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外媒體消息,印尼國有礦業巨頭MIND ID正加速推進鋁產業戰略布局,計劃通過產能擴張與產業鏈延伸,到2029年將鋁年產能從當前的27.5萬噸提升至90萬噸。這一決策背后,是印尼對國內鋁供需矛盾的深度考量——隨著制造業升級和新能源產業崛起,鋁作為關鍵基礎材料的需求持續攀升,而本土產能長期無法滿足內需,導致大量進口依賴。MIND ID總裁Maroef Sjamsoeddin明確指出,產能擴張的核心目標是構建自主可控的鋁供應鏈,支撐印尼制造業發展并強化其全球鋁生產大國地位。
MIND ID的產能擴張計劃以西加里曼丹省Mempawah項目為支點。該項目規劃建設一座年產能60萬噸的鋁冶煉廠,建成后將與現有INALUM設施形成協同效應,推動總產能突破90萬噸/年。值得關注的是,這一布局與印尼政府推動的“下游產業綜合發展”政策高度契合,旨在將資源優勢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輸出能力。Maroef特別提到,未來30年印尼鋁消費量預計增長600%,其中電動汽車和電池生態系統將成為主要驅動力,這要求本土鋁產業必須提前布局以搶占市場先機。
在上游環節,MIND ID通過冶煉級氧化鋁精煉廠(SGAR)項目夯實原料基礎。一期工程已實現100萬噸/年產能投產,二期工程正在推進中,預計投產后總產能將翻倍至200萬噸/年。與此同時,公司通過旗下PT Aneka Tambang Tbk在Mempawah規劃建設年儲存147萬噸鋁土礦的設施,進一步強化從礦山到冶煉的供應鏈穩定性。這種“原料保障+冶煉升級”的雙輪驅動模式,不僅降低了對進口氧化鋁的依賴,也為下游鋁加工產業提供了成本優勢。
MIND ID的產業布局凸顯了印尼從資源出口向制造業強國轉型的雄心。通過產能擴張、技術升級和供應鏈整合,該公司正逐步構建起覆蓋鋁土礦開采、氧化鋁精煉、原鋁冶煉到高端鋁制品制造的完整生態體系。這一戰略若順利實施,或將重塑東南亞鋁產業格局,并為印尼經濟注入新的增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