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低c/n比的污水生物脫氮復合碳源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1.本發明涉及一種低c/n比的污水生物脫氮復合碳源及其制備方法,該復合碳源主要用于低c/n比污水生物脫氮所需補充碳源,屬于水處理技術領域。背景技術:2.近年來,水體富營養化成為嚴重的環境問題,隨著中國“水十條”的發布,對污水廠脫氮處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眾多市政污水處理工藝中,生物法硝化反硝化工藝因其廉價高效的特點被廣泛應用于污水脫氮處理。傳統的生物脫氮工藝主要分為硝化過程和反硝化過程,其中反硝化過程指異養反硝化細菌以有機碳源為電子供體,在缺氧環境下將硝化過程中產生的亞硝酸氮和硝酸氮還原成氣態氮的過程。有機碳源是反硝化過程中的重要物質,其種類及c/n 比影響著反硝化的效果。只有保證水體中有充足的碳源才能讓反硝化過程順利進行,一般要求bod/tkn>4。在中國南方地區,碳源不足導致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水質很難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一級a”標準,現多采用向低碳氮比污水中投入外加碳源以保證反硝化脫氮,而不同碳源對反硝化的影響不同,尋求高效、廉價且環境友好型的外加碳源成為現在急需解決的問題。3.現有的外加碳源可分為兩大類:一是以低分子有機物和糖類等可溶性液體碳源為主的傳統碳源以及以其為原料的復合碳源;二是以天然纖維素植物及人工合成高聚物為主的固體新型碳源和以工業廢水、污泥水解液及垃圾滲濾液等為主的液體新型碳源。目前被廣泛實際應用于污水廠反硝化脫氮的傳統外加碳源多采用可溶性的低分子有機物(如甲醇、乙酸、乙酸鈉)和糖類物質(葡萄糖、乳糖),具有易生物降解、釋碳速率快且易被反硝化細菌利用等特點,成為污水反硝化脫氮工藝中外加碳源的首選。甲醇是最早被研究且被廣泛實際應用于反硝化脫氮的外加碳源,但因其毒性、運輸成本高、安全性能差以及投加量難以掌控等因素,在越來越重視水環境安全性的當下,顯然不再適用。且有研究表明甲醇作為外加碳源時,系統啟動時間,污泥馴化期長,不能迅速地響應進水水質的變化,不適合作為應急外加碳源。因此,現在污水脫氮中往往選擇低分子醇、酸作為其替代品。張仲玲. 反硝化脫氮外加碳源的選擇[d]. 哈爾濱: 哈爾濱工業大學, 2010.文獻中考察了甲醇、乙酸、丙酸、丁酸和葡萄糖作為間歇式反硝化實驗外加碳源時的適宜碳氮比及反硝化速率,結果表明在適宜碳氮比條件下,反硝化速率為甲醇、乙酸>丙酸、丁
聲明:
“低C/N比的污水生物脫氮復合碳源及其制備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