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蒸餾技術是隨著反滲透膜法海水淡化發展起來的一種低溫熱法膜分離的技術,疏水微孔膜作為分隔介質把液相和氣相室分隔,當熱的水溶液流過液相室時,只有氣相的飽和蒸汽可以透過疏水膜進入氣相室,然后通過各種手段把氣相室的飽和蒸汽冷凝形成產水,使氣相室的飽和蒸汽壓始終低于液相室的蒸汽壓,從而使分離過程持續進行。
湖南華通粉體設備科技有限公成立于2016年12月1日,是一家專業從事礦物、食品、電子、化學等物料干燥、解聚粉碎、表面改性設備和輸送技術設備的開發、生產、銷售、安裝、售后為一體的研發、科技型企業。公司采用先進制造技術、專業提供碟巢磨系統、上料系統、喂料系統、自動配料和輸送等系統。在相關的研發、工藝技術和生產制造領域填補國內外多項空白,并且技術趕超國內外同行,其產品主要應用于工業制造業自動化控制系統和設備。2021年12月15日,我司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
在湖南地區,現有一些個人用的小型二手礦山砂石設備對外轉讓,具體二手設備包括:第一條線碎石設備:250×750新機鄂破配500×800錘破,電機全新,含啟動柜,皮帶機齊全。 第二條線制砂設備:400×600對輥制砂機,新輥皮,一年機,含啟動柜,皮帶機齊全。
冶煉廠污酸廢水及回收利用工程設計探討,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李緒忠,1、采用硫化氫合成法可以有效的去除污酸中的As,有利于污酸的回收利用。2、采用硫化氫合成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簡單等優點,且合成的硫化氫氣體的純度較高。3、采用硫化氫氣體進行硫化反應不會給污酸中引入新的雜質,有利于污酸的回收利用。4、嚴格按照石化系統的安全設計,不會對周邊環境產生影響。
王建兵,1978年2月出生,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博導,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副院長,主要從事煤炭開采加工與轉化過程中的污染控制,在高級氧化水處理技術、膜分離水處理技術、能源礦業廢水處理與資源化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方面取得顯著成績。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項目等項目10余項;以第一作者/責任作者發表SCI/EI收錄論文30多篇,出版專著2部,以第一發明人取得授權專利9項。以第一完成人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一等獎1項,孫越崎青年科技獎。
可提供含鎵廢水中貴金屬鎵的提取,可提供工藝指導、回收生產線的建設、技術轉讓等服務。 ?
污酸處理的實踐與思考—— 從達標到資源化利用,杜冬云,中南民族大學,從廢水達標排放向回收稀硫酸,實現廢水零排放的轉變;從控制砷鎘為主的重金屬污染向同時還要兼顧其他新污染物(鉈、鹵素元素和有機物)和碳減排的轉變;從單一的傳統化學沉淀技術向物理化學新技術與化學沉淀法的系統集成轉變;從砷渣的安全填埋向砷渣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轉變。
朱圣宇,潤滑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學者。在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科學院B類先導專項等項目支持下,長期從事特殊工況潤滑材料研究,合作發表SCI論文120余篇,合作出版中文專著1部,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0余件;獲甘肅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兼任全國滑動軸承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摩擦學學報》青年編委。
塑料管道在冶煉污酸處理與鋰電污水處理中的關鍵應用,鎮江景宇管道設備有限公司,薛羽辛,隨著環境意識的增強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塑料管道作為一種先進的解決方案,具備了突出的優勢和廣闊的應用前景。塑料管道以其卓越的耐腐蝕性、耐高溫性、耐磨性以及成本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的特點,成為冶煉污酸處理和鋰電污水處理過程中的理想選擇。它們能夠有效應對腐蝕、高溫和環境污染等挑戰,提供可靠的管道系統,降低維護成本,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2015年入職鞍鋼鋼鐵研究院汽車與家電用鋼研究所,主要研發方向為冷軋汽車用鋼。
有色治煉污酸廢水處理回用技術難點及解決途徑,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邵立南,污染處理由注重單項技術轉變為技術集成:環境治理區域化、社會化。即改變企業封閉、孤立的“三廢”治理模式為全社會統籌安排的治理模式;發展和綜合利用各種先進的處理技術。如膜分離濃縮技術、特效吸附與萃取技術等。堅持全過程控制和必要的末端相結合的原則, 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先進實用技術,力求污染治理和資源利用一體化, 實現“三效”統一。
劉亞運,蘇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智能制造系副主任,先后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等省部級以上項目3項。主要研究方向為激光加工與焊接、難加工材料超精密加工等,相關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研究論文27篇,授權發明7項;出版 “十四五”國家級高等教育戰略新興領域教材1本;相關成果獲得廳局級獎勵4項。
超高含砷污酸的銅砷分離,長沙千河環??萍加邢挢熑喂?,李敏杰,長沙千河環??萍加邢挢熑喂酒鸩接趯嶒炇?,所推廣的技術均來自我公司的實驗研發,是相對于傳統硫化法的一種創新,針對高砷污酸的資源化技術研發已經開展多年,在2020年終于成功發明了高砷污酸銅砷分離技術,目前已經申請了相關專利。
李富祥,講師,就職于蘭州理工大學省部共建有色金屬先進加工與再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從事能場輔助高效化焊接方法及裝備、異種金屬增材與連接相關研究。在國內外主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劉海弟,有色火法冶金煙氣無污酸處理工藝初步研究,55%的濃酸需要定期外排,其真正來源是煙氣中的H2O和SO3;濃酸同時完成煙氣的冷卻和除As,需要有濃酸冷卻裝置;循環濃酸量應保證煙氣降溫至白砷充分冷凝和吸收;高溫下F、Cl不易被濃酸吸收,故濃酸洗滌后煙氣中F、Cl可以考慮再用塔器洗滌
?高文成,博士,正高級工程師,有研資源環境技術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高級研究主管,兼任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釩資源清潔利用專業委員會委員、重有色金屬冶金學術委員會委員、再生資源戰略聯盟青年專家會委員、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科技項目評審專家。
湖南江冶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中南大學科技園(研發)總部,依巍巍岳麓,毗鄰滔滔湘水,相鄰中南大學。江冶新能源是湖南江冶機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南大學聯合成立的一家技術裝備服務商,中國動力電池回收與梯次利用聯盟理事單位。專業提供城市固廢資源再生利用技術解決方案,及非標環保裝備研發、生產、銷售、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