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直徑深孔球狀藥包預裂頂板巖層降低煤柱應力的方法,包括煤柱承受的載荷及變化、爆破方式和參數、鉆孔參數、預裂頂板巖層的破斷順序、煤柱壓力監測;臨空煤柱的采空區側向頂板承載結構形成從下向上依次懸臂梁?砌體梁?拱形承載結構,其中臨空煤柱的采空區側向頂板巖層的裂隙帶范圍外的拱形結構的一側拱腳載荷造成煤柱煤應力升高;采用煤礦許用炸藥制作球狀藥包,利用微差爆破技術預裂煤柱上部頂板巖層,擴大頂板裂隙帶的水平方面范圍,將裂隙帶范圍外拱形結構的煤柱一側拱腳從煤柱轉移至煤體;煤柱內采用應力計監測應力變化,驗證煤柱應力降低效果;本發明通過預裂頂板巖層解決受采動影響煤柱應力升高導致沖擊地壓現象的問題,以保證具有沖擊傾向性煤層的礦山安全生產。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選權迭代最小二乘的地表移動盆地角量參數估計方法。該方法以觀測站資料中的實測綜合移動角和綜合邊界角為觀測值,推導并建立了以巖層移動角、巖層邊界角、松散層移動角和松散層邊界角為參數的觀測方程,顧及綜合移動角和綜合邊界角中可能存在粗差,構建了基于選權迭代最小二乘的參數抗差估計方法。該方法能夠快速、精準、可靠的估計出地表移動盆地的巖層移動角、巖層邊界角、松散層移動角和松散層邊界角參數。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硬石膏礦采空區儲存電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承載軌道的設置、輸送裝置的更換、硬石膏礦采空區的表面清理、儲能機組的建立、散熱系統的建立、地面設施的建立等過程。本發明通過在硬石膏礦采空區的支巷道內放置儲能機組,由于硬石膏礦采空區位于地下較深位置,溫度比較恒定,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使得儲能機組的運行效率高,降低對儲能機組的溫度維護成本;而且將儲能機組設置在硬石膏礦采空區內,減少儲能機組的占地面積。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硬石膏礦采空區儲存金屬胚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礦井的設備清理,硬石膏礦采空區的表面處理,存儲倉室的建立;其中,承載輸送設施的頂部距離支巷道的水平表面距離在10cm?50cm的高度;防護設施的建立和通風系統的建立。本發明通過利用開采后的硬石膏礦采空區的巷道進行對金屬胚料的儲存,由于硬石膏礦采空區位于地下300?400m的位置,礦洞環境具有溫度恒定,低氧,氣候干燥,對金屬胚料的表面腐蝕量較小,而且,將金屬胚料儲存在硬石膏礦洞內降低了地面存儲倉庫的建設成本,使得對金屬胚料的儲存管理更加方便,減少對易腐蝕金屬胚料的保護成本。
本發明公開一種地下鏟運機的遠程控制系統及方法,所述系統包括:安全管控模塊、車輛控制模塊、信息傳輸模塊、數據采集模塊;所述數據采集模塊用于獲取鏟運機本體裝載的攝像頭采集視野,以及雷達監測檢測礦道輪廓;所述信息傳輸模塊用于通過5G網絡模塊接收數據采集模塊信息并將其傳輸給安全管控模塊,以及保證安全管控模塊與車輛控制模塊的實時通訊連接;所述車輛控制模塊用于接收信息傳輸模塊傳輸的判斷信號,并根據情況進行鏟運機作業和行駛決策;所述安全管控模塊用于利用數據采集模塊的數據進行安全管控計算,通過與信息傳輸模塊實時通訊,校驗檢測通訊實時性,并且對于遠程作業區域利用光柵進行封閉作業。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口徑鈦合金無縫管材的組成成分,包括管材基底成分、主要成分、可選成分和微量成分,管材基底成分為Ti,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大口徑鈦合金無縫管材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流程:ST1工業制鈦、ST2壓電極與熔煉、ST3鍛造、ST4酸洗、ST5擠壓、ST6穿孔軋制與矯正、ST7終檢共七個流程,整體上具有配方配比合理、制備方法高效易實施等特點,有著極高的實用性和推廣意義。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空氣凈化的凹凸棒土顆粒及其制備方法,涉及凹凸棒土加工技術領域,包括以下原料:凹凸棒土130~150份、固體廢棄物纖維漿料60~70份、硅藻土10~13份、納米膨潤土5~10份、改性海泡石5~10份、碳酸鈉3~5份、丁苯乳液3~5份、樟樹皮3~5份、鉬酸銨3~5份、艾葉3~5份、氯化銨3~5份、氨基樹脂1~3份、卡波姆1~3份、枸櫞酸甲酯1~3份、黃原膠1~3份、丙烯酸1~3份、丙烯酸辛酯1~3份、過硫酸鉀1~3份、電氣石粉1~3份、造孔劑3~5份、助劑3~5份和水180~200份。本發明作為除氨的吸附材料應用于空氣凈化,具有優良的吸附效果。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傾斜、厚大礦床的露天地下三階段開采方法,將礦床開采的生命周期分為露天開采階段、露天轉地下過渡階段和地下開采階段,通過以下兩個步驟來實現:創立露天地下開采界線劃分公式,根據境界剝采比函數與經濟合理剝采比函數的關系確定露天地下開采界線,判別礦山開采生命周期的劃分;在劃分露天地下開采界線的基礎上,確定礦山三階段開采各階段的開采時機。本發明方法三階段開采統一全面規劃設計,這樣露天開采階段設計時,就考慮其開拓系統要為后續地下開采階段所利用,同時在露天向地下開采過渡時,地下開采也盡可能利用露天開采的相關工程和設施等有利因素。這樣就有效地減少了礦山開拓系統建設的重復投資??稍诤谏?、有色、煤炭、化工等行業的中厚或厚大的傾斜、急傾斜礦床開采中廣泛應用。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井工開采全生命周期地表沉陷監測方法,屬于開采沉陷監測領域。利用不同時段多源SAR數據和時序InSAR技術生成礦區地表雷達視線向形變,并通過地理編碼轉換至相同坐標系下,結合SAR影像成像幾何關系將視線向形變轉為垂直向形變;當不同時段SAR影像存在時間重疊時,利用最小二乘方法對多源SAR數據監測結果進行平差;反之利用概率積分法對多源SAR數據監測結果進行融合;同時對獲取的開采沉陷全生命周期形變場進行精度評估,若不滿足精度要求,調整優化融合參數,重新進行數據融合處理,反之輸出礦區全生命周期地表沉陷。其步驟簡單,融合不同SAR影像獲取開采全周期地表沉陷信息,克服了單一SAR影像源僅能獲取部分時段地表沉陷的缺陷。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礦山資源高中段智能精細高效生態開采分析方法,涉及礦山開采技術領域。該礦山資源高中段智能精細高效生態開采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驟:S1、采用大規模高中段微沉降地下開采技術,具體操作如下:S11、采用計算機數值模擬的方式論證?390m水平以上90m高階段采場的穩定性,分析時,首先以充填體配比1:6(強度約2MPa)來進行采場穩定性分析。該礦山資源高中段智能精細高效生態開采分析方法,改變傳統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礦山建設模式,以“智慧礦山”加“生態礦山”為理念,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以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為主線,通過建立模型后進行數據分析,有效的降低了開采成本,減少了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直徑高頸漏斗底部結構、施工方法及回采方法,包括:高漏斗井和大直徑漏斗喇叭口,所述高漏斗井的斷面直徑根據開采時的最大塊度、底部漏斗數量和具體位置設計確定,所述高漏斗井高為8~18m,所述大直徑漏斗喇叭口直徑為17m~19m,坡面角度為45°~5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漏斗斗頸加高及喇叭口直徑增大,底部結構所占高度隨之增高,保障了底部結構出礦作業的安全性;(2)、采場底部漏斗數量大幅減少,底部結構施工簡化,工程量減少,漏斗間殘余礦量減少,礦石回收率高;(3)、大直徑漏斗底部結構可以儲存更多的礦石,放礦能力大,提高了出礦效率。
本發明公開一種燒結透水磚及其制備方法,屬于燒結陶瓷技術領域。該透水磚組成及配比為:面層中結構泥料的組成及重量百分比為:結構細骨料:45~65%;塑性高溫粘結劑:20~30%;水:15~25%;面層中成孔泥料的組成及重量百分比為:成孔劑骨料:20?50%;塑性增孔粘結劑45?80%;生物質燃料內燃催化劑:0?5%;次面層坯料的組成及重量百分比為:粗結構骨料:70~75%;塑性高溫粘結劑:10~15%;增孔劑粗骨料:0~5%;水:10~15%。首先制備面層及次面層坯料,面層坯料中含有有序分布的結構泥料和成孔泥料,然后進行單軸加壓成型、干燥及燒成制得該透水磚。本發明透水磚具有高透水率、高強度及高耐磨和耐久性,是一種具有較佳生態及環保機能的鋪面材料。
本發明公開一種建立礦區編碼數據庫的方法,所述方法具體包括:獲取用戶選定的項目的省級名稱、城市名稱、主管部門名稱、企業名稱、項目類別、開采水平、采區名稱、煤層名稱、工作面名稱所對應的編碼、開采水平編碼、采區名稱編碼、煤層名稱編碼、工作面名稱編碼,定位上述編碼所對應的省份、產生主管部門、企業、項目類別、開采水平、采區、煤層、工作面的地理位置;建立所述項目編碼與對應的地理位置的地圖的映射關系,用戶再次查找項目地圖時,只需輸入項目所對應的編碼,系統就可以快速定位并顯示出相應地理位置的地圖,可以幫助用戶更直觀、更便捷和更準確的對礦區位置進行定位。
一種用于煤礦開采的覆巖隔離柱將充填減沉方法,方法步驟如下:a.測量回采工作面長度;b.校驗回采工作面長度:通過公式:L=60vMSCf/(qbBPN);c.得到用于維持覆巖層承載所需預留的煤柱數量以及各煤柱之間間隔距離;d.得到各煤柱位置,由煤柱上方的地面向煤柱進行鉆孔操作,孔洞底部位于所述覆巖層與煤柱頂部之間;e.通過步驟d中得到的孔洞,經由孔洞進行高壓注漿操作,在煤柱上方形成填充層,通過填充層的擠壓在煤柱上方得到壓實支撐區。覆巖隔離注漿充填主要應用于建筑物下采煤領域,該技術適用于常規長壁綜采工作面,單工作面采寬可布置為150?200m,煤炭采出率大于80%,地表下沉系數可控制在0.10?0.15。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邊界優化的高潛水位采煤沉陷區挖深墊淺超前治理方法,適用于高潛水位礦區沉陷積水區地質環境治理。首先收集礦區地質參數,設計地下采煤工作面走向主斷面正上方各地表點挖深墊淺后高程;根據地下采煤工作面走向主斷面正上方各地表點的下沉值與深墊淺后高程值,求出走向主斷面上挖深墊淺的邊界點及沉陷盆地的挖深墊淺邊界線;設計沉陷盆地內挖深墊淺區域與墊淺區域的挖填土高程與治理后的最終高程,并完成沉陷區的填土施工。其工藝簡單,成本低廉,有效縮小了沉陷面積,無需從周邊土地二次取土,既能保障覆土的肥力,又降低了二次污染的風險。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地下礦山井下雙采場協同開采的新方法,在礦塊內劃分左礦房(9)和右礦房(10)兩個采場,礦塊間留設礦柱(8)。在礦塊頂端開鑿鑿巖硐室(1),在鑿巖硐室(1)內利用深孔鑿巖設備開鑿下向炮孔(2),采用控制爆破技術逐段起爆一次性爆破,左礦房(9)工作面超前于右礦房(10)的工作面,以階梯形式推進,崩落礦石通過出礦聯巷運至溜井;出礦巷(5)布置于礦塊單側,左礦房(9)和右礦房(10)共用一條出礦巷(5),整個礦塊回采結束后回填采空區形成充填體(7),充填體(7)支撐礦柱(8)。本發明對于礦巖穩固性較好的傾斜厚大礦體可實現雙采場同步回采,生產能力大。底部出礦結構僅用一條出礦巷實現兩個礦房同時出礦,減小了采準工程量。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城中采煤沉陷區水土資源空間格局重構方法,該方法先預計采煤沉陷區最終地表變形值,根據最終地表變形值將城中采煤沉陷區劃分為積水區和未積水區,對積水區進行挖深墊淺超前治理、邊坡護岸改造、積水區生態環境治理,將沉陷積水區改造成城中景觀湖區;然后,對未積水區進行采空區巖體活化分析、穩定性評價分析,根據評價結果,將未積水區分為不受影響建筑區、殘余沉降影響區、建筑受限區、禁止建設區及采空區活化區,再將不同區域改造成住宅生活區、商業活動區以及休閑區。本發明方法設計科學合理,將原本城中采煤沉陷區大面積積水與土地撂荒的空間格局重構成集城市景觀、情景居住、生態旅游為一體的空間格局。
本發明屬于煤礦監測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厚松散層下煤礦開采地表變形監測方法;本方法使用的監測設備包括頂板,所述頂板底部固連有多個采集裝置,所述采集裝置包括外筒,所述外筒頂部插接有操作桿,操作桿頂端位于頂板頂部;本發明通過設置多個采集裝置,每個采集裝置從上到下設置有多個壓力傳感器,如其中一個壓力傳感器及其下方的壓力傳感器的壓力值同時變化時,表明從此處以下的土壤均受到變形的影響,進而表明煤礦開采時已由地下影響到地表下方一定厚度處,從監測數據變化的最上方的壓力傳感器到地表表面這一深度處的土壤還沒有受到影響,實現了更精確的監測,能夠留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后續的處置。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Arcgis和SWMM的礦區植被修復規劃方法,涉及礦區植被生態修復技術領域,其技術方案要點是方法包括下述步驟:S1、計算礦區植被VCI指數并確定礦區植被修復規劃區范圍;S2、利用Arcgis數據管理功能,建立礦區植被修復規劃數據庫,準備礦區植被修復基礎數據;S3、利用Arcgis圖形編輯功能構建礦區植被修復規劃方案并繪制規劃圖;S4、應用SWMM模擬評價礦區植被修復規劃方案徑流削減效果;S5、應用SEM模擬評價礦區植被修復規劃方案植被修復效果;效果是細分不同LID設施類型,設置不同下墊面參數;利用Arcgis數據管理與圖形編繪功能,實現了LID空間位置的確定,有效指導礦區植被修復實踐;引入植被健康評價模型,模擬規劃方案植被修復效果。
本發明涉及一種改進動態預計模型約束的全尺度梯度開采沉陷D?InSAR三維預測方法。該方法首先對概率積分法進行修正,解決了概率積分法邊緣收斂速度快的問題,其次依據采動區D?InSAR LOS向形變與地表三維形變之間的幾何投影關系,構建了基于改進動態預計模型的開采沉陷D?InSAR觀測條件方程,隨后根據遺傳算法,構建了基于遺傳算法的改進動態預計模型預計參數求解模型。最后基于D?InSAR技術獲取的地表LOS向形變值,利用基于改進動態預計模型約束的全尺度梯度開采沉陷D?InSAR三維預測方法,得到開采沉陷地表三維移動地表變形值。該方法能夠快速、精準、可靠的估計出全尺度梯度開采沉陷地表三維形變。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金屬礦山井下作業場所智能通風調控系統及方法,將外部輸入系統、需風量計算系統和三維智能可視化通風調控平臺集成于地表調度中心內;通風機調速控制系統安設在井下風機控制硐室內;作業場所環境參數監測系統布置在井下通風機房或作業場所回風巷道中;數據庫儲存于工控計算機內;網絡通訊系統通過光纖將三維智能可視化通風調控平臺、通風機調速控制系統、作業場所環境參數監測系統進行連接。本發明可根據井下作業場所的不同工作狀態,通過對環境參數同步監測,實時反饋的方式對作業場所通風系統進行智能調控,最大限度地提高礦井有效風量率,為礦山通風系統管理和優化調整提供決策和支撐。
端部薄礦體回采的方法,涉及礦石采集技術領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驟,確定礦體形式、優化采場布置、確定回采布置、確定另一盤區布置。本發明方法合理、操作方便、實施便捷。
使用隧道窯燒制輕燒鎂粉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取菱鎂礦浮選的精礦、菱鎂礦浮選的尾礦、菱鎂礦碎粉礦或鎂砂豎窯除塵粉,任意一種制作成磚坯,B.將A步所得的磚坯裝入干燥器中干燥,C.磚垛間縱向通道截面積之和應符合下列原則:(1)磚垛縱向通道截面積之和與窯腔的截面積之比為30-40∶100;(2)磚垛與窯墻、窯頂構成的外通道截面積之和與磚垛間縱向內通道的截面積之和的比為1.1-1.4;D.裝好磚坯的窯車推入隧道窯中,窯入口溫度為100-200℃,在850-900℃保溫30-60分鐘,出口溫度40-200℃,E.出窯后,將D步所得磚坯破粉碎成小于0.074MM的顆粒。
下向扇形深孔代替垂直深孔精細化爆破的方法,涉及探礦技術領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驟,回采鑿巖、回采設計優化、下向扇形深孔回采工藝的設計、確立爆破參數、起爆網路連接、穿孔糾偏、確定炸藥裝填要求、裝藥爆破。本發明方法合理、能夠減少工作量、提高設備使用率、增加工作進度。
本發明提供一種3Dmine建模礦體邊界精確控制方法與應用,涉及建模礦體技術領域。該3Dmine建模礦體邊界精確控制方法與應用,包括以下步驟:S1、鉆孔地質數據庫建模:將各鉆孔數據整理歸類,并制作成Excel表格,在3Dmine中錄入各鉆孔數據信息,并對鉆孔品位進行分類。該3Dmine建模礦體邊界精確控制方法與應用,對鉆孔地質資料進行地質三維建模,并對地質鉆孔模型進行討論逐步優化礦體模型,使礦體模型盡可能接近礦體真實賦存形式,對回采方案進行比選優化,評估邊界回采過程中礦石貧化率及損失率,回采過程中動態監控回采邊界,根據揭露的礦體賦存形式對地質模型進一步優化,并對回采空間建模從而精確控制邊界回采過程中的礦石損失率及貧化率。
一種利用礦山固廢和工業石膏廢物制備免燒磚的方法,其特征是把工業石膏,包括脫硫石膏、磷石膏,在100-200℃條件下烘干,脫除工業石膏中的吸附水和部分結晶水而活化,進一步粉磨成200目的粉體,然后與礦山固廢,如尾礦砂,按照質量比3:1~1:4比例混合,再按照質量比15-20%的比例噴霧加入水,混合料加入成型磨具壓鑄成型,保持飽和濕度下養護5-10天。該產品可用于建筑用內外墻體磚。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在高寒地區堆筑尾礦庫人造干灘的新工藝,通過尾礦庫調查、壩前人造干灘總長度L的確定、壩前人造干灘高度h的確定,在緊靠初期壩(2)的庫區尾砂干灘(1)的灘面上設置攔擋壩(3),按照時間順序在壩前分期設置一至四道攔擋圍堰,將尾砂輸送管道及旋流器(10)移動至攔擋圍堰頂部,使旋流器(10)的底流形成尾礦干灘,最終完成壩前人造干灘的堆筑。本發明利用旋流器底流在尾礦庫內形成干灘,加快了尾礦庫干灘的形成,提高了夏季尾礦庫形成干灘的速度;同時由于干灘相對于水力沖擊形成的干灘較高,易于冬季直接將尾礦管線鋪設至干灘下游并進行冰下放礦,降低了冬季極寒條件下壩前尾砂結冰對尾礦庫安全的影響。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快拆式安全帽礦燈組件,涉及井下采礦的技術領域,包括插板,設置于礦燈本體外殼上,該連接座上對應插板的一側側壁上設置有插槽;其中,該插板伸入插槽內的上表面設置有定位槽;限位腔,設置于連接座的內部,且位于定位槽的正上方;限位柱,位于限位腔內,上端滑動貫穿第三滑孔、下端滑動貫穿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并伸入定位槽內;擋環,位于限位腔內,并固定套設于限位柱的外壁;第二彈簧,位于限位腔內,并滑動套設于限位柱的外壁,該第二彈簧的上端于擋環連接、下端與限位腔的下端內壁連接;其中,該第二彈簧用于通過擋環對限位柱施加指向定位槽內的力;本申請具有使用方便、拆卸方便、靈活度高等優點。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移動破碎站后轉載輸送系統,屬于礦山開采輸送設備技術領。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移動破碎站后轉載輸送系統,包括智能轉載裝置、移動卸料漏斗和移置裝置,所述智能轉載裝置設置在移動破碎站尾部出料口下方;所述智能轉載裝置出料口設置在移動卸料漏斗的進料口上方;所述移動卸料漏斗架設安裝在移置裝置的頭部,所述移動卸料漏斗的進料口從上方通向移置裝置頭部的進料段;智能轉載裝置中的兩套輸送機,通過支撐輪組實現轉移,并通過轉盤Ⅰ實現相互轉動,以減小轉載設備初次安裝場地要求,并形成了連續采礦用輸送設備系統裝置,實現單體設備獨立控制與系統設備聯動控制相結合。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安徽有色金屬采礦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