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金昌發布"披露,在盛夏高溫的炙烤下,金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金昌恩暉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鋰離子電池裝備制造基地與萬噸級硅碳負極材料生產基地同步開工,標志著當地新能源產業集群化發展邁出關鍵一步。
此次開工的鋰離子電池裝備生產項目占地7.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達5.8萬平方米,規劃建設綜合辦公樓、智能生產車間及精密檢測中心三大功能區。項目引進國際領先的自動化生產線,可實現年產5GWh磷酸鐵鋰(LFP)電池的全流程生產,涵蓋電極制備、電芯卷繞、化成分容等核心工藝環節。配套建設的數字化檢測系統具備毫秒級數據采集能力,可對電池容量、內阻、循環壽命等關鍵參數實施全檢,確保產品合格率達99.9%以上。
同步推進的硅碳負極材料項目占地6.5萬平方米,新建4.5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包含雙生產車間、材料研發實驗室及智能倉儲中心。項目采用氣相沉積法與液相包覆技術相結合的創新工藝,可穩定生產克容量達650mAh/g以上的高性能硅碳復合材料。實驗室配備掃描電子顯微鏡、X射線衍射儀等20余臺套精密檢測設備,能夠完成材料微觀結構、元素分布、界面特性等全維度分析,為產品迭代提供數據支撐。
"這兩個項目構成完整的產業閉環。"金昌恩暉總經理張銀春在奠基儀式上表示,硅碳負極材料作為新一代鋰離子電池的關鍵組件,與本地已有的正極材料、電解液企業形成配套,可降低區域物流成本30%以上。據第三方機構評估,項目達產后將形成60億元年產值規模,帶動銅箔、鋁塑膜等配套產業新增產值超20億元,同時創造涵蓋研發、生產、質檢等環節的300個技術型就業崗位,為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