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提供一種平均粒徑是1μm以下的微細、粒徑的波動小、Ba/Ti摩爾比大約是1且其波動小、高純度、結晶性優良的鈣鈦礦型鈦酸鋇粉末的制造方法。該鈣鈦礦型鈦酸鋇粉末的制造方法具有:用水洗凈平均粒徑為50~300μm的草酸氧鈦鋇的第一工序;將該洗凈后的草酸氧鈦鋇制成漿后,進行濕式粉碎處理,得到平均粒徑為0.05~1μm的草酸氧鈦鋇的第二工序;和,將該平均粒徑為0.05~1μm的草酸氧鈦鋇在700~1200℃下進行煅燒的第三工序。
從鐵礦石中去除砷和磷的方法,該方法包括礦石的碾碎和研磨,初步焙燒;利用無機試劑溶液濾取砷和磷;將固相與液相分離;其特征在于:所述碾碎和研磨后的鐵礦石與碳還原劑和碳酸鹽泥混合;所述混合物在含氧環境中初步焙燒;所獲得的產物通過水或堿的水溶液進行冷卻,并在無機試劑的水溶液中進行磁選礦。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含有至少一種碳酸鈣的一種或多種礦物材料 的干研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在至少一個破 碎單元中破碎該礦物材料直至獲得d95小于10厘米的破碎材料;b)任 選地,改良所有或一部分根據步驟a)的破碎材料;c)在至少一個研磨 單元中干研磨根據步驟a)和/或b)的破碎材料:(i)其中在至少一種 梳型親水聚合物的存在下進行,該聚合物含有接枝到至少一種烯屬不飽 和單體上的至少一種聚亞烷基氧官能團,(ii)使得所述研磨單元中的 液體量小于在所述研磨單元中的所述破碎材料的干重量的15%;d)任 選地,用至少一個分級單元將根據步驟c)的干研磨材料分級;e)任選 地,對來自步驟c)和/或d)的所有或一部分干研磨材料重復步驟c)和/ 或d);并且在步驟c)和/或d)和/或e)后回收的材料具有0.5至500微 米的d50(平均直徑)。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更簡便地降低來自銅精煉礦渣的AS溶出的銅精煉礦渣水淬處理方法,是使用循環系統的水淬水的銅精煉礦渣的水淬處理方法,包括:利用水淬水粉碎銅精煉礦渣的工序;使用沉淀槽從循環在循環系統中的水淬水中沉降分離浮游物,并在沉淀槽中將水淬水的一部分從循環系統中抽出的工序;將AS濃度為0.01MG/L以下的補給水向循環系統供給將循環系統中流動的水淬水的總量保持在一定值的量的工序,沉淀槽中抽出的水淬水的量設定為水淬處理后的來自銅精煉礦渣的AS溶出值為0.01MG/L以下的量。
本發明采用磨細的礦石與還原劑的混合物。對 鐵礦,還原劑最好是煤?;旌衔锉凰瓦M已加熱的管 狀反應器內,由螺旋輸送器推動穿過反應區。輸送 器將粘在壁上的爐瘤在其形成阻塞之前破碎。顆粒 大小75至1400微米,至少95%小于600微米。礦石與 還原劑的最好比例是18∶82至30∶70。已還原的鐵送 入熔化爐使金屬與非金屬分離。它可磨成粉,用磁 力分離,可壓制成團塊。使用幾個螺旋輸送器同時 進行多道裝料。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古河道CID型鐵礦提高鐵含量的方法,包括:步驟1:將低品位古河道CID型鐵礦原礦石預處理,所述預處理包括:將低品位古河道CID型鐵礦原礦石破碎、篩分和洗礦脫塵;步驟2:將步驟1預處理完的低品位古河道CID型鐵礦礦石進行脫水;步驟3:脫水完成的鐵礦礦石排出、冷卻。本發明以澳大利亞古河道CID型鐵礦(褐鐵礦和針鐵礦)為原料,經過破碎、篩分、天然氣加熱脫水,冷卻,形成高品位的合格鐵礦石。本發明的工藝的過程,不需要加入任何化學品,僅用天然氣的燃燒加熱礦石到400?600度左右,生產過程不會產生污染物,不會造成環境污染,且生產工序簡單,生產成本不高。
本發明的目的是從含有銅、貴金屬的廢料和/或礦泥有效地回收銅、貴金屬等有用金屬,其中使用化鐵爐處理含有銅以及金、銀、鉑、鈀、銠、釕貴金屬中的至少一種或一種以上有用物質的銅、貴金屬的廢料和礦泥。所述處理含有銅、貴金屬的廢料和/或礦泥的方法包括:將粉碎處理成粒徑10MM或10MM以下的可燃性銅、貴金屬廢料與粒徑3MM或3MM以下的粉末狀非可燃性銅、貴金屬廢料和熔劑一起由化鐵爐的風口吹入;將非可燃性并且整粒處理成粒徑30~50MM的銅、貴金屬廢料與熔劑和焦炭一起由化鐵爐上部的原料加料口投入;通過在化鐵爐內的熔融還原處理,分離成以銅為主體的黑銅、生鐵、爐渣和粉塵。
一種將礦物(如煤)從采礦機(10)輸送到遠距離地點的采礦系統,該系統具有一個通過緩沖槽(21)容納來自采礦機(10)的礦物的破碎裝置(20)。物料被破碎和分選,并在一個泵送單元(30)中與水混合形成漿液。漿液導管(41-43)將泵(31-33)與脫水裝置(50)連通,使漿液輸送到脫水裝置(50),然后通過固定輸送機(60)從脫水裝置(50)輸送到遠距離地點。漿液導管(41-43)以及回水管(51)具有懸掛在單軌梁(106)上和/或設置在滑軌(206)上的中間部分(41a-43a)以及允許采礦機(20)沿坑道內的通道(101)和/或岔道(103)前進的柔性端部(41-43a,41c-43c)。
本發明是含有功能性礦物質的聚酯樹脂的制造方法,包括電氣石和獨居石,包括混合平均粒徑為0.6-50ΜM礦物質粉末40-59.5重量部、表面活化劑0.2-1.0重量部和乙撐亞胺(乙二醇)40-59.5并在粉碎機中粉碎使礦物質的平均粒徑變為0.1-0.4ΜM的乙撐亞胺(乙二醇)漿投入聚酯重縮合反應之前的減壓工程中使礦物粒子的含量變為0.5-3重量%的階段?;诒景l明生產出的樹脂保持與一般樹脂類似的白色度,但陰離子發生量、遠紅外線發生量優于傳統的功能性樹脂,在用于纖維的制造時可以徹底解決以往技術中因裹壓過大而無法進行連續工作的問題。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從花崗巖之類的巖石中提取 活性礦液的方法。該方法包括 : 在常溫、常壓下將粉碎的花崗巖 裝入提取器; 在攪拌下向提取器中加入氨水溶液, 然后加入稀硫 酸; 在80℃以下將98%的乙醇加入提取器中, 使器內壓力提高到2~3kg/cm2, 以促進絡合物的形成; 在80~85℃下攪拌生成的反應混合物達20~160分鐘, 同時保持提取器的內壓?;钚缘V液可方便地用作土壤、動植物和人體等的礦物質來源, 同時可以作為給水凈化以及廢水處理的藥劑。
由鋁土礦制取鋁酸鹽溶液的工藝控制裝置,包括按工藝流程連續設置的,由相應管道同時通入鋁土礦和堿溶液的粉碎機(1),所獲得的鋁土礦漿液的浸出器(2),使用由單獨管道(5)通入的洗滌水的浸出漿液的稀釋器(3),以及鋁酸鹽溶液的密度傳感器(7)該傳感器的輸出端通過計算機單元(11)和控制單元(15)與設置在洗滌水管道(5)中的操縱機構(6)相連。裝置同時裝備了與洗滌水管道(5)中設置的操縱機構(6)相連接的計算單元(11)和控制單元(15),而在提供堿溶液的管道(4)中裝置堿溶液流量傳感器(8)及其密度傳感器(9)。
本發明是關于大量放出遠紅外線、負離子及氧氣熱的多用途神奇新礦物質石粉及其制造方法的。首先,銅板上纏繞錫箔紙的內部爐上附著錫箔紙,之后,把按40wt%的鍺石、15wt%的電器石、30wt%的氟石、15wt%的鋅鐵尖晶石的比例混合的混合物粉碎為325mesh以內,裝入其內;然后,在煤氣火爐上鋪設鐵柵、鋼筋和鋼板;之后,在其上面按順序鋪設黃土、高嶺土、地基石和生礦石的爐和內部爐中間裝入粉碎為200mesh以內的脈石礦物;之后,用煤氣火爐以1000℃的溫度加熱7天后,把在內部爐里燒制而成的混合石塊再粉碎為500mesh以內,從而制造大量放出遠紅外線、負離子及氧氣熱的多用途神奇新礦物質石粉。
本發明提供一種改性鈣鈦礦型復合氧化物,該改性鈣鈦礦型復合氧化物的介電特性與改性前相同或在其以上,從改性的包覆成分中實質上也沒有包覆成分的溶出,有效地抑制比表面積的經時變化和A位金屬的溶出,且具有良好的解碎性。該改性鈣鈦礦型復合氧化物的特征在于,其為將鈣鈦礦型復合氧化物的顆粒表面以選自TiO2和SiO2中的至少一種的第1成分和選自Al、Zr、Nd、La、Ce、Pr和Sm中的至少一種的第2成分包覆而得到的改性鈣鈦礦型復合氧化物,上述包覆是通過將作為上述第1成分來源的選自水解性TiO2前體和水解性SiO2前體中的至少1種和作為上述第2成分來源的選自Al、Zr、Nd、La、Ce、Pr和Sm中的至少1種的鹽水解后進行燒制而形成的。
從含硫化物礦石回收金的工藝包括,粉碎礦漿 用硫酸預處理以分解妨礙氧化的雜質和碳酸鹽,固 液分離后得硫酸鹽溶液和固體。固體加水成濃度為 25~60%(固體重)礦漿。在135~250℃加壓氧化礦 漿同時保持40g/l的硫酸濃度以使鐵溶解,硫化物氧 化成硫酸,且少于20%的氧化過的硫為單質。加水于 氧化過物質形成含固體重5~15%漿后固液分離,得 含鐵酸溶液和固體。溶液向漿化步驟循環,固體經洗 滌后固液分離,分離的含鐵和金屬硫酸鹽酸溶液循 環到預處理。從洗滌過的固體回收黃金。
本發明涉及用于提高礦層(10)的產量的一種方法和一種裝置,該礦層包括礦石(10a),礦石包括需通過碾碎礦石(10a)露出的貴重礦物和至少另一種礦物,其中,貴重礦物具有比至少另一種礦物更高的密度,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驟:-在開采礦石(10a)之前借助鉆機(1)進行鉆孔過程,其中產生了鉆屑(7,8);-形成包括鉆屑(7,8)和氣流的浮質(4);-將浮質(4)從鉆機(1)轉運到至少一個風力選礦機(5);-進行流動分級,其中形成了包括鉆屑(7,8)的分別同步下降的顆粒的至少兩個微小部分(6a,6b,6c),并且-確定至少一個微小部分(6a,6b,6c)的特性,該特性用作為用于調節礦石(10a)的最佳的碾碎程度的標準。
一在熱能和壓力作用下減少毛細纖維組織內的含碳粉粒狀的固體材料和/或者礦泥中的水分的設備。它包括:一可連續裝送原褐煤粉末的料斗;一可從料斗中不連續送料的固定式分料機;一配有氣密式耐壓壓力室、一循環式分料和裝料輸送帶的可加熱壓濾機,及一個破碎脫過水的褐煤板的粗碎裝置。分料機有很多松料及分料滾子和一裝入褐煤粉的可調出料口,由此出來,經過一可隨分料裝料帶的排料速度進行調節的振動槽把褐煤粉撒到分料裝料帶上。
提供了一種從塊狀鐵礦石提取純鐵(III)氧化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破碎機破碎并研碎生赤鐵礦礦石,形成經碾磨的礦石,然后通過在連續攪拌條件下沖洗對經碾磨的礦石進行水洗,在連續攪拌條件下用稀鹽酸對經碾磨的礦石進行稀酸洗滌,在連續攪拌條件下將經稀酸洗滌的經碾磨礦石浸入濃酸中并加熱,用堿處理經加熱和浸漬的經碾磨礦石以形成沉淀物,用水洗滌沉淀物以純化沉淀物,干燥經純化的沉淀物,并灼燒經純化的干燥沉淀物,以從塊狀鐵礦石中提取純的鐵(III)氧化物。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采礦和加工礦石的方法。該方法包括:至少一個移動粉碎設備(26)位于正被開采的礦體附近,所述至少一個移動粉碎設備(26)包括至少一個移動破碎單元和至少一個移動研磨單元,在移動粉碎設備(26)中將來自礦體的破碎的礦石(22)粉碎成易于泵送而無需使用特殊的載液的尺寸(28),優選在0.05至1 mm之間的顆粒尺寸p50,以及將粉碎的礦石與水混合形成漿料。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改善環境、節省人力、改善成品率的不采用堆場養護的水泥粘結團塊礦的制造方法,其是通過在煉鐵廠所產粉塵類和/或微粉礦石中加入硅酸鹽系水泥作為粘合劑,在經過混合、調濕、混練工序后,用盤式造粒機進行造粒,然后進行養護,由此制造具有所要求的壓碎強度的高爐用冷壓球團礦、或燒結用小球團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從立式容器的上部裝入生球團礦并從下端排出而形成移動層,在從生球團礦的裝入到排出的期間進行養護。
一種分塊崩落采礦的方法,包括:在暗挖層處挖掘暗挖隧道(21);穿過暗挖隧道頂板鉆出暗挖爆破孔(25),并在孔中設置炸藥及引爆這些孔中的炸藥以炸開暗挖隧道上的巖石,進而開始在暗挖隧道(21)上形成破碎的巖石洞室(26);在暗挖層下方的回采層處挖掘回采層隧道(22);在選定的放礦漏斗位置處,從回采層隧道向上朝向破碎巖石洞室(26)鉆出放礦漏斗爆破孔(33),并在孔中設置炸藥及引爆這些孔中的炸藥以使放礦漏斗(32)爆炸,破碎巖石穿過放礦漏斗(32)落入回采層隧道(22);以及從放礦漏斗位置通過回采層隧道(22)逐步移除落下的巖石,其中一些挖掘工作是通過隧道鉆機完成的。
礦床、特別是含有天然堿的礦床的原位溶解采礦方法,該方法包括將礦石中鉆出的井孔內部的一個礦石區暴露于一種溶劑中、并且將該暴露區內的一種希望的溶質進行溶解以提供一種液體并創造一個掏空的“底部掏槽”,這樣的下切割使得該礦石易受重力加載及粉碎。未暴露的礦石通過重力落入該底部掏槽中而不破壞該礦石頂,從而導致新鮮礦石暴露于該溶劑中并且防止溶劑暴露于礦頂附近的污染性材料中。該希望的溶質在整個礦床中從其底板上至其頂板完全被溶解掉。溶劑注入可以通過一個定位在該井孔內部的導管進行輸送,并且可以通過撤回該導管或對其進行穿孔來移動。該方法可以采用從上傾開始并下傾地行進的一種前進式底部掏槽或者從下傾開始并上傾地行進的一種后退式底部掏槽。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不同氧化率氧化銅礦的選冶聯合提銅方法,具體過程為:將礦山的氧化銅礦按氧化程度分為高氧化率銅礦和低氧化率銅礦,高氧化率銅礦直接依次進行破碎、磨礦、浸出,低氧化率銅礦經過破碎磨礦后進行硫化礦浮選,得到硫化銅精礦和硫化礦浮選尾礦,硫化礦浮選尾礦進行分級,得到粗粒產品和細粒產品;粗粒產品經過氧化銅浮選分別得到高品位氧化銅精礦和低品位氧化銅精礦,氧化銅浮選尾礦經過磁選進一步降低尾礦銅品位,并得到磁選精礦;低品位氧化銅精礦和磁選精礦與所述細粒產品一起進入酸浸系統進行酸浸。本發明方法可以高效回收同一礦山中不同氧化率的氧化銅礦,特別是高含泥的氧化銅礦。
本發明提供一種鈣鈦礦化合物粉末的制備方法,該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其中第一工序得到含有至少一種選自Mg、Ca、Sr、Ba和Pb的元素作為A族元素,含有至少一種選自Ti、Zr、Hf和Sn的元素作為B族元素,以通式ABO3(式中,A表示至少一種的A族元素,B表示至少一種的B族元素)表示的鈣鈦礦化合物的附聚物;第二工序將上述第一工序中得到的鈣鈦礦化合物的附聚物在溶劑中、在30~500℃范圍的溫度下加熱進行破碎。根據上述方法,不需利用現有的機械破碎手段或粉碎介質或由氣流產生的沖擊來破碎鈣鈦礦化合物的附聚物,得到的破碎物中不會混入來自于粉碎介質的雜質,可以得到高純度、不含碎屑顆粒且粒度分布窄的鈣鈦礦化合物粉末。
本發明涉及從硫化物精礦,特別是從含毒砂和/或黃鐵礦的精礦中濕法冶金回收金的方法。該精礦首先用堿金屬氯化物和氯化銅(II)的濃縮溶液進行溶浸,由此銅礦物以及精礦中的一些金被溶解。元素硫和沉淀的鐵和砷化合物通過物理分離方法從溶浸殘余物中分離出來,從而得到第一中間產物,其含有含金硫化物礦物和脈石礦物以及仍未溶解的金。未溶解的游離金通過重力分離方法分離。重力分離后,實施額外的粉碎,此后該硫化物礦物被分解,并且該含金溶液或殘余物被送至精礦溶浸循環。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涂覆鐵礦造粒圓盤和轉鼓的材料以及造粒圓盤和轉鼓的構造,該材料由粘合劑和礦石(可以是磨碎的或未磨碎的)的混合物構成,礦石選自由鐵礦、錳礦或其它礦石構成的組,也可包含助熔劑。圓盤或轉鼓(5)的底部(1)被冷固性涂覆材料、植物油、礦物和/或凝膠形成物涂覆,以形成可以在表面上或者不在表面上的底層(2),以及用于輔助從粒料(6)中分離細粒的聚乙烯板(7)也可以加入所述的造粒圓盤或轉鼓(5)的內周邊緣(6)。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黃鐵礦、其它雜質例如金屬部件以及來自固體化石燃料碾磨機的偶爾出現的磨碎的固體化石燃料的傳送器設備,大體包括:敞開或密閉金屬容器(1),其內布置有金屬傳送帶(6)。該傳送器接收要從每個磨機的黃鐵礦儲存罐(2)通過攔截閥(3)以及振動進料裝置(4)或直接來自重力排放通道的材料。所傳送材料的任何自燃由根據設備構型帶有水噴嘴(17)或惰性氣體或氣流輸入噴嘴(18)的撲滅系統。黃鐵礦和磨碎的固體化石燃料收集在儲藏倉(16)中,其也設有惰性氣體或氣流撲滅系統。氣體或氣流惰性化系統還被設置用于儲存罐(2)。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稀土金屬礦石的處理 方法,該方法包括以這種礦石的破碎為第一階段,然 后以濃堿金屬氫氧化物水溶液在升高的溫度下分解 破碎了的礦石為第二階段,其特點是,在濃堿金屬氫 氧化物水溶液存在下進行破碎,溫度低于或等于 100℃。這種方法可以避免礦石的深度破碎,并且在 破碎過程中可以實現礦石的預分解。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有色金屬通用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