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屬于冶金和礦物工程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赤泥懸浮磁化焙燒-磨選生產鐵精礦工藝。
背景技術:
2.赤泥是制鋁工業提取氧化鋁時排出的污染性廢渣,一般平均每生產1噸氧化鋁,附帶產生1.0-2.0噸赤泥。我國每年排放的赤泥高達數百萬噸,大量的赤泥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只能依靠大面積的堆場堆放,污染環境,并使赤泥中的許多可利用成分得不到合理利用,造成資源的二次浪費,嚴重阻礙了鋁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3.在氧化鋁采用拜耳法生產工藝時,產出的赤泥中主要礦物組成為赤鐵礦、針鐵礦、菱鐵礦、含水鋁硅酸鈉、一水硬鋁石,其次為文石和方解石,還有少量的天然堿、水玻璃、火堿等,赤泥的化學組成為tfe:25~35%、fe2o3:40~50%、sio2:15~20%、al2o3:21~25%、cao:2~10%、tio2:2~5%。赤泥鐵渣中有用成分為氧化鐵,主要雜質成分為氧化鋁。同時赤泥的結構呈板結狀態,粒度非常細,其中-10μm泥約占58%,物料比較粘,制樣研磨很容易,自然堆積疏松,堆比重小,熔點1200-1250℃。赤泥的ph值為10.29-11.83,氟化物含量4.89-8.6mg/l,屬于一般固體廢渣。
4.赤泥中主要礦物為赤鐵礦和水化鋁硅酸鹽,na2o含量高達2-3%,鐵氧化物含量較低,且弱磁性鐵占有很大的比例,結合的化學堿難以脫除且含量大,又含有氟、鋁及其他多種雜質,赤泥中含鐵礦物與其他礦物相互包裹、連生嚴重,使鐵氧化物磁選時與其他礦物難以分離,采用磁選工藝以外的其他工藝難以分離赤泥中的鐵渣。當赤泥采用直接還原工藝進行利用時,需對赤泥進行干燥、打散、配入還原煤,然后經混合和壓塊后,采用隧道窯或轉底爐進行還原,最后再采用磨礦和磁選工藝生產金屬化鐵粉,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生產工藝流程較長,生產成本較高,赤泥還原質量較差,金屬回收率較低,同時直接還原中易形成低熔點高沸點的na2co3,易粘管壁,難以脫除,給下道工序直接還原帶來一系列的問題;當赤泥采用磁化焙燒工藝進行利用時,需對赤泥進行干燥、打散、配入還原煤,然后經混合和壓塊后,采用隧道窯或轉底爐進行磁化焙燒,最后再采用磨礦和磁選工藝生產鐵精礦,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由于嵌布粒度很細,壓塊內部透氣性較差,赤泥焙燒均勻性較差,同時焙燒礦需磨至很細的粒度才能實現礦物解離,磨礦成本較高,金屬回收率較低、磨選產品鐵品位低、生產工藝流程長。
聲明:
“赤泥懸浮磁化焙燒-磨選生產鐵精礦工藝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