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銅市場呈現多空交織的震蕩格局。長江現貨1#銅均價報79940元/噸,較前日上漲110元;滬銅主力合約2509盤中突破80140元/噸整數關口,但尾盤收于79590元/噸,微跌0.08%,顯示市場在關鍵價位存在分歧。
供應端擾動持續發酵。全球礦山生產受多重因素沖擊:智利國家銅業Codelco旗下Chuquicamata礦區因設備故障導致產能利用率驟降至85%,秘魯Las Bambas銅礦因社區抗議暫停部分采區運作,兩大礦山的供應缺口預計使全球銅精礦月度供應減少4.2萬噸。國內冶煉環節壓力加劇,銅精礦加工費(TC)連續12周處于-45美元/干噸的歷史低位,導致冶煉利潤嚴重倒掛,山東、安徽等地6家中小型冶煉廠計劃8月啟動檢修減產,涉及產能約28萬噸/年。
需求結構呈現明顯分化特征。新能源領域成為核心增長極:每輛新能源汽車用銅量達83公斤,是傳統燃油車的4倍,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量預計同比增長35%,直接拉動銅需求增量超40萬噸;中國"十四五"電網投資規劃落地,年均帶動120萬噸銅消費,光伏電站每GW裝機耗銅量穩定在5000噸。傳統需求領域則持續承壓,建筑行業銅消費占比從2010年的30%下滑至22%,家電出口受海外庫存調整影響,7月空調、冰箱產量同比分別下降5.8%和3.2%。
市場博弈呈現內外分化態勢。宏觀層面,美聯儲降息預期推動美元指數跌破92.3點,提振以美元計價的銅價;但國內7月制造業PMI連續兩月處于榮枯線下方,顯示內需復蘇動能不足。資金動向方面,COMEX銅非商業凈多頭持倉占比攀升至18.5%,創近三個月新高;而國內滬銅ETF持倉減少0.3噸至15.2噸,反映內資配置趨于謹慎。
龍頭企業通過產能擴張鞏固優勢。紫金礦業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54%,礦產銅產量達57萬噸,西藏巨龍銅礦二期年底投產后將新增產能30萬噸/年;洛陽鉬業凈利潤同比增幅達51.37%-67.98%,TFM混合礦擴產推動銅產量同比增長55%至65萬噸;江西銅業依托130萬噸/年陰極銅產能和長單原料鎖定策略,在價格波動中保持運營穩定。
當前銅市場正經歷傳統周期與綠色轉型的深度碰撞。新能源革命帶來的結構性需求增長,與礦山老化、資源民族主義引發的供應收縮形成共振,而傳統領域需求放緩與金融屬性波動則加劇了短期價格震蕩。這種復雜局面下,產業鏈利潤分配、技術替代進度及資源國政策走向將成為影響市場平衡的關鍵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