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以硼泥為原料的亞納米硅晶石及其制備方法,屬于硼泥固廢資源化、高值化技術領域。該以硼泥為原料的亞納米硅晶石按質量百分配比,硼泥:采礦廢石:選礦尾礦:頁巖:添加劑=(10~60%):(0~20%):(0~20%):(10~50%):(5~20%)混料;再進行濕法球磨、噴霧造粒、高溫燒制后熱處理,得到以硼泥為原料的亞納米硅晶石,其容重≤600kg/m3,抗壓強度≥8MPa。該方法是一種硼泥整體化增值利用方法,該方法的硼泥綜合利用率為100%,并且該方法同時可消納利用采礦過程產生的廢石及選礦過程產生的尾礦等其他固廢,并可制備出輕質高強的亞納米硅晶石產品,為裝配式建筑提供一種前景可觀的高性能材料。
本發明提供一種煤體塑性區寬度的計算方法,包括:建立煤體塑性區寬度計算模型;獲取當前采礦條件下的煤體采高、埋深、護幫板對煤壁的支護阻力、煤層與頂底板摩擦系數、應力集中系數、內摩擦角、內聚力、容重;以歷史采礦條件為參照,取不同的洛德參數計算煤體塑性區寬度,并將不同洛德參數的計算結果與實際煤體塑性區寬度進行比較分析,取最小差值所對應的洛德參數作為煤體塑性區寬度計算模型中的洛德參數;利用煤體塑性區寬度計算模型預測新開采工作面的煤體塑性區寬度。本發明方法在D?P準則基礎上,引入洛德參數μ以便反應煤體真實的受力狀態,從而提高預測的準確性。
本發明涉及一種環形炮孔回收礦柱的方法,包括露天轉地下開采時,沿礦體走向布置礦塊,每個礦塊劃分礦房和礦柱,開拓系統和采準系統,其特征在于采用環形炮孔回采礦厚礦柱?頂柱單元以及采用長扇形炮孔回采間柱單元。本發明的優點是:對于露天轉井下第一階段采用淺孔留礦法開采,礦柱久未回收的礦山,使用此種回收方法可以減少措施工程量,節省了礦柱處理的時間,同時可以保證崩落礦石塊度的均勻,提高了礦柱回收的回收率。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多目標智能協調優化實現礦冶工程綠色開發方法,在勘查、采礦、配礦、選礦和冶煉環節建立各工序環節的數據服務器站,采集和存儲礦石的含鐵品位數據和成本數據。建立云服務器計算中心,集中勘查、采礦、配礦、選礦和冶煉環節各工序環節采集而來的數據,首先進行數據的預處理,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數據挖掘;確定礦冶生產決策目標,進行礦石品位和成本的分析,建立品位成本邊際指數模型。運用整體聯動智能優化技術系統的動態的分析礦冶企業各生產工序環節經營過程中海量數據,在海量數據中挖掘出礦石品位與開發成本之間潛在的聯系,并根據礦石品位提出相應的優化設計方案,為企業決策者在決策管理過程中提供技術支持。 1
本發明屬于采礦安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止煤礦含煤層底板瓦斯泄漏與底鼓變形的聯合施工方法。本發明是在巷道兩幫底角處和底板處鉆孔,在各孔內插入鋼管,所述的鋼管直徑小于鉆孔直徑,在鋼管下部表面均勻分布有若干個通孔,在鋼管帶有通孔區域和不含通孔區域交界處焊接有環形鋼板,在環形鋼板上套設圓環型橡膠緩沖層,在各鋼管和鉆孔之間充填混凝土;充填完畢后,用鋼板連接鋼管上端,將各鋼管連接成整體,并用托盤和螺母將鋼管固定在鉆孔內,最后用木楔分別楔入兩側鋼管與兩幫的間隙。本發明在施工過程中將瓦斯抽采和防止底鼓變形兩種工序合二為一,大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采礦成本,并能夠有效的保證采礦安全。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水下粗選輪斗式采金船,屬于采礦設備技術領域,包括主輪斗、主船體、篩料裝置、離心篩礦機、抽砂泵、發電機組和細砂料倉,所述主輪斗通過主架和主橋與主船體連接,所述篩料裝置位于右側,所述離心篩礦機安裝在主船體上方,所述抽砂泵安裝在主船體上方,所述發電機組安裝在主船體上方,所述細砂料倉安裝在主輪斗下方,本發明,通過在裝置上設置有經緯定位儀,使得裝置在采礦過程中線路更加準確,不會出現欠采以及過采的現象;并且通過設置篩料裝置以及離心篩礦機,使得在采礦過程中,即可對砂礦進行二次以及三次篩選,節約了時間同時也節省了人工,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種礦井逃生系統,包括橫向逃生管道、豎向逃生管道、安全倉及安全硐室,橫向逃生管道布設在主巷道內,在主巷道之間設置有聯通管道,豎向逃生管道布設在豎井內,橫向逃生管道與豎向逃生管道相連通;安全倉設置在橫向逃生管道上,且安全倉位于安全硐室內;在橫向逃生管道上設置有若干緊急進出門,在橫向逃生管道端部設置有緊急入口密封門;橫向逃生管道及豎向逃生管道均采用雙層管壁結構,安全倉采用雙層倉壁結構。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礦井的主巷道及豎井內加裝逃生管道,同時配設安全倉和安全硐室,當礦難發生或即將發生時,采礦人員可以第一時間躲進逃生管道內或進入安全倉內,保證采礦人員能夠快速安全撤離,最大程度保證采礦人員的生命安全。
本發明涉及采礦場高壓線防盜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礦山旁弓高壓線防盜報警裝置。其特征在于由殼體,垂直設在殼體內的珠式撞擊傳感器,通過導線與此珠式撞擊傳感器相連接的發射器,填充在殼體內的減震襯,與殼體外表面相連接的連接板,設在監控室內的接收器所組成,珠式撞擊傳感器由封閉筒體,設在此封閉筒體內的導電珠體,對稱設在封閉筒體頂部的兩個銅片所組成,導線的一端穿入封閉筒體與銅片的頂端相連接,另一端與發射器的輸入端相連接,連接板與采礦場高壓線桿的頂部相連接。封閉筒體的材質為絕緣材料。殼體由上殼體和下殼體組成的封閉殼體,其材質為防水材料。本發明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不受天氣變化的影響,起到采礦場高壓線衛士的作用。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露天礦采場碎石裝置,尤其涉 及一種快捷、高效、安全的風動移動式碎石設備。它是由液壓 反鏟(1)、沖擊器(3)及用于連接液壓反鏟(1)和沖擊器(3)的連接 夾板(2)構成。本發明是利用高頻沖擊破碎原理,代替傳統的二 次爆破工藝。采用本設備后,在露天礦采礦生產中,對開采的 礦石中過大塊礦石無需采用二次爆破將其破碎,而是利用本技 術直接將其破碎。本裝置沖擊器的沖擊功達300kg-m,可破 碎3m3以下的大塊礦石,破碎能 力可達50m3/h。本發明適合所有 金屬和非金屬露天礦采場中應用,該裝置運行安全可靠,可大 大提高采礦勞動生產率,降低采礦成本。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露天、井下礦砂剝、采、選、復一體機,屬于采礦設備技術領域,所述挖掘輪斗齒通過支架與裝置本體連接,所述推進斜鏟安裝在裝置本體左下角,且位于挖掘輪斗齒和裝置本體之間,所述剝離運輸帶安裝在裝置本體上方,所述鏟斗與裝置本體連接,且鏟斗位于裝置本體右側,所述篩選裝置安裝在裝置本體上方,且左側與尾料運輸帶連接,所述尾料運輸帶安裝在裝置本體上方,且在其左側位置,本發明,通過在采礦機上設置有挖掘輪斗齒、挖掘輪斗齒、尾料運輸帶以及鏟斗等裝置,使得采礦機能夠實現一機多用的功能,從而能夠提高設備利用率,增加市場價值,同時設備結構簡單,機動靈活,運輸方便。
礦山采選工藝新模型屬于礦山采礦和選礦的新 工藝模式。本發明的采礦工藝是礦床開采全深度內 以3~4個中段為一組,依次形成多組,采掘順序上各 組之間由上而下推進,但一組內中段之間由下而上依 次開采。礦塊用尾砂膠結充填法先采間柱,后采礦房,充 填采空區,最終開采頂柱。選礦中精礦脫水以高效離心脫水新工藝代替傳 統的濃縮、過濾、干燥工藝。使用本發明,提高礦石回收率15-20%,且處理 采空區,取消廢石場、減少環境污染;并且精礦脫水效 率高、耗能及成本低、工藝簡單、節省廠房及設備投 資。
本發明涉及一種薄礦體無底柱淺孔留礦法,包括采準、切割、采礦和出礦工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準工程在階段運輸巷道完成后,向礦體掘進出礦巷道、天井的聯絡道、天井和進入采場的聯絡道,所述的切割工程:在礦體內沿礦體走向方向掘鑿切割平巷,在切割平巷結束后,對切割平巷兩幫開幫到礦體界線,同時對切割平巷進行壓頂處理,形成礦塊底部自由面;所述的采礦工程:在切割工程完成后,用淺孔鑿巖機鑿眼,自下而上進行鑿巖爆破采礦作業,形成采場作業面,在淺采結束后,對頂柱進行硐室爆破作業,之后,進行大放礦出礦作業和出礦。本發明不留底柱,簡單、高效、安全的薄礦體無底柱淺孔留礦法。增加了礦柱的回收,提高資源的回采率和利用率。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在活動沉降的露天坑底排放尾礦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蓋層的設置,S2、構筑濾水井,S3、澆筑膠結尾砂層,S4、安裝濾水管網,S5、排放脫泥尾砂,S6、填充濾水井,S7、重復步驟S3~S6直至填充完露天坑。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在活動沉降的露天坑底排放尾礦砂的方法,能夠把露天礦坑做為轉入地下開采礦山的尾礦堆放庫,不但有效地解決了礦山尾礦庫建設的系列難題,在保證地下采礦作業安全的前提下,節省了尾礦庫建設與維護的資金。有效地管控了露天坑邊坡的失穩災害,節省地下排水費用,保證了崩落法采礦蓋層的良好封閉性,有利于露天礦坑的復墾,極大的節約了礦山開采成本,保護了環境。
一種階段礦房法開采急傾斜透鏡狀礦體改進工藝,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根據礦體賦存特征確定階段高度、確定并施工脈外運輸巷;步驟2、施工礦塊底部平底采準工程;步驟3、施工采場切割井、行人通風天井和分段鑿巖巷;步驟4、施工切割槽:步驟5、采礦鑿巖作業;各分段通過鉆機向上施工中深孔;步驟6、采礦爆破作業:步驟7、鏟裝與運輸;步驟8、各階段存窿礦石回收;步驟9、礦體底部的殘采與上部存窿礦回收;步驟10、根據設計要求進行嗣后充填;步驟11、根據初步設計要求進行礦柱回收。本發明避免了復雜的劈漏、塹溝作業,減少安全風險,不用留漏斗、塹溝兩側的永久礦柱,提高采礦回收率;不用處理漏斗大塊,增加安全性。
本發明涉及電器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非煤礦井下采礦區域配電裝置——移動式井下礦用箱式變壓器。本發明所述的高壓室、變壓器室及低壓室為三個獨立的箱體,每個獨立的箱體均分為上下兩部分,三個獨立的箱體之間通過聯接件活動連接,在三個獨立的箱體底部分別設有電纜孔和滑道。本發明由于在箱體底部采用滑道設計,使深重的箱體在礫石較多的巷道內具有移動方便、快捷的顯著特點。并且在箱體底部預留的空間部分還可用來布置電纜,完全擺脫了傳統地溝走線方法。由于體積小,因此本發明產品可以順利的送達至井下采礦區域,并不需要事先開拓配電硐室。實現了快速分裝,靈活移動,節省人力物力,維護方便等特點。
本發明屬于地下礦山采礦工藝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平底塹溝淺孔留礦法。采礦過程為:二段礦房采出礦石→水平無軌鏟車裝礦→運輸設備出礦,即把拉底水平、二次破碎水平合并在同一水平,直至與運輸水平在同一水平上,形成平底塹溝,采用底部塹溝出礦方式,礦房底部呈平面,礦石在拉底水平呈三角礦柱,在水平分段上,根據礦體賦存情況和現有工程情況確定沿礦體走向,在礦體下盤掘鑿水平運輸巷道,每隔25M向礦體掘鑿穿脈無軌出礦巷道,形成穿脈出礦、沿脈裝車運輸方式,出礦巷道依據礦體的寬度選擇沿脈布置出礦巷道或穿脈布置出礦巷道,此出礦塹溝為1-2條。本發明的平底塹溝淺孔留礦法提高作業率,降低損失和貧化。
一種金屬礦微波?機械流態化開采系統及開采方法,包括微波預裂機械采礦系統、微波分離系統、高功率微波聚焦熔化系統及采空區;通過微波預裂采礦系統采下的礦?廢混合體通過其上的輸送機Ⅰ和提升機運輸到微波分離系統,分離出的礦石運輸到高功率微波聚焦熔化系統,分離后的廢石通過輸送機Ⅴ運輸到采空區充填。采用了微波預裂機械采礦,代替傳統的爆破采礦方法,提高了掘進速度,避免了爆破對圍巖穩定的影響。簡化了選礦的工藝,減少了傳統破碎、磨礦、浮選的工序,大幅降低了對鋼材、化學溶液等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主要采用的微波能量可以通過可再生能源轉化。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型近海采選儲一體化工程船,主要由船體、生活區、推進器、伸縮推進器、側推器、采礦機器人、機器人下放支撐架、下放絞車、振動篩礦機、一級磁選機、二級磁選機、三級磁選機、球磨機、旋流器、真空過濾機、攪拌器、一至四號泵、一至四號皮帶傳送機、一號分配箱、二號分配箱、緩沖斗組成。上述設備除推進器、伸縮推進器、側推器外,都主要布置在甲板上,形成三個功能區,分別為采礦設備區域、選礦設備區域以及儲礦運送設備區域;與現有的采礦船相比,本發明不但具備采礦功能,還具有深度選礦及儲礦外輸功能。
一種緩傾斜中厚礦體回采物理仿真研究裝置及其使用方法,屬于采礦工程技術領域。本發明的裝置包括底板、一步采實驗箱和二步采實驗箱,底板上設置有出礦室,一步采實驗箱和二步采實驗箱的底部設置有出礦口。一步采實驗箱和二步采實驗箱的出礦步距、出礦室間距以及第四邊界板角度都可以調整。其使用方法包括進行一步采物理仿真放礦實驗、二步采物理仿真放礦實驗以及行礦石貧化機理研究物理仿真實驗,通過調整出礦步距、出礦室間距以及第四邊界板角度可以模擬出礦山現場的采礦作業,并設計出最優采礦方式。本發明可以實現緩傾斜中厚礦體采礦過程的仿真模擬,為類似的礦山高效、經濟回采礦石提供了技術支持。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煤礦井下自然通風系統,包括主回風巷道或主回風管道以及排放煙囪,其特征在于:還設有回風管道,用于與采礦掘進動作同步延伸進入采礦區內,回風管道吸入口將掘進過程中產生的瓦斯在擴散前就吸出送入煤礦主回風巷道或主回風管道,最后由排放煙囪排出;回風連通巷道或管道,設置于采礦區最里端并將第一采空區的回風管道與后序其他采礦區連通,或將第一采空區與后序其他采礦區連通。其徹底解決了采區及采空區內瓦斯積存問題,使礦區各處的瓦斯在產生的第一時間就流通進入主回風巷道或主回風管道,不在生產區停留,不在采空區積存,從根本上杜絕瓦斯爆炸的情況發生,且節約能源,能使洞內冬暖夏涼處于恒溫狀態。
本發明涉及一種煤礦井下采空區自然通風系統及方法,包括主回風巷道或主回風管道以及排放煙囪,其特征在于:還設有回風管道,用于與采礦掘進動作同步延伸進入采礦區內,回風管道吸入口將掘進過程中產生的瓦斯在擴散前就吸出送入煤礦主回風巷道或主回風管道,最后由排放煙囪排出;回風連通巷道或管道,設置于采礦區最里端并將第一采空區的回風管道與后序其他采礦區連通,或將第一采空區與后序其他采礦區連通。其徹底解決了采區及采空區內瓦斯積存問題,使礦區各處的瓦斯在產生的第一時間就流通進入主回風巷道或主回風管道,不在生產區停留,不在采空區積存,從根本上杜絕瓦斯爆炸的情況發生,且節約能源,能使洞內冬暖夏涼處于恒溫狀態。
本發明為單層或多層間隔式金屬礦的開采方法,先順著底層金屬礦帶打主礦道8,再沿著金屬礦槽方向每間隔80~120米開一條與主礦道相交的行車盤山巷道3,與金屬礦槽5相交開有循環車道9,巷道3和車道9相交處裝有漏斗1,進入循環車道沿著金屬礦槽方向利用巖脊6作為支撐間隔開鑿采礦洞7掘取兩邊礦槽的金屬礦石,隨著采礦洞梯次向前開掘,循環車道和盤山巷道也隨之向縱深開通。本發明在采礦時減少了對無用巖脊的挖掘,并利用巖脊的支撐作用代替了原有立柱支撐,可以有效地防止開采山體的下沉、斷裂,特別是靠近工業區、城鎮住宅區域塌陷、下沉等安全問題;利用廢礦石回填節省了大量的人工和材料等消耗,開采效率比原來提高2~3倍。
本發明屬于選礦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鐵礦石混巖率在線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由設置在采礦場各出礦口、鐵礦石運輸沿線的運輸車輛自動識別裝置,與這些運輸車輛自動識別裝置相連接的設有鐵礦石混巖率計算程序的計算機,與此計算機的輸入接口相連接的模/數轉換器,與此模/數轉換器相連接的分別設置在干式磁選機給礦皮帶下的干選重量檢查儀和干式磁選機尾礦皮帶下的尾礦重量檢查儀,與計算機的輸出接口相連接且設在生產調度系統中的顯示器所組成。本發明為采礦單位選擇采礦方法,降低礦石混巖率提供依據;有效降低鐵礦石單位運輸成本,提高破碎設備生產效率。
本發明涉及一種使用鋼混結構人工假頂的端部放礦崩落法高效開采工藝, 其特征在于在端部放礦崩落采礦法回采過程中,隨回采工作面的回采,在正下方有回采進路的所有進路末端的廢石漏斗控制點連續地鋪設鋼混人工假頂,所有正上方有鋼混結構人工假頂的回采進路都在人工假頂的遮掩下進行鑿巖、爆破與出礦,其廢石漏斗控制點為放礦口正上方覆蓋巖石與崩落礦石分界處,并與放礦口同寬的區域,其鋼混結構人工假頂由底部底層的型鋼支托和上層的菱形鋼筋網和混凝土澆灌層組成。本發明的優點是:可以將崩落礦石與其上部中心區域的覆蓋巖石隔離開,放礦時有效地阻止廢石漏斗的形成,從而減少了端部放礦采礦法礦石損失貧化,實現端部放礦采礦法高效開采。?
本發明涉及一種鐵礦石混巖率在線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驟:采用礦石運輸車輛GPS定位系統與具有獨立特征的礦山GIS系統相結合,由設置在采礦場各出礦口、鐵礦石運輸沿線的運輸車輛自動識別裝置對礦石的來源進行自動跟蹤,把自動識別裝置發出的識別信號發送到計算機,在干式磁選機給礦皮帶輸送機下設置一干選重量檢查儀,檢測中破碎機排礦的礦石通過量,在干式磁選機尾礦皮帶輸送機下設置一尾礦重量檢查儀,檢測拋出的巖石通過量,將以上兩種重量檢查儀的礦石通過量信號和巖石通過量信號經過模/數轉換器轉換后接入計算機,計算機通過混巖率計算公式自動計算便得到采礦場采出礦石的混巖率,把計算出的混巖率傳送到生產調度系統中的顯示裝置進行顯示。本發明方便生產調度人員及采礦場指揮人員掌握各采礦場的礦石混巖率情況,為指導生產提供重要依據。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采礦工程用篩分裝置,所屬篩分裝置技術領域,包括:篩分箱、轉軸、第一電機、第一皮帶輪、第二皮帶輪、皮帶、打散葉片、擋板、第一彈簧、第一篩板、第一出料口、第二彈簧、第二篩板、第二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本裝置同時具有破碎打散功能和多級篩分功能,將大塊礦石打碎,并對礦石進行多級篩分,相比于現有技術工作效率提升,操作難度較小,可滿足于實際生產的需求。礦石從篩分箱的頂部投入,大塊礦石被擋板阻擋,經過打散葉片破碎打散,原有的小塊礦石則直接通過擋板,直接被第一篩板和第二篩板篩分。篩分時不同大小的礦石分別從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排出,礦渣則從第三排料口排出,達到對礦石進行分級篩分處理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深采礦山礦石的破碎運輸系統,包括依次從下至上設置在井下的粗、中、細三組破碎機,粗、中二個儲礦井,二組給料機和三個上行式膠帶機,通過高壓輥磨用給礦井和給料器與所述的三段上行式膠帶機連接的高壓輥磨機;所述的高壓輥磨機與膠帶機相連接。其方法是,原礦經粗、中、細三次破碎后經二個儲礦井,二組給料機,三個上行式膠帶機和高壓輥磨用給礦井給入高壓輥磨機破碎至0~10mm的粗精礦后由膠帶機輸出。本實用新型優點是利用地下資源,節約地面土地資源,節能降耗,節約投資。
本發明涉及一種急傾斜中厚礦體的低貧損分段崩落采礦法,包括將階段內礦體由上向下分段開采,下盤運輸巷道、放礦溜井與穿脈聯絡巷道,包括下列步驟:確定沿脈回采進路的位置;在沿脈回采進路內掘進切割巷至礦體上盤邊界和切割井;在切割巷中布置上向平行炮孔,并逐排裝藥爆破形成切割槽;在沿脈回采進路中布置上向扇形孔,其中在下盤布置一個2?4m的短炮孔,扇形炮孔的起爆的順序是:先爆破下盤側炮孔,后爆破上盤側炮孔,以減小爆生氣體的積聚量和爆破空腔尺度;爆破后的礦石通過穿脈聯絡巷道倒入放礦溜井,經階段運輸系統運出。本發明的優點是:能提高礦石回收率和降低礦石貧化率。
本發明涉及一種實時加大無底柱分段崩落采礦法放礦口寬度的方法,包括采用扇形中深孔進行爆破,扇形中深孔預先打好,回采工作是從回采巷道一端開始按崩礦步距進行落礦和放礦等,其特征在于在每排扇形中深孔邊孔位置下面,按孔底距在回采巷道兩側布置加大放礦口寬度的炮孔,加大放礦口寬度的炮孔隨扇形中深孔一起打好,首次回采一個崩礦步距時,爆破該步距的扇形中深孔的同時、爆破加大放礦口的炮孔和下一步距的加大放礦口的炮孔,再進行放礦,以后回采時,只爆破該崩礦步距的扇形中深孔和下一步距的加大放礦口的炮孔。本發明操作簡單,安全可靠,可有效地增大放礦的有效流動范圍,減少大塊堵塞,放出更多的合格礦石,從而極大地提高礦石回采率。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遼寧有色金屬采礦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