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Al4SiC4層狀材料的制備方法,方案為采用Al(OH)3,SiO2與酚醛樹脂作為原料分別提供Al,Si,C元素,利用化學前驅體法合成層狀材料Al4SiC4,測定出酚醛樹脂的含碳比后,對粉末進行混合,混合粉末的摩爾比為:Al2O3:SiO2:C=(2?3):(1?1.2):(10?14)。將混合后的原始粉末放入酒精中濕混24h后放入50℃干燥箱中干燥得到混合膠體。再將膠體放入底部加熱的真空干燥箱中使得膠體充分干燥。獲得的粉末研磨后以100MPa壓力在模具中冷壓成型,分別在Ar氣保護在1500?1900℃時進行燒結。最后,將得到的粉末在空氣爐中700℃保溫12h,使得粉末中的殘炭去除。所制備出的層狀Al4SiC4材料,純度很高,適用于大規模生產,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和廣泛的推廣應用價值。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修復超疏水減阻彈性體薄膜及制備方法,在彈性體表面復制鯊魚皮V型槽結構,并接枝了可以自組裝形成微納結構的聚丙烯酰胺?聚氟烷基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具有自修復超疏水性能,靜態水接觸角達到150°以上,滾動角小于10°。將該減阻膜貼在旋轉粘度計轉子上進行減阻性能測試,減阻率可以達到20%。本發明的優點:1.將超疏水減阻法和仿生減阻法結合在一起,使減阻膜在層流狀態和湍流狀態下都有較好的減阻效果;2.在超疏水膜表面接枝的聚氟烷基丙烯酸酯在表面化學成分被損壞后,經過溶劑浸泡或者高溫加熱可以自修復,使膜再次具有超疏水效果。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近球狀鉬酸鎳/亞酞菁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以鉬酸鎳為主要原料,添加少量的亞酞菁,合成鉬酸鎳/亞酞菁(NiMoO4/SubPc)復合材料,以提高鉬酸鎳的贗電容性能,本發明將亞酞菁和鉬酸鎳有機的結合起來,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對材料形貌進行表征,結果表明:亞酞菁很好地包覆在球狀NiMoO4外表面,且各元素均勻地分布在鉬酸鎳材料中,循環伏安實驗和電化學阻抗實驗證實了SubPc顯著增強了NiMoO4的氧化還原信號和電荷轉移動力學特性,電容測試實驗進一步表明,復合材料較NiMoO4單一材料具有更高的循環穩定性,本發明制備過程簡單,成本低,反應條件溫和,可大面積生產,在超級電容器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改善液壓油低溫流動性能的快速工藝方法,根據液壓泵在不同低溫環境下對液壓油的運動粘度的要求,添加劑A的添加量與液壓油溫度的相關性,采用物理添加工藝方法向液壓油添加研制的添加劑A,快速降低液壓油在低溫環境的運動粘度,改性過程的具體實施步驟如下:步驟1:液壓油中添加劑A添加量的計算;步驟2:添加劑A的添加工藝過程;步驟3:運動粘度的測定。本發明避開了在基礎油中添加降凝劑的復雜化學合成過程,而采用物理添加方法直接向液壓油成品油添加自研制添加劑,根據低溫環境溫度,提前調節液壓油的低溫運動粘度達到液壓油低溫環境粘度使用要求,適用于極低溫環境下,需要臨時調整液壓油運動粘度的車輛液壓泵系統。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水系超級電容器的制備方法,用于解決現有方法制備的水系超級電容器工作電壓低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是將碳布、石墨與硝酸鈉混合后逐滴加入濃硫酸、加入KMnO4、加入蒸餾水并攪拌,再將H2O2添加到混合物溶液中,最后向溶液中加入水合肼并加熱,得到還原石墨烯包覆碳布,作為超級電容器的負極。采用電化學工作站用石墨烯包覆碳布制備CO3O4NSs/ACC@RGO復合電極材料,作為超級電容器的正極。以多孔聚丙烯薄膜為隔膜,以水溶性電解質溶液為基礎,組裝成水系超級電容器。經測試,本發明制備的水系超級電容器工作電壓低由背景技術的1.4V提高到2.2V。
本發明提供的該二維雙鈣鈦礦材料的組成式為AnMIIIMIX8;其中,A為有機胺,MIII為三價金屬元素,MI為一價金屬元素,X為鹵素;這類材料具有甲胺鉛碘鈣鈦礦及無鉛雙鈣鈦礦的一些優點。該類材料不含鉛對環境友好,具有很好的光穩定性和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在空氣中保存很難變質。并且該類材料具有合適且可調的光吸收帶隙,更為重要的是該類材料能夠通過溶液法低溫制膜。這些優點都為該類材料在太陽能電池、光探測器、發光二極管等光電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基礎。
一種Ba3Co2Fe24O41/Ba2Co2Fe12O22微波磁性材料及制備方法,按化學通式(1-x)Co2Z/xCo2Y,將BaCO3、Co3O4、Fe2O3配制后球磨,然后烘干、過篩、壓塊,經1100℃~1200℃預燒,然后粉碎后過120目篩得到復合粉體;向復合粉體中加入PVA粘合劑,造粒后過篩,壓制成型,燒結,得到Ba3Co2Fe24O41/Ba2Co2Fe12O22微波磁性材料。本發明制得的微波磁性材料中只含有Co2Y和Co2Z兩相,無其它雜相存在,并且通過電鏡測試表明結構致密,沒有明顯的氣孔,該微波磁性材料的磁導率達到10~15,反射損耗可達到-20dB~-42dB。
本發明公開了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溶膠?凝膠法的立方焦綠石結構納米顆粒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采用乙酸為溶劑,通過嚴格控制鉍、鉺和鈦的質量比,利用其在原子尺度的混合,達到精確控制它們化學計量配比的目的。經干燥,升溫,保溫,降溫后可獲得具有結晶性能良好的純立方焦綠石相Bi2Ti2O7:Er納米粉體。通過近紅外光源的激發(980納米),首次獲得了在沒有其他稀土元素摻雜的情況下具有肉眼可以觀察到的上轉化的紅綠色發光,所獲得的上轉換發光有望在生物探測、光熱治療、顯示、防偽、醫療診斷等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
本發明屬于石油工業用化學品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非均勻裂縫內暫堵轉向劑封堵能力評價裝置及方法。一種非均勻裂縫內暫堵轉向劑封堵能力評價裝置,包括模擬裂縫系統,模擬裂縫系統外依次設有環形橡膠筒及不銹鋼外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擬裂縫系統包括依次設置的第四模擬縫及裂縫模塊;其中,第四模擬縫為喇叭口模塊,裂縫模塊包括依次設置的不同縫寬的3個模擬縫;喇叭口模塊的前端連接有進口管,末端連接至裂縫模塊;還包括泵注系統、環壓系統及監測系統。本發明通過兩套系統及兩種方法,模擬了靜態及動態封堵兩種封堵方式,能夠充分模擬暫堵劑進入裂縫及武安不充填裂縫后的全流程暫堵壓裂施工。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硬質合金旋轉銼表面制備TiAlSiN涂層的方法,將硬質合金制成的旋轉銼預處理后放入電弧離子鍍膜設備中的轉架桿上,以TiAlSi合金靶作為涂層中Ti、Al、Si元素來源,通過電弧電源的電流控制靶的濺射率;采用Ti靶作為制備底層和過渡層的Ti元素來源,采用高純Ar作為主要離化氣體,采用高純N2作為反應氣體,使其離化并與Ti、Al、Si元素結合,在旋轉銼表面沉積形成TiAlSiN涂層。該TiAlSiN涂層為三層結構,即Ti/TiN/TiAlSiN,涂層總厚度為3.0微米,化學成分含量為Ti:20at.%,Al:30at.%,Si:8at.%,N:42at.%。涂層硬度42GPa,在室溫干摩擦和對副為GCr15條件下,銷盤實驗測出的TiAlSiN涂層的摩擦系數為0.65,結合力為HF1級,具有很好的結合力和耐磨損性能。
本發明涉及一種溶液法生長氯氧化釤納米晶及其方法,屬于無機三元稀土化合物納米晶材料合成領域。先按照1:(1~10)的摩爾比,將釤源和氯源前驅體分散在溶劑中,經過攪拌達到均勻混合。隨后在保護氣氛下,升溫到200攝氏度以上,通過一定的保溫時間,完成氯氧化釤納米晶的生長。隨后,經過離心分離即可獲得氯氧化釤納米晶。所生長的氯氧化釤納米晶具有完整的長方體形貌,厚度約為20納米,同時,具有很好的單分散性。本發明采用溶液法合成氯氧化釤納米晶,具有反應溫度低,操作簡單,容易控制,所制備的氯氧化釤納米晶純度高,無任何可探測到的雜質相。為進一步研究氯氧化釤納米晶的物理化學性質提供重要的物質平臺。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玉米秸稈芯的非均質巖心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新材料相關服務領域,具體涉及流體以及化學物質在多孔環境下的運動變化評價監測技術。本發明提供的基于玉米秸稈芯的非均質巖心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將玉米秸稈芯用甲酸銨溶液浸漬處理,凍干;將凍干后的玉米秸稈芯橫放后端部封蠟,從側向浸潤正硅酸乙酯乙醇溶膠,水浴靜置,弱酸性條件下形成凝膠,密封水浴靜置老化;去除所述端部封蠟,去除表面凝膠,用三甲基氯硅烷溶液浸泡,高溫干燥得到所述基于玉米秸稈芯的非均質巖心材料。本發明制得的非均質巖心,利用天然的秸稈芯所特有的水運輸通道構造軸線方向環境相似而徑向方向空隙變化的特點,具有出色的天然巖心模擬效果。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獲得氣相燃料自著火臨界條件的實驗方法,包括:確定氣相燃料混合氣各組分比例,配制混合氣,并靜置;向燃燒室內充入氣相燃料混合氣;記錄壓縮過程中燃燒室內混合氣的光強和壓力變化,并判斷在該條件下混合氣是否發生自著火;重復上步驟,氣相燃料混合氣若未發生自著火現象,繼續改變燃燒室長度和進氣量,觀察著火情況,當兩者溫差小于10K時,則獲得自著火臨界溫度;獲得不同壓縮終點壓力下的自著火臨界溫度,并建立氣相燃料混合氣自著火臨界脈譜圖;若獲得的自著火臨界著火模擬值與自著火臨界脈譜圖中的實驗值吻合性好,則說明氣相燃料化學反應動力學機理預測準確,反之,存在不足之處。本發明能夠精確的判斷著火和不著火情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供電柔性傳感器及其制備方法,屬于電化學傳感器技術領域,包括依次設置的第一柔性薄膜層、第一柔性電極層、氧化鋅納米片層、第二柔性薄膜層、第二柔性電極層和第三柔性薄膜層;所述第一柔性電極層和第二柔性電極層分別引出有導線,該傳感器通過引入金屬離子為摻雜劑改變了氧化鋅材料的微觀形貌以增強材料的壓電性能,既具有極好的柔韌性和拉伸性能,又提高了自身的力電敏感相應性,解決現有技術中由于傳感器柔韌性差和電極材料拉伸性能差,導致的傳感器電極導電性減弱甚至喪失,不能滿足軟體機器人對傳感器力學性能以及監測性能需求的問題。
本發明涉及折射型紅外微光學器件制備技術,具體涉及一種硫系玻璃紅外復眼的制備方法。本發明采用“兩步法”制備硫系玻璃紅外復眼,包括以下步驟:1)樣品清洗;2)通過飛秒激光改性,在曲面K9玻璃基板的表面形成燒蝕彈坑;3)曲面濕法刻蝕工藝,通過超聲水浴化學腐蝕,得到曲面K9玻璃復眼模板;4)通過高溫模壓工藝制備硫系玻璃曲面復眼預制體;5)通過高溫模壓工藝制備硫系玻璃紅外復眼。本發明解決了現有復眼制備工藝生產成本高、加工效率低、成品質量差等問題,制備的紅外玻璃復眼具有優異的光學性能,可以實現紅外熱成像,大視場成像且分辨率高,可以被廣泛應用于無人駕駛、機器人視覺和紅外遙感監測等領域。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負熵增加的多機協同控制方法及系統,采用遷移學習理論,研究多維質量狀態空間分布的動態演化規律,對智能制造過程多維質量狀態波動規律進行動態預測,搜索可以使得智能制造的社區網絡熵值更小的影響因素,進而揭示可以使得質量狀態波動性更小的規律,從而形成了一種智能制造過程的多維質量狀態的負熵增加方法;再引入微進化學習機制,構建多機協同自適應控制方法,通過負熵控制器完成結構調整控制,通過自適應控制完成過程調整控制,從而實現對智能制造過程多維質量狀態進行動態循環的自適應控制。本發明可以廣泛用于智能制造的產品質量保障領域。
一種氮雜環火炸藥堿水解處理工藝,先給電加熱反應釜中先加入KOH溶液,再加入氮雜環類含能藥品反應,發生放熱化學反應后的混合物送入攪拌調節器,攪拌調節器調節溶液PH值;監測攪拌調節器內溶液N、P、K含量,加入N和P元素攪拌混合制成熔融狀液體混合物,攪拌調節器出口物料送入蒸發濃縮塔;蒸發濃縮塔塔底液體出料從噴漿干燥塔塔頂送入,噴漿干燥塔塔底得到有機環保復合肥料,本發明實現報廢氮雜環類含能材料去能及資源化環保利用。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復合敏感膜及制備方法、氣體傳感器及制備方法,將毒氣敏感材料分散到溶劑中,然后旋涂到以金屬為襯底通過化學氣相沉積制備得到的二維材料表面,從而獲得一種堆疊結構的復合敏感膜;將復合敏感膜裁剪成合適的尺寸,放到刻蝕液的液面上,以刻蝕復合敏感膜的金屬襯底,從而得到自支撐的復合敏感膜;將自支撐的復合敏感膜在去離子水液面上漂洗后,利用浸漬提拉法將其轉移到氣敏傳感器的測量元件表面。復合敏感膜中的二維材料層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和機械強度,保證復合敏感膜在液面上的完整性。另外,二維材料層還具有很高的表面能,可以改善復合敏感膜與壓電襯底表面的貼附性,增強毒氣敏感材料與聲表面波器件的耦合作用,從而提高傳感器對沙林毒氣及其模擬劑的響應靈敏度和響應速度。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催化半氫化氣相炔烴合成烯烴的方法,采用氣體擴散電極,將催化劑噴涂到氣體擴散層基底上(包括導電碳紙和金屬等),陰陽極間用離子交換膜隔離。采用三電極或兩電極體系恒電壓法進行電化學性能測試,其中反應氣體為高純炔烴。實驗結果發現,該方法能夠高效地將氣相炔烴選擇性還原為相應的烯烴。與H型電解池相比,使用氣體擴散電極后,反應電流密度成倍提高,通過調控反應電壓,反應電流能達到1A cm?2以上,且目標烯烴類產物的法拉第效率顯著提高,達到95%以上;與傳統熱催化技術相比,該法可在常溫常壓下將氣相炔烴選擇性還原成烯烴,且不需要消耗氫氣,可大幅度降低該過程的能源消耗,更加符合綠色化工的要求,極具戰略意義。
本發明屬于生物醫學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以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天然屬性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IgM亞類抗體,其特征是:在無特殊病原體條件下飼養Babl/c小鼠,高膽固醇飲食4周;分離脾細胞(主要是B細胞),B細胞與骨髓瘤細胞以化學方法融合,獲得雜交瘤細胞;以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為抗原,對陽性雜交瘤細胞生長孔進行間接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實驗,確定陽性克隆孔,利用有限稀釋法,篩選出所需克隆陽性細胞。將獲得的克隆陽性細胞進行克隆擴增,得到產生單克隆抗體的細胞,獲得天然屬性的抗oxLDL免疫球蛋白M(IgM)亞類抗體3A6。該抗體可以用于降低小鼠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為研究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和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種c-取向排列ZnO : Al薄膜的制備方法,先驅體溶液的配制:按 Zn0.99Al0.01O化學式將硝酸鋅或乙酸鋅與硝酸鋁、乙酸鋁或氯化鋁溶入冰乙 酸中,然后再加入乙二醇和三乙醇胺,向溶液中加入冰乙酸后用鹽酸調節 溶液的pH<5得到先驅體溶液;采用浸涂或旋涂工藝將先驅體溶液涂敷在 基片上;將涂膜后的基片在650-750℃的高溫爐中退火60min后自然冷卻 得到c-取向排列ZnO : Al薄膜。本發明應用溶膠-凝膠法基片上制備ZnO : Al薄膜,以大于200℃/min的速度快速升溫在650-750℃退火則得到高度 c-取向的長柱狀顆粒薄膜,柱狀的長度方向為晶體的c-軸方向且平行于基 片表面。透光測試表明后一種薄膜具有大的透光率和透光波長范圍。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靜電紡絲法的立方焦綠石相納米纖維制備方法及其應用,以二甲基甲酰胺為溶劑,并加入適量聚乙烯吡咯烷酮,在靜電場下液滴形成泰勒錐,在液體表面張力和電場作用力下利用靜電紡絲法制備得到一維的納米材料,隨后經升溫、保溫、和降溫過程,除去有機物殘留,制備獲得立方焦綠石相一維納米材料。避免了其它稀土離子的摻雜工藝以及傳統的雙摻雜或者多摻雜過程,制備方法簡單易行,重復性好,可滿足批量化生產要求。所涉及到的綠色上轉換發光基體為氧化物,化學穩定性好,無毒且價格低廉容易滿足工業化生產的需求。制備的一維純焦綠石相的納米材料有望在顯示、防偽、生物探測、紅外傳感器、太陽能光伏器件等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人工濕地耦合微生物燃料電池的廢水凈化裝置,在人工濕地的基礎上布置電極,陰極和陽極通過導線與外部電阻相連,同時將萬用表連接在外部電阻以測定輸出電壓。該裝置可以在原來的人工濕地基礎上進行改造,實現凈化水質、產能雙重效果。從廢水中提取能量,將實現化學能?生物能?電能的轉變,達到廢物綜合利用。該裝置可使水中污染物質得到良性循環,同時實現資源的能源化。本發明具有較好經濟成本,運行維護簡單,且電極形式簡易可行,直接回避了微生物燃料電池需要使用昂貴電極的固有缺陷,具有實際工程推廣的優勢。
一種利用廢料制備釹鐵硼合金的方法,涉及一種釹鐵硼永磁材料的制備方法,尤其是以中高矯頑力的釹鐵硼合金廢料作為原料制備釹鐵硼永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備釹鐵硼合金的配料加入占總配料重量的20%-50%的廢料,首先測定廢料的化學成分,確定廢料中的成分組成,按名義合金配料量補入純合金原料后,在補充加入制備時Nd、B燒損的重量外,再多加入按合金名義成分的原子總量的0.2%-0.5%金屬Nb和0.5%-1.0%的金屬Nd。本發明的方法可以有效回收95~99%的廢料,有效降低總生產原料成本的8~10%,極大地提高了產品的材料利用率。并可以穩定大批量生產高牌號釹鐵硼產品,有著極高的生產利用價值和綜合社會效益。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鍍硅石墨表面涂覆氟鋯酸鉀減少鋁基復合材料內氧化鋁含量的方法,首先制得鍍硅石墨,然后在其表面涂覆一層氟鋯酸鉀,用涂覆了氟鋯酸鉀的鍍硅石墨為增強相,采用真空氣壓浸滲工藝制備出鱗片石墨/鋁基復合材料,通過氟鋯酸鉀與氧化鋁的化學反應來消除氧化鋁。本發明解決了鋁液浸滲階段無法打開爐體消除氧化鋁的問題,可通過測試此三種元素在鱗片石墨表面的分布來反應涂層和鍍層的完整性,Zr元素可以細化鋁晶粒、降低鋁合金的針孔傾向,生成的AlZrSi是幾種物質形成的合金相,提高了界面結合力,涂覆簡單。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釩氧化物正極材料的鋅離子電池ZIB的制備方法,首先將Zn(NO3)2·6H2O,葡萄糖和V2O5溶解在去離子水中、充分混合攪拌后轉移至襯有特氟龍的高壓釜中,在高溫下進行反應。用去離子水離心并冷凍干燥,得到Zn插層的V10O24·12H2O(ZnVOH)。將得到的ZnVOH和超級炭黑、聚偏二氟乙烯混合后涂覆在碳紙上,進行真空干燥,作為電池的正極,將金屬鋅片、濾紙和Zn(CF3SO3)2溶液分別作為負極、隔膜和電解液,組裝得到一個電池。本發明制備的ZIB的進行了電化學性能測試,在0.5A g?1的電流密度下,能夠提供571mAh g?1的比容量,這是迄今為止釩氧化物系統中最高的。此外,對本發明制備的ZIB能夠在2000次循環中實現89.1%的容量保持率。同時本方法操作簡單、成本低廉。
本發明屬于芳環化合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芳環化合物在催化劑和配體存在下的羰基化反應。對稱酸酐是用于合成酯,酰胺,酰氯或者?;噭┑闹匾ぴ?,如苯酐可用于合成染料、聚酯樹脂、增塑劑、滌綸等。通常也用來合成不對稱酸酐,在藥物化學中也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其工藝包括:(1)以鈀化合物為催化劑,該化合物可以從零價或二價鈀在原位或預先與一膦配體制成。(2)將上述催化劑與一鹵代芳烴溶入溶劑中,體系的含水量控制在1-500mol%。于高壓反應釜內通入壓力為0.1-100atm的一氧化碳,加熱。再冷卻,測量體系含水量。(3)于30-150℃加熱反應一段時間后,冷卻,于通風櫥內放氣,向反應釜內加入水,有機溶劑萃取,分離,收集有機溶劑,過柱或重結晶得到對稱酸酐。本發明涉及以通式(I)表示的對稱酸酐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的氮化鎵鎳氮空位色心及其制備方法,主要解決現有技術中色心制備成本高、光學激發能高、應用受限的問題。方案包括:在氮化鎵晶格中,利用鎳原子取代一個鎵原子和該鎵原子最近鄰的氮空位,原子排列呈現C3v對稱,且C3v對稱軸穿過鎳原子和氮空位的中心,并與三個間距相等的鎵原子所在平面相垂直;其制備方法是首先采用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法生長立方相氮化鎵薄膜,然后對其進行離子注入,摻雜特定種類的鎳離子并經高溫退火修復晶格損傷后,通過電子輻照產生大量單個空位,隨后再快速退火。本發明能夠有效降低操作色心需要的光學激發能,減少色心制備成本,可廣泛應用于測量、通信、仿真、高性能計算等領域。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CO2驅油藏的內源微生物激活劑的篩選及激活效果評價方法與應用。本發明的篩選方法包括分別測定需要篩選的內源微生物激活劑對油藏內源微生物的選擇性激活情況、乳化原油情況與發酵液的性質、以及驅替提高原油采收率。激活劑的組分包括45~65重量份的碳源,40~60重量份的氮源,25~45重量份的磷源。本發明從內源微生物的選擇性激活、油水樣的生物化學指標以及激活后提高采收率三個方面構架激活的評價方法,解決了目前CO2驅內源微生物激活劑及激活效果評價方法缺少標準化的問題,為CO2驅內源微生物激活劑的研究及現場應用提供了依據。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陜西西安有色金屬化學分析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