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涉及反應釜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氨化反應釜。
背景技術:
2.反應釜的廣義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學反應的容器,通過對容器的結構設計與參數配置,實現工藝要求的加熱、蒸發、冷卻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而氨化反應釜是醫藥化工領域氨化工序中的主要設備。在氨化反應結束后,需要將反應釜內未反應完的氨氣排出,以保證產品質量。
3.申請號為201420409636.7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可快速回收氨氣的氨化反應釜,主要包括反應釜本體,攪拌器,以及所述攪拌裝置的攪拌器底部的環形氣體分布器。以便通過環形氣體分布器上的小孔均勻流入反應釜的液相中,將液相中未反應完的氨氣氣提出來并回收氨氣。該分布器為環狀,且靠近反應釜的側壁分布,反應釜中部的氮氣進氣量仍然較少,導致仍然不易于在短時間內將液相中的氨氣氣提出來。
技術實現要素:
4.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
5.本實用新型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氨化反應釜,通過設置的排氨組件能夠有效縮短排氨時間,結構簡單,有效減少氮氣用量,提高了設備產能。
6.為了實現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氨化反應釜,包括:
7.反應釜本體;
8.液氨通入管,其通入并延伸至反應釜本體的底部;
9.排氨組件,其包括氣體通入管,其通入并延伸至反應釜本體的底部;透氣管,其盤繞設置在靠近反應釜本體的底部;多個風葉攪拌葉,其均勻間隔開可旋轉的套設在透氣管ⅱ上;且沿透氣管的延伸方向,任一個風葉攪拌葉的復數個葉片呈漏斗狀排布;多組吹孔,其傾斜開設在透氣管ⅱ的管壁上,且多組吹孔分別一一對應多個風葉攪拌葉設置,任一組吹孔的出氣方向正對與其相鄰的一個風葉攪拌葉的呈漏斗狀排布的開口;
10.攪拌軸,其豎直設置在反應釜本體內,攪拌軸與透氣管不接觸;
11.多個攪拌葉,其均勻分布在攪拌軸上,且多個攪拌葉的攪拌方向與多個風葉攪拌葉的呈漏斗狀排布的開口方向相反。
12.優選的是,還包括:液氨分布管,其盤繞設置在靠近反應釜本體的底部,液氨分布管與液氨通入管首尾連接設置,液氨分布管的尾端封閉設置;多個透氣孔,其均勻分布在液氨分布管的管壁上,且多個透氣孔朝向反應釜本體的底部設置。
13.優選的是,還包括:排氣孔,其設置在反應釜本體的上端;壓力表,其設置在反應釜本體的上端;進料口,其設置在反應釜本體的上端;出料口,其
聲明:
“氨化反應釜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