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廢水脫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對廢水的脫氨處理方法,以及用于該處理方法的處理裝置。背景技術:氨氮污染對于水體的影響較嚴重,主要表現在使水體富氧化,促進藻類繁殖,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導致水生物死亡、水體惡臭等,因此污水排放標準中對氨氮的排放有相當嚴格的要求。工程上常見的脫氨氮方法有:氨吹脫法、高溫脫氨法、微生物法、折點加氯法、離子交換法等,其中氨吹脫法是利用氨氮的氣相濃度和液相濃度之間的氣液平衡關系進行分離的一種方法,對于氨氮濃度在5000mg/L以下的氨氮廢水的去除率較高,但在工業生產中生產廢水的氨氮濃度往往高達10000mg/L以上,采用普通的氨吹脫法很難達到理想的處理效果,而且脫除的物質常會造成填料塔堵塞等問題,因此須采用高溫脫氨+吹脫脫氨法聯合處理工藝對高濃度氨氮廢水進行處理,但該處理工藝復雜,而且在脫氨后對氨氮的回收處理方面存在不足。技術實現要素: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對廢水的脫氨處理方法,可以脫除廢水中高含量的氨氮污染,使處理后廢水中氨氮含量達到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的二級排放標準要求,并能回收氨氮獲得硫酸銨。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對廢水的脫氨處理方法,是采用對廢水進行空氣吹脫脫氨與噴淋回收氨的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脫氨處理步驟:向廢水加入NaOH溶液,調節酸堿度后噴淋,與空氣逆向接觸進行空氣吹脫脫氨處理,脫氨后的廢水排放;所述脫氨后廢水的pH值控制為10.5~11.5;b、氨回收處理步驟:將經過所述脫氨處理步驟后逸出的氣體經過兩級脫氨吸收處理后排放,所述兩級脫氨吸收處理包括由循環噴淋的一級脫氨吸收液對經過所述脫氨處理步驟后逸出的氣體進行第一級脫氨吸收處理步驟,以及由循環噴淋的二級脫氨吸收液和補充噴淋的稀硫酸溶液對經過所述第一級脫氨吸收處理步驟后逸出的氣體進行第二級脫氨吸收處理步驟;控制一級脫氨吸收液的pH值為4.5~6.5,回收一級脫氨吸收液,將回收的一級脫氨吸收液依次進行蒸發濃縮、結晶和離心脫鹽處理,得到固體硫化銨產品;所述稀硫酸溶液中H2SO4的質量含量為30%,所述二級脫氨吸收液為由稀硫酸溶液在第二級脫氨吸收處理步驟中進行氨吸收后再循環噴淋進行氨吸收得到的混合溶液,所述一級脫氨吸收液為由二級脫氨吸收液在第一級脫氨吸收處理步驟中進行氨吸收后再循環噴淋進行氨吸收得到的混合溶液。
聲明:
“對廢水的脫氨處理方法及處理裝置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