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素企業一次焙燒使用的帶蓋環式焙燒爐,一般由兩個火焰系統運轉,與其他種類的焙燒爐相比較,帶蓋環式焙燒爐具有連續性生產、熱利用率高、適合各種規格制品焙燒、產量大、產品質量好、機械化程度高等優點。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當遇到某些特殊情況或某項工藝參數控制不當時,帶蓋環式焙燒爐會產生連續、批量的廢品,出現產品質量的波動,
焙燒工序在炭素生產中因其焙燒周期長,一直是炭素生產中的瓶頸。而在環式焙燒爐工序一般是由7~8個運行爐室組成一個加熱系統,另有2個帶蓋降溫爐室,2個自然降溫爐室組成。制品要經過熱處理才能有固定的結構,要在焙燒爐內高溫燒成。
為了保障燒出的制品是合格的,就要依照制品的規格專門制定相應的焙燒曲線。由于很多的焙燒曲線是從獨立的焙燒試驗爐中得來的。而帶蓋環式焙燒爐在聯動運行中是以低溫、中溫、高溫、降溫等熱處理階段組成的一個運行系統。在運行中各階段溫度過程在具有不同溫度的爐室完成,該爐蓋爐室的溫度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任務后便向前移動一個爐室,重新執行這一溫度過程,以此類推,溫度過程是動態的,以此實現焙燒爐的裝爐、焙燒、出爐、爐室維修等循環運轉。這個時間也稱為移動系統時間。移動系統的時間是以焙燒曲線(t)÷系統組成的爐室數(M)定的,而制定焙燒曲線時主要依據是被焙燒制品面向縱火道墻的尺寸規格、材質、密度、結構來確定,同時也要兼顧移動系統的時間編在三班制以整班時間或1/2班的時間表,以利于生產管理。焙燒爐年裝出爐產能計算公式如下:
Q---年產裝出爐量(爐)
A---每臺焙燒爐運轉系統數 (暫按1個系統計算)
T---全年生產時間(h)按365(d)×24(h)=8760(h)
t---焙燒曲線 (按576h)
M---每個加熱系統組成的爐室數 (7~10個)
從(1)式中可分析出,決定焙燒爐產能的2個主要因素是焙燒曲線“t”和每個加熱系統組成的爐室數“M”。焙燒曲線“t”越大“Q”就越小,系統組成的爐室數“M” 越多“Q” 就越大。提高焙燒爐產能的主要措施就是減小“t”、增大“M”。
在實踐中焙燒曲線“t”的長短是按制品的規格及多項參數制定的,更多是根據各自的爐況通過試驗總結出來的,“t”視焙燒產品而異。系統組成的爐室數“M”的構成有歷史的原因,也有
聲明:
“關于帶蓋焙燒爐多個爐室聯動的應用與比較”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