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協同處理銅鎳廢渣和含砷廢料的方法,屬于冶金行業固危廢資源化處理技術領域。本發明的處理方法包括:將銅鎳廢渣、含砷廢料、還原劑、硫化劑和溶劑混合后還原硫化熔煉,經冷卻后分層得到低密度的冶煉渣、中密度的冰銅和高密度的含鎳合金。該方法工藝流程短,可直接用于分離銅鎳,實現了銅鎳廢渣和含砷廢料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
本發明涉及選礦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砷硫化銅礦石的浮選方法,包括:首先,對原礦進行粗磨,采用“一次粗選、兩次掃選和兩次精選”的流程在低堿度下進行抑硫?銅砷混選,得到銅砷混合精礦和尾礦;然后,對銅砷混合精礦進行濃縮再磨?脫藥,通過調漿、組合抑制劑的耦合調控和捕收劑的捕收,采用“一次粗選、兩次掃選和兩次精選”的流程強化銅砷分離,從而實現含砷硫化銅礦石的高效分選。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光氧化處理硫化砷渣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硫化砷渣中加水調節初始硫化砷質量濃度2%?20%,調初始pH為3?6,加入二硫化碳萃取劑2~10%,控制光源從側面光照,邊攪拌邊爆氣,進行光照氧化浸出;浸出完之后分離有機相和水相,有機相通過冷卻析出單質硫,濾液通過加入鐵鹽和鈣鹽穩定化處理,穩定化后的壓濾液返回光氧化浸出系統,濾渣達到柔性填埋場的填埋標準。該方法簡單、不需要加藥劑氧化、不需要額外加催化劑來催化氧化,直接利用自然界無處不在的可見光氧化即可實現高砷渣的安全填埋處置
作為重要的半導體材料,砷化鎵屬于Ⅲ~Ⅴ族化合物半導體,由其制成的半絕緣高阻材料的電阻率比硅、鍺高3個數量級以上,可用來制作集成電路襯底。寬禁帶(1.4eV)、高電子遷移率[8500cm2/(V·s)]、能帶結構為直接帶隙的特點決定了其在微電子器件研制中的主要地位。但在砷化鎵芯片的生產過程中,研磨、清洗等工序會產生含砷廢水,而砷是劇毒物質,會對人體和環境造成傷害,因此需對含砷廢水進行處理,達標后排放或回用。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under acidic conditions, the solubleFe3+ and SiO, provided by copper slag can react with As andCa2+ in CAS to form a stable kaatialaite-calcium silicatestructure through evaporation crystallization.
企業目前已開展的多元增強鎂合金技術的研究,目前附鑄試樣的抗拉強度達270MPa,內部質量符合HB7780-2005 Ⅰ類鑄件要求。企業擁有全流程的生產設備和檢測設備,目前相關技術的研發人員5人,已投入研發經費320萬元。
煤矸石和煤泥中以水溶態和離子可交換態(F1)賦存的汞、砷、硒和鉛含量都很低,而以不溶穩定態(F5)賦存的這些重金屬含量卻高于55%(除煤矸石中砷約為39%外)。無論煤矸石或煤泥在相同燃燒氣氛下,隨著溫度升高或粒徑減小,燃燒的失重率增大及失重速率加快。 煤矸石和煤泥混合燃燒時,隨煤矸石混合比例的升高,成灰比例明顯升高;成灰比例隨反應溫度和O2濃度的升高而降低。煤矸石和煤泥下混合燃燒時,煤矸石比例從20%升高到80%時,灰中汞、砷和鉛的殘留率降低,而硒的殘留率升高;煤矸石比例增加后有利于汞、砷和鉛的揮發,而對硒的揮發則有
張達威,國家材料腐蝕與防護科學數據中心常務副主任,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副主任,美國材料性能與保護協會會士,Corrosion Science 期刊副主編。主要從事智能耐蝕材料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智能防腐涂層、微生物腐蝕與防護以及人工智能驅動的腐蝕研究等,發表 SCI 論文 200 余篇,引用 13000 次(h 因子 63)。
技術開發,產線升級及產品換代升級。
原子熒光光度法測定工業硫酸中砷量的不確定度評定,穆秀美,云銅股份檢驗檢測管理中心,檢測/校準實驗室需要提供不確定度的情況:1、當不確定度與檢測和/或校準結果的有效性或應用有關;2、客戶有要求;3、不確定度影響到對結果符合性的判定時;4、校準報告必須給出不確定度。
玄偉東(男)研究員,博士,上海市高溫材料及構件專業技術服務平臺主任,中國航發商發-上海大學“高溫結構材料應用技術聯合創新中心(UIC)”主任, 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凝固科學與技術分會理事。主要從事高溫合金葉片制備和磁場下金屬凝固組織控制方面研究,涉及高溫合金凝固組織優化、缺陷控制,熱處理工藝優化和熱等靜壓處理對高溫合金鑄件組織和性能的研究,高性能陶瓷型芯的開發和應用,高溫合金與陶瓷型芯界面相容性研究。目前已經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1項,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兩機專項子課題1項。
礦物中砷量分析方法探討,蘇廣東,國家金銀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1、復雜礦產中,重點關注容量法的干擾。3、高品位砷量分析方法的選擇,考慮分析化驗成本,著重選擇容量法和ICP-AES法。3、痕量分析,AFS法和ICP-MS法。4、砷含量低于0.35%,也可考慮DDTC-Ag法。
于明明,江西理工大學,中國稀土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濕法冶金》、《礦產綜合利用》、《有色金屬(選礦部分)》青年編委。
銅冶煉過程砷的控制和無害化處置,王乾坤,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分采、分選獲得低砷精礦;采用預處理高砷精礦,焙砂作為配礦進行冶煉;減少進入系統的砷量。實現砷資源化是行業最理想的解決方法,但這取決于新產品的開發及新應用領域的開拓。由于目前砷市場小,無害化處置仍是現階段主要方式,重點在于提高固砷渣穩定性,降低環境風險。每年進入銅行業的砷量超十萬噸, 提高渣中砷含量,保障砷渣穩定,可有效減少砷渣排放量。
鄧慶琛,2018年獲中南大學學士學位, 2023年獲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學位,導師為彭立明特聘教授和吳玉娟研究員,2022年6-11月在香港城市大學呂堅院士課題組作訪問學者,2023年7月至今為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后,主持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獲評2023年上海市超級博士后、2023年度國際鎂科學技術獎年度優秀學位論文獎和2023年度上海交通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2018年至今一直從事激光增材制造專用高性能鎂稀土合金的研發工作,累計發表SCI論文18篇,其中一作8篇
超高含砷污酸的銅砷分離,長沙千河環??萍加邢挢熑喂?,李敏杰,長沙千河環??萍加邢挢熑喂酒鸩接趯嶒炇?,所推廣的技術均來自我公司的實驗研發,是相對于傳統硫化法的一種創新,針對高砷污酸的資源化技術研發已經開展多年,在2020年終于成功發明了高砷污酸銅砷分離技術,目前已經申請了相關專利。
李富祥,講師,就職于蘭州理工大學省部共建有色金屬先進加工與再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從事能場輔助高效化焊接方法及裝備、異種金屬增材與連接相關研究。在國內外主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