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況
光伏是基于半導體技術和新能源需求而興起的朝陽產業。針對光伏、風電、水電、核電、生物質等細分可再生能源領域,光伏行業在我國“十三五”期間發電量復合增速為55%,遠高于其他種類可再生能源的增速(4%~22%)。截至2017年底,我國光伏裝機已經達到1.3×108kW,提前3年完成“十三五”規劃的1.05×108kW目標??紤]到光伏行業高效電池與單晶多晶大硅片生產對分布式太陽能發電、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的支撐作用,以及助力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及碳中和目標,預期光伏產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快速發展的光伏產業面臨大量廢水產生及處理問題。在單晶硅片或者多晶硅片生產過程的制絨、磷擴散、刻蝕、酸洗等環節,因大量使用氫氟酸、硝酸、三氯氧磷及異丙醇等化學物質,從而使得光伏廢水往往具有高硝酸根、高含氟、pH波動大的特征,給光伏廢水的處理尤其是總氮達標帶來了挑戰。
江蘇省某光伏廢水處理工程為改建項目,設計處理規模為6000m3/d,出水水質要求達到《電池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0484—2013)的間接排放標準。該項目原采用一級AO工藝,無法滿足排放要求,擬采用二級除氟+反硝化顆粒污泥+A/O工藝進行改建,對現有脫氮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在現有一級A/O系統前增設二級除氟系統和反硝化顆粒污泥高效脫氮反應器,經處理后廢水進入A/O池進一步對剩余氨氮、硝氮和COD進行處理,最終實現達標排放。
2、進、出水水質及工藝選擇
該項目設計處理規模為6000m3/d,遠期規??蛇_到2×104m3/d。設計進、出水水質見表1,出水水質需滿足《電池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0484—2013)的間接排放標準。
廢水具有高NO3--N、高F的典型特征,其中碳氮比嚴重失調、pH偏酸性,導致傳統脫氮工藝效果難以滿足需求。
由表1可以看出,該工程污染物去除重點是TN和F-。原處理工藝主要流程:廢水進入調節池后經泵提升至沉淀池,在沉淀池調理槽中加入消石灰進行中和反應,調節酸性廢水的pH,同時形成CaF2沉淀,去除廢水中的F-;含有沉淀物的混合液,進入平流沉淀池進行沉淀;沉淀池設置刮泥機,將底部沉淀刮至污泥斗后再排出沉淀池。經一次沉淀后的廢水進入混凝反應段,在混凝反應段先后加入
聲明:
“光伏廢水處理反硝化厭氧顆粒污泥工藝”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