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涉及一種充填采礦的砼假底結構,所述結構包括位于所述礦塊(100)底部巷道中的砼假底本體(1)和溜井(2),所述砼假底本體(1)將所述底部巷道分隔為上方的采場空間(200)和下方的放礦空間(300),所述溜井(2)由上至下貫穿所述砼假底本體(1)以用于放礦。本公開通過砼假底本體隔開底部巷道為采場空間和放礦空間,從而使采場空間爆破下來的礦石能夠通過溜井下放至放礦空間中,便于礦車運輸,提高了采礦的安全性和效率。 1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采礦工程礦山開采的除塵器,包括定位座;所述吸塵設備固定連接在所述定位座的上方;所述升降臺滑動連接在定位座上;所述固定除塵罩固定連接在升降臺的下表面上,且固定除塵罩通過通風軟管連接吸塵設備;所述活動除塵罩滑動連接在升降臺上,且活動除塵罩通過通風軟管連接吸塵設備;所述電動伸縮缸的缸體通過螺釘固定連接在定位座的架體內側,且電動伸縮缸的伸縮桿連接并驅動升降臺;所述收縮驅動組活動連接在升降臺的前側表面上;所述驅動件固定連接在升降臺的上表面上;可以看出,比現有的吸塵設備增加了實現對采礦礦石的傳送路徑截面包裹的功能,更好地對傳送路徑環繞,有效的提高吸塵效果。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采空區頂板破碎頂底柱回收的采礦平臺,包括楔形錨桿、橫梁、豎梁、平臺上蓋、耙礦斜坡、滑輪、電耙機;楔形錨桿安裝在巷道兩幫,楔形錨桿上面焊接托盤,托盤上焊接豎梁,豎梁上焊接橫梁,在橫梁上方焊接平臺上蓋,平臺上蓋與立筋焊接,立筋固定在巷道底板上,電耙機固定在平臺上蓋上,在平臺上蓋上開一個放礦口,平臺上蓋一端焊接耙礦斜坡。通過該采礦平臺在主運輸巷道內即可完成對采空區頂板破碎的頂底柱回收,避免了作業工人二次進入采空區內作業,提高了回采安全系數,降低了礦石的損失率,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同時該采礦平臺安裝簡易,便于井下施工。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多重防護結構的井下采礦卡車,包括車身主體、上連接套、下連接套和限調節桿,所述轉動軸安裝有翻轉門,所述翻轉門安裝有加強防護板,所述固定體安裝有轉動軸承,所述上卡塊內部和下卡塊的內部皆安裝有防滑環,防滑環與防滑槽連接,所述車身主體的內壁和翻轉門內壁皆安裝有緩沖板,且緩沖板的一側皆安裝有限位板,所述緩沖器殼體的兩側皆安裝有固定擋板。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有合理的防護結構,加強防護性,提升安全性,同時設置了多重防護結構,加強采礦卡車整體的防護性,提升整體的安全性,同時保障了采礦卡車的穩定性,還設置雙側轉動門,結構合理,便于取貨,提升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采礦設備的減震承載機構,其特征在于:其結構包括支撐板及底座,所述支撐板下端鉸接安裝有支桿,所述支撐板下方設有第一減震裝置,所述第一減震裝置包括支座、滑桿、滑塊以及第一彈簧,所述滑塊貫穿連接于所述滑桿,所述支桿下端與所述滑塊鉸接連接,所述滑桿固定連接于所述支座,所述第一減震裝置下端設有復數個第二彈簧,所述各個第二彈簧下端固定安裝有支板,所述支撐板下端兩側均固定安裝有支柱,所述支柱下端套裝于所述底座,所述底座內兩側均設有減震腔,所述支柱可滑動連接于所述減震腔內,本實用新型三重減震設置,減震效果顯著,防止對采礦設備進行損壞,提高采礦設備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涉及采礦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采礦用傳送帶。它包括機架、傳送皮帶、第一傳動組件、第二傳動組件以及彈性組件。本實施例的一種采礦用傳送帶,當礦物重量較輕時,僅利用第一傳動輥輪對傳送皮帶進行支撐,從而減小了傳動輥輪與傳送皮帶之間的摩擦力;當礦物重量較重時,利用第二傳動輥輪和第二傳動輥輪配合對傳送皮帶進行支撐,防止相鄰兩個第一傳動輥輪之間的傳送皮帶由于礦物過重產生下陷造成礦物聚集,從而保證了傳送皮帶的運輸流暢性,進而保證了傳送皮帶的傳輸效率;此外,在礦物重量由重減輕時,在彈性組件的彈力作用下驅動第一傳動架向上運動并回復到原來的位置,從而實現了自動調控,減輕了作業人員的負擔。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化礦山采礦輸送裝置,包括防掉落自清潔式輸送組件、支撐架和扶正組件,所述防掉落自清潔式輸送組件包括輸送電機、電機支架、主動轉軸、從動轉軸、防落傳送帶、同向組件、清掃組件和加緊組件。本實用新型涉及采礦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是提供了一種礦石在運輸的過程中不易掉落,清掃毛刷可與防落傳送帶觸接達到清潔效果,且僅需要輸送電機一個驅動,既可實現傳送的效果、又能使得清潔毛刷對防落傳送帶進行刷掃處理,加緊組件與扶正組件的設置則能起到扶正防落傳送帶的作用,防止防落傳送帶在運輸過程中跑偏,且加緊組件還能起到緩震的效果的自動化礦山采礦輸送裝置。
本公開涉及一種緩傾斜薄礦脈的采礦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準備:在礦體上開設有用于開采礦石的采場巷道;支護:所述采場巷道通過支撐件進行支護;打孔:所述支護步驟完成之后,所述礦體于所述工作面處沿豎直方向開設有多排炮孔;裝藥:所述打孔步驟完成之后,在全部所述炮孔內放入炸藥;爆破:所述裝藥步驟完成之后,多排所述炮孔從下到上依次爆破,以將部分所述底板的巖石和部分所述礦體的礦石打落;選礦:所述爆破步驟完成之后,對所述礦體的礦石以及部分松動的所述頂板的巖石進行撬碴;出礦:所述選礦步驟完成之后,將所述礦石運輸到所述溜井內,之后返回所述支護步驟。該采礦方法可以減少采礦的貧化率和降低作業人員支護的難度。
本公開涉及一種薄礦脈的采礦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在礦塊(10)下方的底部巷道中布置砼底(20),在砼底中布置溜口,砼底的下方形成放礦空間(31),砼底與礦塊之間形成操作空間(32);b.從礦塊的底部逐層爆破;b1.每次爆破后,累高與溜口位置對應的溜井(41),將礦石(11)通過溜井放礦至放礦空間,使砼底的上方形成填充區域;b2.對溜井和礦塊側邊的行人順路(50)向上支護;b3.將泡沫混凝土(60)充填入填充區域。這樣,在針對薄礦脈進行采礦時,對已開采的礦石區域選用泡沫混凝土進行充填,能夠提升采場回采作業的安全性、提高采場的生產能力和回采效率、降低采礦損失率和礦石貧化率及提升經濟效益。
本公開涉及一種膠墊套設的采礦溜井,所述采礦溜井包括多節上下依次連接的溜井筒(1)和膠墊(2),所述膠墊(2)上設置有開口,所述膠墊(2)通過開口套設在位于最上方的溜井筒(1)頂部的外周。本公開提供的采礦溜井有效地解決了溜井邊緣因膠墊鋪設不嚴導致礦石損失的問題,使溜井邊沿不再有空隙;膠墊開挖孔在膠墊中間位置,可同時兼顧采場空間上、下盤的膠墊鋪設,避免了膠墊折邊難的問題。本公開還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木溜井內礦石損失的問題,每節溜井筒相連,溜井筒與溜井筒接口處沒有跑出礦石間隙,避免溜井內礦石的損失。
本實用新型涉及采礦設備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采礦防治用除塵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風機本體,所述風機本體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吸塵管,所述吸塵管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吸塵頭,所述風機本體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出塵管,所述底板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吸塵盒,所述吸塵盒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出氣管,所述出氣管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加熱板。該采礦防治用除塵裝置,能夠得到采礦防治用除塵裝置除塵效果好的目的,解決了一般采礦防治用除塵裝置除塵效果不好的問題,使得除塵裝置能夠及時的吸收機械和人工施工所制造的灰塵,從而避免了工作人員吸收大量的灰塵,從而減少了對工作人員身體的危害,從而對工作人員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本公開涉及一種急傾斜薄礦脈的采礦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準備:在礦體(10)上開設采場巷道(20),該采場巷道沿礦體的走向布置,所述采場巷道具有采場頂板(30);打孔:在當前的采場頂板上開孔,該孔包括多個炮孔(31)和多個錨桿孔(32),炮孔的深度大于所述錨桿孔的深度;支護:將錨桿(40)安裝于錨桿孔;采礦:所述支護步驟完成之后,進行礦石回采;埋藥:將全部炮孔內填入炸藥;爆破:所述采礦步驟完成之后,進行爆破作業,以將當前的采場頂板打落;排險:所述爆破步驟完成之后,若暴露下一層采場頂板,則對所暴露的下一層采場頂板和圍巖進行撬碴排險,之后返回所述打孔步驟。該采礦方法能夠有效提高采礦效率和采礦的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涉及采礦支撐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充填采礦接頂回填支撐裝置,包括采礦區,所述填充區域的內部安裝有預制支撐板,所述預制支撐板的上方設置有上封板,所述上封板的下端安裝有多個分段安裝板,所述分段安裝板的前表面安裝有支架安裝環,所述預制支撐板與填充區域的連接處安裝有加固角鋼,所述上封板的前表面設置有填充孔,所述填充孔的內部安裝有密封塞。支撐板采用分段安裝的方式,在使用時將多次填漿的沉降后的水分進行排除,減少最終成型的沉降量,通過采礦區上方和填充孔外側同時進行填充,為流漿添加一個橫向作用力,幫助在平面淤積成錐狀堆體的漿料向兩側流動,減少在靠近支撐板位置的上方不容易接頂的高度。
銅礦采礦用斜井提升運輸設備,包括方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架(1)的頂部安裝有控制機構(2);所述控制機構(2)包括支架(201)、第一電機(202)、螺紋桿(203)和套板(204);
鉛鋅礦開采用篩分裝置,包括分篩機外殼(100)、振動篩分裝置(200)、送料去泥沙裝置(300)以及往復推桿(4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篩機外殼(100)包括分篩機外殼本體、水箱(140),分水管(150)以及噴水器(160),所述水箱(140)下表面與分篩機外殼本體上表面連接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內蒙赤峰有色金屬采礦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