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術涉及環保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攪拌。
背景技術:
2.干式厭氧發酵耐雜物能力強、容積負荷高、容積產氣率高、能源消耗量低的特點,但也存在反應周期長、易產生酸抑制和氨氮抑制的缺點。目前工業上采用的干式厭氧反應器多為臥式反應器,物料的混合是反應器穩定運行的關鍵。目前反應器一般采用臥式攪拌裝置實現物料混合,攪拌裝置由攪拌軸與等間距螺旋分布的單葉槳構成。單葉槳由槳桿和槳葉末端凹槽構成,在攪拌過程中末端凹槽能夠將沉積在物料中的重介質(如砂粒、玻璃等)鏟起并使其均勻分散在反應器內,以避免反應器底部沉砂過多造成反應器有效容積減小的問題。但是在運行過程中,干式厭氧發酵物料固含率高、粘度較大,槳葉末端凹槽容易粘附物料尤其是底部沉砂。隨著末端凹槽物料粘附量的增加,凹槽結構對物料的攪拌混合效果將大幅降低,由此降低反應器運行的穩定性。
技術實現要素:
3.考慮到上述問題而提出了本技術。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攪拌槳葉及攪拌裝置以至少解決上述問題之一。
4.根據本技術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攪拌槳葉,包括:
5.攪拌槳桿,與槳葉端部連接;
6.所述槳葉端部包括:
7.具有不光滑表面的凹部,位于所述槳葉端部的第一側;
8.具有倒角的凸起部,位于所述槳葉端部的第二側。
9.可選地,所述凹部的剖面曲線包括仿生曲線。
10.可選地,所述凹部的不光滑表面包括一個或多個連續或不連續的凸起或凹槽。
11.可選地,所述凸起或凹槽包括凸起棱紋、溝槽、肋條、鱗片、凸包或凹坑。
12.可選地,所述凸起部的倒角的角度包括45°?145°。
13.可選地,所述槳葉端部的長度與寬度之比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4。
14.可選地,所述槳葉端部的截面包括多邊形。
15.可選地,所述凸起部垂直于所述槳葉端部的截面。
16.可選地,所述攪拌槳桿由方鋼、矩形鋼、工字鋼、或圓型鋼制成。
17.根據本技術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攪拌裝置,包括:根據第一方面所述攪拌槳葉,包括攪拌槳桿和槳葉端部;
18.攪拌軸,與所述攪拌槳桿連接,所述攪拌軸用于驅動所述攪拌槳葉轉動。
19.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攪拌槳葉和攪拌裝置,采用仿生學設計,在攪拌槳葉的端部設置具有非光滑表面的凹部,以及具體倒角的凸起部,實現減粘降阻的同時,能夠有效降低攪拌軸折斷的風險。
附圖說明
20.通過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進行更詳細的描述,
聲明:
“攪拌槳葉及攪拌裝置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