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內卷”政策的持續影響下,此前處于價格低谷的新能源系商品價格開始反彈。行情數據顯示,多晶硅期貨主力合約近兩周從低點反彈了約16%,今日呈現小幅震蕩態勢,最新價格約35250元/噸。與此同時,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近期也從低點反彈了約8.8%。
“反內卷”政策讓市場對行業供給優化有了預期。不過,業內人士分析,本輪相關商品期貨價格反彈,主要是此前大幅貼水現貨后的基差修復。在供需格局未出現實質性改善前,價格仍面臨壓力。
多晶硅和碳酸鋰分別是光伏與新能源車行業的主要原材料。近年來,新能源行業前景雖被看好,但下游需求增長放緩,而上游在前幾年卻經歷了產能無序擴張,導致供需錯配,部分原材料陷入降價“內卷”競爭。以多晶硅為例,2022年其價格曾高達30萬元/噸,之后便一路下跌,2024年起持續低位徘徊。
浙商銀行FICC團隊稱,今年以來,受供給過剩影響,多晶硅、碳酸鋰等品種價格持續走低,部分甚至跌破成本線。6月29日,人民日報頭版文章點名光伏組件、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的“內卷式”競爭。高層會議也多次提及行業“反內卷”,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等舉措。
在原材料價格下行期間,期貨市場悲觀情緒濃厚,貼水格局持續,5月多晶硅期貨合約貼水幅度最高接近5000元/噸。浙商銀行FICC團隊認為,遏制低效內卷、優化供給結構的政策導向,觸發市場對供需格局變化的預期,推動價格反彈。但廣發期貨研究指出,當前多晶硅基本面弱需求與高供應錯配,后市需關注產量變化,若持續復產,價格仍將承壓。浙商銀行FICC團隊也表示,本輪政策重點或在于控制新增產能和約束地方政府重復建設,當前商品反彈更多是供給收縮預期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