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著力完善電動自行車廢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隨著電動自行車市場保有量持續增長,配套鋰電池的安全隱患問題逐漸顯現。據了解,當前全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約3.8億輛,其中鋰電池車型占比逐年提高,部分早期投放市場的產品已進入電池性能衰退期。
在技術層面,電動自行車鋰電池主要由鋰離子
電芯、
鎳鈷錳正極材料及
鋁合金保護外殼構成。這些材料在長期使用后可能出現
電解液泄漏、極片腐蝕或外殼變形等問題。特別是采用
鋁塑膜封裝的軟包電池,在高溫或機械損傷情況下更容易出現安全隱患。根據相關技術規范,鋰電池循環壽命通常為3-5年,超過此期限的電池需進行專業評估。
目前各省份已基本完成存量電動自行車摸排工作。重點區域包括山東、河南等保有量較大的地區,這些區域將率先建設標準化回收網點。網點將配備專業檢測設備,可對電池內阻、容量等關鍵參數進行快速測定。對于達到報廢標準的電池,回收系統會通過封閉式運輸鏈將其轉運至指定處理基地。
在材料回收環節,專業企業采用物理破碎與
濕法冶金相結合的工藝。首先通過機械拆解分離鋁合金外殼,隨后對電芯進行放電處理。正極材料中的鎳、鈷、錳等金屬元素通過酸浸工藝提取,鋰元素則通過沉淀法回收。這種處理方式可使有價值金屬的回收率達到95%以上。
市場反饋顯示,消費者對電池檢測服務的需求正在增長。部分城市試點網點數據顯示,超過六成的送檢電池存在不同程度的性能劣化。其中,使用環境潮濕地區的電池普遍表現出更快的容量衰減速度。這反映出建立常態化檢測機制的必要性。
鋰電池回收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相關材料市場的調整。近期國內鎳鈷錳三元材料價格呈現波動,部分貿易商開始增加戰略儲備。同時,鋁合金加工企業也在開發更耐腐蝕的電池外殼專用合金,以滿足新一代電池產品的防護需求。
在標準建設方面,有關部門正研究制定更細致的電池健康度評估體系。擬將循環次數、容量保持率等參數納入分級標準,為回收決策提供技術支持。試點地區還探索建立電池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統,通過唯一編碼實現從生產到回收的全程監控。
該體系的建設將有效降低廢舊電池的環境風險。數據顯示,規范處理的鋰電池相比隨意丟棄可減少90%以上的重金屬污染風險。隨著回收網絡不斷完善,電動自行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