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節能氣態膜過程用于同時含有重金屬和氨氮的廢水達標處理的大型工業化應用案例介紹,秦英杰,天津大學,氣態膜法廢水脫氨技術高效、節能、無二次污染。既可作為某些廢水處理的“開路先鋒”,也可作為 “殿后部隊”,應用于多種行業氨氮廢水處理及氨資源化回收。
楊耀,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高耐蝕鎂合金的開發與應用?!陡g通訊》青年編委,Frontiers in Chemistry審稿編輯及電化學客座編輯,青年托舉對象,在Corrosion Science、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Corrosion等腐蝕電化學期刊上發表論文20余篇。
礦物材料與冶金固廢建材化利用,段平-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完善水泥生產工藝,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清潔能源生產,減少化石能源燃燒;減少水泥熟料摻量,降低生產需求;開發新型膠凝材料。
任鵬飛,汽車先進工藝與材料實驗室技術專家,專注于整車輕量化研究;主要研究內容:一體式壓鑄工藝研發;智能算法在工藝上的應用;材料失效本構研發及零部件斷裂失效研究。具有豐富的整車多學科輕量化設計經驗,服務國內合資、自主等多家車企。
島津有色檢測特色解決方案,方瑛,島津,取工藝流程樣,選取和砷渣成分相近的土壤標樣GSS-5,考慮到其中含有砷0.06%,再添加亞砷酸鈉(NaAsO2)固體至砷含量2.32%,以(6+1+1)的比例熔融法制樣,采用定量FP法進行定值,獲得內部控制樣。
?徐寶強,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有色金屬真空冶金及材料方向的研究。 人物履歷: 2002年,徐寶強在中南大學冶金系獲有色金屬冶金學士學位。
電位滴定儀在有色金屬分析的應用,龔雁,瑞士萬通 ,將一種濃度準確已知的試劑溶液(又稱標準溶液、滴定液)滴加到待測物質的溶液中,直到所滴加的試劑與待測物質按化學計量關系定量反應為止,然后根據試劑溶液的濃度和體積,通過定量關系計算待測物質合量的分析方法。
王曉東,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電子顯微學會理事,上海市電子顯微學會理事。長期從事先進高強鋼的設計、強韌化機理研究及產品開發。在Nature Communication, Science Advance, Acta Material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Scripta Materialia,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SCI收錄論文80余篇,累計SCI他引2000余次;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
高效節能氣態膜法脫氨技術在新能源行業含氨廢水處理的應用,秦英杰,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氣態膜法廢水脫氨技術高效、節能、無二次污染,既可作為某些廢水處理的“開路先鋒”,也可作為 “殿后部隊”,應用于多種行業氨氮廢水處理及氨資源化回收
湘潭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22年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23年能源和材料領域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化學新能源材料。擔任eScience、NML、APM、RM雜志青年編委。近三年以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20篇,包括AFM (3篇)、EnSM(3篇)、Nano Energy(2篇)等,H指數為34,主持國家自科基金3項,多次獲得湖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老師獎勵。
高鹽廢水資源化利用的關鍵技術,姚宇洋,浙江工業大學,由于受到不斷趨嚴的環保法規、行業政策、環評要求等影響,工業廢水零排放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重視與應用。在煤化工、燃煤發電等企業開展了眾多引領行業的工業廢水零排放、資源化實踐,積累了豐富的應用經驗?,F有廢水零排放工藝普遍存在預處理藥耗高、膜濃縮效率低、結晶鹽資源化率低、投資與運行成本高等技術挑戰。
魏愷文,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從事金屬零件激光增材制造技術、設備及應用研究。近5年主持**局**配套項目、工信部**專項專題任務、航天科技一院**研制項目、**裝備發展部**預研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10余項,以通訊/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近30篇,授權發明專利15項,獲湖北省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
土壤重金屬復合污染修復技術發展現狀,周妤嬪,有研資源環境技術研究院, 1.土壤重金屬復合污染概述;2. 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3. 小結
本鋼技術中心主任,本鋼汽車板研發技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兼職“汽車輕量化技術創新聯盟專家委員”,“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青年委員”等。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7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發表論文60余篇,SCI/EI收錄20篇。成功打造行業特色“熱沖壓鋼系列化產品”,得到業內廣泛認可。
交替曝氣生物濾池綜合廢水/市政尾水深度處理與回用技術,吳軍,南京大學,對停止運行一個月后的新型交替曝氣生物濾池裝置重新啟動,進水C/N比約為4、水力負荷為2.50 m3/(m2·d)、回流比為200%、曝氣量為0.4 m3/h條件下,系統1 天內就能夠恢復對氨氮、TN、TP的高效降解能力,3天后能夠恢復對COD的高效去除能力。
束學道,寧波大學 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省杰青,浙江省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械工業優秀科技工作者。擔任浙江省零件軋制成形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美國ASME國際會議組委,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塑性工程分會委員、理事,浙江省機械工程學會理事,寧波市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研究方向為先進成形與加工技術,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項(重點項目1項)、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二等獎6項、一等獎2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5件,發表SCI/EI論文180余篇,出版專著8部。
黃金行業生態環境健康診治,長春黃金研究院有限公司,遲崇哲,長春黃金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原創環保技術,以產學研用創新平臺為支撐,為國內外的黃金行業環境治理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及工程建設和運營服務。致力于黃金行業環境污染治理的基礎理論研究、技術與工藝開發、裝備研制與工程化應用的國家級科研機構。長期從事黃金行業廢水、廢氣、廢渣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與個性化研究與應用,旨在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全力助推黃金行業綠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李一峰,蘇州大學高性能金屬結構材料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為高強韌6XXX系鋁合金彎曲工藝開發,發表SCI論文2篇,已申請授權發明專利4項。 ??
尾礦綜合利用技術及典型案例分析,萬斯,湖南有色金屬研究院,尾礦是多種微量金屬礦物和大量非金屬礦物的集合體,有著二次資源環境污染的雙重特性。通過一定的選礦工藝,從尾礦中可回收金屬和非金屬礦物,是提高尾礦經濟價值的有效途徑。根據尾礦特點,合理開發和利用尾礦,能最終實現無尾生產和礦區復墾。
粉末冶金研究院業務辦主任,博士生導師,湖南省分析測試協會電鏡和失效兩個專業委員會的委員。致力于鋁合金的多尺度微結構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cta Materialia、Scripta Materialia等SCI期刊發表50余篇論文,獲專利3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青年、國際合作項目各1項和重點研發子課題1項。
真空條件下碳酸鉛熱分解實驗研究,田陽,昆明理工大學,(1)結合?G、TG/DSC、真空實驗分析明確了碳酸鉛真空熱;(2)在30-100Pa條件下,溫度為250-310℃,碳酸鉛熱分解為PbCO3·2PbO。溫度為310-430℃ PbCO3·2PbO可以進一步分解為ɑ-PbO。溫度為430-610℃ ɑ-PbO又可以相變為β-PbO。(3)隨著保溫時間延長,碳酸鉛逐步熱分解完全,中間產物只有PbCO3·2PbO。當保溫 時 間 為 3.0h 時,產 物 全 部 為ɑ-PbO。
重慶大學教授,國家海外高層次青年人才,英國特許工程師。 長期從事車輛/航空領域輕量化鑄造技術開發工作,于海外主持研發項目十余項,累計經費5000余萬人民幣,主持開發業內多個知名產品,其中包括特斯拉Model Y一體化前底艙的砂型原型鑄件、梅賽德斯F1車隊冠軍車型缸蓋等?;貒筘撠熸V合金一體化壓鑄件的工藝及模具改進工作。
冶煉煙氣制酸廢水凈化與回用新材料、新工藝,李盛彪,華中師范大學化學學院,制備技術為關鍵技術,以苯乙烯、丙烯酸氨基酯為單體,通過控制兩者之間的比例及兩者之間的加入先后順序,進行大量的實驗,找到合適的比例、聚合體系及聚合工藝,使聚合物微粉的收率最大。通過控制變量法探明聚合溫度、加料順序、原料配比對微粉表面結構的影響規律和控制手段。利用離子色譜儀測量得到處理后污酸廢水中剩余的氟離子和氯離子濃度,計算出氟離子和氯離子的去除效果,同時考察硫酸根的去向。
紀志康,博士,湖南大學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鎂合金強韌化構型設計及變形斷裂機理研究,以第一作者在Scr. Mater.、MSEA等期刊發表SCI論文6篇,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多項。
光熱效應下微污染物的催化氧化,楊浪,福州大學紫金地質與礦業學院,1、采用簡單的超聲方法制備了磁性可分離的rGO-ZnFe2O4復合材料。2、rGO-ZnFe2O4具有較強的UV-vis-NIR光吸收和光熱轉換能力,可以原位加熱活性位點,有效降低Fenton激活勢壘,加速自由基的生成和擴散。3、降解過程生成三種活性基團,?OH>h+>O2??, 光熱效應越強, ?OH貢獻越大。
丁立鵬,南京工業大學,?長期從事鋁合金成分設計及強韌化的表征和控制研究。提出了新的Al-Mg-Si-Cu合金析出序列,并開發出一系列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汽車車身用鋁合金板材及新型熱處理工藝。
雙碳戰略背景下的我國銅工業,馬世光,中國有色金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我國是居全球第一位的銅材生產大國、消費大國和進出口貿易大國。新能源、新基建、超大工程以及企業智能化建設必將給銅產業發展帶來更大機遇。新能源汽車銅用量是傳統汽車5倍(電力車80公斤/輛、混合動力汽車40公斤/輛);5G基站(我國已建264萬個)壓延銅箔用量是4G基站的6倍。
?陳繼強,副教授,江西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省級高層次領軍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為高性能鋁合金結構材料,鋁合金焊絲開發,鋁合金焊接與增材制造;
伊之密400噸,?帶震界噴取一體三手,電動調節,曲線壓射,接電干活。
可大幅度減輕有色金屬冶煉行業余熱回收鍋爐受熱面結焦結渣及腐蝕的新材料技術應用,旭貞新能源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孫洪飛,1、抗結焦結渣,耐煙氣腐蝕【機理】RSI涂層材料中的多種稀土氧化物為骨料的“無機材料”,“無機材料”在高溫狀態下的光、電、核、磁特性都非常穩定,不與燃料中的Na、K、Ca、S、CL、CO等腐蝕成份和還原性氣體發生化學反應,使得焦渣無法生成焦根,達到抗結焦的效果。
朱子翼,2013年本科畢業于福建工程學院材料學院材料成型專業,2015年至今為昆明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材料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
美卓破碎機在破碎設備領域享有很高的評價,由于價格原因很多用戶望而卻步,購買二手的又存在顧慮,我公司洛陽瑞克科技的二手設備都是經過檢修,享有半年質保。該臺美卓C140顎破回收之初技術人員就到現場進行檢查,設備運達公司清洗之后進行拆機,然后制定檢修方案,完成檢修后還要進行實際運行,確保該臺設備的機械性能能夠達到使用標準。
含鈦高爐渣碳化過程鈦-渣分離研究,扈玫瓏,重慶大學,可通過向熔融碳化高爐渣中添加密度大、與碳氮化鈦潤濕性好的可熔金屬,如金屬鐵,可實現碳化高爐渣中Ti(C,N)富集,在適當的金屬添加量、最佳添加參數條件下,可實現碳化渣中Ti(C,N)與爐渣分離,分離率可達66%以上。為爐渣綠色利用及Ti(C,N)高效利用提供了可行的思路。鐵鈦產物可通過進一步電化學或酸浸處理實現鐵鈦徹底分離,分離后金屬鐵可循環利用。本研究為含鈦高爐渣中鈦資源二次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但目前還存在用鐵量過高,鈦渣分離率偏低的問題。
田濟語,吉林大學博士,華南理工大學博士后、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先進焊接工藝及裝備方面的工作,研究方向為機器人焊接技術、水下焊接等。主持自然科學基金等縱向課題6項,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課題十余項;獲第二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銀獎等6項獎勵;發表SCI/EI檢索論文3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20余項;參與起草焊接國標2項。
1514滾筒洗石機,安裝少用,成色板正
光電智能干選關鍵技術研究與實踐,霍里思特科技,周承丞,北京霍里思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致力于X射線探測器以及物質識別算法的研發。2015年公司開始智能干選機研發,2017年底公司基于X射線透視的智能干選機研發成功投放市場。唯一在有色金屬礦、黑色金屬礦、非金屬礦、放射性礦、煤礦均有應用案例,累計銷售近百臺。唯一基于自主研發X射線探測器的干選機廠家。
就讀于湖北工業大學,湖工大材化院輕質金屬材料焊接工藝與力學行為團隊成員,主要研究鋁合金和鋼異種材料直流電阻點焊工藝。發表EI論文一篇,多次獲得校獎學金。
普朗銅礦尾礦濃縮輸送系統設計與運行簡述,梁澤躍,普朗銅礦,1.簡介;2.尾礦濃縮輸送系統設計;3.尾礦濃縮輸送系統運行情況;4.經驗及問題
劉攀,博士研究生在讀,本科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碩士畢業于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鄭州機械研究所,專業方向為材料加工工程,研究方向主要為硬質合金材料與異種金屬的釬焊連接,參與了多項省部級攻關項目,獲2023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供應湖南郴州二手1416礦山設備1臺,成色7成新,供應價格電議或面議
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梁溢強,強化硫化鉛浮選工藝研究,1.硫化鉛資源概況及存在問題;2.流程結構的優化;3.浮選藥劑的優化;4.未來方向
倪帥男,博士,浙江大學衢州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稀土等戰略金屬精準分離與高值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在Green Chem.、Chem. Eng. J.、J. Hazard. Mater.和Sep. Purif. Technol.等本領域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申請并授權發明專利9項;主持浙江大學衢州研究院自主科研專項項目1項,并參與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技專項項目3項;入選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科技攻關新星”,擔任《濕法冶金》期刊青年編委及J. Environ. Manage.等期刊審稿人。
貴州大學 礦業學院,庹必陽,SPS復合型乳化劑與柴油對低階煤泥浮選協同作用研究,用SPS3作為捕收劑時,精煤產率最高,灰分最高,微乳液可以提高煤泥浮選可燃體回收率、減少50%柴油用量,但會使精煤灰分升高。煤顆粒表面經柴油、微乳液作用后,接觸角分別提高7.8o與 24.8o,加入柴油后Zeta電位絕對值降低,加入微乳液電位絕對值升高且煤顆粒間斥力增大,分散性增大。微乳液作用后煤泥顆粒能壘最高時,顆粒間排斥力最大;VT轉為負值時總勢能最大,易與黏土礦物吸附,使灰分升高。
李金輝,中南大學冶金物理化學專業博士畢業,江西省“井岡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西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 “寶鋼優秀教師”。從事資源高效利用、冶金物理化學新方法和新能源材料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4項。發表高水平論文5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1項,出版專著4部,制定江西省地方標準1項,獲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