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鉬礦是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可以從優化烴鏈結構、乳化烴油、磁化烴油和極性-非極性協同四個方向提高微細粒難選輝鉬的綜合回收?;谖⑷榛w系的長效乳化鉬礦捕收劑BK341具有破乳時間長、耐低溫性能好、分散粒徑小、選擇性好等特點,應用于內蒙古某難選鉬礦,對比柴油,藥劑用量大幅度降低,鉬綜合回收率提高14個百分點且鉬粗精礦品位更高。弱極性捕收劑BK345e可以兼顧輝鉬礦極性棱以及非極性面的捕收,具有“穿插吸附”的優勢,應用于陜西某鉬礦,閉路試驗藥劑用量降低50%,鉬作業回收率提高2個百分點。
王 軍,博士,中南大學三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首屆全國有色金屬優秀青年科技者獎獲得者、湖南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全國優秀博士學位提名論文獲得者。
1、銅鉬與硫鐵礦在低堿條件難以高效分離的重要原因是硫鐵礦受到活化后,難以有效抑制。因此,要實現銅鉬與硫鐵礦的低堿分離,首要的問題要解決礦物之間相互影響,活化硫鐵礦的問題,同時加大硫鐵礦新型抑制的研發。目前大通量選礦條件下,大量使用石灰,難以可持續。2、在銅鉬硫化礦混合浮選中,高堿工藝對銅鉬和伴生貴金屬回收影響明顯,應該進一步強化低堿浮選工藝的應用,通過高效捕收劑的研發配合硫鐵礦的有效抑制劑,可以實現低堿分離,提高銅鉬浮選指標。
王成行,博士,正高級工程師,碩士導師,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理事會理事、選礦學術委員會委員、青委會委員,中國有色金屬學會杰出青年工程師獎獲得者,廣東省專家庫專家,《黃金》編輯部編委?,F任廣東省科學院資源利用與稀土開發研究所副所長、廣東省礦產資源開發和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2024全國碳材料科技創新大會”擬定于2024年4月27-29日,在河南省鄭州市召開,由中冶有色技術平臺、中冶有色技術網、中國有色金屬智庫牽頭,聯合中南大學、鄭州大學、中鋁鄭州有色金屬研究院有限公司、貴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華林建設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主辦。
潘德安,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獲得者、中華環保聯合會杰出青年、第五屆“北京最美江西人”,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人才項目和江西省高層次人才“千人項目”創新領軍人才,現為北京工業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工業大學循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主要從事廢電子信息材料復雜組元戰略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技術研究工作。
轉讓19年沃爾沃480挖機帶艾迪,破錘195的兩套大臂,帶隧道臂
Mg-Sm系耐熱稀土鎂合金組織與性能研究,袁明,西南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1)輕重稀土復合添加+Zn、Zr微合金化思路可行,Mg-3Sm-1.5Gd-0.3Zn-0.5Zr合金具有較好的綜合力學性能;(3)確定了合金的析出序列A合金主要析出相為薄片狀的β''相(D019超點陣六方結構),晶格常數a=2aMg=0.64nm ,c=cMg=0.52nm B合金和C合金在200℃時效過程為:Mgssss→β''(D019)→β'(bct)→β(fcc)。
朱秀棟,工學博士,2023年畢業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化學工藝專業。曾就職華北理工大學,目前就職于太原學院,主要從事煤轉化技術、工業催化等方面教學和研究。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3項,河北省科技廳項目1項。發表科研論文10余篇,其中SCI、EI收錄5篇。
馬麗萍,博士,教授,博士生/碩士生 導師。四川大學化學工程博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訪問學者,英國諾丁漢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昆明理工大學固體廢物處置及資源化創新團隊及磷煤化工固廢資源化利用重點實驗室首席教授,云南省再生資源產業協會專家委員。主持、參加了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863)項目、國家自然基金、云南省自然基金、云南省教育基金、企業聯合開發等20多個科研、技術攻關、技術服務項目,涉及精細化工、化學工程以及環境工程領域,發表論文100余篇,EI、SCI收錄40余篇,發明專利70余項,授權50余項。
銅冶煉終點人工智能判斷技術及工程應用 ,昆明理工大學,徐建新-周允昕,1.項目實施意義及必要性;2.項目研究方法及亮點;3.項目研究內容和技術關鍵;4.冶金節能減排創新團隊;5.領域核心期刊介紹
涂維峰,教授,博師,河南省高層人才。畢業于重慶大學,獲學士、博士學位;2014-2016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從事C1催化轉化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河南省重點項目1項、河南省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等。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上發表40余篇SCI論文,授權發明專利2件、實用新型專利1件,獲2021河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河南省優秀研究生導師。擔任Catalysts客座編輯、《低碳化學與化工》青年編委等。擔任先進功能材料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鋁工業危廢處置技術路徑的選擇,鄭州大學,楊昇,對鋁工業危廢處置的幾點建議:1、對具有資源屬性的廢棄物實行產品化處置;2、物理法主要用于流程前端作為減量化手段;3、優先選擇濕法處理以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4、適當的高值化處理可以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5、有條件地區進行多種固/危廢的集中協同處置。
水恒福,博士,安徽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煤潔凈轉化與高值化利用安徽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和全國模范教師。從事煤潔凈轉化與高質化利用研究,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含重點項目1項,聯合承擔了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項目1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863專題項目2項,發表SCI/EI收錄論文20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2部,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8件,有關學術成果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二等獎3項和三等獎2項。
鋁電解煙氣脫氟、脫硫系統節能降耗技術,貴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袁永健,為了減少循環泵電耗、降低液氣比,主要的途徑是減少液滴粒徑,同時加強煙氣和液滴的混合效果。
祁貴生,教授,博導,山西省“青年三晉學者”特聘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從事超重力化工過程強化技術的研究及工程化應用推廣工作,入選山西省新興產業領軍人才、三晉英才、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等人才工程;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10項,獲第十二屆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創新獎;在全國10余個省市的30多家企業建立示范工程,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推動科技進步。
鋁電解槽雙端節能技術與碳減排 ,梁學民,鄭州大學,通過雙端節能技術應用噸鋁減排CO2達到1224kg,全國電解鋁4000萬噸規模年減排CO2達到4900萬噸(~0.5億噸)。 通過采用柔性生產等技術,大幅度消納新能源電力,取得大幅度減排的效果。新能源電力占比由目前10%提升到50%以上,全國電解鋁可實現CO2減排1.7億噸以上??傊?,電解鋁工業發展處于歷史的轉折點,科技創新面臨重大挑戰,電解鋁低碳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可期,任重道遠…
牛宇嵐,男,1970年生,博士,教授?,F為太原工業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CO2催化轉化利用及電化學催化。主持籌建了山西省“1331工程”CO2轉化利用協同創新中心;主持建設生物質綠色甲醇轉化及氫能利用廳市共建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參與和主持國家、省部級科技研發項目和橫向技術研發橫向課題等項目10余項。發表SCI收錄論文40余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項,出版專著1部,獲山西省高校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多年來積極探索應用型本科院?!皩W賽創用”三融合一聯動育人模式改革實踐,獲山西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幾內亞鋁土礦溶出赤泥磁選提鐵技術應用,貴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徐清燕,1、改善過濾設備,提高鐵精礦產率:根據目前文豐提鐵項目的實際運行情況,當鐵精礦產率進一步增大,細粒級的鐵精礦進一步增多,過濾設備過濾性能下降。通過更換過濾形式和濾網型號改善過濾性能。2、改善消泡設備、探索合適的消泡劑類型:根據目前文豐提鐵項目的實際運行情況,由于幾內亞鋁土中的有機物在赤泥漿液中積聚,導致提鐵生產流程中起泡嚴重。通過改善消泡設備和合適的消泡劑改善生產運行情況。
莫文龍,博士,教授,博導,新疆大學化工學院化工系黨支部書記,化工原理教研室主任。主要從事CO2轉化、煤炭轉化、廢棄物資源化、化工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學?,F為自治區應對氣候變化與溫室氣體減排專家庫成員,自治區節能監察總隊專家庫成員。獲自治區“天池博士”計劃、烏魯木齊市人才工程“重點培養對象”稱號,主持科研項目20余項,獲自治區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1項,發表研究論文6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4件。
劉志啟,博士,教授,博導,主要從事資源綜合利用及材料化學的基礎及應用研究。 2005年獲四川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學士學位和工商管理第二專業,2011年獲中國科學院大學無機化學博士學位,在讀博士期間獲得中國科學院大學“朱李月華”優秀博士獎、三好學生及三好學生標兵等稱號,2015年完成博士后研究。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先后在德國萊布尼茨聚合物研究所(Leibniz-Institut für Polymerforschung Dresden e. V.)和西班牙高等材料研究院(IMDEA Materials Institute)工作和學習多年。
王志,博士,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贛江創新研究院、東北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戰略金屬資源綠色循環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總工,資源環境綠色過程工程研究部副主任。任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固廢資源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金屬學會冶金過程物理化學委員會委員、中國硅酸鹽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等。
張俊豐,教授,工學博士,湘潭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院長 ,分管學院本科教學、科研工作、實驗室建設。中國有色金屬協會再生金屬分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湖南省鉛鋰電池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化學化工學會化工環保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南省大氣污染控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注冊環境影響評價師,注冊環保工程師。
?核工業北京化工治金研究院,中核集團科技帶頭人,中國鈾業有限公司環境治理專業總師,中核礦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中國輻射防護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期從事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核設施退役與放射性廢物治理、資源回收利用的研究與設計。
南嶺典型隱伏礦定位預測模式及找礦實踐,成永生,中南大學,1.指導地質找礦取得重大突破,探明了一批鎢、錫多金屬礦產資源量,具有巨大的潛在經濟價值。2.新發現資源極大地延長了礦山服務年限,具有顯著社會效益。3. 培養了一支產學研結合的找礦勘探團隊。4. 發表了一批專業學術論文及專著。5. 榮獲多項省部級圖書獎和論文獎。
2023年畢業于山西大學物理化學專業,2023年9月進入太原工業學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綠色仿生催化,具體為毫米球的制備及其串聯催化應用,相關成果發表于Nat. Commun.等雜志。
出售140-80輥壓機一臺,有意者電聯。
工業水處理與固廢資源化高值利用,李素芹,北京科技大學,基于超導HGMS的多場耦合創新技術契合國家政策導向,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在治理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固廢高附加值利用,經濟效益顯著,有很好的發展應用前景。 超導耦合水處理技術,可強化、改善處理效果,用于水源水、凈循環水、濁循環水、酸性重金屬廢水處理與回用,占地小,低碳綠色。多場耦合實現SiO2分離與提純,制備高純SiO2高值產品,副產含鐵粉料,鐵尾礦減量40-50%,剩余微粉還可做材料等資源化利用。
郭瑞,主要從事低碳冶金焦化新技術的研究,以及化學工程與工藝本科專業的教學工作。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相關研究領域國重要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5項。
赤泥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及全組份利用,不僅能解決赤泥堆存導致的嚴重環境污染,還可緩解我國鋁土礦、鐵礦石高度依賴進口的資源保障困局。赤泥提鐵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將開辟鐵礦資源保障新途徑,提升我國鐵礦資源資源持續保障、能力高質量利用能力和市場風險防范能力,助力我國戰略安全資源安全供給!
中鋼集團鞍山熱能研究院研發工程師,從事焦炭及瀝青等炭材料研發工作。
太原科技大學磁性材料與現代新技術產業研究院負責人,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博士生導師,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層次入選者,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先后兼任中國稀土學會永磁材料分會委員,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功能材料分會常務理事, 中國金屬學會功能材料分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應用磁學分會委員,中國材料研究會納米材料與器件分會委員,中國體視學會理事, 中國體視學會金相及顯微分析分會副理事長。
高志勇,中南大學,?現任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湖南省關鍵金屬礦產資源高效清潔利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戰略含鈣礦物清潔高效利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復雜礦產資源高效清潔利用科學與技術國家創新引智基地常務副主任。分別于2007年和2013年獲中南大學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工學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礦物浮選界面化學、磨礦介質技術優化、高效浮選藥劑的設計與合成、礦山三廢治理等方面的應用基礎研究。
朱陽戈現任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選礦研究設計所副所長、中國-南非礦產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副主任,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作為子課題負責人參加“973”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政府間科技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縱向項目10余項,作為負責人完成企業委托課題4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7項,授權發明專利10項,組織全國性學術會議4次,多次參與制定國家資源領域科技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