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稀土集團宣布將有序推進內外部稀土資產整合重組,通過資產重組、股權置換等市場化手段化解同業競爭矛盾,進一步鞏固對中重稀土資源的戰略掌控。與此同時,北方稀土同步實施控產策略,通過配額管理調節市場供應節奏,稀土行業供給端改革呈現"南北聯動"格局。
供給體系重構進程顯著加快。中國稀土集團的整合行動實質是構建全產業鏈垂直管控體系,參照過往整合經驗,此次重組或將涉及南方離子型稀土礦權重新配置,推動冶煉分離產能向頭部企業集中。數據顯示,2024年南方稀土冶煉企業數量已較三年前減少42%,行業集中度CR5突破75%。北方稀土的配額管理機制成效顯著,2024年氧化鐠釹實際產量同比下降8.3%,帶動市場價格年內漲幅達23%。這種"量價聯動"的調控模式,正在重塑全球稀土供應格局。
政策監管形成閉環管控體系。隨著《稀土管理條例》全面落地,監管觸角延伸至產業鏈全環節:進口礦納入總量控制指標后,2024年海外稀土原料進口量同比下降19%;出口許可制度與加工貿易管理相結合,有效遏制了資源性產品無序流出。政策組合拳推動市場秩序持續優化,稀土價格指數波動率由2021年的38%降至當前的12%,行業運行穩定性顯著增強。特別在中重稀土領域,氧化鏑價格年內累計上漲35%,與輕稀土價差擴大至歷史高位。
需求結構升級催生新增長極。新能源汽車永磁電機、風電直驅永磁系統、人形機器人精密傳動三大領域形成需求支撐,預計2025年將消耗全球68%的高性能釹鐵硼產能。值得關注的是,盡管海外磁材企業加速產能本地化布局,但受制于高端冶煉分離技術壁壘,其對中國中重稀土原料的依賴度仍保持在85%以上。這種技術代差為國內企業贏得戰略緩沖期,但同時也對持續創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當前稀土行業正處于轉型關鍵期,供給端整合與政策管控形成雙重支撐,中重稀土價格中樞持續上移已成趨勢。行業運行邏輯正從資源稟賦驅動轉向技術壁壘與資源掌控的復合驅動,建議重點關注冶煉分離技術突破、海外產能釋放節奏及下游應用技術路線演變等關鍵變量。