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屬于環境保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生物炭負載鐵基納米改性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2.cr(ⅵ)由于其化合物被廣泛應用于皮革制革、電鍍和不銹鋼生產等工業過程中,這些行業排放的含鉻廢水下滲,以及含鉻廢物堆存過程中受雨水淋濾產生的滲濾液下滲等,造成部分地塊地下水cr(ⅵ)含量超標,嚴重威脅到生態環境及人體健康,因此地下水cr(ⅵ)污染問題亟待解決,地下水cr(ⅵ)污染修復技術一直備受關注。
3.目前常用的地下水cr(ⅵ)污染修復技術有泵出處理技術、滲透反應墻技術、原位注入還原技術等。泵出處理技術是指在地下水污染下游通過抽提井抽出污染的地下水,抽至地面通過常規的水處理至達標。泵出處理技術前期修復效率較高,但存在拖尾現象,存在處理時間長、難以達標以及成本高等問題。滲透反應墻技術通常是在地下水污染下游挖槽、注入反應材料構建活性反應墻,污染地下水流經反應墻后處理達標;原位注入還原技術是通過注入井在地下水污染區域注入活性反應材料,直接將地下水污染物進行降解反應。后兩種地下水修復技術的關鍵是合適的活性反應材料。
4.納米零價鐵(nzvi)是目前地下水cr(ⅵ)修復的常見反應材料,其具有更大的比較面積、表面能、反應活性和還原性能。但nzvi有易團聚、易鈍化、易流失等不足,使其在地下水原位修復和儲存等方面上依然存在局限性。
5.cn110064369公開了一種生物炭負載納米金屬顆粒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其制備方法主要包括:將生物質粉末與氫氧化鈣粉末按照質量比2-5:1混合、干燥后在500-700℃下煅燒得到負載鈣生物炭;將負載鈣生物炭與feso4·
7h2o在三口燒瓶中混合,并向混合液中滴加nabh4在40khz下超聲處理30-50min,使負載鈣的生物炭負載納米鐵;繼續向混合液中滴加niso4·
6h2o,得到生物炭負載鈣及負載納米鐵鎳復合金屬材料。該發明得到的納米材料活性高,且負載在生物炭上納米鐵鎳不易團聚,但其采用熱解-液相還原方法進行制備,需要使用高成本、高毒性的nabh4進行還原,不利于大規模應用。
6.cn111266572a公開了一種鐵銅雙金屬負載硫化亞鐵復合材料、其制備方法及用途。所述制備方法中主要包括以下步驟:將銅鹽溶液與鐵粉進行混合銅元素與鐵元素摩爾比為0.04~0.07:1,然后與堿金屬硫化鹽溶液進行二次混合硫元素與鐵元素摩爾比
聲明:
“生物炭負載鐵基納米改性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