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負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與傳統石墨負極相比,硅具有超高的理論比容量(4200mAh/g)和較低的脫鋰電位(<0.5V),且硅的電壓平臺略高于石墨,在充電時難引起表面析鋰,安全性能更好。硅成為鋰離子電池碳基負極升級換代的富有潛力的選擇之一?;诋斍氨銛y式電子消費產品及純電動車對于高能量密度電池的需求,具有高容量的硅材料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硅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也有缺點。硅是半導體材料,自身的電導率較低。在電化學循環過程中,鋰離子的嵌入和脫出會使材料體積發生300%以上的膨脹與收縮,產生的機械作用力會使材料逐漸粉化,造成結構坍塌,最終導致電極活性物質與集流體脫離,喪失電接觸,導致電池循環性能大大降低。此外,由于這種體積效應,硅在電解液中難以形成穩定的固體電解質界面(SEI)膜。伴隨著電極結構的破壞,在暴露出的硅表面不斷形成新的SEI膜,加劇了硅的腐蝕和容量衰減。中國專利申請公開第CN103633295A號公開了一種硅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為將硅粉和氧化亞硅粉混合均勻后,再與含有有機碳源分散劑的溶液混合,進行濕法球磨,得漿料;將漿料、石墨和導電劑混合均勻,進行噴霧干燥,得類球狀顆粒;再將類球狀顆粒與瀝青混合,在惰性氣氛下進行包覆處理,得包覆后物料,再進行炭化處理,得到最終材料。該方法制備的材料雖然改善了電池循環性,但可逆容量在650mAh/g,首次效率卻不足80%。中國專利申請公開第CN105789576A號公開了一種硅基負極材料的制備方法。所述制備方法包括:將碳材料、硅材料、適量的粘接劑和導電劑混合制備漿料;對所述漿料進行噴霧干燥造?;驍D壓混捏造粒,得到粒度大小為5μm~35μm的顆粒;將所述顆粒置于回轉燒結爐內,在800℃~1100℃惰性氣氛下進行燒結,保溫兩小時得到燒結后的塊狀材料;將塊狀材料打散,使用液體瀝青或樹脂對所述打散的材料進行浸澤;再將浸澤后的材料置于回轉燒結爐內進行燒結,并將得到的材料再次打散;在800℃~1100℃下使用表面包覆材料將再次打散的顆粒進行表面包覆處理,即得到硅基負極材料。該方法通過瀝青或者樹脂等液相浸澤的方式將顆粒中的縫隙填補,制備得到了結構致密且容量高的材料,但多次燒結處理,工序復雜,能耗較高。技術實現要素: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穩定,電化學反彈
聲明:
“負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