屬選自銥、銠、鈀及其組合,該第二合金金屬包括第一或第二行過渡金屬。
提供一種能夠簡單地形成較大的厚度,即使墨水的擊中直徑較小,線寬中也沒有擊中痕跡的導電性圖案的形成方法。疏液劑(80)在圍堰上面(12e)中具有對水110°以上的高接觸角,因此對導電性液狀材料(11)的接觸角(θ)也很大。另外,圍堰溝部(20)具有親水性,因此,到達基板(10)的導電性液狀材料(11),從設置在圍堰上面(12e)中的疏液劑(80)受到壓縮力,相反,從圍堰溝部(20)受到張力。因此,導電性液狀材料(11)能夠沿著圍堰溝部(20)的溝,在該紙面的垂直方向的前后擴展。另外,在圍堰溝寬(B)大于液滴的大小(D)的情況下,可以更加穩定地將導電性液狀材料(11)容納在圍堰溝部(20)中。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粉末制造裝置及粉末的制造方法。該粉末制造裝置能夠以迅速連續的方式得到金屬粉末、各種氧化物或合金粉末。該用于實現本發明目的的粉末制造裝置包括:筒體,在該筒體相對兩端分別形成一個入口和一個出口;螺桿,可轉動地安裝在筒體中,且由入口提供的反應物借助該螺桿向出口運動;驅動部,使螺桿與筒體之間產生相對旋轉運動;反應控制裝置,控制在筒體中移動的反應物的反應條件;以及一控制器,控制該驅動部和該反應控制裝置。
本發明公開一種用于薄晶粒分離裝置及方法,首先,使用由多個推針組成的分離裝置使所述的晶粒從粘性膜表面部分脫離,進而使用一夾套夾取薄晶粒,并將薄晶粒自粘性膜的粘性表面分離;每個推針大體上對準該欲分離晶粒幾何形狀的角處,且與該晶粒邊緣保持預定距離,并用以接觸和抬起該粘性膜上未粘附該晶粒的一表面。
本發明提供了容易并且低成本進行高效生產高電可靠性的電子零件的方法。該電子零件的制造方法包含:在具有多個集成電路(10A),且每個該集成電路中具備凸起電極(11、12)的半導體基板(10)的表面上,形成埋設凸起電極(11、12)的熱塑性樹脂層(13)的工序;在熱塑性樹脂層(13)上的與半導體基板(10)相反側的表面上,形成與凸起電極(11、12)電連接的導電圖案(15、16)的工序;以及將半導體基板分割為一個個集成電路(10A)的工序。
一種導電膜配線的形成方法,通過液體噴出機構(10)將含有金屬微粒的第1液體材料配置在基板(11)上,并在基板上形成所定圖案的導電膜配線時,在些之前預先將基板(11)的表面針對于液體材料控制成疏液性,同時通過液體噴出機構(10)將不同于第1液體材料的第2液體材料配置在基板(11)上,形成提高對基板(11)的導電膜配線的密接力的中間層W1。根據這種構成,本發明可以提供可實現導電膜配線的細線化的同時可提高對于基板的導電膜配線的密接力的導電膜配線的形成方法。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改善的光性能和電性能的透明導電氧化物(TCO)薄膜及其生產方法。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提供TCO薄膜的在線生產方法,其可以改善TCO的光性能和生產后改善TCO的電性能。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有色金屬真空冶金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