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索雙碳背景下材料科學與工程中新能源材料產業化所需的人才培養模式思考培養模式中現存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提升材料科學與工程中新能源材料專業高素質人才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大學生對雙碳背景下材料科學與工程新工科屬性和新能源材料產業化對國民經濟發展重要性的認識強化大學生自主創新意識和自我學習能力從而在學業中就業中創業中獲得成功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種新的基于材料光致變色特性來制造超高分辨率納米結構技術這種方法可以大大簡化目前復雜的超高分辨率加工配置同時通過理論模擬圓環光束的大小對聚焦區域光強分布的影響發現當環狀聚焦光大小為60nm光致變色層厚度為01m時可以實現87nm的納米刻針系統
摘要本文研制了一款VHF頻段的四階極窄帶高溫超導濾波器該濾波器相對帶寬為08插入損耗小于07dB濾波器基于切比雪夫原型設計由直徑2英寸的氧化鎂MgO為基底的高溫超導薄膜材料DyBCO制作采用Sonnet軟件進行濾波器的電路搭建電磁場仿真文章給出了極窄帶濾波器的等效電路圖理論曲線耦合矩陣物理電路模擬仿真和實際測試結果
摘要隨著微電子工業的迅速發展多鐵性材料成為了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研究熱點在眾多鐵電材料中鐵酸秘BFO的應用前景是很廣泛的鐵酸秘不僅是個無含鉛綠色環保的多鐵性材料而且鐵酸秘的制備溫度低有大的剩余極化值但是它的制備非常困難且由于Fe3波動帶來了大量氧空位因此純相BFO薄膜樣品的漏電流較大這也是一直以來困擾研究者的一個現實性問題在此我們使用了溶膠凝膠法和快速退火法分別制備了摻雜Ce2和Zn2的Bi09Ce01FeO3BCFO和BiFe09Zn01O3BFZO薄膜以及共摻雜得到Bi09Ce01Fe09Zn01O3BCFZO薄膜并使用XRD和SEM技術研究制備薄膜的微觀形貌和晶體結構最后采用鐵電測試儀在室溫下對樣品的電滯回線進行表征結果表示摻雜以后的鐵酸鉍基薄膜因為抑制了氧空位而且降低了漏電流所以鐵電性能得到提升這項研究證明了摻雜以后的薄膜具有良好的鐵電性本研究提供了提高鐵電性的可行性方法以及鐵酸秘薄膜為基礎的多功能型應用器件的可用性
摘要SiO2具有制備簡單粒徑可調光學透明性和化學穩定性等優異性能作為一種可改性的光電材料以其優異的性能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光電傳感器光信息處理和存儲裝置光通信及激光器拉曼晶體等領域擁有廣闊的前景本文應用第一性原理計算模擬軟件MaterialStudio的CASTEP模塊構建了SiO2晶體和SiO2晶體并對其進行幾何優化使其達到穩定分析了壓力對晶格常數的影響在5145nm激光入射下分析了兩種晶體的光學性能結果表明SiO2晶體和SiO2晶體對光的反射折射和小光系數均是等價的而對于激光拉曼散射的能力差別很大SiO2晶體的拉曼頻移主要集中在200cm1范圍內
本發明涉及一種固體電解質電池及包含所述固體電解質電池的電池模塊,所述固體電解質電池包括正極、負極和置于正極和負極之間的隔膜,其中,負極包括:負極集流體;形成于所述負極集流體的至少一個表面上并包含第一負極活性材料、第一固體電解質和第一電解質鹽的第一負極活性材料層;以及形成于第一負極活性材料層上并包含第二負極活性材料、第二固體電解質、第二電解質鹽和熔點為30℃至130℃的增塑劑的第二負極活性材料層,所述固體電解質電池在所述增塑劑的熔點和130℃之間的溫度下被激活,并在第二負極活性材料的表面上形成固體電解質界
摘要: 本文探究了ZL114A鑄鋁電磁鉚接結構在鹽霧環境下的力學性能和微觀結構演化。對電磁鉚接接頭在不同腐蝕時間后的剪切和疲勞性能、微觀結構和重量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電磁鉚接接頭的剪切和疲勞性能都是隨著腐蝕時間的增加而逐漸下降,電磁鉚接試件重量隨著腐蝕時間先增加后減小。結合微觀觀察結果分析,腐蝕一周后,板與板之間存在大量腐蝕產物,并且表面氧化層還未脫落,試件重量增加。腐蝕二周后,局部的氧化層開始脫落,并且有大量腐蝕坑產生,導致重量開始下降。腐蝕三、四周后,試件受到腐蝕更嚴重,腐蝕坑越來越大,氧化層大面積脫落,試件重量進一步下降??偟膩碚f,通過本文研究,深入了解了電磁鉚接接頭的耐腐蝕性,有利于推動電磁鉚接技術的工程應用。
摘要: 本文采用水熱法制備花狀的MoS2、對MoS2進行碳化燒結制備MoS2/C復合材料。本文討論水系電解液中的鋁離子濃度對MoS2/C復合材料電化學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當電解液中的鋁離子濃度較低時,MoS2/C電極材料的比電容較高,等效串聯電阻較小,電化學性能較好。1 mol/L的AlCl3電解液在40 A/g的電流密度下,等效串聯電阻為1.083 Ω,比電容達到189 F/g,表現出優良的電容性能。
摘要: 以過渡金屬硫酸鹽MSO4 (M = Ni, Cu, Mn, Co)為催化劑活性組分,以鈣鋁水滑石為載體,通過浸漬法負載然后通過焙燒制得非均相負載型催化劑。分別對樣品進行X射線衍射(XRD),熱重量分析(TG)和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表征,分析催化劑的物相組成及其微觀結構。在常溫常壓下,以空氣為氧化劑,對含硫廢堿液進行催化氧化脫硫性能的研究,分別篩選金屬前驅體種類、載體含量、催化劑的添加量、催化劑焙燒、反應溫度等因素對脫硫率的影響。結果表示以鎳基為催化劑活性組分,鈣鋁水滑石為載體,通過浸漬法負載后經600℃焙燒5 h制得催化劑,負載比為3%。在鼓氣量2.5 L/min,溫度85℃條件下,處理初始硫離子濃度為6000 ppm,反應2 h脫硫率可達95%。催化劑重復反應12次以上,催化活性基本不變,具有很好的穩定性。
摘要: 為了提高納秒脈沖激光加工效率,本文采用熱輔助加熱手段,對鋁合金靶材進行預處理,通過數值仿真得到,輔熱會提高金屬靶材的吸收率,從而使靶材對后續納秒脈沖激光的利用率提高,且隨著輔熱溫度的增加,靶材溫升效果明顯增強,并在輔熱溫度達到靶材熔點時,其溫升效果產生階躍。
摘要: 以異丙醇鋁為前驅體,P123為模板劑,HCl為酸性調節劑,采用蒸發誘導自組裝法制備了介孔Al2O3??疾炝宋絼┯昧?、吸附溫度、吸附時間及pH對Al2O3吸附Cr6+的性能影響。結果表明,在Cr6+初始濃度為10 mg/L,振蕩速度110 r/min條件下,適宜的吸附條件為:吸附劑用量0.24 g,吸附時間80 min,吸附溫度50℃,pH = 3,此時Cr6+去除率達到96%。
摘要: 碳化硅因其高硬度和良好的耐磨性而成為一種重要磨料。在碳化硅制備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一些超細的碳化硅粉體,無法達到磨料使用要求。本文以所制備的硅鋁溶膠作為粘結劑與碳化硅微粉進行混合、制粒、燒結,以獲得可用作磨料的碳化硅粉體。通過激光粒度、XRD、SEM對樣品進行表征發現:硅鋁溶膠作為結合劑能有效結合碳化硅微粉,增大碳化硅顆粒粒徑。硅鋁溶膠濃度和燒結溫度對樣品粒徑均有一定影響,溶膠濃度和燒結溫度升高可以增大樣品的粒徑,但濃度過高對于粒徑增加有限反而影響制粒,在溶膠濃度為10 wt%、燒結溫度1300℃達到最優效果。
摘要: 設計高性能電極材料是提高超級電容器比電容的關鍵,具有挑戰性。在此通過簡單的共沉淀法制備了具有三維層狀結構的電極材料。電化學測試表明,CoAl-LDH電極在1 Ag?1時的比電容可達805.0 Fg?1,循環4000圈后,比電容僅衰減5.7%。將CoAl-LDH作為正極,辦公廢紙衍生的碳材料AC為負極構建非對稱超級電容器?;贑oAl-LDH//AC的非對稱超級電容器(ASC)在749.2 W kg?1時具有34.9 Wh kg?1的高能量密度,并且在3000次循環后具有出色的容量保持率95.6%。并由兩個串聯器件驅動風扇模型和小船模型。
摘要: Al-Ti-B-RE細化劑能夠提升細化劑的綜合性能,是目前最有研發價值和最有潛力的鋁用晶粒細化劑之一。采用常規攪拌工藝存在比重偏析,影響晶粒細化效果及鋁合金的整體性能。本研究首先通過中國知網和愛思唯爾學術平臺分析Al-Ti-B細化劑的研究現狀,并進一步分析混合熔融法、氟鹽反應法、超聲攪拌法、電磁振動法等制備工藝的優缺點,以及不同稀土、不同配比、以及細化劑中毒的內在機理。結果表明,可以采取超聲攪拌法、電磁振動法等動態合成技術,并考慮微量元素在Al-Ti-B細化劑中的配比,以獲取更小晶粒和更好力學性能的Al-Ti-B-RE細化劑。
摘要: 為研究Al3Zr/Al復合燃料熱性質的影響,本文采用非自耗電弧熔煉技術以及緊耦合氣霧化法制備了Al3Zr/Al復合燃料,并通過激光粒度儀、XRD、SEM和熱分析對復合粉末的粒徑、物相、形貌、結構以及熱性質做了表征。結果表明,Al3Zr/Al復合燃料主要物相組成為Al和Al3Zr。鋯的加入使得Al3Zr/Al復合燃料的內部形成了金屬間化合物Al3Zr內嵌到鋁基體的特殊結構。Al3Zr/Al復合燃料的特殊結構以及Al3Zr的非選擇性氧化促進了Al3Zr/Al復合燃料的氧化。TG-DTA結果表明Al3Zr/Al復合燃料與純鋁粉相比,放熱更加集中,放熱溫度更加提前,表現出更強的熱反應活性。此外,本文還對Al3Zr/Al復合燃料的氧化過程和氧化機理進行了探討。
摘要: 本文采用濕法包覆法成功制備了聚(3,4-亞乙基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鹽) (PEDOT:PSS)包覆的LiNi0.8Co0.15Al0.05O2正極材料,研究了包覆改性前后材料的微觀結構及電化學性能。LiNi0.8Co0.15Al0.05O2顆粒表面的聚合物PEDOT:PSS包覆層厚度大約為14 nm,PEDOT:PSS包覆的LiNi0.8Co0.15Al0.05O2具有良好的電化學性能,在0.1 C倍率下首次放電比容量193.8 mAh/g,1 C循環100次后容量保持率為90.3%。PEDOT:PSS包覆層具有高電導率,可以提高材料的導電性,因此PEDOT:PSS包覆的LiNi0.8Co0.15Al0.05O2具有高放電比容量、好的循環穩定性和良好的倍率性能。
摘要: 采用真空熱壓法原位形成強化相Al2O3,制備出Al2O3顆粒增強Ti2AlN基復合材料。本文采用金相顯微鏡,掃描電鏡,透射電鏡分析了熱壓態復合材料的微觀組織,采用x-射線衍射分析(XRD)分析了熱壓態復合材料的相組成。制備的Al2O3/Ti2AlN復合材料由熱力學穩定的α-Al2O3相和Ti2AlN相組成,其中Al2O3顆粒彌散分布在連續的Ti2AlN基體里。Al2O3相的體積分數為40% ± 5%,呈等軸狀,顆粒尺寸分布在500 nm~2 μm之間,平均為1 μm左右。Ti2AlN相晶粒為盤狀,厚度大約是100 nm,長度在0.5~2 μm之間,平均幾何尺寸0.3 μm左右。
摘要: 金屬鋯可以有效降低失水事故下包殼的氧化速率,改善反應堆的安全裕量。本文采用FLINAK-K2ZrF6熔鹽體系,分別以直流,單脈沖,正反脈沖的電沉積方式,在鋯鈮合金基體表面進行了純鋯涂層的制備。通過XRD、SEM以及劃痕測試等技術,對比研究了不同電沉積方式下所得到純鋯涂層的晶體結構與顯微組織、厚度以及與基體間的結合力。結果表明:采用直流、單脈沖和雙脈沖電沉積方式均可以在鋯鈮合金基體上得到純鋯涂層,其結構都是密排六方結構。其中,直流電沉積得到的鋯涂層表面孔隙率較大,鋯晶粒沿(110)方向取向優先。脈沖電沉積得到的鋯涂層更加致密,鋯晶粒均沿(002)方向取向優先。其中雙向脈沖電沉積得到的鋯涂層硬度值最大,達到885 HV,與鋯鈮合金基體的結合強度最高,達到35 N。
本發明提供可傳導鎂離子的新穎的固體電解質以及使用該固體電解質的二次電池。所述固體電解質具有用通式MgxMySiOz(其中,M為選自Ti、Zr、Hf、Ca、Sr以及Ba之中的至少1種,x滿足0<x<2,y滿足0<y<2,z滿足3<z<6)來表示的組成。
本發明涉及一種粉碎機以及粉碎機的運用方法,其目的在于在使粉碎機停止且不供給新的燃料的運轉停止模式中,將殘留在粉碎臺上的燃料更可靠地向粉碎臺的外側吹飛。磨機具備:中空形狀的殼體(2);粉碎臺(4),其在殼體(2)的內部被支承為能夠旋轉;粉碎輥(5),其設置在粉碎臺(4)上,在與粉碎臺(4)之間的粉碎位置處將含碳的固體燃料粉碎;以及噴嘴(11),其設置于殼體(2),在粉碎臺(4)的鉛垂上側的比粉碎輥(5)的粉碎位置靠內側處沿著在粉碎臺(4)的旋轉中心上假定的假想圓的切線方向向粉碎臺(4)噴出氣體。
摘要: 石墨烯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高導熱系數和低密度,被公認為金屬基復合材料(MMC)的理想增強材料。本文綜述了石墨烯增強鋁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歸納了粉末冶金法、攪拌鋳造法及其他多種方法的研究現狀。重點討論了不同制備方法對石墨烯增強鋁基復合材料組織和性能的影響。并對石墨烯增強鋁基復合材料的工業化應用前景作了展望。
摘要: 以實驗室化學共沉淀法制備的納米鎂鋁尖晶石粉體為原料,研究了MgF2、AlF3、TiO2和ZnO四種添加劑對鎂鋁尖晶石燒結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TiO2、ZnO能與鎂鋁尖晶石形成固溶體,可以起到很好促進燒結的作用,而添加MgF2、AlF3的試樣開裂、疏松多孔,不利于制品的燒結致密化。
摘要: 鋁基超疏水表面由于自身的表面粗糙結構以及低表面能特性,具備了抗腐蝕、抗菌、抗結冰、自清潔以及對流體產生很低的表面阻力等性能,具備極好的應用前景和重要的研究價值。本文綜述了鋁及其合金超疏水表面的研究進展,歸納了鋁基超疏水表面的抗腐蝕機理,同時對超疏水材料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
摘要: 高效的熱傳遞是確保電子器件的正常運作、延長壽命、和提高效率的關鍵因素。當前的重要課題之一,就是怎樣提高電子器件的導熱性能。本文通過對氧化鋁基板熱傳導方程解析結果的數值模擬,從理論上預測了結構參數變化對系統導熱性能的影響。本結果為電子器件的高效熱傳遞結構設計提供了理論基礎。
摘要: 本文以α-α-Fe2O3核,硬脂酸為模板劑,通過異丙醇鋁水解,縮聚過程以及模板劑自組裝合成了一種新型均一核殼結構氧化鐵/氧化鋁納米球,然后通過H2/N2還原得到磁性氧化鋁球。該納米球具有均一殼層,厚度為30 nm,比表面積為140 m2/g,孔容為0.22 cm3/g,比飽和磁化強度為50.2 emu/g。
摘要: 我國是鋁塑復合材料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之一,但其回收率卻很低。本研究以綠色無污染、高酸性的磷鎢酸作為鋁塑分離劑,考察了磷鎢酸濃度、液固比、分離溫度對鋁塑分離時間和鋁塑損失率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磷鎢酸是一種優異的分離劑,在濃度為0.6 mol/L,液固比為300 L/kg,分離溫度為90℃條件下,鋁塑完全分離時間為32 min,鋁塑損失率為12.9%。開發低揮發性且綠色環保的固體雜多酸有望成為實現鋁塑高效分離回收的新型分離劑。
摘要: 鋁離子電池是一種以金屬鋁為負極,鋁基離子液體為電解質的新型電化學儲能器件,具有負極容量高,安全性好及成本低等優點。而目前鋁離子電池的發展主要受限于其正極性能,如容量低,循環性差等,這限制了其進一步發展和未來的實際應用。因此尋找合適的鋁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特別是性能相對突出的正極材料,是目前鋁電池研究方向的重中之重。本文綜述了近年來鋁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究進展和相關優化方法。最后,對未來鋁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發展提出展望。
摘要: 聚合氯化鋁絮凝劑是一種無機高分子混凝劑,由于氫氧根離子的架橋作用和多價陰離子的聚合作用而生產的分子量較大、電荷較高的無機高分子水處理藥劑。通過考察聚合氯化鋁絮凝劑添加量,沉降時間等因素,以濁度為主要考察指標,研究其對其凈水效果的影響。實驗表明,聚合氯化鋁加量為5 g/100mL時絮凝效果最佳,適量的絮凝劑可以中和表面的電荷,使粒子之間的斥力降低,使絮凝聚集。沉降時間控制在1 h左右最佳,當沉降到達一定時間時,過量的絮凝會吸附于脫穩顆粒表面,產生“膠體保護”作用,引起顆粒重新穩定,從而導致濁度升高。
摘要: 通過在醇鋁法制備納米氧化鋁的過程中,添加不同摻雜量的石墨烯納米材料,經溶劑熱、干燥和煅燒等過程后,制備了準2D結構的片狀納米氧化鋁材料;通過SEM和XRD的測試表征,隨著石墨烯含量的增加,納米氧化鋁有呈現準2D的片狀結構的趨勢,當石墨烯含量在0.04%質量比時,氧化鋁幾乎全部形成準2D片狀結構,石墨烯含量進一步增加時,形成氧化鋁相互堆疊的立體結構。
摘要: 以硝酸鋁和碳酸氫銨為原料,采用超聲波輔助沉淀法制備Al2O3粉體,利用XRD和SEM對所制備的粉體的物相和形貌進行表征,考察了干燥方式和水浴溫度對粉體制備的影響。結果表明真空冷凍干燥較傳統鼓風干燥制得的氧化鋁粉體分散性更好,粒徑更均勻;氧化鋁粉體的粒徑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適宜的水浴溫度為25℃;利用超聲波輔助沉淀法制得了粒徑分布窄、分散性好的納米氧化鋁粉體。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其他有色金屬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