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屬于鋼鐵行業燒結球團環境治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燒結機機尾無組織排放的減排裝置。背景技術:2.2019年4月生態環境部等五部委頒布了《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明確了燒結機機尾無組織排放顆粒物的限值為10mg/m3。3.燒結機機尾下料由兩部分組成,其中大部分燒結餅在經臺車翻轉,單齒輥破碎機破碎進入前端溜槽,而機尾星輪正下方溜槽(后端溜槽)以散料收集為主,主要有以下幾種來源,上部臺車卡入星輪輪齒在翻轉過程臺車之間縫隙掉落的碎料(由星輪散料斗收集排入溜槽),下回程臺車行進中篦條上掉落的碎料,臺車篦床面與單齒輥破碎機前端導料箱之間縫隙散落的燒結碎料,臺車欄板與導料箱端部之間縫隙散落的燒結碎料。所有燒成的燒結物料經下端溜槽,匯入環冷機受礦斗進入環冷機工序。4.目前,燒結機機尾在單齒輥破碎機煙罩頂部設集塵罩,用于凈化燒結餅翻轉和破碎過程中產生的高溫含塵煙氣。而燒尾部星輪下端零星的散料收集產生的揚塵,各大鋼企普遍采用在尾部星輪兩側鋼板封堵的方式,阻擋帶粉塵的熱煙氣的外逸。由于此處散料落差大,加上長期的烘烤和密封不嚴等問題,達不到環保要求的超限排放,一直是燒結機環境治理的難點之一。而且機械式的封堵給維護檢修帶來不變,不利于觀察尾部星輪下部和后端溜槽內物料情況,曾經有報道由于封堵嚴實,出現后端溜槽出現卡料產生冒料,造成尾部星輪軸承損壞的事故。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采取有效措施,消減機尾無組織排放滿足環保要求,同時兼顧燒結機機尾日常巡檢和檢修。技術實現要素: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燒結機機尾無組織排放的減排裝置,解決了燒結機機尾排放不達標,封堵帶來的檢修等問題。6.一種燒結機機尾無組織排放的減排裝置,包括尾部星輪移動架1、燒結機骨架2、臺車3、機尾星輪4、風幕機5、降塵連通管6、后端溜槽7、第一電動調節閥8、頂部集塵罩9、第二電動調節閥10、單齒輥破碎機煙罩11、導料箱12、單齒輥破碎機13、前端溜槽14和環冷機受礦斗15;燒結機骨架2為燒結系統的主框架,臺車3放置在燒結機骨架2的軌道上,在主框架內循環移動,尾部星輪移動架1安裝在燒結機骨架2上;機尾星輪4安裝在尾部星輪移動架1內部,臺車3進入機尾星輪4的齒輪,隨機尾星輪4的轉動完成上下回程的過渡;導料箱12安裝在機尾星輪4和單齒輥破碎機13之間,臺車3上的燒結餅在機尾星輪4翻轉過程中落入導料箱12
聲明:
“井下矸石泵送充填系統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