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 言
中國黃金資源豐富,但金礦品位偏低,多金屬共伴生金礦和微細浸染型金礦比例較大,且在原生礦床中,金常與黃鐵礦等硫化礦物共生,這種資源特點使得大部分黃金礦石中都伴有鐵、硫等多種元素[1-3]。在回收金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回收黃金礦石中共伴生的黃鐵礦等多種有價金屬,最大限度的回收這些資源,同時實現劇毒固體廢棄物的無害化,其對于回收資源,保護環境,具有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氰化浸出法是提取金精礦常見而有效的方法,浸出過程中用到的浸出劑為氰化鈉。氰化浸金后的金礦尾渣(簡稱氰化尾渣)再經過浮選工藝可富集得到高硫精礦。氰化尾渣的特點是含有一定數量的氰酸根(每噸氰化尾渣中數十克的氰化鈉),且礦物粒度很細(粒度小于45m的微粒占90%),這勢必影響下一步浮選富集黃鐵礦的作業[4-7]。
本論文研究背景是針對中礦金業股份有限公司浸金過程中的氰化尾渣中含有黃鐵礦的特性,開展探索氰化鈉在黃鐵礦表面吸附特性的基礎研究;其目的是了解吸附了氰化鈉的黃鐵礦表面特性,探索氰化物對后續富集硫鐵的阻礙作用機制,從而實現氰化尾渣中硫、鐵的高效回收利用。
1實驗部分
1.1 原材料
試驗中所用的黃鐵礦單礦物來源于山東省沂源地區福吉山銅礦。將礦樣手選除雜,并采用磨樣機磨至-45 m 93 %。礦樣純度為95.43%。礦樣的XRD 譜如圖1 所示。
圖1 礦樣的XRD 譜
Fig.1 XRD pattern of ore sample
1.2 吸附試驗方法
用1.1所述的黃鐵礦進行氰化鈉吸附試驗。用分析純NaOH 調節pH。將一定濃度、一定體積的氰化鈉溶液加到250ml錐形瓶中,然后加入定量黃鐵礦樣品,調節pH為預定值。從添加黃鐵礦后開始計時;攪拌一定時間后,取出10mL 吸附后的溶液,離心過濾除去黃鐵礦。用移液管精確量取5mL上清液,用原子吸收法分析吸附后溶液中氫氰根離子濃度。
1.3 氫氰根離子的檢測方法
將1.2節所述的5mL離心分離后的上清液于25mL帶塞的比色管中,分別加入1mL 0.5 mol/L EDTA溶液、2mL1mg/L KI溶液、水10mL、4mL 220mg/L AgNO3溶液以及1mL 1%聚丙烯酰胺溶
聲明:
“氰化鈉在黃鐵礦顆粒表面的吸附機理研究”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